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2019学习《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大全5篇精选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政论专题片 ,于2017年7月1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2019学习《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大全5篇精选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大全(一)
第一集《时代之问》以气势磅礴的论述、高屋建瓴的视角、鞭辟入里的分析,在40多分钟的时间内,深刻讲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回答、探索时代之问、历史之问,生动回答了“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引发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鸣。
“第一集《时代之问》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之作,这一问,问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催人奋进。”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专题片主题鲜明,提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长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今天的长征路,就是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专题片站位高,全面深化改革作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专题片真诚感人,生动再现了改革带给老百姓扎扎实实的获得感,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他认为,专题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再动员、再宣示,鼓舞广大干部群众甩开膀子加油干。
安区沙井街道党工委委员辛文明表示,收看《将改革进行到底》,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集《时代之问》开端就介绍,在党的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深圳,郑重宣示了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也说明经济特区的使命远未完结,深圳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基层干部,也是深圳参与改革开放事业的一分子,一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政治方向,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二是要牢固树立‘改革是深圳的根和魂’的使命感,大胆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努力推动基层工作创新,为党员群众提供360°全方位服务。”辛文明说。
“改革是最大的发展红利,专题片展示了国产航母、高铁、国产大飞机等国之重器,让人心潮澎湃,勉励企业敢攀高尖新技术高峰。”深圳市亚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翔说,作为一个植根深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深感受到深圳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改革带来的更为高效的政务服务、更为宜业宜居的社会环境。
“看完《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感觉特别实在、不过瘾,盼着想早一点看第二集讲述什么。”南山区城市花园居民蔡建文说,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将改革进行到底,也是将改善老百姓生活进行到底,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国家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坦,“我们支持改革,只要把改革坚持下去,老百姓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大全(二)
7月18日,央视一套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改革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改革出现的问题一定要用更高要求的改革来解决。难题与希望并存,如何拉动内需?
新常态是中央给中国改革给出的新坐标,思想和认识一定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用新常态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新阶段,是一种战略眼光,有助于人们扫清心中的迷茫。
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国经济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告别旧的发展方式告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任务,都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形成,而呈现纲举目张的形式。进而深入到农业、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多个领域。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从有到优的变革中,书写着转型升级的中国故事。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的提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市场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新突破。
引领新常态,创新驱动,以创新之力,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改革改出新动能,释放创新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国家的三大战略,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新区。三权分置的土地改革,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奠定基础。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石,依法保护产权,向社会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法律保护民事主体。推进国企改革,是要体现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国企的发展,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新的历史节点,带给中国新的格局,一带一路的提出,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中国经济的中高增长,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正向着未来延续。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大全(三)
19日晚,央视一套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
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必将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全面深化改革带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着中国道路去讲述一个伟大生动的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既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又能最大限度的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国家效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到中国梦的引领,从五位一体的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中央为中国绘就了发展之路。坚持党的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规范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智能,为党的统一指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各项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巨轮航行的力量之源,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与时俱进,是时代给出的一个新命题,也是党对人民群众给出的一个回应。强化人大代表的履职,人民通过人大当家做主。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大全(四)
今天认真观看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司法改革的出发点,也是立足点,更是目标和任务。
以人为本,就是司法改革的第一出发点。这个以人为本,首先体现的是人人平等,尤其是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法律的平等,那就是人分三六等,不是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了。这样滋生了社会的不公平,从而产生了司法上的腐败。这样普通老百姓就会感觉到一种生存,甚至是生命的压力和不公平。司法改革最终的目标就是大家一样的平等,在法律的红线上是同一个标准。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公是司法改革的本质。司法改革就是要达到人人在法律面前是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所谓的公平就是每一位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所谓的公开,就是司法是公开和透明的,每一位公民在法律面前是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所谓的公正,就是每一位公民在违法犯罪的时候,惩罚是一样的,是一个标准的。只有司法上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这才是司法改革的生命力。
司法是反对特权的。司法不能成为某些人的私权利,想怎样司法就怎样司法,对待不同的公民有双重的标准。这是我们过去的缺陷。只有认识清楚过去的错误和缺点,才能通过改革进行弥补不足。改革也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相对于司法改革,那就是消弱特权,消除随意性,一切按照法律为准绳来司法。司法的不公,其实折射的就是权力的不公。改革不公,其实就是要求平等,就是大家一样。否则的话,就是丧失民心,就是威胁着执政基础。只有司法公平、公正、公开了,社会才会更加公开、透明、公正。否则的话,暗箱操作,终究也是出问题的。
司法改革的曙光已经出现端倪,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维护司法公开、公平和公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大全(五)
7月17日起,中央电视台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正式开播。此片从开播起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我观看了预告片和前几集后,心情异常激动,既为国家的发展感到无比的信心,又觉得在改革浪潮中,我们每个人也应具备创新精神,努力使工作得到更大的提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虽然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但是,改革开放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从当初的“摸石头过河”到现在,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套中国式的改革方案。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改革出了在国际具有优势地位的改革成果。在国际局势、经济等方面,没有中国的参与,很难解决一些问题。
而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讲的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事。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自信的思想为主线,勾勒了党的以来文化改革的“四梁八柱”,讲述了百姓身边的好故事。我们中国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没有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以深厚的文化自信为新时期的改革指明方向,流淌过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文明仍然屹立潮头。总书记以深厚的文化自信,为新时期的文化改革指明方向。
我们要坚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超乎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沂蒙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就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摸清传统文化的“家底”,延续文脉;在文化引领中凸显价值,在时空连接中激活受众;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传承历史文脉,要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城市风貌建设需要历史文脉的有机融入。我们要繁荣艺术创作,推广公共文化服务,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到文艺精品,让历史文脉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要助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城市,强化责任担当;让市民享受阅读之美。最后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基层,唱响时代主旋律。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