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过的路》读后感3000字

2020-08-28 17:56:09
|钰媚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书中说“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少有人走过的路读后感3000字,供大家参考。

少有人走过的路读后感3000字1

重温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83年出版《少有人走过的路》心理学著作的时候,之前阅读还停留在10年前吧。一本经典的好书,不随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她原有的光芒,在字里行间,好像在听作者在娓娓道来,书中出现好多的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他主要讲到心智成熟需要经历痛苦漫长的一个过程。接下来我谈一下,自己对阅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触。

开篇

开篇讲到一个推迟满足,背后的逻辑和道理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先甜后苦,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先易后难,人往往都喜欢一开始处理简单的事情,把复杂棘手的事情放入最后,甚至对复杂不容易处理的事情,往往迟迟不肯动手,甚至选择忘记来逃避,很多时候,我们在时间管理上往往有拖延症,拖延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在选择做和不做的过程当中,经历很长的心理斗争。往往在推迟满足的时候,我们需要讲究时机,我们不要急性的去处理问题,需要在合适的时机下面做好处理。比如我们今天就先把最复杂的工作先做好啦,然后在去处理那些日常问题。比如我们今天就拿出1-2个小时做一些深度工作。处理问题前不急于对某一件事情过早的下结论,深刻的去了解事情的原委。然后在各个击破。

如何自律?

书中讲到如何自律,让我对自律有了新的认识,其实自律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往往容易忽略,究其原因可能很多,阅读完本书以后,如果说自律100分的话,我给自己可能还是刚及格。自律不是说一段时间对自己的一种约束,而是长时间要养成的一种习惯,往往在这个物欲横行的世界,往往把希望寄托在明天,这就是所谓的拖沓,能拖延明天做的事情,很多人就会放在明天在做,比如从明天起,我要好好的看一本书,从明天开始,在努力工作。为了保持好的体形,今天就放开吃一顿好的,明天在减减。其实一切不好的开始都是从我们是否自律开始,一切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也往往都是我们不够自律导致。我们从小学习自律,从小学、到中学、到后来的大学。

随着时间往后推移,我们有时候都是豪情壮志的劝慰自己,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风流枉少年。踏入社会以后,似乎我的世界我做主,自律离我们越来越远,做什么计划或者决定前,都是先放纵一下自己,然后才想起如何自律。往往我们应该出去锻炼身体的时候,我们还在床上呼呼大睡。我理解的自律是就是自我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管理好了,好比别人在刷抖音的时候,我们在安静的阅读。每天保持阅读的心态,才能获取更好的认知,我们才能过滤那些垃圾信息。夯实自己知识体系,形成自我学习的一种能力。

日本有一个作家写了一本书《4点起床高效时间管理》,提到每天4点起床,原因是作者把大部分点棘手的工作都安排在早上时间,那样每天下午自己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一些突发的事件,作者一直认为早上才是工作、学习和自我投资的最佳的时间。作者提到自己自从养成4点起床的习惯以后,工作起来就顺手的多了,我们从中发现很多自律的成功人士都是从早上开始,所以早上不是用来睡懒觉的,越自律,认知能力越强,人和人的差距也就越大。好多时候人总是抱怨生活各种麻烦,有趣的是自律的人就可能麻烦少一点,不自律的人后果,就是自己在不断的给自己制造麻烦。

自律的人,生活井然有序。古今中外自律的名流志士有不少,总结出原因可能有一个通性,往往通往成功很大一个因素就是自律,自律并不是嘴巴说说,就能做到,而是君子要不欺暗室,在何时何地都要自律,自律表面看起来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有时候周围人也感觉我们太过于死板。

曾国藩在近代历史上也是名声赫赫,其实曾国藩资质一般,但有后人把曾国藩称为半个圣人。足可以说明一个踏入官场的人,有这成就还是高人一等。曾国藩从小立志,不做圣贤便为禽兽,可以看到其决心,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来鞭策自己,日记里曾国藩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时候自己有出格的事情,在日记里面会把自己骂的一无是处,日记就像一面镜子不断的反省自己,不断修正自我。

不断学习

《少有人走过的路》讲到,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图。其实我们很多人只活在自己过去的地图里面,我们只有把自己的眼界放宽了,不断的提升自我,提升认知,当今世界时刻在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一些意料不到的大事件,不提升认知,我们才能打破旧世界,创建新世界,这也是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的运动轨迹。

自律对成年人也好,对孩子教育也好,都是同等的重要,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常说孩子有模学样,教育孩子,真的要从自律开始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环境。过去我的理解是只要孩子不说谎就行,其它可以慢慢修正。然而对自律有所了解以后,需要给孩子更好的发展空间,需要倾注更多的情感关爱,以及我们在孩子面前的的自律修养。在孩子面前不做言而无信的人。古代有一个曾子杀猪典故,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对大人而言,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如何教会孩子重承诺,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去信守自己的承诺。

逃避

《少有人走过的路》,讲到一个词语叫做逃避,逃避责任,逃避自由,其实逃避只是暂时让自己忘却一些烦恼,不能解决实质性的任何问题。逃避只是精神上暂时的麻痹了一下自己。责任更多是担当,人活在天地之间,肯定是有所担当,对社会、对家人、对朋友,都充满了责任,我们做为一个自然人,有了责任就有了紧迫感,有的人害怕责任就无故选择逃避,认为短暂的逃避就把问题都解决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假装责任不是我的。似乎短时间很轻松,其实一点也解决不问题,正如鸵鸟遇到危险总是把头插入沙子里面去一样,最终躲不过敌人的猎杀。

《少有人走过的路》更多的从心理学诠释人躲避责任的心理问题。我不太懂心理学,从主观上来讲就是不想努力解决问题,对未知问题不敢、也不想轻易的去做。这就是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什么都没有担当的人是不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第一波被淘汰的人呢,什么都不想做,甘愿当一闲人。什么都不用干。那时候人生多无趣,什么事情机器都为你服务好了,真不知道人工智能是改变世界,还是把人改成了废人。在历史的演变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觉不当一个无知,无担当,无价值的人。

尊重

《少有人走过的路》讲到一个词叫尊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别人的成果,尊重别人的情感。我们足够的尊重事实,才能保持平常心去接受这个未知的世界,很多人不尊重事实,总是对自己不了的事物或者不了解的认知就不屑一顾,如果我们总是抱残守缺,脱离现实,我们总是固化思维,看待这个世界往往就变的模糊,变得畸形。我们常说智者都是用发展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我们不能总是停留自己的认知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打开思路,解放思想,尊重事实,敢于接受质疑和挑战,那样的人都是心宽,诚实的人,诚实的人不会不停的说谎话去掩饰一个一个多谎言。只有足够的心智成熟的人,才能脚踏实地一步步按照自己的人生地图一步步的往前行走。世界真的太大,我们只有抱着敬畏的心去打开对世界的认知,我们认知越多,对世界的了解才越多。

保持平衡

《少有人走过的路》自律很大的一个原则就是保持平衡,怎样去调节我们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时候能让自己保持冷静,特别沮丧的时候让自己振作起来,洋洋得意的时候让自己保持清醒,学会怎么去平衡,我们就能尽量减少无意义的争执,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阻碍我们的判断能力,不会让我们的思考受到到干扰。有时候我们过于欲望,过于争强好胜,往往把自己弄的体无完肤,伤痕累累,其实戒骄戒躁就揭示了如何保持平衡,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里面一直都在讲平衡统一和对立的转变,在古代哲学进一步揭示出统一是对立面的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结果。各种事物只有在和谐中才能得到它应有的位置,和谐、平衡是世界变化发展的基础。

最后推荐去看一下《少有人走过的路》,在人生短暂的旅程当中,真正成为自律的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你走的每一步,都会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留下一个轨迹,你越勤奋,越努力;越自律,将来你就越优秀。

少有人走过的路读后感3000字2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人生的问题和痛苦是客观存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理解他人,找到真正的自己,练就一个强大的内心是我们唯一可选的路。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很大的助力。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上司。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许多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我们是否有可能完全逃避心灵的痛苦呢?或者说,我们是否能把心灵的痛苦降至最低呢?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有能力的人,心智成熟者则是最好的人选,他们的内心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做出各种决定。在全知全能的状态下做决定,远比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要经历更多的痛苦。譬如说,两位将军各带一万名士兵外出作战,在一位将军眼里,一万名士兵不过是战略工具而已,而在另外一位将军看来,士兵不仅仅是作战的工具,他们个个都是独立的生命,是家庭的一份子。

那么面临生死关头,哪位将军更容易做出决策呢?也许你认为心智成熟的人,绝不会成为前面那位将军。但很明显,答案就是前者,因为他不必忍受心智成熟者所要经历的痛苦。类似上述情形,也会发生在企业主、医生、教师、父母身上,人人都有可能碰到这种情况,做出影响一生的选择。但容易做出决策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决策者。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 。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学会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式。

少有人走过的路读后感3000字3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可以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丰富而又不失快乐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有理解心的人。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找掉一个,并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它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条路、它更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慷慨的行动。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总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犹豫、或从容、或焦急、或谨慎、或突兀、或潇洒、或无奈……,有太多的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使我们成长,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却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沟通、多些勇气、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会变得迎刃而解。

成熟的人,应该是心态沉稳的人,做事理性的人,务实自律的人,知错而改的人。用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条来约束自己,做到静卧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心胸坦荡,以诚待人。

我曾经看过一本意林,名字记不太清了,好像叫《成功在久不在速》来罢,上面有一篇文章,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尤深:“我不会把自己看做是最好的,但我会把自己看成是最努力的;我不会把对手看做是最差的,因为我们都是一起走过来的。”即便是对手,也应该被尊重,对手也有自己的人格权利,我们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议论他们。闲谈莫论人非。

少有人走的路,在此希望,希望走的人会越来越多。

少有人走过的路读后感3000字4

《少有人走的路》是心理医生派克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在目睹了各式各样的人生苦痛、困扰后写出的一本书。“人生苦难重重”,是开篇的第一句话,也是本书带给我的一个最大启迪。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这本书中,我记得索达吉堪布说人生本来就充满痛苦,快乐是暂时的、无常的,一切痛苦的根源来于自我的执着,那本书中我接受到的是用“无常”的角度去接受苦难。

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我对痛苦的人生普遍性又有了更深的感悟,不管是自己“心生”的痛苦还是外界带来的痛苦,面对痛苦要有一个全盘接受的态度,并不是只有你一人的人生充满痛苦和挑战,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面对的,逃不掉的。接受它,释然了,才不会陷入绝望和逃避,才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做出更多自由的选择,并坦然接受选择的结果。

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并不意味着问题的消失,也不意味着面对痛苦时那种无力、沮丧、焦虑的感觉没有了。面对痛苦,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方向——自律,即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自律包含推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其中先苦后甜,延迟满足,是指“重新设置痛苦和快乐的次序,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孩子应从小养成这种习惯,如果成年后弥补通常是事倍功半。

说到延迟满足,不得不说一说在读书会上大家谈到的,被歪曲的延迟满足,有人认为延迟满足就是在物质需求上“知道你想要,偏不给你,你不想要了,我再给你”,以此让孩子知道东西是来之不易的,不能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可以即时享受,要有条件获得等等,也有人在孩子的精神需求上搞延迟满足,即使可以肯定、赞赏孩子,也要给予沉默甚至打压孩子,以此让其更坚强、不骄傲,避免其自我感觉良好而沾沾自喜。

我认为这两种延迟满足,只会让孩子忽视自身需求,压制需求。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在精神上求认同、求赞赏的渴望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不应用这种所谓的延迟满足造成心理上的扭曲。作者主张的延迟满足是指面对懒惰和贪图安逸的人性时,例如我们的问题拖延症,延迟满足可以让我们及时看清人性弱点,及时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自律的习惯,避免问题像山一样衡桓在心,阻碍心灵成长,心智成熟,当我们接受了痛苦的现实,并能有效的处理痛苦,我们对痛苦的承受力自然便增强了。

面对问题和挑战应敢于承担责任,但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你是否评估过自己的责任呢,你是否把问题中他人该担负的责任,完全揽到了自己身上,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或是把问题都推到他人身上,忽视了自身的责任,而让别人活得很痛苦呢?所以面对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对自己责任所在进行评估,整件事情中,我负有哪些责任,其他人负有哪些责任,在局势中哪些是可掌握的,哪些是不可控制的,在觉察中保持平衡,让我们可以做出更适合的决定,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除了在责任中找到平衡,我们还需要在肯定自己与否定自己之间找到平衡,也是在接纳自己和修正自己之间找到平衡,在忠于事实的前提下,不断对固有的思维进行觉察、质疑、修正。作者在文中举了一个帮人修车的例子,来说明只要你愿意试着去做,你也可以做到,但通常我们要么直接放弃,这事超出另外我的能力范围,要么抱着等待问题自己消失的态度,置之不理。看了这个小故事,我也拿起工具,仔细研究了下二宝坏了一段时间,一直等着周末找修车的地方修理的滑板车,最后我在工具箱里找到了和螺母对应的工具,自己修好了滑板车。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耐心,你就可以解决一些自己知识、社交、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自律是我们面对人生痛苦和问题的一种方法,但面对人性中的懒惰和童年已形成的策略,要做到自律是需要毅力和勇气的,作者认为爱便是自律的源动力。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当我们组建了家庭,我们的家庭也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夫妻、父母、孩子,没有一种方法和工具是通用的,只有从爱的根源出发,我们才愿意去关注自己、关注对方,愿意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心灵地图,找到自己的频率,再帮助我们的伴侣、孩子找到他们各自的频率,然后像不同的琴弦共同奏出和谐的旋律。

真正的爱是一种自我拓展,是帮助自己和他人实现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不是自我牺牲也不是对他人的控制。说到爱,我曾自责自己无法做到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掌握不好自由与放任、限制与控制的界限。孩子上小学后,越怕限制和控制了孩子,反而没考虑到中国教育体制的实际情况,不但没有帮助孩子走好自由的路,还忽视了父母应承担的责任。

如作者所说,婴儿时期,父母对孩子通常是无条件的爱和满足,这时的婴儿通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到了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的爱通常变成了有条件的爱,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父母会不接纳和生气,这会让孩子了解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也是孩子形成自我界限的一部分方式。

作者说“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无原则的接受,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回想自己在孩子成长阶段对自由理解的一些偏颇,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适当管束不等于限制,适时的干涉也不等于包办,在家庭教育方面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并给予孩子恰当的管教、批评、提醒、帮助、敦促,这是每个家庭需要不断摸索的,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管教方法。当一种旧有说话方式、思维方式、关注方式不再起作用时,不要再一味坚持,应该思考、改变、调整,既不能推卸责任,也不能盲目地坚守执着。

作者提到真爱的本质,是自我扩展而非自我牺牲,也让我更理解了付出的意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个人意愿,核心动机是满足自我需求”,我们为孩子所做的,其实也是满足我们肯定自己的需求,而非都是自我牺牲,“自我牺牲的抱怨,潜意识蕴藏的更多的是一种恨,渴望得到发泄”。

你是否有很多有惊无险的意外,是否有很多机缘巧合的惊喜,你认为这只是偶然好运吗,有没有想过这是一种在背后护佑着你的强大力量呢?如果真的有,你现在是在拒绝这样的恩典,还是已经做好了接受恩典的准备?在信仰和恩典的章节里,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内心的上帝”,蕴藏在我们每个人潜意识中那强大神秘的力量,想接近它,需要我们放下自以为是,心中的浅薄,不断地去学习,去质疑传统宗教、文化、父母和童年经验等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成长的路上我们并不孤独,那个强大的力量可以给我们足够多的好运,只要我们多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少用臆想去控制大脑,便能迎接恩典的降临。

如果说心中的爱是上帝,那么人性的懒惰就是魔鬼,它是爱的对立面,阻碍我们成长,阻碍我们接近内心的上帝。我们发出成长的意愿,是受到爱(内心上帝)的召唤,所以我们才愿意忍受痛苦、放弃幼稚,走向成熟。

少有人走过的路读后感3000字5

回想那晚《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捧在手中之始,我仿伄在茫茫沙漠上,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在条件恶劣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这是在我脑海中闪现出的“丝绸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等等历经多少磨难,将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他们用生命普写了“丝绸之路”的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书中第一部分写的“自律”,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现实、保持平衡。对于推迟满足感,我们不要贪图暂时的安逸和一时成绩的满足,工作时要先难后易,克服自己工作拖沓的毛病,延长满足感;而对于承担责任,我们对待问题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我从《少有人走的路》书中的“吃蛋糕的习惯”,看到自己时有拖延的习惯,特别是时限宽松的事情,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时对自己认为不重要的问题或小事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它们的存在。联想到我的工作职责中有项业务是每年7-12月到质监部门年检证件,可是每次都是等到最后一个月才去年检,虽然没有影响到工作,自己为什么不能第一时间去年检呢?假如未能按时年检,必然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还会直接影响到有关企业相关工作的年检。这可是“吃蛋糕的习惯”心理模式。其实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工作,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确实变的相对轻松,工作一天下来心情也轻松。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这是我人生旅途上又一个学习成长的新起点。在慧达读书会首先收获的是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对爱的全释,让我学会爱,并且有爱他人的能力,知道如何去爱成为我人生必修课;再就是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用平凡的语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让我身临其中,踏上人生艰辛之旅,让心智成熟之旅相当漫长,但是这并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恰恰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 书中说“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一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我想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也许会有更多的人走出自己的“丝绸之路”。


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过的路》读后感3000字相关文章:

2019关于著作《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范文作文精选五篇 - 5068儿童网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5篇 - 5068儿童网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 - 5068儿童网

《骆驼祥子》读后感3000字5篇 - 5068儿童网

大学作文《人性的弱点》读后感3000字5篇 - 5068儿童网

《人生》读后感范文3000字精彩文章 - 5068儿童网

《人性的弱点》高中生读后感3000字 - 5068儿童网

我与地坛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 5068儿童网

名著《边城》2019读后感3000字精选高分范文五篇 - 5068儿童网

梦的解析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 5068儿童网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7
c
id
203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