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的孩子记忆力太差了怎么办
提供提升记忆力的有效训练方式,而你的记忆力能否显著提高,依靠的是你的毅力,也就是能否持续坚持训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路径记忆法
路径记忆法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在人类开始做文字记载之前,老人们都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向后世传递文化与风俗。在埃及人发明草纸之前,古代希腊语的“loci”一词就是“地点”的意思。他们是如何使用这一系统的呢? 根据传说,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有一次参加宴会,席间他离开座位,去外面见两个年轻人。他前脚刚离开,地震爆发,整间宫殿瞬间化为平地,里面的所有客人都被埋入地下。后来国王要求西摩尼得斯辨认死者的尸体,可是这些尸体都已经面目全非。怎么办?无奈之下,西摩尼得斯只好根据死者的位置确定他们的姓名。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认定这就是最早的路径记忆法。从那以后,希腊的演说家们开始大量使用路径记忆法牢记演说词,这种方法就代代流传下来。 虽然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我还是建议你刚开始不要试图用这种方法记住太多物品。路径记忆法的魅力在于他并不需要你花费太大力气,因为人类强大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足以让你回忆起那些熟悉的场景。千万别忘了,一定要相信第一印象,这是你最容易记住的东西。 我们先设计一段路经(这个路径必须是你最熟悉的一段路),所以,很自然的,我的第一场“旅行”发生在我小时候生活过的村庄。最先出现的五个记忆桩包括:第一个记忆桩:前门。第二个记忆桩:隔壁领居家的房子。第三个记忆桩:公共汽车站。第四个记忆桩:商店。第五个记忆桩:停车场。让我们来试着记忆五个词 飞机,木头,小狗,报纸,现金。我的记忆方法如下:我想象一架飞机停在我家门口;领居家门外面有段木头靠在篱笆墙上;在公共汽车站,我的小狗正在跳上跳下,冲着路过的汽车狂吠;商店里面,我正在买一份报纸;停车场里有一捆现金。这下我不会再记混顺序了,因为这段路经已经把每件事物都排好了位置。我决定延长这段路径,从我家大门开始,穿过村子,经过一家酒吧,穿过板球场,沿着一条可以看见大片绿色草坪的小路......最后我的整个路径包括了52个路径桩。记住,要想轻松记住沿途的物品,你所设计的路径必须非常熟悉,非常有趣。我是一个狂热的高尔夫爱好者,所以我很自然地选择了两家高尔夫球场,还有我曾今住过的房子(只要逻辑符合,能够帮助记忆,室内路径也可以),村庄,或者小镇。经过反复尝试,我过滤掉了一些不太适用的路径——上面的记忆桩太相似,容易混淆。比如我曾经设计过一条有52个记忆桩的路径,但最终失败,因为我很难能分清不同记忆桩之间的区别。我很快发现,一条成功的记忆桩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记忆桩必须多样;2.记忆桩之间的差异必须明显;3.我与这些记忆桩必须有明显的互动。
2及时进行复习:选择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我们可以用谐音"挨冰耗子"来记住这个名字,相信看过的朋友会把这个名字记忆很长时间)通过实验,发现遗忘并不是匀速的。我们的记忆也像某些恒心稍差的人一样,刚开始时,头脑一热,热火朝天地干,可是时间一长,劲儿就松了,磨磨蹭蹭,一年做不了半天的事。遗忘也是如此,刚记住一点知识之后,忘得快,越往后,越缓慢。一般来说,学习了新知识之后,当天晚上复习第一次,第二天早上复习第二次,第七天复习第三次,一月后复习第四次,半年后复习第五次。经过这样五次之后,基本上即可形成长时记忆甚至终生记忆。表面看来,五次复习,工作量不小。 但是实际上每次复习,都比第一次学习或复习所用的时间少得多,也比上一次复习的时间略少。如果第一次学习花了一个小时,往往第一次复习只用十几分钟就够了。第五次复习时,也许三四分钟已经足够了。
3利用好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叫前摄抑制(先报入的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这就像一个房子里面,先进入的人不愿让后来的人进入,而后进来的人想把先进入的人挤出去,鸠占鹊巢。
知道这一规律后,我们便可以充分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4化零为整,巧用分组记忆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测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这个“七”被称为“魔力之七”或“怪数七”。这个“七”即可是7个字符,也可是7个汉字,或7组双音词、7组四字成语,甚至于7句七言诗词。由此可知,短时记忆广度的大小不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意义,而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数目!
我们在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配在7组之内,而这7组中的每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这样每一组相当于一个集成块,加大了集成块的含量,记忆效率应会大大提高。比如百家姓,若是一个一个的记,就得记100组,若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即四个四个为一组记,则只需记25组,25组与100组相比,记忆效率当然会提高了。
5及时进行筛选归类
有这么兄弟俩,合伙贩盐,要挑100斤盐到外地去卖,为了省些饭钱,还挑120斤馒头。弟弟懒,见盐轻快,就争着挑盐。哥哥只好依他。在路上,盐始终是100斤,而馒头却一天少似一天,到后来只剩三四两了。哥哥轻松自如,弟弟却浑身散架。同样,我们在学习一批知识时,经过记忆、复习,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均匀的,有的已经掌握得很好,有的还不熟,有的根本还没记住。所以在下次复习时,你该如何分配精力呢?是平均分配,还是区别对待?常有学生不厌其烦地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二十大板,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懂的不懂的,熟的不熟的,统统分配一样的时间,花费同样的精力。已经很熟的,这是浪费;不太熟的,也许正好;非常陌生的,显然不够。看似一碗水端平,实则旱涝不均。这就是挑了一幅盐担子,费力不少,收效甚微。所以,在每次复习时,可以先进行尝试回忆,把要记的内容根据能够回忆起来的程度分为两类:一是可以轻而易举回忆起来的,既已记熟,可以放一放,在这类知识上面做个记号,说明属于第一类;另一类是不熟的和完全无法回忆起来的,这些才是复习的重点,需要多花时间,多费精力,反复复习。经过重复必然又有一批成为第一类,再打上第一类的标记,放一放。这样每次复习,内容都比上一次少,负担都比上一次轻。重点突出,火力集中,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率高,这就是筛选法的可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