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观后感 >

于敏的人物事迹及学习心得_学习时代楷模于敏的心得感想

2023-05-18 11:59:24
|华燕2

  于敏,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先进事迹被称为“时代楷模”感动人物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于敏的人物事迹及学习心得,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于敏的人物事迹及学习心得_学习时代楷模于敏的心得感想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对于业界公认的“中国氢弹之父”这一美誉,于敏本人并不乐意承受:“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必须精诚团结,密切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相比较,他更喜欢“国产土专家”的称谓,因为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于敏的低调正是其座右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折射。应国家需要,他于上个世纪60年代放下即将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从零开始投入氢弹的研制。相比原子弹,氢弹性能更优越,为了粉碎核大国的武力威胁,中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氢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首次空投氢弹成功。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核武器的跨越式发展,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成功的喜悦只能藏在心里,出于保密的需要,哪怕是对最亲近的家人,于敏也不能透露自己是做什么的。30年隐姓埋名之后,直到1999年,于敏才第一次公开露面,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又过了16年,2015年1月9日,他第二次公开露面,摘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桂冠。

  他已经习惯隐匿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这既是他的淡然,更是他的超然。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于敏的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于敏的人物事迹及学习心得_学习时代楷模于敏的心得感想

  学习于敏 践行“五个坚持”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栏目组送给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的颁奖词。今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他颁了奖。

  人们在赞叹这位“中国氢弹之父”取得辉煌成就、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终身荣誉时,更多的是被他隐姓埋名三十年、始终践行“五个坚持”的铮铮铁骨精神所感动。

  学习于敏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的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不断地焕发青春与活力,关键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始终坚持热爱党、忠诚于党的结果。才华横溢的“土专家”于敏就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行动告诉我们,永远跟党走就是他思想的“魂”,一辈子做党和人民最需要的人就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非常鲜明,在火热的阳光下,在鲜艳的党旗前,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他无愧于“共和国铸剑师”,无愧于“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其“铮铮铁骨”精神更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学习“时代楷模”于敏心得体会

  于敏,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上世纪60年代,于敏院士服从祖国的需要,毅然投身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隐姓埋名30载年,默默奉献在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一线,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和辐射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忠诚奉献,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为中国核武器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我国大国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他舍弃功利、隐形埋名,义无返顾地投身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用毕生心血倾注于氢弹事业,使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32个月,中国的速度成为世界上最快的。从于敏身上,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三十年如一日,隐姓埋名,以身许国,从事国防科研事业。面对艰苦的环境、简陋的设备,他无怨无悔,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用世界上最短的时间,成功研制出了氢弹,筑就了新中国的国防基石。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标杆和学习楷模。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7
c
id
95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