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5篇

2020-11-09 09:10:16
|林铃

《弟子规》这本书。它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李毓秀。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道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弟子规》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第一次拜读《弟子规》一书,是在单位工作时间,当时现场给每人都发了这本金色的小书,当时拿到手上,我先看到的却是书上写着的“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丛书”,我和同事谈笑道:“小学生读本,是要带回家给孩子看的么?……”直到一个休息日,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这本小书看了起来。但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是如此精彩。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的第一篇便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篇,按弟子规所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短短的几句话,以三字韵文形成,却让我惭愧万分。原以为为父母买几件衣服,做几件家务就是对父母是“孝”,现在才发现什么是“孝”我一点也不懂。反而想想父母对自己才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平时在家里,父母为了喊自己吃饭的时候,都是在“嗯嗯、啊啊……”的应付中,让父母喊了一遍又一遍,而自己只是为了多看一眼手中的手机或者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每次犯了错误的时候也不但没有听从父母的教诲,总有自己说不完的委屈,道不尽的借口,和父母强词夺理,谈何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 ……

其次就是第二篇“出则弟” 也是告诉我们在外面的时候要尊师重长,要学礼、懂礼。还有“谨”、“信”、“泛众爱”、“亲仁”、余力学文“一共八篇,每一篇都有它诠释的意义,组成了这本小小的金色小书,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读完这《弟子规》我不再笑它是小学生读本,它将是我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当代人都应该细细品读的一本好书,通过它,你会发现自己习以为常或者自己认为都是对的言行,原来都是这样或那样的存在着。

在古时,《弟子规》是蒙学的课本,也许让我们现代人也读《弟子规》并不难,但是需要我们努力的是,能将《弟子规》实践到我们的当代现实生活中,一直传承下去!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常常听到别人这样念,平常没有什么感觉;今天班会课老师给我们解释了《弟子规》中一些句子的意思,让我很受启发。

以前,我们都不懂得尊敬长辈,而现在却懂了。

那次妈妈叫我去吃饭,可我当时正在看我最喜欢的电视剧,我心里百般的不愿意,我说,等会儿就来,可妈妈还是继续地喊,我便说了句“我不想吃啦!”妈妈这才停下来,开始说的那句声音很小,可后来那句话声音大得出奇,边耳朵都快震聋了,我当时也不觉得怎么样,但事后我很后悔,为什么要对妈妈大喊大叫呢?这也许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的事情吧。

学习《弟子规》后,我为我以前的行为感到很惭愧。我相信,以后的相处一定会是这样的:

有一天,我在看着相同的电视剧,妈妈同样地喊“吃饭啦!”而我的回答会是:“好的,马上就来。”不仅会这样,我还会为妈妈夹菜,让她感受到女儿的体贴。对于朋友,同学也应当这样。

朋友问我借东西,我马上借给他。经常看到童话里的主人公,帮助别人后,当她遇到困难时,那些曾经被她帮助过的人纷纷来帮助她。所以你帮助他人后,你问他人借东西也就容易多了,对于那种不喜欢帮助他人的人,自然也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这是事实。《弟子规》这样告诉我的“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弟子规》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带来更多的欢乐,数不尽的欢歌笑语在耳边洋溢起来,那是父母、朋友、同学的笑声。让我珍惜这欢乐吧!

《弟子规》读后感3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读《弟子规》,到了三年级我能流利地朗读这本书了,基本懂了每句话的意思。“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济”,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最令我感慨的一句话。

一次,我和妈妈去姨妈家玩,看见表哥正在看书,我们到了他也没和我们打招呼,只见他手握一支黑笔,不时地在书上画圈,点点,划划,时而瞪大眼睛,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如痴如醉,时而面露笑容。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真是可爱。

正和姨妈讲话的妈妈突然问我:“琪琪,你知道熊猫前掌有几根指头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想来想去答不出。我就问表哥,他笑着说:“熊猫前掌只有四个指头呀”。他现在才读五年级,知识竟这样丰富,实在让我佩服,同时也让我感到惭愧。我家书房有我专属的书柜,装满了我的课外书,这些我都看过,但大多都“走马观花”,没有收获。我读书的时候,态度也不如表哥认真。

回到家,夜已深,我却久久不能入睡,表哥是我学习榜样,我要努力向他看齐,即使差距很大,也要下定决心赶上。窗外,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济”的声音,它陪我进入梦乡。

从那以后,我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时认真做笔记,有好词好句就摘录下来,不懂的地方问老师或家长。现在读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读一本书,就好像进入另一个新世界-——书的海洋,我陶醉其中,享受着书本带来的乐趣。在向表哥学习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弟子规》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句子,“见人善,即思齐”这种对我们青少年的真诚劝勉,深深打动了我。我要用它勉励自己,认真学习别人的闪光点,使自己也闪光。

《弟子规》读后感4

幸福的一生又匆匆过去,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让末学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么天真,无邪,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纯真,纯善。这使得末学更不敢对自己松懈,更是战战兢兢。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家庭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因为:“童蒙养正圣功也”。幼儿正是长养天性的时期,“先入为主”。他们现在就是一杯清水,一张白纸,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而我们的言行由思想决定,所以,抉择中最重要的就是“择念&rdquo,初一作文;。因此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是,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而非指责。“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像蔡老师说的那样,千万不要意气用事,用自己的一己之见来下定论,不然会后悔莫及。一定要用理智,智慧来进行判断。那么,要想有智慧,就要不断去学习,学习中华圣贤经典智慧,因为它是经过时间验证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和规律,它超越了时间跟空间,古今中外都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智慧值得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和深入,这样,才不会走太多弯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嘛”!

老师还讲到,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习惯,习惯会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社会,要想解决问题和冲突,根本就在思想。每个人从小就懂得感恩利他的话,我想,整个社会必然是和谐圆满的了。

反观之,现在的社会人人都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折手段。其根源还是被欲望所迁。“欲令智迷”,欲望是个无底洞,是无止境的。我们要教孩子长德行而非欲望。

厚德方能载物,大学里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只有之所先后,才能则近道已。

《弟子规》读后感5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是我读了《弟子规》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是蕴涵了很大的人生处世哲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错,有缺点,也会有一些隐私,别人也是如此。对于别人的错误,我们要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场合委婉地指出;对于别人的隐私,我们更不可以随意张扬,因为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我宿舍有个同学新买了一套漂亮的裙子,几个同学轮流抢来试穿,个个爱不释手。第二天早上,那位同学却发现裙子不见了,急忙去找老师,老师来到教室,眼神平静的扫了一眼我们,随即用平静的口气说道:“老师已经知道是谁拿了,但是老师相信,她不是坏学生,只是一时糊涂而已,只要改了,就是好学生。”说完,便走了。果不其然,第三天,那套裙子又回到了那个同学的床上。我想,当时老师从我们的神色中已经知道了真相,但是却没有揭穿,而是不动声色地保留了那个同学的尊严,让她主动改正错误。这样做比当着所有人的面揭出那个同学,然后那个同学对所有的人心生恨意好得多。

还有一次,我班两个关系不太好的男生,一个无意中知道了另一个男生家里的境况。原来,男孩的母亲因为贫穷离开了那个家,男孩的父亲受不了这个打击患了精神病,这事很多人都知道。跟他关系不好的男生知道了这事,不但没有安慰,还当着男孩的面在众人面前大肆宣扬,措词还极其不雅。自尊受到践踏的男孩实在是忍无可忍,挥手就给了那个男生一拳,接着两人便厮打起来,旁观的人都制止了,最后两人都受了伤。可见,宣扬别人的隐私害人又害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只是小细节,却藏着大道理。只有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弟子规》读后感6

弟子规只是一个基础,但它将带给我们一个真正的人生。

从很早时听说弟子规开始,我就是一个不喜欢弟子规的人。因为我最不喜欢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欢拘束自己的思维。我认为社会的创造性来自对格局、对细节、对具体、对方法的放任思考,并最后对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会贯通。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这个思维导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败与小成功于一身的综合体。16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里,我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原则,做了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但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规的过程,我突然发现,其实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维里,缺乏一个基础的生活工作准则。这是影响现在的深层次原因。因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决不是工作。否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以至延伸至工作问题。

弟子规只是一个做人的基础,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这个基础的生活原则,我们将走进一个真正的人生。看看我们的许多误区吧。

“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余力,则孝悌”。工作忙成为不回家的极为正当的理由。总叙说得好,首孝弟,次谨信。也就是说,“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是排在余力学文前的;对父母的“冬则温 夏则? 晨则省 昏则定”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而我们,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违反着这一大的原则。

弟子规不是信仰,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换句话说,不做好它,不能说没信仰,可能会没了做人的底线,或说可能会缺德。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5篇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共五篇优秀作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5篇初中范文

《弟子规》600字读后感小学生5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五篇

以《弟子规》为题的读后感600字作文优选5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共5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范文一共五篇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共五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7
c
id
297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