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作文话题 > 话题作文 >

以历史为话题的1000字精选范文

2022-02-21 10:29:04
|莹莹2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存有敬畏之心,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我们才能不断前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以历史为话题的1000字精选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凝视历史

  回首往事,凝视历史,我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感到荣幸;回首往事,凝视历史,我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感到愧疚!

  每每提及历史这个发人深思的词语,扑面而来的,总是那沉沉的厚重感,它就如一块大石头,压在人心上,喘不过气来。回望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不禁沉醉其中。

  翻开历史的画卷,每一次战争、每一场胜利,都为它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天哪,这鲜血染红的画布,如此惊心。恐惧与愧疚,交织、融合。

  那是——南京!

  嘘,别说话,你听,那是中华民族的同胞奋勇杀敌的声音,“小心,日本军官的枪!”可惜了,我才刚喊出这一声提醒的话,又一名英雄,倒下了。还能撑住吗?我听到一位战士微小的询问声。他猩红的双眼早已疲惫不堪,身上的伤痕一道又一道,原来,这就是爱国。我在心里小声地问自己,还能撑住吗?看着伤亡无数,尸横遍野的南京,我迟疑了,真的能撑住吗?

  或许,这便是中国军人的英姿吧,即使粉身碎骨,也绝不做逃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于是,三十多万人,倒下了。这其中,军人、平民,无数男女老少。随着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呐喊,在刀光剑影中,倒下了。他们!是英雄!

  翻过这一页,不知何时,泪水已沾湿衣襟。南京,你还好吗?我伸出双手,想触摸这熟悉而陌生的南京,却不可得。对不起,是我不好,没能在你需要我的时候到你身旁,哪怕只是一个拥抱,都未曾给过你。

  不知看了多久,终于,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实现了!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响彻世界!人民站起来了,终于,站起来了!

  这开国大典上,这天安门城楼上,这段铭心刻骨的历史上,蕴涵了多少年的艰苦奋斗!28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28年了!那天,祖国大地上,齐鸣28响的礼炮,见证了一切。这28年里,革命者每天都在奋斗,我们经历了无数次打击、失败,才铸就了今天坚强不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撑住了!

  或许,这便是中国军人的力量吧,即使深陷绝望,也不放弃最后的一丝希望!团结就是力量,我信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就是打败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我,深信不疑!

  历史总是过去的,但它,同时也是存在于当下的,至少,我们可以透过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去亲吻它。人们总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却想透过这历史,去看看它身后的样子,一次次凝视、一次次回首,它早已刻入我心。

  凝视历史,我才发现,身为中华儿女,是有多么不易。这份不易,会幻化成蝶,在春天到来时苏醒,在夏天唤醒所有沉睡的中华儿女,以及中华民族。

  这条沉睡已久的巨龙,该苏醒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可是要一鸣惊人,震惊四方的!

  文言文走进历史的桥梁

  时光不会倒流,时光穿梭机也未制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回到历史的驿站,去感受祖先们的生活,去领悟他们的喜怒哀乐,去继承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呢?这就只能靠书面语言,靠阅读我们祖先用文言文写就的书籍。文言文,是我们走近古代,走近历史的桥梁。

  阅读文言文,可以让我们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春秋时奔驰的战车,战国词锋犀利的说客,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刘邦英雄气短时的无奈,项羽乌江自刎的悲歌……通过阅读文言文,我们的脑海中还原了这些历史的生活场景。如果不阅读文言文,我们就不会知道先祖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向往;如果不阅读文言文,我们就不会了解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元宵盛会;如果不阅读文言文,我们就无法知道那历史深处的真相,我们就无法走近先祖们昔日的生活。

  阅读文言文,可以让我们认识中华民族的精英。

  勇退秦师的烛之武,卧薪尝胆的勾践,冒死说理的触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不为五半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陶潜,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是文言文,让我们知道了我们民族的这些精英,让我们看到了他们高大的形象,让我们理解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如果我们不读文言文,不读用文言文写成的《报任安书》,我们就不可能知道拘而演《周易》的西伯,厄而作《春秋》的仲尼;逐而赋《离骚》的屈原,盲而著《国语》的左丘明;我们不读《史记》,就不可能感受到太史公忍辱负重,“隐忍苟活”,“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

  阅读文言文,可以让我们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儒家的悲天悯人,仁义为先,坚守心中的月亮树,宁愿“曳尾于涂中”,而不肯与权

  势苟合,这是道家的逍遥自在,洁身自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是浪漫主义的唐代华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盛唐现实主义的诗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婉约词的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这是豪放派的高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是王安石的谆谆告诫;“世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苏轼的千古一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欧阳修总结的历史教训。我们如何知道这些古代文化遗产?靠的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言文,靠的就是他们用文言文写成的那浩繁的卷帙。

  尊重历史

  名人讲《论语》,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播都曾引起热烈反响。有人认为这对普及传统文化是好事,但也有人认为许多演讲并没有把握《论语》的本质;有的影视剧只为追求收视效果却不尊重历史。我认为这样回望历史对普及传统文化并不见得是好事。

  如今,影视产业飞速发展,越来越的历史剧出现在荧幕上。让人们对某一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但有些历史剧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歪曲历史事实,对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例如许多抗日剧中的主人公都身怀绝技。手撕鬼子、气功打鬼子、用手榴弹炸下天空中盘旋的飞机……直到2015年春天,《一起打鬼子》的女演员从裤裆中摸出了手雷。自此,抗日神剧彻底走向恶俗。抗日战争是一段充满血与火的历史,娱乐化的方式来表现残酷的战争,是对历史的亵渎。

  对于一些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这种影视剧严重影响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一部分盛行的抗战神剧,不仅没有反映出抗日战争的艰难,也没有把“打鬼子”的精彩之处反映出来。反而误导了公众的历史观。

  优秀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既能生动地再现史实,又能以史为镜,观照现实。然而,近年来许多历史剧明显存在着“消费历史”的倾向,从汉唐的帝王将相,到近代的抗战建党,一些场面大、明星多、娱乐性强的历史“大片”让人直呼“被亮瞎了眼,却感动不了心”。当权谋斗争或者悲情苦难成为中国影视行业赚钱的一着好棋时,真实的历史与记录的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与影视剧中的历史到底相距多远?历史剧的意义是否已经丢失殆尽?

  在如今的历史影视剧中,人物、时间、事件被随意混搭,让古人说现代流行语,历史真的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样的历史还能称其为历史吗?

  真正的优秀历史影视剧一定要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历史事实,不要过分美化人物或漂白反派人物。作为明朝万历年间的传奇人物,张居正担任首辅后厉行改革,创造了万历十年的中兴,但归天之际遭人非议,家产尽抄、爵封皆夺。而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高大全”式的张居正。过分美化与历史不符。TVB台庆剧《大太监》,讲述的是李莲英如何在深宫经历无数斗争,最后成为慈禧太后身边大红人的经历。在人们的心目中,李莲英是个阴险毒辣、祸国殃民的反面角色,但在《大太监》里,李莲英廉洁奉公、正气凛然;而一直被认为专横残暴的慈禧,也被演绎成了爱国忧民的慈母。过分漂白也有违历史。

  我们理解影视剧无法完全做到还原历史,但我认为影视剧一定要做到尊重历史。

  廖沫沙曾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存有敬畏之心,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我们才能不断前行!

  汉文化历史送给中国的礼物

  散落在诗词歌赋里的那些美丽文字,栩栩如生;零星在宫商角羽上的那些动人音符,抑扬顿挫。那是个礼仪之邦,那里有汉家儿郎,那蕴含着汉族文化,那闪耀着华夏弦章!这里的一切,都是历史送给中国最好的礼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服饰采集之美谓之华,文明道德兴盛称之夏。汇聚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对襟,儒裙款式的多种多样,精致温婉的绣工,那是现代风格中独缺的一份端庄。人们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没错!这个存在了五千年的华夏因为有了汉服而熠熠发光,存在了五千年的礼仪之邦需要汉服,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进退有度。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心魂的,依旧是那博大精深的古诗词。遇见古诗词,遇见她的思想,终是始料未及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我喜欢的诗词风格。它让中国展现了一派绝无仅有的生机与豪放。回到汉唐时代,思绪向远方离去,又仿佛看到江南女子的妩媚柔情,抚摸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我仿佛听到琵琶女手帕掩面泪满衫,细雨丝丝落满肩;我仿佛感受到诗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积水边……

  沿着九曲回溯的洪波,求索古国闪烁的明火;我寻着古国悠扬的琵琶,探索着永不停息的江河。梦回汉唐,悠悠漫长,终于在那里找到了方向。时间就如那远久的回音,我听到了《作文http://Www.ZuoWenWang.Net/阳春白雪》的回响,轻快活泼,余音绕梁,生机勃勃,清新流畅。穿越历史冲刷过的黄河长江,我在汉乐里徜徉。伯牙《高山流水》,演奏了一曲绝响,遗世独立,飘远流长。不料子期即死,伯牙终决琴与知音共存亡,于是断了琴弦,护了信仰。历史的脚步见证了《阳春白雪》的曙光,华夏之声悠悠荡荡;《高山流水》谱写了友情的乐章,让后来人看到那个时代的过往……

  “漂泊世界,中文是我唯一的行李。”这是诗人北岛留给我们的经典。自仓颉造字以来,汉字如磁石一般吸引着我们,并长存我们心中,在中国乃至世界连绵,天地轮转,风云变幻,横竖勾勒你姣好的容颜,大地作纸,以手为笔,一个人可爱的象形文字开始出现。《兰亭集序》里,王羲之用笔画赐予你鲜活的生命,尺幅之间,众相毕现。你用悲愤地高歌怒斥小人的贪得无厌,你用撕心裂肺的痛哭哀悼忠臣志士的烟消云散。你从远古一路走来,几千年的相扶相携,相濡以沫。

  平平淡淡五千载,坎坎坷坷文化路。诗词歌赋有它的归宿,良辰美景有它的归宿,我们这些错错落落行走在文化路上的拾荒者,也终有自己的归宿。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曾为它们的进步、繁荣昌盛而自豪。我们,是中华文化的见证者;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缔造者。我们时刻记得——有种衣服叫汉装,有条河流叫长江,有件图腾叫龙凤,有种乐器叫徽商……

  感谢历史,送给古国如此珍贵的礼物,我们将亦步亦趋向阳路,点点滴滴呵护他。

  历史的答案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男人?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才能够看见天空……”鲍勃·迪伦40年前在歌声中追问。生命、理想、价值……每个人都在追寻着自己的答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国大夫喃喃自语,在阘茸尊显、谗谀得志的岁月里,为追求真理,不苦山高,不惜路远,夙兴夜寐的国之栋梁方能在那个年代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呼喊;奔走呼喊,合纵联盟,楚国得以为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黎民苍生为首念,才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担当;举世皆浊我独醒,只有腹有经纶、忠勇无畏的砥柱中流才配得上“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情怀。

  自幼嗜书成癖、博闻强记的屈原以他坚定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抱负,在楚国的山水大地上留下了不朽的背影和深思,“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是二千多年前楚国大夫坚毅从容的回答……

  应天书院里,寝食无落的范仲淹昼夜讲诵、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及真宗幸临南京,书院师生纷沓而至,然亦岿然不动,一心读书。及入仕为官,救文弊以厚风俗,整武备以御外患,重馆选以养人才,赏台谏以开言路,“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范仲淹早年立志,宁鸣而死,立身孤高,奉行“以言为先”,且次次均为药石之言,以致危言多犯,屡言屡贬。但其仍坚信“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其一生见贤思齐,以往哲先贤之思德勉励其身,信圣人之书,师古人之行。于得失进退间,亦不失其内守朴忠、外修景行之操守。“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是范文正公一生持秉追求的答案……

  “古今之立大事业者,不谓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梁启超幼年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自幼常闻国难之事。及成人日睹国力渐衰、蛮夷入侵,遂弃帖括之志,改维新之路,从学海堂到万木草堂,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得失,并引欧美事例为证。萧公权曾云:“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其《少年中国说》,百年后手持拜读,亦振聋发聩、血脉贲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作为当今之中国少年,遇盛世之和平,承千年之精神,当以先贤为范、以责任为先,志在千里、心怀天下,不负我同学少年、书生意气,环宇长风终破浪、岁月峥嵘看今朝,就是我中国少年!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5
c
id
953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