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深层阅读(3)
1、厚薄读书法
华罗庚说:“读书要真正打好基础,有两个必经的过程,即‘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
读书的由薄到厚,正像荀子说的那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所以,数学阅读首先要完成由薄到厚的过程,要循序渐近,要细嚼慢咽,要1个概念、1个公式、1个定理、1个图形、1个例题以及1种思想、1种方法的逐步积累,从而实现积少成多。这时,读书后的感觉一般是:书中的内容真多啊,原来书中有这么多丰富的内容啊,好多内容真难啊!
读书的由厚到薄,是在由薄到厚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以及分析、比较、提炼,把众多知识揉成一团以后,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要点、重点、关键和典型,让人产生一览众山小、牵一发动全身、原来不过如此几个几条几种的感觉。
读书时,如果仅仅停留在由薄到厚的过程,学习就不会有大的进步。如果在由薄到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返回来再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那才说明对知识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有了比较好的吸收和消化,把书中的众多知识转变成了自己可以随时随地调用的活的知识。所以,在薄→厚→薄的读书过程中,第二个薄与第一个薄的本质完全不一样,有了质的飞跃。应该说,把书读得越懂,懂得越透,消化吸收得越好,那“薄”的感觉就越明显。
2、设问读书法
华罗庚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就是说,在数学阅读时,不能只看到书面上的内容,对每个概念、定理、公式和图形,都要经常问一问:为什么?通过问一问,思考发现书“背后“的内容。
比如说,对书上的某些定理、定律、公式,不仅应该记住结论,理解基本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么想出来的,经过了多少曲折,攻破了多少关键?
华罗庚完全不像有的学生那样读书:拿起一本书,几下就看完了,实际上并没有读懂,把书读成了“夹生饭”,到做数学题时,或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时,就不能得心应手、应用自如,这样就没有把数学书读好。
华罗庚读书时,在应该慢时他就能慢下来,读得慢一些、细一些,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做几个设想,甚至深追穷搜、打破吵锅问到底,从而找出书背后的东西。
我在平时教学中遇到,对于画辅助线做题,有的同学就问:老师能想到,我为什么就想不到画这样的辅助线呢?我在表扬鼓励的同时,继续穷追猛打:还有画别的辅助线的方法吗?这样的一些设问,就有点像华罗庚读书时所用的方法。
作者| 裴连学
公众号:摄与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