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观后感 >

小学生关于纪录片《布达拉宫》观后感精选5篇2019

2019-09-25 15:30:44
|廷峰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的中心,古城西北约2公里的红山上,最高处海拔3767.19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关于纪录片《布达拉宫》观后感精选5篇2019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关于纪录片《布达拉宫》观后感精选5篇2019(一)

  我之所以能看完片子,并来写下一篇评论,完全有赖于我是跟一群人坐在一个水吧里一起看的这部片子,如果是我独自遇到这样的烂片,不会有耐心让他侮辱我整整一个半小时的。

  纪录片?

  这能被叫做记录片?

  如果这部片子有100个镜头,那有99个镜头都是写好剧本摆拍的,剩下的一个是忘了关摄像机不小心拍到的。

  这里就不得不感叹一下编剧的功力了,这样一部视角特殊的历史正剧,需要花多少时间研习历史及串改啊,而后还有花大量时间做自我心理暗示———我不是在编剧,我是在还原历史;别人都是傻子,都看不出来。

  难道所谓的中国新纪录片运动就是以纪录片之名拍哄小孩的宣传片么?

  这样一个题材的片子,光看名字以及好时5年的说法,我以为是国人为大国之崛起而拍给外国人看的文化“侵略”片,结果只是一部完全上不了台面的自慰片。

  除了涉及的历史内容时,大段的意淫、歪曲。对布达拉宫里房间的介绍、展示,仅局限于房间的某个局部——假如把布达拉宫换做一间教室,那就只拍教室里的桌椅和墙上的五星红旗,桌椅到底怎么摆的,五星红旗到底在哪面墙上,他是完全没有交代。简直就象农民进城看到高楼大厦后对没去的人的炫耀,又或是城里人到乡下过后看到头牛都激动的大呼小叫。

  这种心态,这种素质,只配蹲在家里看着世界地图打飞机。

  话说回来

  画面还是很美的,不过花了5年时间摆拍应该花了不少钱吧?怎么就不能再多花点钱来两个航拍镜头.....

  满心怨念的我本想再多说两句好话,看来是没戏了

  小学生关于纪录片《布达拉宫》观后感精选5篇2019(二)

  西藏无论多高,毕竟是人生活的世界。宗教无论多重要,毕竟是人的宗教。淳朴往往是自然环境造就的,靠海越近,与外界交易越多心机越多。离天空越近,环境越恶劣,其中人的生活状态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布达拉宫这个记录片,讲述了藏族赞普时代的许多史实,也讲述了自五世以来,藏传佛教的高峰。所有这些的象征,都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这么一座有血有肉,充满着世俗权利角逐与宗教探究的宫殿。不拥有虔诚的人,会把所有心里喜欢的花,都插到虔诚这种东西上。但这个世界上,人根本不会有多少分别。所分别的,不过是环境罢了。

  虔诚是什么?虔诚就是即便人生有冷有热有苦有乐,也不断追求,恪尽职守。以身量地的信众自然虔诚,但是那漫步于一间一间宫室之内,擦净佛像的强巴格桑;那坐在儿童游乐园里,望着孩子们和近旁布达拉宫的强巴格桑;那从逃跑到坚持了一辈子僧人生活,守护着布达拉宫的强巴格桑,对我而言就是虔诚。

  布达拉宫这部纪录片的内在是淳朴真实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有遗憾,足够感人,但少了些深厚。

  小学生关于纪录片《布达拉宫》观后感精选5篇2019(三)

  看这部片子需要很仔细且很认真,是部让人了解西藏历史以及布达拉宫的浅显教科书。喇嘛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是这样说到的,强巴——慈与悲,格桑——好时光,不管在哪,人的名字总是带有许多美好喻意的,不了解藏语所以无法从字面直接看出,加上他们的名字都是活佛给取了,因此更添几许神秘和庄重。

  西藏经文及俗语里总有许多有道理的话,“如果不能完全舍弃自我,就超越不了无尽的苦难”、“不点燃熊熊烈火,就无法中断一切煎熬”,细想就是这么回事,他们举行的宗教仪式以及背诵的经文追述到底就是再简单再基本不过的道理。

  细看了三部分,红山,白宫,红宫,头排头坐的努力看字幕,与脑海里的资料细细相对,已是收获不少,留待其余部分,今晚再继续,我想我还是有所期待的。

  ……

  今天继续将后两部分,生死,俗世看完,谈一下总体感觉,没想像的好,色彩是属于西藏的艳丽,但除此之外宣传里说的那些吸引人的历史并未是少为人知的,大多以前在书中都读到过,主旨思想流于表面,一看就是央视做出来的,那种味道带着坚定的立场,连宗教味道也很淡,让我有些失望。如果作为景点推广片倒还是吸引人的,那些未开放的殿室令人向往,不知有没有机会可以一睹真容

  小学生关于纪录片《布达拉宫》观后感精选5篇2019(四)

  “当镜头打开的时候,便丧失了绝对的公正。”

  在佛教文化课上看了这片子,基本上是不满意的。我不是虔诚的教徒,但却总是会被藏人的虔诚所感动,在这片子里,我只有一次感动,来自俗世篇里两个朝圣者,她们三步一拜,缓慢而执着的向着布达拉宫前进。

  然而—请相信,每一个镜头的出现都不会是偶然—在接下来的一瞬间,导演展现了另一种真相:那两个朝圣者本来并行同进,有次右边站起来先行三步再拜,后者起身后便掉了身位,只间她快行—五步(或者六步?)—追上前者,恢复并排再下拜。

  两步之差,在我们心中却差了天地,虔诚的信仰变成了世俗的笑话。

  导演为何在这样的时刻安排这样的场景?那么多朝圣者为何偏偏选择了这一对?

  也许任何镜头,在涉及到政治宗教这些关乎信仰的东西时,便没有公正,没有对错。也许这个片子,并不是要拍藏传佛教的圣地,而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所以片中的布达拉宫,还原为一个建筑,一座皇宫,是政治和历史的见证物,却无关圣洁。

  宗教永远脱离了不了政治,更别说政教合一的情况,这是历史的真相。但这不是对信仰的态度,我不愿意接受,片中导演所展现的任何一厢情愿。

  小学生关于纪录片《布达拉宫》观后感精选5篇2019(五)

  初抵拉萨,远望它,挺不起眼。若不是名气大,这样一座红白建筑,我不会走进。

  端详朝拜的人,双掌合十,口中默默,经头嘴胸后,匍匐在地。不知其中有多少人已接近那十万次长头。

  进去看看他们所信奉的主吧,沾点儿灵气也好。

  此地海拔略高,拾级而上,还有些踹不上气。

  观之,牛奶蜂蜜等浸润过的白色外墙、牦牛毛织成的黑色幕帘、西藏特有的粘土刷上酥油后夯制成的地面、鎏金珠宝佛像、矿物彩绘……

  往之,藏香入鼻,心里空空的,目光都不知向哪停留,连身子都仿佛不是自己的了,怪乎?

  感之,外是热浪滚滚,内是凉风习习。三米厚的墙面抵住了燥气,念经正好。

  这座由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的宫,如今成了历代喇嘛的冬宫,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也在此举办。

  有差异就有等级,众生平等,你不是生,是灵。以往一般的平民进不来,现在以寺养寺,游人如织。

  仰望金樽,我没有双手合十,微微一笑,“你好哇”。不知他有没有怪我不尊敬。

  若有灵,请佑之,不负万众所来。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7
c
id
971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