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范文1000字读书心得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台湾张德芬写的,她曾是知名女主播,美国加州大学MB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范文1000字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范文1000字读书心得
不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会有贵人为你拨开云雾,通达了悟。那些遗留在心里的困惑和阴暗,挥之不去,凝结成黑压压的乌云,遮盖住我们原本明亮无染的心空。
前一段日子,外表的平静下,实则一直很痛苦,度日如年。在家里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是他们的希望。在中学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精益求精是我们奋斗的口号。而在大学,衡量一个人得标准变得多元,再想为自己标记一个闪亮的标签很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随着人潮不自觉的走着,解开各种身份的束缚,我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想,也许我的外表可以代表我,于是开始关注自己的着装;也许我的工作可以代表我,于是积极参加社团,想在忙碌中体会自我的存在;也许成绩可以代表我,于是勤啃书本,为成绩单上的分数下力气。可是当我闲下来,独处时,还是会感到空虚扑面而来,我不快乐,这是为什么?伸出双手想去抓住自己却落空,我到底是谁?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直觉的见证。”
这是曾经台视知名女主播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的一段话。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你可以理解为你是一个历经几世轮回的古老灵魂与肉体精神的融合;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是可以感受,观察,检验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觉知,我们拥有身体,身份,甚至思想,可我们不是他们。这其实是换了一种更高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当我把自己定位为驻扎在身体里的觉知,借助身体,身份等来体验这个世界,突然发现以前的一些问题不再是问题,只需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不因为外界的褒贬而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有错改错,就事论事,绝不将对事情的看法变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因为任何一种身份都代表不了我自己。
书中还讲到,每个人在刚刚出生时,都拥有喜悦平和的心境,偶尔会有情绪,会哭会闹,可是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会回到喜悦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模样,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没有吃过糖的孩子不会留恋糖的甜蜜,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喜悦满足,长大后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满钵满,摆到自己面前,试图让自己快乐满足。然而我们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圆,我们的真我是最中间的那个圆,而身份,情绪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圆,将我们与真我的喜悦平和层层隔离。我们太执着于外物,反而远离了真正的快乐。
其实错不在我们追求外物,不是要我们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不要过于追求。太执着于外物,对事物就会起分别心,对于那些我们认为极好的就有了强烈的欲望,将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悦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丰满充盈。并且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强烈的方向感,不至于在高度繁华的世界里,沦落为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要到哪里的穷忙族。
写的这些,其实只是书中内涵的冰山一角。我在书店看到时,以为它只是空讲道理的励志书,然而翻开书,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精彩世界。它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让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对于初入心理学、心灵修正的人,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是不过分的。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另外,觉得原来很多宗教里的东西,被越来越明确的证明为是合乎科学的,比如说,心想事成,臣服态度,祈祷时的能量场变化……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网上,励志的书看过不少,灵修的书却从没涉及过,总觉得所谓灵修总有些玄学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张德芬的介绍,从一个光鲜亮丽的新闻主播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的蜕变,让我对所谓“灵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关注这个人,进而关注起她的作品来。而关于张德芬的作品,首推的应当就是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据说这是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她用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把多年来灵修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当情绪不好时,请默念:“我看见我寻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我们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然会痛苦,当然会失落。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实,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
当然,快乐不等于肤浅,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孤独、痛苦、彷徨、坚持、执著,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要有技巧,能够使自己在恰当的时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独;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开心怀,投入生活,变得真正的开心快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着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关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这本书里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问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从,不如拿起《遇见未知的自己》,它将成为你的一份人生地图。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己的爱好时曾说:“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它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一本让我在品读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并搭乘心灵成长列车的书。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主人公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这本书教会我如何自我和谐地快乐生活,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从而使社会更加美好。它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贪婪和占有的旋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正因为失去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更加烦躁不安。书中教会我用三种视角来看待所面临的问题,以老人的视角告诉我们对待事情要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清事情的本身,学会从情绪中抽离出来;以自我的角度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修身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通过三种不同的视角学会管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在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感恩的心,便可以做到自我和谐、快乐生活。
掩卷沉思,我想到我们讲师团一直在宣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与友善。友善既是高尚的个人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它所包含的理解、宽容、团结、互助,不仅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还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个友善的人,总是以真诚的微笑示人,以阳光的心态看人,以发自内心的行为助人。多少次,我们为生活所烦恼,我们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迁怒于人,我们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而受伤,我们甚至因为别人的光鲜时髦而心情失落,在别人的财富和地位中流露自卑,在很多时候,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引发羡慕嫉妒与争吵。而当我们真正认识自己,像书中一样对于同一件事情要用三种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便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感恩的心,永远保持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始终悦纳自己和他人,真正做到对己友善、对人友善。当你对他人友善时,恰恰是对自己最大的真诚。
友善是和谐相处的前提。中国人对于“和合”文化的崇尚由来已久,先贤哲人在讲到和谐时,首先讲自我的和谐。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我矛盾的立足点。“反求诸己”是我们实现与这个世界和谐统一的基本思维方式。自我和谐实质上是自己内心和谐。自己内心和谐,就能做到守正心灵,认知健全,控制情绪,心无旁骛,难不倒,夸不倒,诱不倒,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追求内心和谐,既是人生的课题和使命,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很多人出问题,究其根由是他们思想先出了问题。自我和谐实在是一种心灵美,是内外兼修的美,是外在与内心统一的美,是生命中的真正珍品。
读书启智,阅读人生,每一本书都是一段不一样的心灵旅程,期待下一段旅程的开始,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范文
虽然读过很多关于认知类的书籍,但这本还是有很多不同点的。它被誉为身心灵必读经典,尤其在读过《无量之网》之后,更能理解书中关于心想事成这件事了。
那么心想事成的秘密是什么呢?
在书中的最后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己的功课,然后全心全意地用观想的方法去散发‘事已成’之后那种愉悦感受的振动能量,然后赖皮地在未实现之前就去先感恩。”
“还有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楚、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
01
在读这本书之前也听过吸引力法则,类似这个观点,但后来发现心想事成最最重要的部分是“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 。这是心想事成要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整本书所写作的核心内容。
那么如何迈出这第一步?如何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我个人理解的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找到真我。像书中说走到圈子的最核心部分:爱、喜悦、和平。(参考下图)
对于三十大几的我来说,头三十年,一直活在命运的注定之中,随波逐流。唯一让我体会到心想事成的心流时刻,是在发现人生原来真的可以不同。从那之后也开始了遇见自我的探索之旅。
我经历过特别糟糕的痛苦时刻,情绪极其不稳定,好像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甚至出现了自我质疑、否定。但当我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才知道,我经历的这一系列糟糕、痛苦、挣扎、自我质疑,其实都是探索真我中所必须经历的一道道坎。像剥洋葱一样,一边剥一遍流泪,但唯有如此才能直抵洋葱的内心深处。
本书也是以此图为主要贯穿线索,从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四个层面层层剖析,深入浅出的让我们理解并做到有目的的扩大我们的的表意识,直到遇见真我。
02
第一身体层面,书中举例说明了我们在婴儿时期就与我们的真我分开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很多无名的恐惧的原因。这种恐惧会变成一种存在的焦虑,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背景音乐,循环播放。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他们,那么觉知之光是什么呢?就是重新和我们的身体连接,跟我们的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信息。而最好的链接方式就是静坐和冥想。
第二个是情绪层面,在这部分里,智慧老人用催眠术让若菱回忆了小时候的各种负面情绪。并说这些负面情绪,比如生气,压抑,悲伤,恐惧,被否定,都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并且还自成一个能量场,称为“痛苦之身”,这个痛苦之身,是以痛苦为食的,如果不喂养,它就会制造事端产生它需要的情绪来维生。
当读到这的时候,觉得还有点可怕,原来我们很多时候的情绪,生气,恐惧、怨恨并不是出自本我,而是我们身体里面那个痛苦之身需要,所以就会让我们产生这些情绪,以喂养它。
回想之前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是这个原因,只是会事后后悔,怎么那么生气,发那么大脾气。但现在懂了这个原理以后,在面对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真的会停顿那么一下下,会有一个觉知,是我的痛苦之身在作用了,而不是我。。。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的,但如果能够有觉知,至少我们会减少这些情绪的次数。。。
“情绪也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 所以书中分享的最好面对负面情绪的办法就是臣服。
因为“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因为“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第三个是思想层面,我们是不是对我们自己的思想深信不疑呢?让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比如我们正在思考的事情,我们从来没怀疑它的正确性,对吗?
在这个部分,提到了最有名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去拓展我们的思想以及认知呢?书中的办法就是:随时关照我们的思想,检视我们思想的真实性,用定静来建立觉知。
说起来简单,但这个真不是懂了道理,一下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修炼。对,生活本就是修炼。
在思想部分,还提到了一个心理界非常有名的ABC理论: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
并且还举例说明:“我婆婆看到我的脸色不太好(A),如果我认为她讨厌我(B),我会觉得很难过(C),但是如果我认为她当时心情不好(B1),我会很中立的(C1)注意自己和她的互动,如果我认为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B2),我会很心疼地对她格外好一些(C2),所以不同的我认为(B),会造成不同的结果(C),也影响我和婆婆之间的关系。”
这个例子和ABC理论说明,其实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我们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
第四个是身份认同,是前面三圈所累积出来的。
“越向外抓取,我们就离中心,也就是'真我'越来越远。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快乐,但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却这么少?”
或许在当下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更能体现向外抓取的事实吧。书中给出破除身份认同的方法是觉知。并说道:“要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看见’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也许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就有可能从这个向外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03
先从噩梦中醒来,然后会经历:不断地重复出现问题→开始觉察→产生情绪→慢慢深入到问题的核心,终于明白了里面珍藏的礼物是什么。
所以,开始觉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之后的每一步却是不断重复循环并螺旋上升的。
不要怕,你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心得体会
每天都会认真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心灵修行书,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原本痛苦浮躁的心,静下来了,静静的反思,静静的梳理,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引导下,找到了那个丢掉的“自我”。
这本书是台湾张德芬写的,她曾是知名女主播,美国加州大学MBA,2002年开始,辞去高薪工作,专心研修各种不同心灵成长课程和心理治疗方法,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2007年出版了这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
在这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最容易迷失“自我”,失去真实的自己,这也是我们痛苦的根源,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体内的那个“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不会随着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而改变。而“真我”是被团团包围起来的,被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分等层层包围起来了,“真我”的本质是爱、喜悦、和平。“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真我的本质。”
我深信吸引力法则,人的话语和意念是有能量的,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产生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倒霉的事总是发生在他的身上。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与我们自己有关,只有改变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生,随之而改变。
一本修心养性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其实是一本类似帮助心灵成长的心理辅导书,不过是以小说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展开引导课程,既通俗易懂也不觉得那么乏味,深入看进去后发现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很多话语都耐人寻味。
看书时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位领导,比较关心我的工作与生活,聊天时曾送我两个字“妥协”。当时虽然我工作很认真负责,但多少有些钻牛角尖,纠结于一些不能如自己意的事情上。领导让我学会妥协,或者能够让对方妥协,或者自己妥协。后来这些话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平淡了很多,既然做不了主那就乖乖服从吧,不必困在那里自己为难自己。生活渐渐变得轻松了许多,当然这经历了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
个人认为《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从书中摘抄了一些语录,可以日后慢慢感悟并自勉。
这世界的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我的事,他的事。
管好自己的事,别理他人的事。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这些东西,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阴影』,被我们否定的、压抑的、抗拒的内在特质。这些我们压抑下去的阴影,还有我们从小到大不被父母、环境认同的各种情绪,这些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储存在我们的细胞记忆里。它们不时会浮上台面,造成我们的困扰,但是我们并不想去看它们。于是,我们怎么做?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浮躁、突如其来的暴怒、莫名的忧伤,还有脑海里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够好、你是错的、你不如别人、你不够完美』的紧箍咒。
我们人类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来:爱,喜悦,和平喜悦与快乐是不同的:
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容易消失;
喜悦—由内而外的感觉,一旦拥有,外界是夺不走的。
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都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书中智慧老人的那封信,我百读不厌。书的最后一章,有一封老人写给女主人公的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候了。我看到你的茁长成长,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该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些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愤怒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心细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作文
《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