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经典押题训练
考研政治(全名: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属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公共课科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考研政治经典押题训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考研政治押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2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冲刺备考
★ 20_年研究生考试冲刺专题
★ 20_年1月学历考试免费短信提醒
★ 20_年研究生考试政治考前押题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4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A 革命性和斗争性 B 先进性和革命性
C 阶级性和先进性 D 先进性和科学性
5 毛泽东思想完备成熟的标志是()
A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B 哲学体系的建构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
D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6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
A 经济基础 B 国际背景
C 阶级基础 D 思想基础
7 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A 软弱性 B 动摇性
C 妥协性 D 不彻底性
8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
A 社会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党的领导 D 邓小平理论
9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
A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B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 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 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0 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瑗珲条约》
11 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井冈山的斗争》
D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2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的是()
A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 现行法律基本不变
C 享有独立的外交权 D 享有行政管理权
13 对于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
A 生活理想 B 职业理想
C 道德理想 D 社会政治理想
1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A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B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
C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
D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
15 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社会经济权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平等权 B 宗教信仰自由
C 人生自由权 D 政治权利和自由
16 2010年5月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盛大召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A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B 城市经济的繁荣
C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从人们开始打制石器——制造并使用金属工具——制造铁器——机器使用——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生物技术的突破……这一进程说明()
A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 实践是历史性活动
C 实践是社会性活动 D 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18 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A 冰——水——汽
B 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
C 团结——批评——团结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19 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A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20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B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C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考研政治考前押题训练
一、选择题Ⅰ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和运动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普遍和特殊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C.是否承认矛盾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质的飞跃
3.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思想是()
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B.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
4.规律的特点是()
A.重复性和客观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D.必然性和偶然性
5.假象是()
A.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对事物的错误反映B.以否定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C.以正面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D.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虚幻的反映
6、"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A.机械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D.外因论的观点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8.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9.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10.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A.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片面
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二、选择题Ⅱ
11.下列事物和现象属于系统的是()
A.一部汽车B.生命有机体C.城市交通D.人类社会
12.主观辩证法是指()
A.客观辩证法的反映B.辩证的思维
C.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D.唯心主义辩证法
13.增强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有()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14.系统的主要特征有()
A.整体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封闭性
三、分析题
15.在现实生活中,今天的现实是由过去的可能发展而来,现在的可能也可以发展为明天的现实。
16.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17.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18.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
19.试述如下论断包含的辩证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经典考研政治押题
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过程。
“文化_”结束后,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一方面,广大干部和群众从历史的教训中强烈要求实现思想路线以及整个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另一方面,当时党中央的负责人却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给拨乱反正工作设置障碍。于是,要不要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成为能否实现拨乱反正,从而打开局面的关键。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为了冲破禁锢,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环节,率先批评“两个凡是”,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4页;《大纲解析》第197页。
2.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周恩来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过程。
对“实事求是”作出全新的马克思主义解释,使之内涵精义升华,并用之来概括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是毛泽东。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经毛泽东改造发展之后,“实事求是”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和范畴。邓小平由此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4页;《大纲解析》第197页。
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D.坚持发展的重要性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阐述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解放思想,不仅是个思想路线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因此,“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和措施”。这篇讲话还阐明了解放思想的本质含义: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篇讲话是在“文化_”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5页;《大纲解析》第198页。
4.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与时俱进
D.提出党的思想路线完整表述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一讲话指出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要性:“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这一讲话还强调了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他恢复了毛泽东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A选项是错误的)。在批评“两个凡是”的过程中,他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多次把毛泽东倡导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还在于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突出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特征(B选项是正确的)。1982年9月,邓小平主持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在此基础上按认识的逻辑发展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准确的表述:“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与时俱进是由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因此C选项也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5页;《大纲解析》第197页。
5.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的思想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红线。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始终都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一个问题的论述,都鲜明地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国两制”的理论等等,无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成果和光辉体现。邓小平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典范。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勇于吸取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的积极成果,凝聚全党智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5页;《大纲解析》第197页。
6.所谓精髓,就是贯穿一切的、内在的能赋予理论生命力的东西,是理论体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有利于”标准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曾经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拨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改革同样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也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过程中,每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每一次重大的政策调整,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改革开放每进展到一个关键时期,邓小平都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且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5页;《大纲解析》第197页。
7.邓小平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其科学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灵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论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过程,人们在认识和把握世界时,必须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的面貌来理解世界,从事实本身的联系来把握事实,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因此,我们必须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实践。这些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要求的。其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绝不存在最终的绝对的状态。因此,人类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唯物辩证法这种批判的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贯彻。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认识是主体在客观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反映,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而不断深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中,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使认识和理论如实反映不断发展着的客观实际。这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5页;《大纲解析》第197页。
8.邓小平强调,“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这表明:
A.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
B.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一定的客观对象的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反映,而客观事物和人的实践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而变化发展,这样,才能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才能实事求是。反之,如果头脑僵化,被过时的思想观念束缚,只会使思想认识落后于实际,就不可能实事求是。因此,如果采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就根本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可见,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邓小平这句话正是强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页;《大纲解析》第199页。
9.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
A.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中
C.“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中
D.“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之中。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这种认识是否正确还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可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达到实事求是的桥梁和基本途径,解放思想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根本要求。要做到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要勇于探索、大胆试验,而大胆试验又要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否则就是脱离实际。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页;《大纲解析》第199页。
10.1978年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推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大解放。在讨论中,邓小平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他指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质就在于:
A.是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是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是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是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实质。
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邓小平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主要包括:
首先,邓小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其次,邓小平尖锐地指出真理标准争论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因为对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这样问题还要引起争论,根本问题是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
第三,邓小平深刻揭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这场讨论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而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实行,关键在于思想路线,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而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所以说,这场讨论意义重大,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1.“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坚持“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实质就是:
A.名义上高举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背弃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B.继续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C.把社会主义往死路上引,以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
D.为“文化发革命”提供依据,继续推进“文化_”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实质。
“_”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这“两个凡是”的实质就是坚持毛主席晚年的错误,继续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的错误路线。这时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尖锐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于是迅速掀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4页;《大纲解析》第197页。
12.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概念、结论和公式构成的狭隘、封闭、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长活力的、开放的、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科学体系。以上这段表述所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
A.实践的品质
B.与时俱进的品质
C.批判的品质
D.时代的品质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概念、结论和公式构成的狭隘、封闭、僵化体系,而是与时俱进,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长活力的、开放的思想洪流。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依时间、空间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每当时代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那些反映特定时代的结论也应当随之而改变;每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不同民族、国家时,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具体理论和实践策略加以适当的改变;而当马克思主义某个原理所反映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也必须用反映新的条件的新结论来取代反映以前条件的过时的结论。在实际运用中如果不能正视由于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必然发生的变化,就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289页;《大纲解析》第200页。
13.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就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要更加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更加开拓创新。以上这“三个要”体现的是对:
A.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B.体现时代性的基本要求
C.把握规律性的基本要求
D.富于创造性的基本要求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对什么是“与时俱进”作了精辟的概括:“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体现时代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世界。所谓宽广视野,一是历史的深远眼光,二是世界的全局眼光,以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把握规律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符合实际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不是为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我们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重心来研究发展规律,把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统一起来,把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富于创造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开拓创新。世界形势、中国形势以及我们的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仅仅依靠本本和传统,根本没有办法指导急剧变化了的实践,根本没有办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失去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页;《大纲解析》第199-200页。
14.面向21世纪,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的思想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开拓创新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和新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明确地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与时俱进”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情况、完成新任务的总要求,也是我们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思想武器。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对解放思想有更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只要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前进,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的任务和课题就永远不会完结。把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对实事求是是思想内涵的理解。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意识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只有具备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才能有科学的态度、创新的勇气,才能具备实事求是的伟大胸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页;《大纲解析》第199页。
15.江泽民同志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考试大)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对党的思想路线:
A.解放思想的发展要求
B.实事求是的发展要求
C.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D.一脉相承的发展要求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思想路线对与时俱进的要求。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江泽民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页;《大纲解析》第199-200页。
16.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几个方面,其中一者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思想前提,具体是: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理论创新的地位。
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理论创新,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并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使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创新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思想前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9页;《大纲解析》第200页。
17.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因此,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保证
B.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智力支持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精神动力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百家争鸣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真理标准讨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都具有这样的重大意义。尽管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真理性;但是,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创新,就不可能有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进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新实践。
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一方面,进行理论创新一定要形成新的理论研究的方式。这就是,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另一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就是,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两点,都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制度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保证,科技文化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9页;《大纲解析》第200页。
18.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因为:第一,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党制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符合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潮流,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第二,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党制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真实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三,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增强党的创造力的关键因素。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和思想保证。从创新的规律来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创新是创新的基本过程。理论创新,是有前提条件的。江泽民指出:“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这就是说,只有坚持这两个坚定不移,才能做到正确的理论创新。否则理论创新就会走到邪路上去。第二,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说到底,就是要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形成新的认识、新的观念、新的理论,要在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新办法,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就是通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从而使党的理论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达到实事求是的要求,最终使党的事业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向前发展。因此,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它们之间有内在的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思想路线蕴含着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深刻的创新内容,创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特征。这也正是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创造力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的原因所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7页;《大纲解析》第199页。
19.邓小平说: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C.社会主义原则
D.全部基本原理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开辟新路,一定要从国情的实际出发。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从1958年到1978年,二十年间停滞徘徊,经济没有很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没有很大的改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条是没有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实际。我们搬用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模式,我们自己也搞过“大跃进”、“文化_” 等不成功的尝试;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作过抽象的、教条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有过种种扭曲的认识。总之,既离开了唯物论,也离开了辩证法,由此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惨重的。邓小平说:“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是总结经验的点睛之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6页;《大纲解析》第198页。
20.任何一个判断标准,都有一个适用范围的问题。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我们:
A.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
B.判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C.判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D.判断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适用范围。
任何一个判断标准,都有一个适用范围的问题。“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具体措施上的成败得失、各方面具体工作的是非得失而言的,它是我们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因此,这个标准主要适用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果说社会主义本质论,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的话,那么“三个有利于”标准,则较好地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毛泽东同志首先对“实事求是”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则主要体现在:
A.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讨论
B.恢复了毛泽东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运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第一次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完整系统的表述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贡献的具体表现。
第一,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他恢复了毛泽东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批评“两个凡是”的过程中,他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多次把毛泽东倡导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二,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还在于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突出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特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对思想路线没有统一的表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经验教训和吸收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讨论成果的基础上,邓小平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完整系统的表述。他在《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中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第一次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完整系统的表述。正是根据邓小平的这一论述,党的十二大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准确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思想的简单概括。选项A是邓小平恢复党的总路线的表现,C选项是错误的,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没有运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5页;《大纲解析》第197页。
2.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有力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的重大政治课题
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为党永葆蓬勃生机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法宝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一方面使我们党打破了 “两个凡是”的束缚,果断中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口号,及时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另一方面使广大干部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党内外思想活跃,由此开创了我们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有力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邓小平曾经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拨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改革也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改革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重新审视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传统体制和传统做法,使我们的思想和做法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体制中解放出来。
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的重大政治课题。在拨乱反正中,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为国内外最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在这个关系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根本否定“文化_”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充分肯定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使我们党成功地找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使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思想获得了解放,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为党永葆蓬勃生机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法宝。实践证明,正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推动了我们党基本理论的不断创新,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7页;《大纲解析》第199页。
3.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邓小平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做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
A.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的胜利经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
B.对文化_进行了彻底地批判,从根本上肃清了“左”的影响
C.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既坚持了党的领导又进行改革开放
D.理论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前提和关键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邓小平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建国以来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同志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新时期中,邓小平同志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作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个是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_”的错误、坚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另一个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7页;《大纲解析》第199页。
4.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与发展就是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从时代要求的高度,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水平”的具体内涵是:
A.使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得到拓展和升华
B.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动态性与无限性
C.强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要求
D.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贡献与发展的具体表现。
与时俱进,不仅抓住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而且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具体表现在:
与时俱进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与时俱进从时代的高度,赋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所要把握的“实事”,应着重把握当今的时代特征、时代条件、时代发展趋势及其给我们的机遇;所要求的“是”,应该是既符合自身实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历史的、具体的,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和具体要求。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深刻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真谛,才能使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行。
与时俱进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动态性和无限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时间的长河中,客观世界的一切无不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存在任何终极真理,人们的认识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探索真理。与时俱进深刻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把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实质上是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灵魂和精髓,深深地融入到党的思想路线之中,在思想路线中更加彻底地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革命性和实践性。
与时俱进强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要求。创新是通过破旧立新、除旧布新,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与时俱进进一步凸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要求。江泽民同志把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联系起来强调,指出我国20多年来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的进程;指出与时俱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就告诉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着眼于开拓创新,才抓住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关键。选项A“使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得到拓展和升华”,是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贡献的总的概括,并不是具体表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页;《大纲解析》第199-200页。
5.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江泽民始终强调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毫不含糊”,这就是: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D.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江泽民同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部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曾经指出: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江泽民同志进而强调,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是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理论和现实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出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从两方面告诫全党:一是马克思主“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二是要求“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强调在当今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里,内在地包含着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的基本要求,为我们坚持、运用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明了正确方向。然而,要真正做到这样,既要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无用论”,反对轻视和忽视马列主义的错误认识,又要反对思想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思想顽症,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还必须继续排除各种干扰,进一步提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9页;《大纲解析》第199页。
6.“在一定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其中“一定意义”的内涵是: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要求上相符
B.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目标取向上相符
C.主观与客观相符
D.思想与实际相符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邓小平讲得很清楚:“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台,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在这一意义上,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之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
考生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而得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一回事”的结论。这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主要区别是:①要求不一样。解放思想讲的是要不要、敢不敢冲破思想禁锢、保守的问题,是从“破除”的方面说的,实事求是讲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观点、态度和方法问题,是从“确立”的方面说的;②判断不同。“实事求是”是一个科学判断,即关于事物的本来面貌及其规律的判断。“解放思想”是价值判断,即关于主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为的判断;③目标取向不同。实事求是是以客体及其本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客体的重要性,目的是揭示客体的规律性,把握客体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解放思想则以主体及其素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主体的重要性,目的要打破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主体获得解放,以便能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页;《大纲解析》第199页。
7.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表现在: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C.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具有统一性
D.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解放思想是事实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破除思想僵化,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确定实现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和措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或标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使我们的思想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真正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第三,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是同一思想过程中的两个侧面,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二者相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页;《大纲解析》第199页。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辩证统一在: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C.与时俱进赋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时代要求和创新要求
D.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归宿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的障碍,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从外在表现上看是顺乎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其实质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③与时俱进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时俱进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二是与时俱进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动态性和无限性;三是与时俱进强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的和归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考生同时也要注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三个范畴,既相互贯通、密不可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实事求是强调的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实际本身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解放思想强调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的是,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着眼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善于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总地来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指导自己行动总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而与时俱进则着重反映了我们党对待自己的理论、事业和党自身的根本态度和根本要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本质特征。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页;《大纲解析》第199页。
9.如何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对此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解放出来”的新要求,即把思想: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B.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三个解放出来”的具体内涵。
在“七一”重要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在深刻阐述解放思想这一重大问题时,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这三个“解放出来”,由表及里,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解放思想的新的路径。这里讲的“不合时宜”,既包括思想(观念),又包括实践(做法),还包括思想和实践的物化(体制);而造成观念、做法和体制不合时宜的重要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归根结底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提高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此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从而在实践中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289页;《大纲解析》第199-200页。
10.邓小平强调,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其中尊重群众的内涵是:
A.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
B.尊重人民群众的愿望
C.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
D.尊重人民群众的一切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尊重群众的具体内涵。
由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因此邓小平又强调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
尊重群众首先要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把生产力标准落实到群众利益标准上,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于是,实事求是中的实践标准,就具体体现为生产力标准和群众利益标准的统一。
尊重群众还要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社会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新鲜经验,为新的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增强透明度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与时俱进的具体内涵。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关键的是坚持与时俱进,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坚持与时俱进,首先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正确认识和回答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和回答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带来的影响。
坚持与时俱进,还必须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把握规律性。时代变了,情况不一样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也必然会发生变化,要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新规律新趋势,并用对新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通过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通过总结中国社会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历史,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突出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8-289页;《大纲解析》第200页。
12.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通过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突出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即创新是: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一个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创新论述正确的是:
A.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B.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方面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国之道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创新的科学论述。
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通过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通过总结中国社会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历史,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因此,12题中的D选项是错误的,第12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创新。在这些创新中,理论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提、关键,制度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保证,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明确说过,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就没有名副其实的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以,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停顿,首先必须进行理论的创新。江泽民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因此,13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9页;《大纲解析》第200页。
14.百家争鸣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真理标准讨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表明:
A.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B.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D.理论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前提和关键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理论创新的作用与地位。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创新。在这些创新中,理论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提、关键。正因为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百家争鸣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真理标准讨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都具有这样的重大意义。尽管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真理性;但是,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创新,就不可能有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进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新实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9页;《大纲解析》第200页。
15.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认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我们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因此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其性质一定是社会主义的,同时只有如此才能为社会主义所用。这个命题:
A.不准确,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的,但肯定是被社会主义需要和允许的
B.不准确,姓“资”的,但在一定条件下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也应当允许其适度发展
C.不准确,不能将那些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不存在姓资姓社问题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资”的东西而加以排斥
D.准确,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的,一定是姓“资”的,决不能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和疑虑,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坚持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反对抽象地争论姓“资”姓“社”。一方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并非是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问姓“资”姓“社”,而是反对离开这“三个有利于”去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从而被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所困扰,在改革开放中迈不开步子;另一方面,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就决不可以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要求的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的东西加以拒绝,也不可以把那些合乎 “三个有利于”要求的、本来没有姓“资”姓“社”问题,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总之,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的,虽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的,但肯定是为社会主义当前所需要和允许的;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的,绝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因此,第15题的正确答案是ABC,第 16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90页;《大纲解析》第200页。
17.“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标准,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条件是:
A.明确“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客观标准而不是主观标准
B.明确“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由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所决定的
C.明确“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生产力标准是标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核心的标准
D.明确“三个有利于”之间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条件。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就要明确:
第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客观标准而不是主观标准,它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反对“左”和右的错误倾向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第二,“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由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所必然采取的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因此在运用这个标准的时候,时刻都要想到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离开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三个有利于”标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即生产力标准是最核心的标准(C选项是错误的)。这个标准不仅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基本的决定力量原理,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原则立场,是其他两个标准的基础。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综合国力的增强,更不可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这一标准来谈论其他别的什么标准。
第四,生产力标准虽然是最根本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但不是惟一的标准。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D选项)。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表现为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不可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来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离开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发展生产力。
第五,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的标准。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谋福利,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使全人类获得解放,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90页;《大纲解析》第200页。
18.生产力标准之所以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之所以构成检验实际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主要是因为:
A.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多种目标的根本条件
B.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
C.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表现、根本表现
D.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的原因。
生产力标准之所以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之所以构成检验实际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主要是因为: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多种目标的根本条件。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多种目标,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思想文化的不断进步,人的主体能力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的更加合理,等等。这多种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列宁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准”。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社会发展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方面,但集中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力能以它应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超过其他社会的发展速度,实际上体现该社会的社会结构更为合理,社会关系更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而且是一种具有可预测性的客观标志。作为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尤其是劳动资料是“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东西。因此,生产力状况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
第三,就社会主义而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首要表现”、“根本体现”,就是能使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任务”、“根本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不仅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90页;《大纲解析》第200页。
19.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和疑虑,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争论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通过这次争论解决了思想路线问题,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问题在于实践标准本身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正是在这种条件下,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和疑虑,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可见,“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产物。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更加适合具体的操作。第一,这里,生产力已不再是一般的生产力,而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凡是符合这一点的,都可以大胆采用。第二,综合国力既可以是直接的现实的,也包括间接的潜在的,首先是经济方面的,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第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对发展生产力目的的规定,也是搞社会主义的总目的所在。
“三个有利于”标准,重点突出了“有利于”,突破了以往被人们所忽略的“实践标准”中的价值问题,实现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有机统一。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这是价值问题。在 “三个有利于”标准中,二者达到了统一。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整体,具有内在的联系。其中,发展生产力是基础和根本,因为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说,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生产力标准是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