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观后感 >

黑鹰坠落观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

2022-08-29 17:08:01
|李季2

  《黑鹰坠落》是很棒的美国现代战争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黑鹰坠落观后感1000字,希望你会喜欢!

黑鹰坠落观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

  黑鹰坠落观后感1000字:需要拯救吗

  今天看了《黑鹰坠落》,这部电影的着力点是要描写美国军人如何在索马里英勇作战,为维护世界范围内的人权而流血牺牲。 音乐很棒,尤其是结合了非洲土著的音乐,很有忧伤的感觉;镜头的运用也很棒,把复杂的情景勾勒地远近分明;效果当然也很棒,看到那些黑鹰直升机,悍马装甲车,连我这个对军事不感兴趣的门外汉都觉得很酷。 有不错的地方,自然也有些有错的地方。 我觉得最让我对这部电影不满的一点就是电影试图掩盖美国在非洲犯下的罪行。 电影的开始,讲到游骑兵队长被问到为什么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他觉得应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个世界,因为索马里的政局动荡,因为有30万人在屠杀中丧失生命,因为这些人没有受到教育,因为这些人只知道不停得相互仇视,所以他觉得,“应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个世界。” 非常良好的愿望,非常诚挚的心灵。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 当美国总统在痛心那些因为911事件失去亲人的儿童时,他有没有想过伊拉克因为禁运,有数十万的儿童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当美国的大兵一边在奢谈人权、奢谈改造世界的时候,他们一边在挥起鞭子虐待俘虏,并以此来打发军营生活的无聊;当美国的将军下命令说不准射杀平民,这时候我还能相信这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良知、理性的人的言语吗? 什么?人权?狗屁人权! 不就是为了石油吗?说出来,没有人会觉得这样做不可理解。但是,一边要做婊子,一边又要竖牌坊,让人觉得真他妈的恶心。仔细看看自己的屁股是不是真的象所说的那么干净,不要总是盯着达尔富尔! 历史上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还少吗? 哥伦布屠杀美洲土著,澳大利亚改造原住民……,有哪一件不是打着拯救落后的民族去的? 这部电影的开场白就是“这部电影基于真实的故事”,我觉得如果有个问题没有弄明白,这种真实的故事,就永远不会停止发生。 这个问题就是——“这个世界,真的有人需要拯救吗?”

  黑鹰坠落观后感1000字:导致

  今夜重新看了遍美国反恐大片《黑鹰坠落》,感触依旧很深.拍摄的技术和演员的技术我们这里不谈,因为我没做过演员和导演,因此对这个一点都不懂,我只是对里面的美国军队的战术素养感到震惊,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海外每个地方只派了少量的兵力而能保持战略优势的原因之一.

  从他们制定的计划看,这个计划并不可取,他们底估了对手(没认识到部队会参与,导致飞机被火箭弹击落)并且没有给意外任何的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意外(贝克朋摔下飞机)之后他们很被动的原因.

  先说说这个计划,他们是准备在接近目标之后在四周建立4个防御点,形成防御体系,然后利用空中和地面的机动优势把人质和部队都带走,他们的联络由指挥官传递给空中中转站然后再给地面部队,如出现非正常情况,则由空中报告给指挥部然后由指挥部再传给空中中转站,这样一个体系在somalia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的消息得到的相当晚.所以从制定计划到行动就只用了一个集合的时间.他们在明知道行动已经暴露的情况下继续执行任务,这样就增加了行动的难度.

  现在我们来谈谈美国兵的战斗战术素养,首先,命令的执行情况,对上级发的每一个命令都严格执行,即使是上级下达的命令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说是错误的也严格执行不误.第二,单兵作战能力,这点就不需要多说了,准确的射击和对枪械的熟悉程度都会使他们的作战能力提升,第三,兵种的配合,他们在一个小分队大约7到10个人之间配备一个医务兵一个狙击手和一个工程兵,使团队战斗能力提升.在有三到五个人的时候,甚至只有2个人的情况,他们对相互的配合和战术的安排也是很成功的,并且都是打的配合战,并不做无意义的牺牲和英雄式的牺牲.第四,多兵种作战的合作上,这里只有机动部队,空中部队,和特种部队之间的配合,他们在时间上有错位,比如地面部队的据点不成立的时候空中力量强行降落而导致飞机坠毁,空中部队没有很好的给机动游骑做掩护,导致司机损失严重.等等.

  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兵平时是训练有序,并且是实战模拟开展的应该相当多,他们应该是不会去做一些与战斗战术无关的抢险救灾活动,军队就是军队,而不是消防大队.除非出现军队的目标.

  当然美国兵还是有很多缺点的,比如非要固执的把飞行员的尸体从飞机里拖出来,耽误了5分钟的时间而导致另外2个队友的阵亡.他们宁愿在付出死伤的情况下也要把一个伤员甚至死尸带着.他们的思想信阳也不统一.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没人做动员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政委,所以有个别人甚至害怕上战场.这些都是消极的表现.这些在我军是不会出现的.

  黑鹰坠落观后感1000字:非洲之角

  摩加迪沙伏击其实是一次多兵种联合行动,主力是陆军的游骑兵和三角洲特种部队,但参加战斗的还有160特战航空团(夜行者)、海军海豹特遣部队和空军的通讯、救护特种兵。分析这次战斗,可以看出美国特种部队有多强——还有难以避免的弱点,当他们在一个文化迥异的第三世界国家采取行动时。

  索马里的另一值得注意之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怀疑那里可能是本•拉登的一个逃难地点。中情局发现他的“基地”组织向索马里港口运装备。索马里跟阿富汗一样,也是一个乱糟糟的无政府国家,本•拉登要躲藏,确有很多有利条件。

  索马里位于非洲东部,在所谓的“非洲之角”,与阿拉伯世界的亚洲部分隔洋相望。居民也和阿拉伯人一样,信仰伊斯兰。十九世纪后期,索马里逐步沦为英国(在南部)和意大利(在北部)的“保护国”。一次大战后列强重新瓜分世界,英国曾把肯尼亚东部的索马里人居住地区让给意大利。二次大战时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该国南部的索马里人居住地地区也与索马里通成一片。大战之后,联合国在1949年通过决议,索马里北部由意大利代管,十年后独立。这期间,英国也在南部逐步建立代议制度和执法系统。1960年7月1日,南北索马里合并,同时宣布独立。

  独立之后,当时掌权的倾向欧洲的温和派主张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邻国搞好关系,将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但是,一个民族新生时必然伴有的强烈民族主义情绪,令很多人念念不忘在这两国的“自古以来就是索马里的神圣领土”。要打仗的左翼少壮军人在1969年10月21日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政变领导人西亚德(MohamedSiadBarre)宣布,“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导人们思想的理论基础;由他自己担任总书记的社会主义革命党,则自然是领导索马里事业的核心力量。1974年,西亚德签订了苏联与非洲国家的第一个互助友好条约,并拿着苏式武器开始进攻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

  但是,也是在1974年,埃塞俄比亚也发生了左翼军人政变。9月12日,海拉西皇帝被废黜。苏联自然不希望两个亲苏政权兵戎相见,这下气翻了西亚德:埃塞俄比亚在动荡之中,正是索马里攻城略地的天赐良机。1977年11月,西亚德废除友好条约,赶走全部苏联顾问。接着他转向中国,翌年4月访问北京。当时中共早跟“苏联修正主义”闹得不可开交,立即答应供给苏式武器。后来美国游骑兵要面对的,就是拿着中苏两国制造的冲锋枪和火箭筒的索马里兵民。

  当时苏联威风尚在。俄罗斯大哥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岂容只有上校军衔的西亚德踢他屁股?苏联立即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运了一万古巴精兵到埃塞俄比亚。我们没有雇佣军可派,只能眼睁睁看着刚认下的黑小弟被北极熊揍得尿滚屁流,折兵损将逃回索马里。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7
c
id
605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