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观后感 >

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有感优秀范文: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2022-02-21 10:29:04
|福萍2

他的名字叫“富清”,精神富足、生活清淡、追求纯粹。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致敬!下面是5068儿童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有感六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

一位95岁的老人,60多年来刻意尘封功绩,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就是老英雄张富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所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不仅仅是军人们学习的榜样,更是广大基层工作者,青年同志们学习的榜样。

他做了一辈子的“突击队员”。突击队员,是张富清的“老本行”。1948年3月,24岁的张富清参军,在历次战斗中都是冲锋在前。由于作战勇猛,当年8月,他便被连队推荐火线入党,成为预备党员。老人回忆,那时候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几乎天天在行军打仗,每次战斗自己总是主动要求担任突击队员。1954年,组织告知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湖北省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我是党培养的干部,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本来可以凭军功留在大城市的他,又一次担任起“突击队员”,带着结婚不久的妻子,赶赴鄂西深山。88岁时,张富清的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他凭着一名突击队员的坚毅,术后一周就忍痛下床锻炼。他给自己做了一个简易推车,手扶车子用一条腿顽强地站了起来。就是这样一份“突击队员”的精神让张老一做就是一辈子,这份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他有着一种信仰。张老在采访中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我入党时宣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我一直按我入党宣誓的去做,对共产党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所以满脑壳都是要消灭敌人,要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所以也就不怕死了……”他说:“没法再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了,能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组织,装着国家,却几乎没有他自己。正是一种共产党员的不怕牺牲肯吃苦、勤劳勇敢敢为先的信仰,让张老深藏功与名,一步步走到现在还是依旧想为国家省一点是一点。

他就是我们的榜样。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让我想到了最近开展的“融合育人之榜样育人”,活动中雷锋生前辅导过的“红领巾”陈雅娟分享了她和雷锋叔叔的故事。她把雷锋叔叔的话作为一生的座右铭,追随雷锋、模仿雷锋,像雷锋一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想人人都可以去寻找自己的榜样,人人也可以成为他人的榜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找榜样、做榜样。”的确如此,我们身边就有各种榜样,各种先进典型人物,有为救学生牺牲的张鲜军烈士,有为学生艺术教育奉献一生的大吴老师等等。而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老英雄也正是我们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篇二】

战争时期,他英勇无畏走上战场,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建设时期,他服从大局投身异乡,担当尽职,一心为民。

和平时期,他深藏功名默默无闻,不改本色,坚守初心。

他,就是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

把“功名”藏在身后。“荣誉的桂冠,都用荆棘编织而成”。张富清老人凝聚着鲜血和勇气的赫赫战功,被压在箱底60余年,直到近期退役军人信息登记才得以重见天日。从1948年入伍后,张富清便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战场,交付给了国家,面对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他无畏生死、勇往直前,经过了无数的险山恶水,冲过了无数的枪林弹雨,用血肉守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然而,这些往事,却被张富清老人深深埋藏在心底60余年,连家人都不曾听闻。“我没有向任何人说过,党给我那么多荣誉,这辈子已经很满足了。”张富清老人哽咽着说。心之所向,无问西东,无畏生死,无谓功名,正是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初心和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使命,促使张富清老人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书写了保家卫国的英雄篇章。

把“为民”装在心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国家百废待兴之时,组织上对连职军官张富清说:“湖北省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正值新婚的张富清没有丝毫犹豫的做了选择:“作为党锻炼培养的一名干部,我应该坚决听党的话,不能和党讲价钱,党叫我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我就应该到哪里去。”在湖北恩施最贫苦的山区来凤,张富清扛起了建设发展的大旗,面对粮食生产短缺、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他没有打退堂鼓,没有掉头而走,没有庸庸碌碌当个太平官,相反,他将来凤当做了人生的第二个战场,率领社员们搞生产、修公路,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吃饭和运输公粮的问题,实现了来凤的山乡巨变。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背井离乡,在来凤这片毫无关联的穷乡僻壤,留下了一个人民公仆任劳任怨的足迹。

把“清正”握在手上。张富清完全有条件为自己的家庭谋取便利,可是他没有,他始终恪守“党和人民的要求”,坚持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参加工作以来,他从不利用权力、地位的便利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张富清给全家立下了规矩——“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他坚持不搞特殊,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付出、多奉献,踏实做事,干净做人。分管机关,他没有给家庭改善过住宿条件;分管财贸,他没有为孩子多搞一点营养伙食;分管街道,他没有把一个矛盾问题随意上交……他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张富清老人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再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境界与坚守,用自己的朴实清正树立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大概这就是这位71年党龄的老党员的英雄本色吧!

【篇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那么,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该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将这一初心与使命付诸生动实践?又该如何在世事的沧桑巨变中保持本色不变、初心不改?张富清老人用他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坚定的选择,给出了答案。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初心的力量。它能在解放战争年代,促使一名西北野战军突击队员选择不畏枪林弹雨、冲锋在前,屡屡立下战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让一名退役军人选择扎根山区、无怨无悔,为造福一方百姓一干就是三十年;能在和平年代,让一名离休老人选择深藏功名、甘守清苦,自强不息只为“不给国家添麻烦”……

守初心,一时容易一世难。在一般人看来,在九死一生、为保家卫国立下赫赫战功后,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后,拥有一段充满荣誉与辉煌、养尊处优的老年生活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张富清老人一辈子也没有享受过什么“优越”,甚至在88岁截肢后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至今95岁高龄依旧和老伴住在一套八十年代的老房子里。尽管时代在不断变化、年龄在不断增长,“初心”在他身上仿佛是静止的,一年乃至数十年都未曾改变过,其成色反而更加纯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永远听党的话”“越困难,越艰巨,我就越上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即将开展之际,张富清老人用他大写的人生,为我们立起了对党忠诚、坚守初心、敢于斗争、不懈奋斗的时代标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像一面旗帜,能够凝聚起无数人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它也像一面镜子,能够让人们看到差距、看到不足。在绝大多数人都在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刷“存在感”、为自己“代言”的当下,老英雄一辈子也未曾主动提及过那些光辉的过往。这不是刻意隐瞒功绩,而是不愿炫耀,因为他早已懂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精神层面的充实。他的内心早已被理想信念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所占满,早已被知足感恩这一朴素纯粹价值观所充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面对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我们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不计较个人一时的得失荣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把自己的事情干好,进而实现万众一心,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篇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属于他自己的“清欢”人生。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60多年来,张富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的人很多,但在和平时期守着那么大的功劳又有几个人能如张富清这般做到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的一生,正像苏轼词中写的一样“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执着的坚守”,这份执着的坚守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心中的那一份信仰。是这份信仰让他一冲上阵地,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消灭敌人;是这份信仰让他在退役转业时选择了最偏远、最困难的湖北西部恩施来凤县;是这份信仰让他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是这份信仰让他在做白内障手术时选择了最便宜的晶体;是这份信仰让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好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好很多倍了,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给党找麻烦、提要求呢?”一个人可以品味自家的清水白菜胜过山珍海味,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听山间虫鸣的声音感受到比听一场现场演唱会更感动……这样的人生即便是清苦,心里也会满是甘甜。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信仰的坚守,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信仰的味道,“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应当是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当成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甚至感觉墨比糖还蛮甜。它应当是__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里面,回答的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对千百条路会有千百种选择。一边是洋房名望,英伦风景,剑桥流水;一边是祖国召唤,从头开始,道远任重。选择面前,黄大年义无反顾。一边是为大国尽大义,一边是弃小家忍己欲,王继才用一个民的本分,完成了一个兵的责任,守岛卫国32年。

李白的人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洒脱不羁。于谦的人生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铮铮铁骨。林则徐的人生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惧生死的决心。

可是清欢就难了!

尤其是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清欢是很难的。

林清玄曾说: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体会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在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这就是“清欢”。人生最美好的拥有,莫过于清欢。

清欢,是一种境界,一种高度,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的不怕牺牲屡立战功,更在中年转业后安守清贫甘之如怡。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他越要向前,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在人生的长征路上,一个老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过着一种简朴的生活,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清欢”的真谛。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屡建奇功,转业后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把“功劳”尘封于“箱底”,连儿女都不知情。直到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其事迹被发现。

4月11日,共产党员网“身边的榜样”专栏以《“战斗英雄”扎根深山数十载 绝口不提当年勇》为题报道过张富清的动人事迹。细读张富清同志的事迹,笔者感动他出生入死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动其不躺“功劳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光辉人生;感动其有困难不向组织“开口”“伸手”的高尚情怀。尤其是能“上”能“下”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

学习张富清危险关头“冲得上”的无畏牺牲精神。张富清参加过数次激烈战斗,有的战况惨烈到“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每次战斗他都能冲锋在前,多次负伤不下火线,先后荣获两次“战斗英雄”、一次“人民功臣”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多次。张富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就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就要有张富清这种敢冲敢上、能冲能上,冲锋陷阵的战斗精神,面对困难与挑战、面对坎坷与荆棘,敢碰“硬钉子”,敢啃“硬骨头”,敢于说“行”、干则能“赢”。

学习张富清思想建设“跟得上”的无时不学精神。张富清在战斗、生产、工作中冲锋在前,在个人学习和生活中也不甘落后,积极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始终在思想上保持积极向上,与时俱进。他说:“工作上离休了,在思想政治上不能离休。要常常学习,检查自己。不给组织找什么麻烦,不向组织提什么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当学习张富清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保持“思想政治上不能离休”,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品质、一种素养,确保跟上时代步伐、跟上中央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张富清关键时候“下得去”的无闻工作精神。1955年,已是正连职军官的张富清,在其所在部队面临调整,需要去地方支援经济建设时,战功赫赫的张富清原本可以选择回老家陕西,但当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当即决定要到艰苦、困难的地方为党工作。这样在恩施最艰苦地方来凤,一待就是六十多年,把余生献给了来凤。党员干部当学习张富清面对“危难”主动“请缨”,主动“下到”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学习其扎根基层、奉献山区,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一心为公、一心为党、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学习张富清利益面前“下得来”的无私奉献精神。张富清不但自己“下得去”,而且在国家困难之际让家属“下得来”。上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担任地区领导职务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精简人员首先“向自己开刀”;张富清做白内障手术,面对医生给他推荐的7000多元到两万多元的晶体,他选择了跟普通病友一样只有3000多元的晶体。张富清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党员干部当学习张富清这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一心为公、克己奉公的牺牲奉献精神;学习他克勤克俭、艰苦朴素,一心报国、为国分忧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保持本色,不问前程、但行好事。

【篇六】

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来刻意尘封战功,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样的感人事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所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人生在世,难以回避“功名”二字。有人把功名看得很重,把荣誉作为向人炫耀的资本,躺在功名薄上睡大觉,殊不知功名成为前行的负担和累赘。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与名,把功名看得很淡,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彰显了初心与使命的伟大力量。

“荣誉的桂冠,都用荆棘编织而成”。在解放战争中,张富清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张富清面对人们对他多年“低调”十分不解地追问:“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唯有经历过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才能在荣誉面前如此云淡风轻。应该说,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促使张富清几乎每次战斗都是当先锋、打头阵。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英勇与无畏书写下保家卫国的英雄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战争年代,枪林弹雨冲锋在前,他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建设时期,离家征战已经7年的他,转业时本可以选择回原籍工作。当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张富清当即决定要到艰苦、困难的地区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为百姓脱贫、为民造福的初心与使命,促使张富清深藏功与名,从零开始、从新出发,努力迎接新挑战。张富清带领群众肩挑背扛、开山修路,哪里最贫困往哪里跑得最勤,哪家最困难为哪家想得最多,他全心全意为百姓乡亲谋发展,为贫穷山区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

“非淡泊无以明志,故非宁静无以致远”。张富清1955年转业以来却从未向人提及自己辉煌的历史,甚至连自己儿女都不知道。如果不是去年底退役军人的信息采集,这个秘密也许还将一直保守下去。张富清深藏功与名,坚守“赶考”初心与使命,把清廉自守作为鲜明政治本色。他克勤克俭,公私分明,严把小事守好小节,管好家人树好家风。1985年从来凤建行离休的张富清,现在仍旧和老伴孙玉兰住在20世纪80年代的房改房里。

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初心与使命,是我们党不忘来路、开辟未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与名的令人震撼的事迹中,我们要感悟初心与使命的力量,学习老英雄张富清身上那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相关文章:

1.观看张富清先进事迹有感作文范文5篇

2.特等功臣张富清英雄事迹观后感-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3.张富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

4.学习老英雄张富清初心本色的心得体会5篇

5.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7
c
id
896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