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国观看感想
《理想照耀中国》是一部献礼剧,《理想照耀中国》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你看了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理想照耀中国观看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理想照耀中国观看感想1
《理想照耀中国》刻画了李大钊、王尽美、蔡和森、向警予、恽代英、瞿秋白、刘伯坚、叶挺、时传祥、雷锋、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沈浩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形象,通过这些依理想而活、靠理想而行的一群人的故事,彰显了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他人,求解放”的精神和理想。探讨理想在当下是否仍具有意义。《理想照耀中国》以人带史,采用历史资料加人物访谈、实景拍摄加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语言,力求对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找到独特的解读视角。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爱情,瞿秋白与鲁迅的友情,刘伯坚要子孙后代“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遗嘱等故事,通过“有温度的历史片段”,再现了共产党人敢想敢为的力量。“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的人物,串起建党90年来的风雨历程,刻画了从李大钊、瞿秋白到雷锋、钱学森再到孔繁森、任长霞等共产党人的鲜活形象,讲述这些人的生动故事。
《理想照耀中国》以人带史,采用历史资料加人物访谈、实景拍摄加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语言,力求对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找到独特的解读视角。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爱情,瞿秋白与鲁迅的友情,刘伯坚要子孙后代“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遗嘱等故事,通过“有温度的历史片段”,再现了共产党人敢想敢为的力量。
昨天观看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很认真,都被李大钊,王尽美等伟大的第一批共产党员的事迹。他们是让中国能像如今一样蓬勃发展,从闭塞落后的中国到如今的青春中国的奠基人。他们呼吁全中国的人民要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脱离封建,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中国的第一批共产党,使全中国都投入到为维护自己国家尊严的战斗中。
这部片子中介绍的这一批伟大的共产党员先驱们,他们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不在乎自己个人的性命安慰,投身到中国抗战的战斗中去。他们是中国近代的思想领袖。是他们,从思想上,从根本真正的让中国活了起来,为古老陈旧而腐朽的中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我十分的敬佩他们。在短短了2个多小时中,我几乎无时不在感动,敬佩中。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动荡不堪了,我们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很多。而他们在作为共产党员先驱,作为中国人的精神领袖的时候,也就和我们差不多大,都是时代的青年。我们现在的青年们,大多都还没有投入到中华的建设中去,都没有忧患意识。我觉得,我们现在也是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事的时候了。不应该再像现在这样没有目标的生活。
现在的中国环境已经比以前好了许多,但是我们也遇到许多的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就是靠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了。我们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脊梁柱了。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的祖国的建设中去,让中国更好的发展起来。
理想照耀中国是我们不变的思想,我们要贯彻“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的思想,用我们的理想去照耀中国!!!
理想照耀中国观看感想2
片子不长,描绘人物的话语简练而精辟。片中对于人物的表现,对于故事的挖掘,对于细节的捕捉,都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怀、思考和解读。如瞿秋白对左翼文化的贡献不是直接叙述,而是通过与鲁迅的友谊来彰显,浓彩重墨描写他最后日子的淡定自若,而内心则深深忧虑革命的前途命运,心系党的事业。刘伯坚是以卓越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改造旧、策动宁都起义的军事家。革命工作艰苦卓绝,他不得不先后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送给他人抚养,一别竟成永诀。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尽美和瞿秋白。
王尽美,他只活了27岁,只留下一张照片。通过探寻这张照片的来历,还原了一个年轻革命家的形象和他一生的轨迹。王尽美病逝时,长子不满7岁、次子年仅3岁。家中三代寡妇,两个幼子。不久,王尽美的祖母和妻子先后去世,只有老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孙子。战争年代,老母把儿子照片藏在土墙里。从那时起,老人再没扒开泥墙。想念儿子了,她便静静地望望泥墙。在冥冥思念中,照片在泥墙里藏了近20年。
1931年初,瞿秋白被解除了党的领导职务。他给自己找的另一个“战场”:从事大众文艺工作。和他惺惺相惜的鲁迅替他租了一个亭子间。两人的住处只隔着一条马路。1933年,被限期离开上海的瞿秋白,来到鲁迅家道别。两人似乎已经预知这一别将是永诀。晚上,鲁迅一定要让体弱多病的瞿秋白睡到床上,他则与妻子许广平睡在地板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瞿秋白不幸被俘。面对只要为“党国”做个翻译即可自由的“宽待”,或者“处决令”的威胁,他一如既往地安详沉静。瞿秋白牺牲后,为纪念这位共产党人在文化战线上的贡献,病重的鲁迅搜集整理了瞿秋白的遗著,亲自编辑、校对、做封面设计;还为出版购买了最好的纸张,拟定了介绍广告。30万字的瞿秋白译文集《海上述林》,成为鲁迅编辑的最后一部书。不到20岁就染上肺病的瞿秋白,在36年的生命旅途中,公开发表的文字就有500万之巨。鲁迅说“人是可以被杀掉的,但作品是不能杀掉的”,成为瞿秋白等一批革命者,用文艺做武器的最好写照。
在历史的舞台上,革命者也是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理想照耀中国》通过讲述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在情感中映衬崇高的理想。写王尽美时,通过他仅有的一张照片,展示他27年的生命轨迹;追问了他是怎样一个人,没有半点人身自由和尊严,却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仍然写下《可爱的中国》;写雷锋时,发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是阳光一样的笑脸和内敛自省、力争上游的情怀。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信念具有稳定性、不同层次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片中的人物是伟大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终身。他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有信念,都值得我们敬佩,让我们牢记如今的中国共产党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为党奉献的信念。
理想照耀中国观看感想3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在石佛寺上学。上学以后,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慢慢又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宗旨,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热爱民族团结的无数干部、群众,在生活和工作中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的贯彻民族团结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
我们还要热爱祖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中,新疆就是最丰富多彩的一朵民族团结之花。在家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等13个民族,都在用自行的无私的行动来灌溉民族团结之花,并且让团结之花结出异常丰硕的成果。
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的根本,稳定是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在民在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上‘和谐’二字,热爱和平、期盼和顺、崇尚和善、追求和谐,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汇集各个民族的智慧,使各民族拧成一股绳,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之墙。
记得四年级下学期,我随父母回到新疆。五年级开学时,我又回到贺庄小学读书。各门功课都跟不上,学习很吃力。就在这个时候,校长及时鼓励我、老师挤时间给我补课、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帮助我。在领导、老师、同学们的齐心帮助下,我的各门功课都赶上来了。我由衷的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心声,也是新疆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今天的中国正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迸发出惊人地发展潜力。亿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互助友爱,是为了相互依存,维系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民族团结的鲜花也将在中国越开越鲜艳。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在石佛寺镇贺庄小学读书。我将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理想照耀中国观看感想4
在20世纪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瞿秋白作为著名的革命家和知识分子,肩负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使命。
他拥有诸多第一: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第一个系统译介马克思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第一个把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介绍到中国,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研究中国革命;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多余的人”、一个所谓的“叛徒”。他在临刑前一个月,于福建汀州狱中写了遗文《多余的话》,其中透露出来的个人际遇感受,与时代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
回观瞿秋白的道路,研读其著作,不难发现,知识分子,是瞿秋白自己认可的身份,也是他骨子里散发的内在气质和文化品格的体现。身处巨变时代,革命是瞿秋白奋斗的目标,也是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近代以来,革命大抵都与知识分子有关,他们开风气之先,首先在思想文化转变、重建过程中倡导、鼓吹和实践革命的理想。而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他具有双重的身份和任务:面对现实政治、国家与社会关系必须承担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任务,而知识分子天生就具有的内省、反叛精神,却时刻促使他们观照自身的灵魂,关注心灵的苦闷、彷徨、追求。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形象书写通常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完美的英雄,坚定的革命者。还有一种就是更多关注个人独立的精神空间,充满矛盾、犹疑和挣扎,在这里知识分子是追求与彷徨的混合体。鲁迅、茅盾、巴金等都书写了这一类知识分子。而瞿秋白,正是以自己的言和行为这个传统作出了个性化的注解。
浪漫与革命,两者都是激情的象征,在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在知识分子的想象和预期中,它们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于是,骨子里充满浪漫精神的瞿秋白义无反顾投入了革命,参与了革命实践,获得了革命家的身份认同,文化的构建与革命的行动获得了某种统一。但矛盾恰恰存在于此:浪漫的内核以个性、自由、反抗为本质,而革命却常常不需要、甚至完全排斥这些特性。他不可避免陷入了某种困境:一方面坚持革命信仰改造自我,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抑制和背叛浪漫文人天然的个性需求。对此,鲁迅在《文化偏至论》给出了最为精辟的剖析:“他们天生地有着追求群体人类 平等的人道主义倾向,又本能地对个体精神自由、个性发展持有特殊的热情与敏感。”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被俘后在狱中所写的,是他离世前最后的文字。死亡是人生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的试金石,那一刹那流露的定是真实的性情。《多余的话》呈现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灵魂,瞿秋白解剖自己,审视自己,用这种方式拒绝无谓的崇敬和瞻仰。他说:“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瞿秋白将自己当作了一个客观的存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剖析自己,表现出“走在希望的途中”的知识分子在艰难的跋涉中对自我信仰的坚执。正如他自己所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理想照耀中国观看感想5
那是思想奋进的年代,那是暗流汹涌的年代。一个个思想上进的青年向我们走来,他们目光灼灼,脚步坚定的向前方走去,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们心中的信念。
李大钊的《青春》一文阐释了“吾族之任务,不是讨论古老中国能残喘多久,而是创造一个青春中国。”。正是这样的理念感染了当时的青年豪俊,他们纷纷展开救国的行动:办女校的向警予走进深山一家一户劝说女孩子读书,她说:“多一个大山深处的学生,就多了一个革命的火种,这样的火种能够影响一大片人群。”;一张封存多年的照片,让我们认识这样一位27岁年轻的英雄,出身穷苦的王尽美用年轻的生命诠释“尽善尽美为革命”的誓言;公子少爷出身彭湃毅然脱下洋装,走向田间地头,在农民中烧毁自家的地契,地主强权在烈焰中化为灰烬,青春的中国在火光中冉冉升起;蔡和森的组织带领下,怀揣理想与信念的时代先驱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他们的生命终于监狱,终于刑场,但他们的誓言回荡在苍穹!他们的身影矗立在史册!
正是艰苦的环境和坚强的意志铸就了坚韧的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不辜负历史的重托。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回顾这些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和精神风貌。我们坚信,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有着光荣传统和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一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书写出更加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
我们坚定不移,我们奋勇向前,我们全力以赴,我们不惜一切代价。重担挑在我们肩上,90后又怎样,说我们没有责任感又怎样?有时我们是有一点小叛逆,有时我们是有一点小娇气,但许多人不知道,那只是表面现象。如果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难发现,害怕不是我们的个性,退缩不是我们的作风。
只要我们勇于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不断的为此付出,敢于去挑战自己,不懈怠,不放弃,那就能达成理想。就像中国共产人一路走来,因为有理想,有信念,才有今天建党九十周年的成就,才有今天强盛繁荣的中国。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我们的理想是祖国明天的未来。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