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读后感 >

关于《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2022-08-30 16:47:02
|廷峰2

  《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___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 ,首次出版于2008年12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一)

  《亲爱的安德烈》是___和读大学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书信集。在安德烈十四岁那年,龙应___欧洲去台北市政府工作,这一走,就是四年。等龙应___之后再回到安德烈身边时,她发现安安变了,以前那个让妈妈拥抱、亲吻、牵手,以至于让妈妈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不见了。站在龙应___的,是一个“不认识的人”,“他在想什么,他怎样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等,龙应___u一无所知。四年的时间,犹如一道鸿沟,把龙应___地阻隔在一个鲜活的世界之外,以至于“想和他说话,但是一开口,发现即使他愿意,我也不知说什么好”。面对母子之间这样的陌生和距离,龙应___打破。

  这样的场景,一点也不难理解,14-18岁是快速成长期,这个阶段,成长的不仅是个头,更重要的是思想,当两人的交往出现四年休眠期时,当两人有了四年的距离时,你再想进入对方的世界,就必须想办法打破阻隔两人的坚冰,即使你们是母子。

  为了了解安德烈,___决定和安德烈互通书信,在征得安德烈的同意下,两人一坚持,就是三年。

  在35封来来回回的信件中,母亲慢慢走近了儿子的世界;在35次来来回回的争论中,儿子逐渐了解了母亲。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在这35封你问我答、我争你论的信件中,逐渐澄清了两代人的人生观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区别、思维区别,因为这不仅是两代人在对话,更是两种文化在对话。

  对于作为母子关系的两个人来说,两人之间在生活和工作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例如,母亲拒绝奢华、崇尚简单生活,在生活上从不浪费、不奢侈,对于这样简单的生活,儿子怎么看待呢?儿子的评价是“你的衣服就是披上一个装马铃薯的麻布袋或者盖上一条地毯”,儿子非常疑惑:“为什么不花点时间买点贵的、好的衣服来穿?为什么不偶尔去个从来不会去的酒吧,去听自己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再例如,对待写作,___总是在好多天前就准备稿子,而安德烈非要等到交稿那一天才写稿子;龙应___时是“吹毛求疵,注重细节”,安德烈写作时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和朋友写MSN一边写信给妈妈;龙应___作当做“事”,安德烈把写作当做“玩”,他希望写的本身就是一个好玩的、愉快的过程,而不是工作压力……

  这就是妈妈,这也是孩子,很多时候,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家长的看法。家长要想培养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孩子,首先要做的是允许孩子对自己说“不”。

  通过___的文字,我再次审视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到底是什么关系?子女是父母的附属品吗?是父母的私有产品吗?父母有权利对子女的一生做出规划吗?

  看看___的文字,我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父母仅仅是子女来到世界的一个通道,父母仅仅是子女生命最初的守护者以及成人后的守望者。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眼睛热切地望着前方,奔向他的人生的愿景,而父母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父母和子女的缘分,就是在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的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是啊,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子女年幼时给他以守护,长大后给他以守望,并且,这守护和守望,还都是一厢情愿、自愿付出,仅此而已。

  关于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看法,___的文字也给人很大的启示。当安德烈对妈妈说,他也许会很平庸时,龙应___说:“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什么样的工作能够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你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比较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还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是的,人生过程本无意义,而我们就是要赋予它意义,我们赋予它意义的唯一方式就是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受生活的快乐。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时,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

  除了对工作的看法,___对朋友关系的思考也很精辟。她又打了一个比方:“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拦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以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很多时候,我们在感慨友情的难得,殊不知,是自己没有精力和能力再去培植友谊。

  《亲爱的安德烈》更具有一种温情,因为她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上去书写,但,即使是和十八岁的儿子的通信,睿智的人也在字里行间播撒下思考。

  关于《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二)

  这段时间读了几本书,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是___女士的《亲爱的安德烈》。

  看这本书时,心情是激动的,因为我和___一样,想要了解我十六岁的女儿,即将成人的她,在想些什么,今后想要干什么,这个世界在她眼里究竟是怎样的。

  ___女士写这本书的初衷,也是想了解自己十八岁的儿子,这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已经不再是自己熟悉的、可爱的小男孩“安安”,而是变成了一个棱角分明,有点“冷”的陌生人。为了了解自己的儿子,龙应___子安德烈以书信的方式,历时三年写成这本书。

  这本书带给我许多的惊喜,虽然___女士和我母亲同龄,而且她和儿子生活的背景更国际化,台湾、香港、德国,她们接触到的世界更广阔,所以她们谈话的内容更丰富,涉及亲情、爱情、价值、国家、历史、政治等方方面面。但书中最核心的内容,母子之间通过书信表达的爱与关切,是最打动我的。

  做为一个有着十六岁女儿的母亲,我也渴望和女儿的交流,我们也爱着彼此,但就像书中说的,我们不会交流,不懂表达。吵架成了我们之间沟通最多的方式。

  这本书涵盖了太多的东西,让我了解到了台湾、香港、德国种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我惊奇于___女士的敢说,对时事、对政坛敢于批评。也惊异于安德烈的思想丰富,对国家、对价值观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而我和女儿,在这方面欠缺的太多,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貌似信息极其开放多元的时代,可我们在谈论什么,在思考什么呢?

  我们谈论的最多的是学习、功课、考大学,可看完了《亲爱的安德烈》,涉及这方面的话题,他们几乎没有讨论。他们讨论的事太丰富、太多元,他们思考人生、思考政治、思考人性。可我们呢?有多久没有思考了,看抖音、刷韩剧的我们,简直就是井底之蛙,只看见自己头顶的一小片天空,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辽阔,多么精彩。

  看完这本书,我反思了很多,虽然我们因为生活的环境和自己的学识经历有限,导致目前这种肤浅的生活,贫瘠的思想,但只要认识到了,什么时候都不晚。

  多读书,多写字,对女儿多了解多沟通,把她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让我们不要生活在思想的沙漠里,一点点改变,一点点深入了解生命的真相。

  从今天开始,试着去听女儿喜欢的音乐,哪怕觉得很吵,也要听完。

  关于《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三)

  这本书叫《亲爱的安德烈》,作者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___,其实还有另一位作者,就是龙应___子安德烈。

  这本书以家书的形式展现了___和安德烈,从“陌生人”渐渐熟悉彼此。为什么明明是母子却是陌生人呢?从安德烈这个名字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外国人。从安德烈十八岁开始,他们就是两代人,两国人,本来可能从此天涯淡泊,但他们坚持写信,重新认识对方。

  在信中,他们透露自己内心深处的话语,有时针锋相对,“吵”的不可开交,甚至说一些得罪对方的话,有时又劲往一处使,帮对方解决困惑。

  里面有很多对国家、政府、环境保护等问题上的观点,和我很不一样,甚至和大多数国人都不一样。他们的审美观、人生观、金钱观、价值观很多与国际接轨,尽管有些内容我看不懂,但对我的未来肯定有很大的用处。

  我长大以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写信,解决困惑,让他们走进我的世界,成为两个老顽童!

  关于《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四)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台湾作家___和她身在德国的儿子安德烈合著的一本书,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儿子三年坚持通信的成果。

  在安德烈十四岁时,___离开欧洲回到台湾,这对母子暂时的分开,等到再次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经是一个小伙子。龙应___,四年间,儿子长大了,而母子间却多了一堵无形的墙。龙应___之间不同的观点和互相的讨论,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书中的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方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安德烈的十八岁,是在二十一世纪的德国,生活多姿多彩犹如热带鱼、足球、朋友、下午茶。而龙应___八岁,在二十世纪的台湾小渔村里,没有高速、没有下水道、没有音乐厅、美术馆,有的只是黑衣白裙、齐耳直发。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冲突。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让彼此之间的代沟越拓越宽,而是以书信的方式坦诚交流,互相了解和包容,而安德烈也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一味的炫耀母子情深的书毫无看点,一味只懂得理论的书也不吸引人,而这本书像火锅中的鸳鸯锅,一半麻辣使人清醒,一半清甜使人温暖。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其实,代沟几乎是家家都存在的,如何通过沟通交流而达到理解和包容,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亲,父母亲,对于我们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去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想想生活中的自己,再想想父母的付出,心中有抹不去的痛楚。在父母的庇护下,我始终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还在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只顾着自己的花样年华,却不顾父母的日渐老去。其实在我们身边,包括我在内,有多少人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甚少,我们会发现,虽然自己已成家,但越长大越孤单,渐渐地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东西,反而身边的朋友或许比父母更了解自己。我想,我们的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而我们一直在为自己找借口:忙工作、陪孩子、见朋友,却抽不出时间去跟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我们都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但是却没有人愿意或者留心是不是应该去改变。

  对于孩子,每天看着她长大,看着她和自己交流的越来越多,甚至有的时候表现出让我惊讶的一面。是她让我有耐心去学习做一个母亲,是她让我体会到了身为母亲的不易,也是她让我慢慢地学会去和我的母亲沟通。我希望她与我正如___与安德烈,温暖而又平等。每个父母都不会吝啬对孩子的爱,我希望我给予孩子的爱就像阳光温暖而不刺眼,就像空气必要而不束缚。可能我并不能每时每刻陪伴她成长,但是我希望能和她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希望她的第一个十八岁,我不会缺席。借今天这个场合,我想把龙应___儿子的一句话送给她“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关于《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五)

  ___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很早就听说《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值得一看,虽然是她与儿子的36封书信往来,但字里行间不仅透露着母子之情,更关乎包容、自由。

  书中,母亲与儿子因处在不同的地域,在离开彼此的四年里,儿子的心理已发生了改变,母子之间出现了隔阂。但母亲对儿子的爱一直没有改变,用书信的方式,以平等对话的口吻,打开儿子心中的墙,让彼此进入对方的世界和心灵。

  记得曾经在央视《朗读者》这个节目看到演员袁泉的成长故事,11岁时去中国戏剧学院附中求学,在那个电子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七年时光里,与父母写了近300封的书信。在一个人的北京,她与父母的书信往来,让她感到并不孤单。当她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心情低落时,父母并没有因为她没有达到的目标而指责,字里行间满满的爱与鼓励,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勇气。

  父母与孩子这两代人,可能价值观不同,或是对于爱的表达方式不同,带着这些疑惑,我想在这本书就可以找到答案。现实生活中,也许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会耐心地了解孩子,他们一方面严格地控制孩子,包办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另一方面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每位父母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可孩子何尝不是希望父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愿这本书中每一封书信背后的故事,可以给我们每个人启发,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子女。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6
c
id
975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