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观后感 >

2019警示教育片警宝音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2019-06-06 16:47:48
|华燕

  电影《片警宝音》是根据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最美基层公安民警”宝音德力格尔为人物原型改编。大家看完这部影片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片警宝音》心得体会写作素材,仅供大家参阅。

 2019警示教育片警宝音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单位片警宝音观后感

  乍一看名字,感觉可以直接上中央六,看完一遍之后,想看第二遍。

  五个推荐的理由,轻微剧透:

  第一个,很多人担心这个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献礼40周年的电影,会政治大于艺术。导演很明显最早知道故事和影片的来龙去脉,他在二者之间做了一个很好的平衡,让人看了感觉舒服,又能让这部片子被拍出来。

  第二个,豆瓣上有人讲这也能叫电影,太碎了。事实上,一个片警的工作不就是这么碎么,导演只是做了很好的还原。并且,高级之处在于,看到后半段你就会逐渐发现,之前的每一件小事都在为后面的那个矛盾冲突服务,每一个出现过的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个,豆瓣上还有人讲,宝音太不食人间烟火了,领进门的姑娘都没娶成媳妇。现在乘人之危都这么理所应当了吗?首先单身的人不是见到异性或符合性取向者就想结婚的,他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此外,也得看人姑娘是不是乐意啊,貌似也看不出有这意思。第二,姑娘是来宝音的辖区寻亲的,在宝音看来这首先是工作,在一个“工作狂”的眼里,工作就是工作,优先级大于一切,所以他不往那想是完全能理解的,如果你是或者懂“工作狂”。第三,事实上宝音并不是没有感情的,电影里有许多细节表现他的感情,也包括爱情。电影有个很经典的剧照,他坐在高高的土堆上,看向去世老人的院子,那里就曾经是他安放感情的地方之一。并且,他也不是完全“政治正确”的,不举例了。

  第四个,电影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宝音不是主角,只是线索人物,透过他的眼,让观众看见内蒙牧区的生活。许多场景和细节的呈现都很用心,让一些在牧区长大的人看了都说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想到给拍出来了。比如,骆驼发情期会追着人跑,比如母羊的纠纷,等等。导演还很巧妙地通过一次采访,让宝音讲出对这片土地和牧区生活的理解,而这个认知,对于许多人是“颠覆性”的。

  第五个,片尾曲是长调《走马》。

  《片警宝音》心得体会写作素材

  看过《片警宝音》:

  1.作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点影片,电影拍得很克制,把它看作是风光片也行,悬疑片也行,有些片段甚至有公路片的感觉,主旋律、价值观不易察觉,润物无声。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2.我心目中的乌拉特三部曲是《季风中的马》《蓝学校》《片警宝音》,这些小众电影贯穿了我人生的三个阶段,对我影响很深。家乡被搬上银幕,能让人重新认识身边司空见惯的人物和风景。正如电影中宝音说的:乌拉特后旗一点也不贫瘠,光牧草就有一千多种。有时想想,天上翻滚的流云,地上散落的沙砾,白云苍狗,物转星移,人在其间,渺小也正常。

  3.可以看出杨瑾导演有探讨宏大命题的野心,得到与失去,我是谁,明天和意外……但是由于限制,没有铺展。主旋律之外,可以多角度解读。

  4.本片一些情节和石博城有关,和羊背子有关,和段莲胜有关,和西部铜业有关,和大佛有关,和巴宝路有关,和抗旱救灾饲草料有关,和会展中心二楼有关。

  5.一处穿帮:上一秒宝音骑摩托车在东升庙大街风驰电掣,下一秒就到了潮格镇。

  6.值回票价。

  片警宝音党员观后感

  1月8日,分局组织300名民警一起观看了电影《片警宝音》。宝音的故事感人肺腑,发人深省,是新一代人民警察的榜样,使我受益良多。片警宝音,一个号称管着中国最大的片区片警。他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贯穿了整个影片。

  起初得知要观看这部影片时,我以为的片警宝音是拿着真刀真枪和歹徒搏斗的警察,可当我走进电影院,看到的第一眼就是茫茫大漠,贫瘠的草原,一位浑身尘土、双手皲裂、面庞黝黑的警察骑着一个破旧的摩托车在奔波。有人会觉得整片电影故事太过于琐碎,可事实上,每一位片警的工作就是这样,导演很完整的还原了片警的生活,影片中镜头一直跟随着他骑着破旧的摩托车从事着琐屑平凡的日常工作,管理户籍、人口普查、拍登记照片、解决邻里纠纷,可作为中国最北部跟蒙古接壤的乌拉特草原的片警,宝音分管的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片区,这块对普通观众来说充满绮丽风景与独特人情的土地,对于他来说却意味着责任和使命。

  “宝音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好人”,人们这样评价他。小孩子喜欢他,牧民们敬佩他,连大老远来到乌拉特寻亲的女孩子卓拉都愿意信任他。他不抱怨,不代表他真的不觉得辛苦。其实这个道理我在逐渐长大后才明白。很多时候做好事并不是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影片中有一个非常打动我的情节:修车铺的小伙子将一块疑似有玛瑙的石头交给宝音,拜托他去镇上看看品质,顺便问价钱。当宝音得知这块玛瑙并不值太多钱后,却从自己的奖金中抽出几百给小伙子,自己收下了玛瑙。因为影片中宝音做过的好事实在是太多,这件小事反而令我十分感动。片警宝音很平凡,就像所有的基层派出所社区民警一样,即使他掌管着全国最大的“警务社区”,也可能一辈子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无论他做什么,却都保持着一份人民警察应有的情怀。

  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宣传推荐的电影,这部《片警宝音》历经四年的拍摄,塑造了不畏艰辛、坚守职责、“平凡得让人落泪”的戈壁警察形象。片警宝音是一名人民警察,更是这广袤土地的卫士,他平凡更伟大。

  片警宝音观后感精选范文

  看完这部电影很受感动。这部片子呼应了我们对于时代的呼唤,对于英雄的呼唤,对于崇高精神的呼唤,它给观众提供了一次丰富的精神食粮。作为电影来讲,英模片始终是我们电影创作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前也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作品,《片警宝音》这部作品出现我觉得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延续,一次发扬,所以我也很高兴为这部影片叫一声好。

  从艺术创作来讲,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刻画人物,这部作品把宝音这个英模人物写好了,演员也演好了,看完整部作品以后你就很难想象,甚至不感觉到这是由专业演员演的,就像生活在我们面前的宝音。表演界有这样一句话,演员要活在角色中,这部作品的演员真的是让我们感到宝音就是他,他就是宝音。这个专业演员不简单,他肯定下了很大工夫。

  另外,这部作品既写出了规定性,作为一名警察的宝音,他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展现出了他的职业精神;同时又写出了它的丰富性,作为草原儿女的宝音,他热爱自己的乡土,热爱的自己民族,热爱自己地域的传统,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的干警,他能够做出很多平凡中不平凡的事情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他对待母亲的感情,对待小孩的感情,甚至他对待羊的感情,对待骆驼的感情,我觉得展现的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他对他的这些朋友,那种感情一下就把他当做自己的朋友,当做老人,当做自己的孩子,他是真正的草原之子,是这个地域的群众守卫者,同时又是里面的亲人,很纯朴的一个分子,所以我觉得人物刻画来讲对这个写作非常好,这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了我们这个宝音在这部影片中他的形象,不但可信,而且可亲,而且可敬,我觉得英模人物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写到,意味着这个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

  这部影片风格样式的把握也非常好,很朴实的风格,很纪实的风格,实际上影片有一定的虚构的成分,整个影片基调都是棕黄色。所以在这些方面反映风格的格调把握,非常的质朴,非常的纯朴,而且视野还非常开阔,到最后甚至动用了直升机,所以我觉得这个作品风格跟他所要表达的主题,刻画的人物,是非常好的,完全都融汇在一起。

  这部影片总的来讲还是非常成功的,当然缺点也有,由于它限定在一个真实的前提下,反而受到诸多限制。你可以不讲情节,但是你得有故事,故事你要吸引人,肯定要有悬念。但是英模人物你要有很大的悬念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个人物就摆在那儿,他肯定做了很多好事,这些好事肯都做成功了,做不成功怎么能够当英雄呢,不然怎么能够肯定他的业绩呢,所以这些东西本身带来天然的弱点,甚至包括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宝音本人肯定要比现在电影里描写的要更丰富更复杂,更内在,商品经济这么繁荣,他在那个地方安于做一个片警,难道他就不想高升吗?不想获得更好的物质利益吗?或者有更多的想法吗?会不会有?肯定会有。英雄人物没有碰到困难,内心深处没有矛盾,如果减弱了他的矛盾,减弱了他的内心冲突,那对观众的吸引力要减少。英模怎么进一步突出,这些方面可能都是以后要努力的方向。人物更深入,人物更性格化,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含量、文化含量更丰富多彩,还是要做更大的努力。

  《片警宝音》:小人物的英雄主义

  蓝天,烈日,戈壁,红驼……这样的开头让人对这片贫瘠的土地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幻想。

  即使在下一个镜头里,一位行人被发情的红驼吓到躲进地洞,也没有太突兀地打破这片土地的宁静,红驼依然人畜无害地蹲在地上,大眼睛扑闪扑闪着看向远方。

  除了结尾部分,整部影片的节奏正如开头铺垫的那样平缓。我们的男主宝音穿着民警制服,骑着破旧的小摩托驰骋在辽阔的戈壁上,就这样简单地完成了出场。

  他是最普通的片警,那里的人们生活平静,并没有许多大事发生,他的日常工作不过是管理当地居民户籍和登记流动人口,处理牧民生活中的一些纠纷,有时候还要扮演快递员和邮差的角色。但他也是最特别的一类片警,因为戈壁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他需要骑着小摩托每天赶上很远的路,是中国“辖区范围最大的片警”。“宝音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好人”,人们这样评价他。

  小孩子喜欢他,牧民们敬佩他,连大老远来到乌拉特寻亲的女孩子卓拉都愿意信任他。可很少有人去思考宝音成为好人的代价是什么。他每天四处奔波,全部心思都在工作上,只留母亲一人在家里照顾家畜。工资微薄到连水井都打不起,还得靠自己和母亲走上很远的路去打水。而当身边的朋友纷纷成家,他却孑然一身,假装不去在意母亲探寻的目光……他不抱怨,不代表他真的不觉得辛苦。

  其实这个道理我在逐渐长大后才明白。很多时候做好事并不是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影片中有一个非常打动我的情节:修车铺的小伙子将一块疑似有玛瑙的石头交给宝音,拜托他去镇上看看品质,顺便问价钱。当宝音得知这块玛瑙并不值太多钱后,却从自己的奖金中抽出几百给小伙子,自己收下了玛瑙。因为影片中宝音做过的好事实在是太多,这件小事反而令我十分感动。由于主角形象较为鲜明,观影前我很担心影片会过于主旋律而忽略对人物的塑造。

  好在导演对人物细节把握得很好,善于运用镜头语言展现对白所没有直接表达出的含义。饰演男主的演员除了这部影片并没有什么作品,给人感觉就是生长在戈壁的牧民,朴实淳厚。

  现实生活中的宝音就像影片中男主角自述的那样,不像别的警察有那么多的战绩和功勋,只是在戈壁这样的地方坚守着基层民警的职责。其实市场上不乏题材宏大的英雄主义的作品,好莱坞那些典型的超英电影,还是中国的古代武侠和当代战狼。任何人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英雄,当他做了平凡人所做不到的事,对这个世界做出了贡献,那么他就有资格被成为英雄。或许你可以认为小小片警的工作无法与战斗在一线的缉毒警察比肩,但宝音在荒芜的戈壁上年复一年的坚守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影片将小人物的英雄事迹刻画得比较成功。影片中的一些女性角色也令人印象深刻,李红的到来和遇害是影片的主要线索之一。影片中唯一的超现实镜头就出现在这里:宝音看守李红的尸体等待刑侦队的到来时,他在火堆旁睡着了,梦见李红从草堆中站起来准备离开。

  宝音挽留李红:“你不能离开”,然后他就醒了——李红仍闭着眼毫无生气地躺在草堆里。解读的方式有很多,但我倾向于宝音对温柔善良的李红被害而感到痛心,内心不肯接受这样的事实。

  另一方面也是他具有民警责任感的体现,他希望李红能帮助他找到凶手,不希望李红就那样一走了之。之后天亮了,宝音发现了别的线索,他毅然踏上了追捕凶手的路,从这里开始将影片的气氛推向高潮。他骑着将要报废的摩托车,耗尽了水和干粮,即使冒着生命危险和凶手搏斗,他也坚持到了最后一刻,等到了特警队的支援。宝音躺在地上大口地喘着气,观众们悬着的心才放松下来——终于到尾声了。

  而经历了这样的事,宝音依然过着以前那样朴素的生活,还是骑着破摩托四处奔波,在戈壁上继续着片警的工作。看到这里我已经将自己的情感与宝音这个人物系在了一起,像预料中的那样,他没有接受更多的奖赏和荣誉,我感到欣慰,也感到一丝心酸——换做是我,可能真的无法那样大公无私吧。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7
c
id
895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