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作文话题 > 话题作文 >

以宁静为话题的作文

2019-04-17 10:07:06
|嘉欣

  宁静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和境界。清静寡欲,不慕荣利。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使人平和,淡化名利,不被贪念所侵蚀,不被虚荣所蒙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宁静为话题作文。

  宁静

  在众多缤纷的色彩中,总钟情那浅浅的蓝色,有一点冰凉的气息在渗透,却如此真实,如此熟悉。不似粉红给人无尽遐想,它只是静静的教人面对现实。

  总在天蓝色中沦陷,迷失。用安静将自己填满,再用一双不解的眼凝望这个世界,划破喧嚣,我和我的天蓝色穿过从林,将忧伤一并深深隐藏。

  曾记得一位男生为我写过一篇文章。他说;完美太短暂,短暂才完美。而我总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忽略掉别人给的温暖,总将满眼铺满梦想而忘记了现实的空间,以为自己不曾拥有,所以我总是失去很多。

  他说;想想我可以为我的天蓝色守护多久?

  心底的声音告诉自己;是一生。

  习惯了自己的孤僻和冷漠,用自己一惯的任性对待身边的人,总是伤害很多人。看不到在乎的时候,以为着个世界太忙碌,每个忙碌的人都将我忘记。也不去提醒,不去挣扎,只是学会掩饰,掩饰起自己渺小的孤单,在人群中大肆开心的笑,笑掉所有的悲伤。心中有一个东西在慢慢破碎,仰起头望着阳光,心中却冷藏着一个永恒的冬天,始终那么冰凉。每次朋友拉起我的手总是说;为什么如此冰凉?我笑笑然后转身离开。

  我想也许我本是生活在水底的一尾鱼,在某个错误的时候,逃离水底,从此冷漠一生不曾改变。感觉自己迷失了在着个很大,很小的世界。谁会给我温暖?一生的温暖?

  安静,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受伤,失落,无耐而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似乎不是,只是习惯,习惯的东西太多就难以再改变。习惯了误会不去解释,习惯了安静凝望世界的喧嚣,习惯了外表被一层坚冰包裹,习惯了即使在乎也假装无所谓,习惯了就算错过也不挽留,习惯了用眼泪释放所有伤悲,习惯了一味的伤害,一味的拒绝,习惯了在自己的世界里受伤,习惯太多,孤单太多,寂寞太多,幸福太少。

  一直以为喜欢并不是自私的占有,才发现身边拥有天蓝色的东西很多。蓝色的床单,蓝色的发卡,蓝色的日记本,蓝色的衣服,蓝色的墙壁。原来一直都在属于自己的蓝色世界。

  不想占有,却占有的太多;不想伤害却伤的最深;不想失去却失去的太多。

  总在冰凉和真实的天蓝色里得到忧伤的安慰,走在熟悉的街道听着陌生的歌,像是一个过客从不停留。

  经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前方有什么我不得而知,只知道一个姿势那就是永远的走下去,从不为任何人停留,走过的时候也许会和幸福擦身而过,仍义无返顾,即使知道结局仍毅然决然,一意孤行。

  总在过往中找寻遗失的温暖,总在拥有是不懂得珍惜,总在安静中守候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于是我的世界没有喧嚣,只有从头至尾的冰凉,穿透了心的冰凉,没有一种温暖可以融化心中的冰雪。

  守护那份宁静,用心底漾出的那片天蓝色守护,守护一生的宁静。

  寻找宁静

  炎热而美丽的夏天,背起行囊,我走在路上。

  我去了曲阜。沿着孔圣的足迹,我追忆历史。

  旅程很短,只有几天,却收获了太多美好:孔庙大成殿前虔诚的祭拜,孔府孔林里青石板路上的默默彳亍,与参天古木的手的相触和心的相通……然而最难忘的,却是在那条老街所做的短暂的停留。

  这是三孔附近的一条老街,叫做五马祠街。不知道它的历史有多悠久,但这里的一切都似乎透着历史的沧桑——

  街上并不很干净,有古代风尘飞扬的凌乱感。装饰得古老的观光马车不紧不慢地行在路上,马脖子上的铃铛伴着碎碎的马蹄声叮叮当当。道旁笨拙的槐树默然矗立,饱经风霜的老者一般,讲述着曾经的岁月;宫灯式的路灯在槐树的掩映下更显得风姿绰约。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流淌,更为这一切增添了些古旧的意蕴。

  这条街上的所有建筑都是仿古式,青砖青瓦飞檐横脊,衬着蓝天白云,让人的眼睛都有些转不动了。明明是这样古典的建筑,再看看店招牌,却是“猫人”、“特步”、“阿迪达斯”之类的各式品牌,这就产生了一种很玄妙的感觉,仿佛这条街是历史与现实在某一瞬间猛然碰撞的产物。而置身于此的我,竟然也有了穿越时空的感觉。

  或许在这样古老的氛围中,人总会少一分浮躁,多一分份淡泊。在街上慢悠悠地踱着步子,体味着古旧的意境,看着来往的行人,虽然街是喧嚣的,但心很安静。人潮涌动之中我立在繁华的街角,仰头望望明媚的阳光,忽然觉得自己就好像是那千年前的子贡,双手合十,说:“愿有所息。”

  “愿有所息”,这是一个极单纯的愿望。尽管孔子曾说“生无所息”,然而整日奔波的我们,是该停下匆匆的脚步,让身心得到片刻的休息了。

  我们一直在忙碌。为了生活,我们一刻也不停歇,弄得疲惫满身和一脸沧桑,但到头来,我们却早已忘记了是为什么而忙。

  这便是因“忙”而“盲”,迷失了自己的心。

  我忽然想起了埃及古老的传说。终日牵着骆驼行走在无边大漠的人们,每走一段路程,就必须停下来休整一番而后上路。因为他们相信,如果总是无止息地走,人的灵魂将跟不上自己的脚步,最终被丢弃在漫漫黄沙。

  同样,在纷繁尘世中生活惯了的我们,如果只知一味地走,很容易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心一旦迷失,灵魂便不知被草率的丢在哪个角落了。因此,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我们需要停下脚步,寻求一个宁静的所在,安顿身心,再重新上路。

  而这条老街,便是一处可以让人的灵魂得到休憩的净地。在这里,五脏六腑都仿佛得到了彻底的洗礼,呼出的空气都似乎是干净的,心情一下子飞扬上了那灿烂的晴空,微笑,便在不经意间,跃上了嘴角。

  置身于斯,寻到的是心灵的宁静与安逸。

  这样宁谧的时刻,实在是不可多得。

  而现在,回到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望着欲颓的夕阳,回想起美丽夏天的那个下午那条老街,心情依然很安静,很干净。

  宁静的心灵家园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我当生命临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这是着名作家梭罗所说的一段话,让我感触至深。

  梭罗所吸引我的,并非他非凡的创作天赋,而在于他整个人的独特性,追求个性,渴望真实。他逃脱了概括,逃脱了归类。他的生活平淡、安静,但并非我们大肆宣扬的“另类”,因为这个字眼终究带有些许躁动的成分,让我想到了集市上的叫卖声。

  梭罗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并非在喧嚣的尘世生活中发家致富,大有作为,他所追求的是非同于常人的生活。

  在他所著的《瓦尔登湖》中有这样的意境,他的家简单而朴实,就在大自然中任意一块宁静的角落,这份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四处是溪水、树木、芳草、鲜花……淳朴亲切,远离热闹的都市。他没有邻居,因为这里人迹罕至,令他感到自己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这儿的一切恰如烟雾笼罩的世外桃源,让人憧憬不断。在清晨或日暮时分,梭罗在自己的天地里快乐踱步,或许他总在注视着小径旁的一棵棵树,一朵朵花,用独特的语言和它们交流。我们感到的也许只是美丽、生生不息,而梭罗却能以睿智的目光看到它们的神态,聆听美妙的天籁。风轻拂,他的思想在微风下舒展,如同一块无暇的璞玉。“只有生活在大自然中并且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沉重的负担”。他的确像一个隐士,他可以感到那山那水比那人更投缘,虽然处在凄凉萧条中,却在这里找到他的同类---富有灵性的一草一木。

  梭罗的生活宁静致远,梭罗的心境如湖中之水,甚至折一条柳枝就可以表达爱意,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汪清泉就可以洗荡灵魂。譬如在大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他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独坐着。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那里找不到这样的角落,而他看到的是整片大海,可能比热闹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就在心如止水的支配下,他走失在安宁平静的生活中,在这里安定着曾经躁动的心,在这里落下了回归的泪。

  我紧闭双眼,思想跟着梭罗一起流浪。他的心境让人感动,于其说他走失在自己的心灵家园,不如说他真切地沉醉于此,正如作家富遐所言“走失其实是沉醉的代名词”。

  现代生活中的人来来往往,依旧为名利而烦恼,为虚荣之物而尔虞我诈。梭罗的心境恰似一汪清泉,无一丝世俗的杂质,平静如湖。

  通往宁静

  静,一种出奇的静。这种静,只有深幽的树林才有。一条盘山公路,就可以通往深幽的树林,通往宁静……

  在一座山的山脚,抬起头来仰望这座山。高大而又宁静,沉淀着秋的气息。山顶云雾缭绕,十分幽静,并充满着诗意的美景。

  走在山路上,迎面扑来的秋风使人心旷神怡。路,不是繁华街头的道路。而是远离灰尘,散发秋的气息,五彩缤纷的路……有时,深幽的树林里会传出鸟的叫声,清脆明亮,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路旁,有时是树林,有时是万丈深渊。望着悬崖,云雾弥漫开了,朦朦胧胧,犹如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公路上,犹如铺了厚重、缤纷的地毯。鹅黄、淡黄、中黄、柠檬黄、土黄、橘色、橙色、鲜红、大红……即使是画家的调色盘,也调不出如此缤纷炫目的色彩。来一个“旋风扫叶腿”,一地的落叶被扫起,犹如彩蝶翩翩起舞,让人置身事外,流连在美景中……

  路的那一边,走来一个老人,牵着一头黄牛,带着一只黄狗,慢悠悠地在路上晃荡。老人欣赏着沿路的美景,徒步下山,鸟儿为他送行。他对我微微一笑,显示了农村人的质朴。

  走了一段路,看到了一个草坪,躺在那里,痒痒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感受着花朵的香气……

  那一边,轻烟升起,似乎有一个村庄。

  幽静的山林,伴我前进…...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5
c
id
879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