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读后感2020范文7篇
原来这首二胡曲《二泉映月》是着名民间音乐家阿柄在两眼失明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阿柄的真实姓名叫华彦钧。1894年出生在江苏无锡,4岁时丧母,自幼住在婶婶家,经常受到婶婶家人的歧视与侮辱,使他幼小心灵遭受到摧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二泉映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二泉映月》读后感1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伴着《二泉映月》那凄婉的曲调,读着《二泉映月》一文中记录阿炳多舛命运的这段文字,我仿佛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艺人背着乐器,拄着竹棍,蹒跚前行,沿街流浪……我的心弦也不禁颤抖起来。
可怜的阿炳才一岁时,母亲就被迫自杀,八岁前他一直被寄养在族人家中。这是多么不幸啊!而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冷酷无情,三十出头,他又成了瞎子。阿炳孤零零怎么能承受得了这一切?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绝望,充满了怨恨。然而,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阿炳化磨难为动力,用音乐向命运作出抗争,创作出享誉世界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我想:面对无涯的苦难,阿炳能进行不屈的抗争,那么,泡在甜水中长大的我,为什么不能向困难挑战呢?当被难题困住的时候,我常常缺少耐心,不愿寻根究底,最后总是烦躁不堪地草草了事。当病魔缠身的时候,我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还常常拿父母当出气筒……
想想阿炳,看看自己,我的心潮澎湃不已。我想大声地对自己说:“挑战困难,我也能行!”
《二泉映月》读后感2
这几天,语文课老师教《二泉映月》,听着熟悉的曲子,把我的记忆拉到了三年前。在我9岁那年,我的二胡老师教我拉《二泉映月》,当时对曲子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无法理解。刘老师整整化了一节课的时间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讲了此曲的由来。使我对此曲有了最初的印象-凄凉哀怨。记得老师当时对我说:“董董,拉此曲时,你要想象一个人饿了一天、在寒风中挣扎的感觉,所以曲音要低沉,但内心深处还有着不屈服命运和对光明的希望、对当时黑暗社会控诉的情感。要用音调的多次变奏来表现出来。”
在此后的大半年里,我随刘老师练习《二泉映月》。老师教得很慢,一小段、一小段地教,渐渐地,我也能通过琴声感悟到一些阿炳所要倾诉的情怀,琴弦在手中也逐步熟练起来……
《二泉映月》读后感3
在一节星期六的写作课上,我听到一首悲伤的歌曲——《二泉映月》。听着听着,我仿佛走进这位作者凄凉的世界。泪水在我的眼珠里打转,我恨不得大哭一场,通过这首曲子,我好像感觉到作者在诉说着自己坎坷的一生。后来,我才听徐老师说这个作者是一个叫“阿炳”的瞎子,他在不到一岁的时候,母亲就自杀身亡,可怜的阿炳在八岁时被自己的父亲接走了。阿炳的父亲是一名道士,可是阿炳只能管自己的父亲叫“师傅”。在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自己唯一的父亲也离他而去。阿炳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自己有得了眼病,没钱医治,最后双目失明,只好流浪在街头靠卖艺为生。听了这首曲子,在节奏缓慢清幽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阿炳在鹅毛大雪的天气,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大道上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仿佛看到了阿炳不小心碰倒了别人家的篮子,受到了一顿打骂。在乐曲高昂激越的时候,我有仿佛看到日本鬼子来到了村子里,人们四处逃窜,阿炳却被他们撞倒了,好半天才爬起来。这首曲子得过世界华人乐曲奖,享有世界盛誉。怪不得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听完之后有一种断肠之感,要跪着听。”跪的是阿炳那种勇敢、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从此,当我每次遇到困难时,都会听这首曲子,这首曲子会永远印在我的心版上。
《二泉映月》读后感4
欣赏月色并描写,用上书上写月亮的词。
在这茫茫月色里,所有的事物都显得格外宁静。
今天的月亮是半圆形的月芽儿。月色很朦胧,月亮缓缓移动。这时的天,比较黑,但是很美。你一定分辨不清哪边有白云吧!我可分得清,因为随着白云的缓缓移动,有些白云就会遮住月亮。月亮就像是一棵含羞草,被白云碰了一下,就害羞的遮住了自己的脸。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而月色依然那么皎洁,朦胧。月光照在地上,地上就好像披了一层霜一样。这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来到小河边,风吹着,水漾起了涟漪。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多么美丽呀!渐渐地,倒影从月光如银变成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因为,风停了。
月光持续了那么多个夜晚,依然如此纯洁。我仿佛从月光中看到了阿炳那饱经风霜,不屈不挠的面孔,这正是我们应该向月亮、阿炳学习的。
《二泉映月》读后感5
今天回到家,一是出于好奇,二是老师布置,我满怀期待地跑过去跟妈妈申请使用手机。
我在网上搜索:二泉映月阿炳(二胡独奏)。过了几秒,网页上蹦出几栏,我试听了一下,又下载到主屏幕上听。
前半部分琴声委婉动听,好似在描绘二泉的安静祥和,连绵的乐曲起伏不大,节奏平稳,再往后听,好似一名老者在有声有色地讲述,时而随之叹息,又时而平淡时而激愤。中间部分音整个高了一层,接着又平缓起来,像名饱经苦难的人在哭诉,语气中带着悲愤凄凉和无奈与妥协。渐渐地,音低了下去。通过琴声,仿佛能看见阿炳坐在泉边有模有样地拉琴。
听了这首乐曲,我仿佛也可以体会到阿炳在那段时间中的艰苦,怀念,激愤 以及对美好幸福的渴望。
《二泉映月》读后感6
《二泉映月》讲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经风霜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在第二次倾听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的泉声后,用思想和灵魂谱作出的动人乐曲。有位伟人在听完这曲乐曲后连连感慨道:“这样的曲子应该跪下来听!”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但在边朗读课文边聆听《二泉映月》乐曲后,我顿时深深感悟,便极为赞同这位伟人的观点了。
课堂上,语文老师特地从网上下载了乐曲,当乐曲播放进入高潮时,同学们也在老师的启迪下读到了高潮。每个悲惨的音符、每行优美的文字不知不觉浸满了我的心田,惹红了我的.眼眶。我同阿炳一道倾诉,倾诉人间的凄苦!倾诉人间的真情!倾诉人间的无奈!
我在网上疯狂地搜集阿炳的资料并如饥似渴地阅读,我似乎看到了阿炳在落败的街头卖艺,破旧单薄的冬衣裹不住羸弱的身躯,枯草似的长发随风摇曳。为了挣得几个铜板养活家人,阿炳紧闭双眸,摇身晃脑,奋力地操持着老旧的胡琴。曲毕,零星的过路人百无聊赖地随意扔下一两枚小铜板,双目失明的阿炳听到铜板落地的清脆响声,赶紧双膝趴下,颤颤抖抖地伸出瘦骨嶙峋的双手在街路上吃力地摸索着。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不禁为阿炳呐喊,呐喊旧社会的不公!呐喊苦难早点远离!呐喊新生活早点降临!
阿炳,我们永远怀念你!
《二泉映月》读后感7
《二泉映月》,的确是首不朽的名曲。乐声时而欢快,时而低缓,时而不安,时而平静,时而躁动,时而阴柔,还是一抹转瞬即逝的欢愉。乐声的每一次抑扬,眼里仿若顾盼到的每处角落,都埋藏了鸟语花香般的希望。这么动听悲美的曲子,怎能不动人心弦呢?
当我读完《二泉映月》这篇文章时,不禁对阿炳的这种在被命运折磨中,还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有一年中秋夜,师傅在二泉边告诉小阿炳,他长大后就能在二泉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转眼十多年过去了,阿炳已双眼失明,但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并没有压倒阿炳,因为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支撑着他—音乐。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别人的搀扶下又一次来到了二泉,有所不同的是,这次阿炳从二泉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接着一首流传至今的名曲诞生了!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想过一个问题:阿炳若不瞎,他会不会创作出这种流传于世的作品呢?应该会吧,因为正是生活的压力使他深有感受。雨打花,洒落满地,但是落花不会因为你的惋惜而重现枝头;滔滔的长江蕴含着一个又一个冤魂,但他们不会因你的悲伤而起死回生。我们应该学习阿炳这种精神。直面挫折,战胜自我,因为往往成功都是藏匿在挫折背后的!
《二泉映月》读后感8
最近,我学习了一篇课文《二泉映月》,透过这篇课文,我仿佛听到了那委婉缠绵、恬静激荡、扣人心弦的琴声。
我仿佛看到了盲人阿炳在茫茫的月夜中来到了二泉,用二胡弹奏着奇妙的二泉映月,他在深沉地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呐喊。我不由得对阿炳肃然起敬。
阿炳,他双目失明,家境十分贫穷。然而,他与疾病和贫穷顽强抗争,怀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每天操着胡琴,戴着墨镜,卖艺度日,并终日勤学苦练,终于创作出了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享誉国际乐坛。
我在课余时间学习电子琴,有时练着练着,手指练疼了,人也累了,便不想电子琴,打退堂鼓。但我想到阿炳失明了还勤练二胡,我这点困难算什么?于是我继续练琴。终于,我通过了电子琴国家级7级了。
海伦·凯勒说过:“虽然人生充满苦难,但苦难总是被战胜的”。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也说过:“强者敢于向命运的风雨作斗争。”保尔·柯察金双目失明后以钢铁般的意志写出《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名著。张海迪身残志坚,不屈不挠、顽强学习,成为青年的楷模。司马迁虽受极刑,但发愤写出巨著《史记》,传颂后人。这些人都是在逆境中抗争,风雨中成长,他们坚持真理,坚持梦想,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让梦想成真。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一定会成功。
《二泉映月》读后感2020范文7篇相关文章:
★ 学生近现代名著读后感-读《二泉映月》有感 - 5068儿童网
★ 四年级《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600字2020范文【5篇】 - 5068儿童网
★ 2020年小学生读后感作文300字7篇 - 5068儿童网
★ 2020年精选文章《呐喊》读后感5篇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