2020小学作文《呼兰河传》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呼兰河传》,这是萧红的一部代表作,这也是她生命最后几年对家乡呼兰河城的一种思念、一种回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因为当你仔细品味的时候,你才自然会感慨万千。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寂寞与无奈的人——读《呼兰河传》有感【1】
我想,对于《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一位在当时的呼兰河小城里思维先进、见过世面的文学青年,蓦然回首,回顾童年的点点滴滴与生活着的呼兰河,必然觉得,她的童年是寂寞的、惨淡的,而作为孩童的她,也只能袖手旁观,无奈便涌上了心头。
《呼兰河传》全文没有贯穿上下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核心人物,主要记叙的是小城中的人和事。它将大量笔墨集中描写生活环境和人物思想上,先后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小城里的人们思想落后,批判了人们的迷信导致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描绘了童年生活的黯淡乏味,同时也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她与祖父在后花园中度过的快乐时光,还赞美了底层劳动人民冯歪嘴子的顽强毅力和坚持不懈,并倾注了作者对他的美好祝愿。全文语言流畅优美、朴素自然,既凝聚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无奈,也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怀乡之情,使人读起来颇有韵味,饱含哲理。
读完全文,我受益匪浅。通过背景介绍,我得知萧红不仅仅只有童年是晦暗的,她的一生都是在漂泊和流浪中度过的,她逝世时年仅31岁。对于她,我是怜悯的,一个站在文学与思想巅峰的人,平民百姓不了解她,没有人理解她。她的思维再先进,也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与小城的发展失之交臂,最终埋没于孤独中。她渴望被重视,渴望被理解,更渴望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人们落后迷信的思想,挽救人们,赎回小城的命运。可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不称职的父亲和继母的逼迫下,她还是毅然选择了远离。
萧红是寂寞的,也是无奈的。她曾经多次在书中提到:我家是荒凉的,尽管寂寞,无奈,可她的许多所提出来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例如跳大神纯粹是迷信,而且这种迷信不仅使书中“老胡”一家倾家荡产,还害死了“小团圆媳妇”——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姑娘。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为何不被重视呢?至死方休?这是最令我费解的,也是最令我痛心疾首的。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没有才干,而是满腹经纶却久久不被纳用!英国诗人弥尔顿曾说过这样简单却又十分复杂的七个字:“机运能主宰一切。”在呼兰河,没有一个赏识萧红的人。虽然萧红后来得到鲁迅先生的欣赏,她出版的几本著作也纷纷引起文坛的轰动,可是她的这些超乎常人的思想还是荒芜了。语文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成为一个鹤立鸡群的人必定是寂寞,孤独的,可你了解的东西更多,知识更渊博。萧红之所以会觉得无奈,是因为呼兰河的人们太愚昧无知,所以机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换个例子,若是比尔.盖茨出生在古代,他还能成为一位伟人马?由此可见,萧红的寂寞与无奈与实际脱不了关系。萧红离开人世时一定是遗憾的......
一代文学巨匠,带着寂寞与无奈度过了31年的人生,着实让人震惊,不过更值得引发我们的深思......
儿时的呼兰河【2】
放下《呼兰河传》,我的思绪开始飞扬起来:从呼兰河城的概况,到为鬼而做的活动,再到祖父与“我”的快乐时光;从“我”家房客的生活,到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再到长工有二伯和磨倌冯歪嘴子的故事------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好像一个个排队跳出来给我看似的,而其中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引我深思……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说过的话至今记得清清楚楚:“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全身也都打青了,还出了点血……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这随意的语气令我十分震惊:这是对待一条人命吗?当我冲动的心情又再次变得平静如水的时候,我继续思考着:婆婆的本性其实也并不坏,她并没有想要打死小团圆媳妇,她只是按照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传下来的规矩办事罢了,而传统中的不良习俗就体现在这里。不良习俗已经深入了呼兰河人的骨髓,尤其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正因为如此,婆婆本人,家人和街坊邻里都觉得打她一个月并不为过。但从婆婆花大把的钱为小团圆媳妇治病中看出,婆婆并没有想要置她于死地。
紧接着,我又开始思考起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老人家会看小团圆媳妇那样不顺眼,以至于要好好地“管教”她呢?我自认为是街坊邻里的话起了大作用。邻居们都说她“太大方了”“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这使她的婆婆坚信非严格管教不可。可是小团圆媳妇不服气,所以婆婆才狠狠地打了她一个月。
从呼兰河人的故事中看出,小团圆媳妇不是被某个人害死的,而是被不良习俗的杀人团害死的,萧红看不下去了,她“笔”不留情地批评了这些呼兰河人的愚蠢和固执,我们对于传统中的不良习俗要坚决摒弃,但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则要传承并发扬光大。
儿时的呼兰河城——读《呼兰河传》有感【3】
儿时的时光总是令人怀念。对于在外地漂泊了多年、看尽人间世事的萧红来说更是如此。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萧红真挚的、对儿时的故乡又爱又恨的情感,通过简单却厚重的文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呼兰河传》与我以前看过的小说并不一样,它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人公,也没有离奇的故事,既没有连贯的情节,又没有华丽的辞藻。它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写了呼兰河城——这个北方普普通通的小城的概况,尤其写了路上的那个大泥坑,淹死了许多牲口。人们有说把墙拆了,好让人绕行,有人说在这四周种树,就是没人想把坑填平,体现了人们不愿改变现状的想法。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人们没有文化,也不敢做什么新鲜的事,惟恐失败了。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不是吗?第二章描述的是呼兰河城的人们一年一度的活动,跳大神、唱戏、放河灯、庙会,无一不和“鬼”有联系,显得很热闹,却也显出了当时人们的迷信和愚昧。第三章,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章,写了“我”幼时与祖父在后园里的时光,欢乐、温馨,让人读着脸上都不禁浮现出笑容来。但我最受到震撼的是第五章,写了小团圆媳妇惨死的经过,我就不再说一遍了,因为实在是太令人难过了,以致我读到这一章的时候不忍,就跳过不读了。试想一下,才十二岁,同我一样大的一个女孩,每天都要被打,受尽了苦,最后致死,是多么令人可怜和难过啊。
最让我悲伤的是,我只有可怜与难过,不能过恨愤,因为这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错,大家也都是为了她好,昏过去时大家也急着救人,也拿出各自的偏方来“驱鬼”,最终却害死了小团圆媳妇。这不是任何人的错,人们知识有限,只能照传统的迷信方法来办事。当然,这在萧红看来是多么的迷信、愚昧和可悲,这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不一样啊!
我忽然感到了理性和文化是多么重要。在那个年代,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反观落后的城镇上的人们的生活,看见了无知,看见了迷信,看见了令人惋惜的东西。萧红看着自己的故 乡呼兰河城,心情想必是怀念又厌恶的。读这本书,愈读心中就越沉重,像是压了石头,令人伤感,但文字中仍透出一种美,像是“含泪的微笑”。总之在现在,我们要做有文化的人,要不然,怎么称为现代社会呢。若是如今还没文化,就太可悲了。
生活还有希望---读《呼兰河传》有感【4】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哪怕有过一丝波澜,我也没有因此改变。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暑假,我首次接触了《呼兰河传》。
此书中,我最心疼的无疑是小团圆的媳妇,一个被迷信愚昧的人民害死的小姑娘。那个落后的小城不知害死了多少这样的无辜之人,小团圆媳妇恐怕只是其中之一。然而令我印象
最深的还是磨坊里的冯歪嘴子。
萧红在讲述冯歪嘴子的故事时,显然没有用讽刺的文笔,但其实他同样在这看似平凡之路上走着,甚是贫苦。寒冬腊月,磨房里并不暖和,和他的掌柜吵了一架后,又住进了草棚子里。他有了妻子和孩子,然而他却一起受到人们的笑话,没有多少人对他友好,因为他是个磨官,只因如此。或许在别人眼里,他根本毫无价值,他的妻子和孩子也一样。可是他家是快乐的,夫妇俩互相关心,不管其他人做了对他们不利的事,也盖不住欢乐与温馨。然而,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妻子便去世了。就在大家认为冯歪嘴子会扔下两个孩子时,都准备看热闹。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他还是过着“平凡的生活”,并且,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把孩子抚养长大。
看罢此书,我一直很好奇那些曾笑话他或“准备看热闹”的人们会怎么想,他们会感到愧疚吗?他们会对冯歪嘴子刮目相看吗?他们自己会有所改变吗?不管他们怎么想,我一定会,但又有谁会知道呢?毕竟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正如“以貌取人”和“重在人格”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如今社会上多数人还是偏向于前者和家境,从冯歪嘴子故事的一些细节中就能看出,呼兰城人民大致也是如此吧!从人们对冯歪嘴子丧妻之事的态度来看,他们似乎是那种见了挫折就低头的人。
可是冯歪嘴子不一样,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的孩子是他的希望,他不愿丢下他们。他已不再年轻,孩子便是他的......梦想和责任。对于这两个词再加上“希望”一词,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常见而遥远。
对我来说,责任便是好好读书,坚强地活下去。但梦想呢?我的确曾经渴望为世界做贡献,哪怕我不像故事中的冯歪嘴子一样困苦,但我到底是个平凡人。生活有喜有忧,那些乌云在我心中却盖住了阳光。令人焦头烂额的困难让我流泪,这时候什么都想放弃,醒悟后后悔不已,不禁再次落泪,终陷于轮回的悲哀之中。扣心自问,这样自暴自弃的我,真的尽责任了吗?
其实,有了梦想和责任便有了希望。如果你坚强,如果你不怕挫折,你便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反之,你便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当你在昏暗的天空之下心灵怦然破裂,我们在这时,应该抬头仰望,我们不是无依无靠,冯歪嘴子也一样。你要相信,在那翻滚的黑云之上,必定有一个崭新的瑰丽世界,那是渐渐离近的未来,那必定和我现在所处的世界不同,那里有我的梦想,一个少年该负起的责任!
我们的生活还有希望!
萧红,强者的寂寞——读《呼兰河传》有感【5】
前段时间,老师让我们仔细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并让我们写了一篇读后感。我品读了一番,作者萧红的情感一直在变,时而快乐,时而忧伤,时而又万分地无奈,令人琢磨不透。是什么筑就了萧红如此多变的情感?其实,是寂寞。当一个人感到寂寞的时候,他的情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萧红幼年丧母,又不得继母的欢心,所以,只能依靠祖父、祖母两位老人;但祖父能陪她的时间也不多,所以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待在那荒芜的园子里的。可见,她的幼年就已经如此寂寞了。
长大以后,萧红游走四方,接触了许多新文化,那时回忆起了在家乡的往事,不禁觉得家乡的人们是多么无知、愚昧和迷信。在这一点上,她依旧是寂寞的,因为在那离她万里之遥的家乡,可没有人会赞同她的想法。尽管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受封建礼教和愚昧风俗的影响,活活打死了小团圆媳妇,尽管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时常淹死人畜,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依旧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做错了,或者太无知了。对此,萧红也无能为力,似乎社会一直在排斥着她,她一生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安身之处,北平、青岛、上海、日本、汉口、重庆,包括她灵魂所居之处——香港都没有让她长久停留。罢了,萧红的一生波折不断,三次婚变,但是却没有人愿意为她分担一些忧愁。这么多年了,萧红一直是一位了不起的独行侠,无论生活给她施加多大的压力,她总是孤独地向前迈进,一步,一步,又一步,但是永远只有一行她自己的脚印。
萧红幼年是孤独的,成年后她依旧是孤独的,甚至连死都是孤独的。《呼兰河传》那凄凉悲伤的尾声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在宽敞的病房,唯有那一张病床,她静静地坐在床上,提起笔,写了几下,而后闭上了双眼。也许她太寂寞了,毕竟没有一个人陪伴着她,也许她想祖父了吧,也许想妈妈,不过她究竟在想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她的寂寞并不是因为她性情孤僻,而是因为“高处不胜寒”。萧红,这样一位强者,她站于泰山之巅,俯视芸芸众生,寂寞也在所难免。对于她来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自己未能放射尽自己的光芒,就忽然黯淡下去,过早地逝去。命运弄人,也许这就是萧红的命运吧!文章收尾处,让我心中只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悲伤和惋惜.....
2019小学作文《呼兰河传》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相关文章:
★ 五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高分作文5篇 - 5068儿童网
★ 以《呼兰河传》为题的读后感600字小学优秀作文5篇 - 5068儿童网
★ 初中生作文《呼兰河传》读后感获奖范文分享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