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读后感初中生
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庄子逍遥游读800字,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庄子逍遥游读800字1
《逍遥游》里,庄子描绘了两组意象,一组大,一组小。鲲鹏、大椿、彭祖。学鸠、斥鶠、蝉、朝菌、蟪蛄。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庄子用一种嘲笑的口吻嘲笑了那些渺小者。小年不及大年,小智不及大智。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实际上,庄子不是在嘲笑小,而是嘲笑人们使用小。事物本身不可笑,可笑的是人使用事物的方法,人的知识、能力、经验是有限的。但是世界宇宙社会的问题是无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知识经验去自以为是地判断无限的世界,就会变成很可笑的行为。不是有限的知识经验可笑,而是用有限自以为是地判断无限可笑。每一个个体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每一个个体都不应该自以为是,《秋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每一个个体都是自足的,所以也不应该自卑。人们不要自大,也不要自卑。 万物是平等的,所以对万物的评价也应该是平等的。齐物论就是公平地对待万物。不要以自己的观点评判别人,不同的个体有他不同的想法,有他不同的爱好。猴子就是喜欢睡在树上,人不能说猴子错了。
天下没有正处,正色、正味。美国就是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自己就是真理,以自己的标准评判别人,四处指手画脚,这就是不尊重个体,对人对己都是伤害,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今撇下一个烂摊子,还美其名曰胜利。坏人会以此排除异己,扩大就是专制,是民族的灾难,_____。再扩大就是人类的灾难,法西斯。好人自以为是也害人,好心办坏事。倏、忽与混沌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能代替别人去思考,哪怕出于好心,别人有别人的情况,别人有别人的个性,别人有别人的趣味、志向。宽容一些、就尊重一些、就多一份自由。专制统治往往是强奸民意,但它有常常是假装为了别人的利益而剥夺了民众独立思考和选择的权利。 我们从庄子的思想中看到了很宝贵的博爱、民主、平等。但仍有一些消极的东西影响着我们。那就是无论老子还是庄子,他们的哲学都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哲学,是在盘根错节的舍湖中游刃有余的智慧。在专制的黑暗的社会里面唯一能保护自己肉体存在的方法就好似压缩主题精神与人格,换的苟且偷生的空间。这也是包括孔子在内的很多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谓的生存智慧。真正的大智慧不是压缩个人,而是改造社会。不是把个体压缩得没有厚度,而是把社会的自由空间撑大。
《美国读本》收入了二百多年来美国历史上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献,这些文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改造社会,给人民更多更多的精神自由、思想自由和政治自由。 古希腊对于哲学的定义叫做“爱智慧”。 希望各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智慧。
庄子逍遥游读800字2
人生有四种境界,第一种是有用的境界、有才的境界。第二种是不才、无用的境界。第三种是材与不材之间最高的境界是“乘道德而浮游”。 “道”是自然万物与一切社会现象的背后所隐藏的规律性的东西,是所有事物的共同的规律。“德”是每一个个体的独特特征。共性叫道,个性叫德。“乘道德而浮游”的境界——适应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掌握万物变化的规律,达到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无待的境界,也就是逍遥的境界。 一切为人所依赖的东西都是有局限的,这些事物的局限性最终会变成我们的局限性,绝对的自由只能在无待的境界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有待——无待——待道。道就是天地之正,六气之变。于是进入了绝对自由的境界。 绝对自由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人的本身就是有,只能追求有限的自由。但是思想家的思想不是提供现实性的,而是提供可能性。人要明白,有一种境界,很大,很高,很远。
《逍遥游》中大量使用对比,想说明什么问题?境界的高低? 实际上庄子是想说 不同类的事物不放到一起比较,这种比较是不公正的。即使是同类的事物,不同的个体,也不应该放到一起比较他们的大小贵贱。因为“个体自足”,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是合理的谁也无权否定这种存在。承认“个体自足”就会尊重个体,尊重个性。尊重需要宽容和自由。 自由,就是有自己来决定,不受外力强迫。自由永远是人的自由,自由永远是个人的自由,国家的自由就是国家的专制。一切他人的自由是我们自己自由的前提。 孟子让我们做一个道德的人,因为人性本善。庄子告诉我们做一个自由的人,因为“个体自足”。道德和自由是人类生存的两大基石。
儒家思想一再要人们为社会做贡献,庄子一再维护个体自由。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所有个体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有存在的权利,至少是生存的权利。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别人的权利。西施可以存在,东施一样有存在的理由。物无贵贱,大家都是平等的。贵贱的产生源于人类自身认识的误区,是人们自私的心理造成的,总是自贵而相贱。有贵贱就会导致歧视,歧视最终导致迫害,迫害变成制度,那就是专制。
庄子逍遥游读800字3
直到人生过了40岁才第一次比较系统把老庄的逍遥游通读一遍,读完之后,做个小结。由于知识有限,认识不足,恐贻笑大方,有读到的网友,还请帮忙批评指正。
庄子以超乎常人认知的大鱼大鸟开篇,极力描写鲲鹏体型之大,并暗示到南冥的路途遥远;同时点出鲲鹏迁徙南冥的过程虽然非常气势磅礴,但是也离不开必要的条件,那就是宽大的海面及强的风势助力。
接着提出风和水能发挥大的作用也需要有条件,水要足够深才能撑起大船,风要足够强才能撑起大鹏的羽翼;而大鹏要飞到遥远的南冥这种壮举时小鸟和蝉这种小动物无法理解的行为,因为小实在无法理解大。
为了说明小和大的区别,庄子用朝菌和蟪蛄为例,说明了物种不同,彼此无法理解对方的世界,比如楚国的神龟寿命非常长,500年对它来说也就是一个春、夏;上古的神木椿树更是神奇,8000年对它来说也不过一个春、秋。更是拿平常人的寿命和800岁的彭祖相比。得出小的物种有时候是非常难以理解大的物种的,因为格局境界不一样!
通过鲲鹏和蝉及小鸟、小年大年的强烈对比后,庄子转而讨论人(人才是庄子要说的重点),有三种人:才能能胜任一方的官员,行为合乎一乡认可的乡间能人,德行可以取信于一国之君可以治理国家的大臣,这三种人一般都自视甚高!但是这些人就像小沼泽里面的小麻雀一样罢了,他们离逍遥的距离之远自不必说!这些人宋荣子就嗤之以鼻,后人以此评价宋荣子:“全世界都赞誉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全世界非议他他也不会沮丧”,因为宋荣子他已经做到能清楚认清楚自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对于光荣和耻辱有自己确定的观点。宋荣子虽然修为极高,但还是距离逍遥的境界甚远!
转而描述了御风而行的列子,虽然他们能做到乘风而行,相对于常人他们来去自如,但是也离不开风这种介质。距离逍遥的境界也还有距离!
所以庄子提出真正的逍遥乃是顺应自然,把握六气的变化,无所待地来回于无穷的领域。庄子于是提出著名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为了进一步阐述逍遥游的思想,庄子描述了尧帝让位许由的著名故事,尧帝认为“许由立而天下治”,而许由却以“小鸟筑巢不过需要一根树枝,鼹鼠到河边喝水不过饱腹而已”婉拒尧帝的美意,并提出著名的“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的理念!
接着庄子用肩吾与连叔的对话进一步阐述“神人无功”,肩吾其实代表普罗大众,他们看不透大道,也理解不了大道化身的神人!
最后用庄子和惠子谈论的有用和无用,进一步阐述了要拓宽思维,不可局限于一些固定的认知,比如:大的葫芦不一定内部装水做容器,也可以外部装水做舟浮游于江湖;樗不一定用来做家居也可以用来遮阴纳凉。
总之逍遥的境界常人非常难以达到,但是常人却可以从庄子诙谐的故事中获得心灵的启迪,就是我们不要局限于固有思维,可以放飞思想,更宽更广拓展我们的思路,有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庄子逍遥游读800字4
《逍遥游》该篇是庄子思想和艺术的代表作,它主要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全面阐述了他无所待的思想:万物如果以有所待作为运行的条件,就不能真正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
“逍遥”,得道后无所依赖,进入自由王国的一种境界。
烽火狼烟,点燃了思想的火焰,你在孤独的极峰,望向梦里的仙境。芸芸众生,是谁得了不羁的逍遥?巨鹏?若无六月的风,它如何能上得九万里;尘埃?亦不过是借以生物的息,相吹罢了!
……
于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无为界。
意起思行,神游天地,无拘无束,你是人间逍遥的神!
然而,又有几人把你看的明?后世的学者,追不上逝去的风,只能握着卷卷残集,望文生义:
你,成了消极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过千古的时空,望不到你头上的天,踩不到你脚下的地,却偏又说了不负责任的话!
后世的人用后世的思维观念,总以为自己是最聪明,可也知一时当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无为”非彼“无为”,你的“无为”怎能用今世的“无为”来定论?
而你,却又穿越了千古,你的“无为”,在那战乱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这不正与我们将来的 _ 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说是多余,你就是你!精神的巨子,心灵月亮的守护神,又怎会管他后人如何评论?
历史长河滚滚东逝,你在风尖浪口依旧高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试问,有此境者,当有几人?
世人常汩没于嗜欲,不能超拔,然三公九卿,紫绶貂冠,得意哉,亦一枕黄梁而已。儒家克己,道家虚己。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无待于外,而游无穷者,令吾辈向往。若果能依乎天理而行,虚己无待,何有得失、利害之类!
重品庄子《逍遥游》,今夜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可入梦否?
庄子逍遥游读800字5
在这部分的几篇文章中,庄子的思想主旨是说人应当脱离外在束缚,让精神处于优游自在、毫无挂碍的境界(即他所说的“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庄子杜撰了“鲲鹏与小鸟”的故事做铺垫,来证明“小知(智)不及大知(智)”,也就是俗人与圣人在境界上的差异。又在《限制与自由》一文中把俗吏、宋荣子、列子的境界进行了比较(胜任一官之职而自以为了不起;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乘风而行犹有所待也),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彼且恶乎待哉?”,继而指出他认为最高的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并且用“尧让天下许由不受”来说明“圣人无名”(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用“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来说明“神人无功”,用“去除成见”的故事(惠子与庄子关于用大的对话)来说明“至人无己”。
那么,人真的能让精神脱离物质的束缚日达到逍遥之境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物质和精神相互依存,这是毫无疑问的,过分强调哪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做法。不知道当庄子穷困潦倒之际,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的时候,他还能逍遥得起来吗?他的这种理论,只是一朵不结果的花,“看上去很美”,对芸芸众生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在他看来,人只要有精神就行了,一味地追求精神上的自我陶醉就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此观之,其主观唯心主义的本质一目了然。
无己、无功、无名之论,说穿了,是庄子消极遁世的一种借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是“有己”。是只追求自我精神享受而不管众生疾苦的“不作为”行为,是极端个人主义的集中体现。就因为自己不愿意当那个漆园小吏,而把自己的想法让天下人接受,那可能吗?
当然,我们还是要感谢庄子。他为我们芸芸众生的人生修为指出了方向——尽量不要因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损害自己的精神世界,以防人的异化。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多少人因过分追求金钱、地位、名气而好大喜功,私欲膨胀,甚至铤而走险,锒铛入狱。这些年,许多官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