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檀香刑读后感1800字左右范文

2020-11-14 17:31:40
|马绍

《檀香刑》是中国作家莫言反映清末黑暗统治的经典长篇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檀香刑读后感1800字,希望你会喜欢!

檀香刑读后感1800字左右范文

檀香刑读后感1800字:酣畅淋漓

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断断续续将莫言的《檀香刑》看完。不得不感叹,年轻时的莫言确实了不起过。撇下作者如今江河日下的文风不说,单看这部作品,绝对不失是一部佳作。从作者代序言中的《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便可看出,当年莫言所持有的大气与心高。他认为长篇小说不应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自己应有的尊严,这是多么磅礴大气的誓言:就算这个流俗的时代只剩下最后一个读者,他也要将小说写的这么长,这么密,这么难。就算知音难觅,也绝不迎合趋炎的去附庸风雅。我想好的作品确实要诞生在这种不顾一切的态度下。因此,这部小说整体依旧呈现着莫氏语言的酣畅淋漓,在这里我姑且称作语言的江湖性。下面我从叙事学的角度谈一下鄙人的拙见: 

一、关于小说的叙事观点 叙事观点又称视点,或视角、叙述角、聚焦型,是和小说叙述者极为密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技巧。莫言将这部小说分为三部分,其中凤头部和最后的豹尾部分别采用孙媚娘、赵甲、小甲、钱丁和孙丙的口吻依次去叙述。这样的叙说无疑使主观情感色彩较浓,使小说具有特别的真实感、亲切感和说服力。这种“叙述者参与”叙事观点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内聚焦型”,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去聆听叙述者的讲述。更值得称赞的是莫言分别描述各人的章节时,充分将每个人的语气、性格、神态反应拿捏的十分到位。我们可以从文中很明晰的读出媚娘的泼辣风情、赵甲的沉着老练、小甲的单纯无知、钱丁的正气与懦弱以及孙丙的莽撞和无畏。这一个个人物性格饱满的呈现在读者眼前,我们看不到绝对的好人,也看不到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每个人最终都透着那个特殊时代下赋予的悲剧性。 文章主体中间部分也就是作者命名的猪肚部分,又将叙事观点一转为全聚焦叙事,这种“叙述者全知”叙事观点是读者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叙述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对于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一切无所不知、不所不晓。莫言正是利用这种叙述优点,将文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以及从眼神到心里隐微曲折都表现得惟妙惟肖。也因此才能将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波澜壮阔的大场面恰如其分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关于小说的叙事时间 首先说到的是时序研究,也就是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排顺序及其关系。文章混合闪回和闪前的手法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在第一章就从写媚娘口中得知她与他的亲爹,干爹,公爹三者初步关系。从而为全文开展埋下了伏笔。文章从故事的中间开始写,既回头叙述先前发生的事情,又提前叙述将要发生的事件。就这样文章不断通过这种倒叙与预叙交织出现将故事一点点朝前推进。 接着说到莫言在此小说中用到的时限研究,换言之就是研究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与叙述长度的关系,也就是叙述节奏的问题。当然文中大部分是采用着等述的叙述展开,即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基本吻合。但我在这里着重想说的是文中第九章《杰作》一章中,作者描写赵甲对钱雄飞执行的时候那五百刀技法时的独到描述。作者在赵甲对钱雄飞的前四刀时用了扩述,使叙述时间远远长于故事时间。在每一刀描述的过程中本来是很短暂的一时间,作者却在每一刀的间隙不断扩充赵甲在此期间的心里过程描写,并回忆了他初出茅庐时在余姥姥的带领下对财害嫖客性命的那位妓女的凌迟。而接下来的第五刀到第五十刀的中间过程确是省略了的,故事时间在此无声的流逝,作者概述的使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但接着的五十一刀中间又展开叙事,描写了意外事件,袁世凯受不了钱雄飞的辱骂,强行要赵甲割掉其舌头。就是这一临时事件的触发,使作者又深入细致的展开描写。将赵甲临危不惧的性格特质无形之中烘托出了。当描述完第五十四刀时又采取了上述的省略,直接过渡到最后的第四百九十七直至五百刀的描述。作者正是不断用这种概要、减缓、省略相交织的描写,使文中的语言时间形式魅力跃然纸上,使整体文章井然有序,质地起伏的进行着。

 三、关于小说的叙述方式 小说的叙述方式是指叙述者怎样展开叙述。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指出:“小说家有三个基本的可能:讲述一个故事;描写一个故事;思考一个故事。”莫言在叙述这本小说时可以说将三种基本的叙述方式都用上了。既有以小说家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不直接地、戏剧性地战线事件和对话,而是主观地将故事讲述出来。告诉读者应该怎样来评价该事件。当然这种主观式的叙述毕竟是少数。更多则是采用描写的方式,直接的引用人物话语,使人物自己的话语来真实的反应事件,充满了客观性让读者自己思考事情的对与错,轻与重。最后说到的是思考,这在这本小说有涉及,但主要还是采用前两种叙述方式。其实讲述和描写并不是那样严格的区分开来,往往是彼此掺杂其中。

 在这里,对小说的三个方面进行了些许浅显的关于叙事学的浅析。小说的内容其实也很值得推崇。贯穿全文的猫腔戏 戏种、各种情感的交织、国难大耻中的近代中国等等的彼此交融。使文章体现出了那种磅礴的厚重,尽管幽默的俗语、歇后语渗入全文,却掩饰不出时代背景下的悲剧色彩。刽子手这一中国古老的职业,就算再发达,也只是对人类的残忍凌厉。在人道主义渐渐觉醒的时候,这种封建的残余劣根终是要日暮穷途的。于是到了故事的末梢,剩下的也只是对丧权辱国的旧中国无奈的悲怆。

檀香刑读后感1800字:举国投降

这本小说的名字很吸引人,用檀木穿过人的尾骨直达头部将人钉起来的酷刑竟然有如此古色古韵的名字。小说开头是几个主人公各自的道白,中间一部分是作者记叙故事,最后一部分又有各个主人公将故事轮流讲完。这样的结构机具艺术,流畅饱满,从不同人物的视角看故事的发展,故事情节相叠合的部分经过共同经历事情的当事人一起讲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流畅的美感。

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是高密知县,他为人端正,饱读诗书,爱民如子又有一个报国之心,对自己的夫人充满尊重,有为夫担当,对于自己深爱的眉娘又笃定深情,哪怕是境况危急窘迫之际,依然惦念着心上人。他也是一个没脑的用材,胆小懦弱,容易被人左右,看到列强的强大和袁世凯的敷衍谄媚,他一边惜国爱民,一边时刻想着自己是否可以加官进爵,袁世凯透露出一点想要重用他的意思,立马就没了爱国的立场。看到孙丙不愿屈死而愿受刑以激醒民众,他看出其中大义,帮孙丙完成了心愿,在他想活的时候帮他活,想死的时候也要助他一臂之力。如果不用受这极端政治环境的挑战,知县钱丁一定是个收人拥戴的好官,一个问心无愧的好人。可是他偏偏生在乱世,活得辛苦,想死却不是死的时候。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是赵甲,他虽做着“下九流”的刽子手,但是他尊重自己的职业,不看轻自己,磨练杀人技艺。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物已经不只是人了,更有半分鬼神样。这部小说也十分详细描述了凌迟刑,阎王闩和檀香刑,读起来残酷血腥,施刑者的心里活动和受刑者的心里身体都有入木三分的描述,这些情节读起来很有画面感,脆弱的读者应该拿捏分寸。赵甲不懂什么民族大义,他只想着身为职业杀手的使命感,荣誉感,想着为朝廷效力,他对于世道险恶,国家受难置身于外,却全心在自己的匠人人生。

孙丙是该书的英雄,高密的造反者,这个可怜的艺术家不幸遭到灭门,最亲爱的家人都被一一处死,没任何错的孙丙蒙受一切人生惨剧,最重被折磨得痛不欲生,幸被高密县送了一刀才能消停死去。孙丙想要将德国人杀尽,可是迫于农民的眼界心胸,竟然加入义和团,演出许多闹剧,装神弄鬼不能成大气候,但是因为他聪明过人,也将一些列强杀了赔命。

国之弱,乃是黎民百姓之难,弱肉强食从来都藏在黑暗复杂的人性中。想来我国经历这许多苦难从不曾举国投降,愿我们不要牺牲自己大好时代,创在属于自己的世界吧。

檀香刑读后感1800字:旁观者

《檀香刑》是我读过的最残忍最血腥的一篇小说,整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猫腔戏班的班主孙丙的妻子被洋人侮辱、遭遇灭门惨祸,孙丙借助义和团的力量反抗洋人。孙丙有个美丽的女儿叫眉娘,是县令钱丁的情人。在袁世凯的压力下,钱丁被迫将孙丙关入大牢,并给他施行类似西方木桩刑的一种残酷死刑———檀香刑。行刑者是大清朝头号刽子手、也就是眉娘的公爹赵甲。赵甲把这次死刑视为他退休生涯中至高的荣誉,一心要让亲家死得“轰轰烈烈”……

小说并没有强烈的矛盾,只有一幅幅血腥的场面。 莫言在这部小说里以钱雄飞被凌迟做铺垫,以孙丙被施檀香刑作为高潮。凌迟与檀香刑都是刑法,都是以最大程度折磨人为目的,下发施刑令的人就是要旁观者看这个过程,正如古罗马被的当权者用来将奴隶喂食,一些人像嗑了药一样兴奋的看着一些人的死去,他们得到了满足,他们导了这场戏,戏的内容就是死亡。

小说总共讲述了六次行刑过程,演绎了五种不同的刑术:赵甲受母亲幽灵的引导来到京城,目睹了刽子手处决“舅舅”的场景,此时用的是“斩首”;刽子手余姥姥惩处偷盗国库金银的库丁,用的是“腰斩”;余姥姥和赵甲联手处死太监小虫子,使的是 “阎王闩”;赵甲给戊戌六君子执刑,用的是“斩首”;赵甲给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钱雄飞执刑,用的是“凌迟五百刀”;赵甲告老还乡后再度走上刑场,给孙丙上惊天动地的“檀香刑”。每种刑术,都以追求残忍的极致境界为目标,它的精致、考究、细腻,都是为了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受刑者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这些刑术,作为中国历史上极权统治人性沦丧的一种高度象征,它所隐喻的不只是统治阶级那种近乎疯狂的非人道性、残忍性的专制本质,还折射了中国人在某些方面极为高超的集体智慧。就像女人的裹脚是中国传统男权变异后的产物一样,这些酷刑的发明与创造,同样也是封建权力阶层变态后的自然产物。它以肉体作为政治权力的演练对象,试图验证皇权的无限性,实质上却暴露了这种极权的变异本质。

《檀香刑》道出了中国传统刑术文化的血淋淋的真实本质。莫言说:中国人的人性中有这种看客的心态,在欧洲人的人性中,也有这种看客的心态。在欧洲要用绞刑处死一个犯人时,也有好多贵妇人、贵小姐买好票,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漂亮的帽子去观看。当被处死的人被带上绞刑架,或者断气的时刻,这些贵妇人也会遮着眼睛去尖叫,但第二次有这样的事情她们还会去。此时的刑罚演变成为一种人类同类间特殊的杀戮和折磨,一种以同类的痛苦和恐惧为欣赏对象的游戏。堂堂中华的善良子民人性畸曲到了这种地步,这何尝不是对看客麻木、冷漠心理,乃至专制、暴政、野蛮的有力控诉。莫言用锋利的刀笔切人到了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的内部,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那些消极内涵,达到文化批判的目的。正是这些刑术中所包含的种种繁富驳杂的文化内蕴,决定了《檀香刑》所蕴藉的那种深远的悲剧力量。因为这些刑术,已远远超出了法律的惩戒意义,失去了皇权正常发挥的历史作用,沦为统治阶级以生命取乐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民众激活贫乏生活的一种特殊庆典。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真实意图,既是对法律本身的嘲讽和消解,也是对某种人性变异后所产生出来的文化痼疾的尖锐反诘。


檀香刑读后感1800字左右范文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7
c
id
309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