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范文
《草房子》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和孩子们苦痛的成长历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房子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草房子读后感1
我竟然在讲课之余看完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很不错的一本书。真是应该在少年时代就看了的。可惜当时没看,于是很多道理就没有来得及早懂……
桑桑这个人,最终还是被医生给救活了。
草房子么,就是当时村上的一个小学。和所有地方的所有小学一样,学生有成才的,也有废掉的。但又和所有地方的小学不一样,草房子在板仓,板仓有自己地方上独特的风土人情。而这风土人情似乎也有些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笔力了。
有的地方很感人,有的地方小孩子怕读不懂,有的地方很美,有的地方很励志。作者就自自然然地把这些元素都融合进这一整个文本里了。有自然美、人情美、少年的活泼好动、少年的老成早熟、少年的励志和颓废、感人的亲情、动人的友情、朦胧的爱情、一些不太好的坏人、一些无可奈何的命运……能融合这些的话,就是一个不错的故事本子了。
读到最后,杜小康放鸭那段,我才想起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竟然是节选的这里。只可惜,初中看的只是节选,是删掉头和尾的,自然脱离了上下文环境,就不能够理解当时节选的哪一篇的具体思想意蕴。当时还觉得杜小康的生活真是不赖,而且还仿佛觉得时代应该是和沈从文的边城时间相仿的时代。可是谁曾想,杜小康和他的爸爸杜雍和放鸭的结局竟是那样的惨。而励志、成长的主题思想,若没有整篇小说的阅读,是断然难读出来的,特别是对于当时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屁孩来说,哪里知道成长呢?哪里知道灾难呢?哪里知道面对人生变故时候应该怎样做呢?所以,杜小康、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等,这样的角色,应该今早让孩子去阅读、去知道。只有让孩子体会到人生遭遇一些重大变故后仍然要不屈地奋斗的道理,才能促进一个小孩的健康成长,并且,这些道理是真的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虽然我们都不愿意在生活中发生父母早亡这样的事情。课本里教的小鸡、小狗都太幼稚,关键还是要尽早让孩子接触到课本这个线索后面隐藏的宏大的、更完整的人生哲理命题。懂得人生,懂得生活和生存的道理,比什么都重要。
我若以后有了小孩,一定会给他讲这样经典的故事。彼得.潘、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要讲,罗曼.罗兰、狄更斯、萧伯纳、曹文轩、刘慈欣也要讲。九把刀就让他自己看。
草房子读后感2
草房子是普通的、是平凡的,但,《草房子》却是高雅、曲折的,在一个又一个悲凉、感人的情节中,我觉得,我的知识又增长了。从今往后,我要关爱他人,就算再苦的日子也不能放弃生活,人生就是因为经历了,磨难了,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哪怕最后死了,你也是死而无憾。
草房子这本书很好看,我看完红门(二)了,刚看到药寮这章。这一章很详细的描写了鸭子的模样,炊烟的样子,杜小康父子的苦难。
草房子的每一章都在描写一两个人的事情。比如:第一章秃鹤描写的秃鹤发生的事。第二章纸月描写的纸月的事。第三、七章白雀(一)、白雀(二)描写的白雀和蒋一轮的事。第四章艾地写的秦大奶奶的几件事……
这本书有许多比喻句,如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的滚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的火光闪闪了。
这本书的几个主要小孩:桑桑、陆鹤、纸月、杜小康、细马。这本书分为了九章,每一章都很精彩!
《草房子》这本书是曹文轩写的,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的一本,一共八本。《草房子》这本书是由九篇文章组成的。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是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桑桑是一个活泼、顽皮、乐于助人的小男孩,在《细马》和《艾地》的故事里最能体现出他的乐于助人了。
《细马》的故事是这样的:桑桑家关系最密切的邱二爷家有一个叫细马的继子。一场十天的洪水把邱二爷家淹没了,邱二爷一家就住在了桑桑家。但是邱二爷生病了,需要又白又嫩的柳树须子治病于是桑桑就帮助细马摘柳树须子,他们摘得满头大汗,终于摘了大半筐。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桑桑的乐于助人。
《艾地》的故事讲的是:油麻地小学的一角住着一位秦大奶奶,但是校长想把她赶走,就在奶奶房子的四周种满了树,于是桑桑就帮助奶奶拔树,还帮助奶奶把地浇平。最终秦大奶奶留了下来,秦大奶奶非常感谢桑桑,桑桑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啊!
另外,在《药寮》和《秃鹤》里也体现出了桑桑勇敢和调皮。桑桑为了治病,勇敢地将非常苦的药喝了下去,桑桑把陆鹤的帽子挂在了旗杆上,这充分的表明了一个小男孩的调皮性格。
《草房子》这本书充分的描写了桑桑的各个方面,桑桑真是一个调皮、活泼、乐于助人、勇敢的好孩子,我有好多方面不如他,我要学习他,做一个优秀的好孩子。
草房子读后感3
姑姑送给我一本新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草房子》。它语言优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简直是爱不释手,经常贪婪地看。
爸爸妈妈笑着问我:“看了这本,你有什么感想?”
我告诉他们,我最喜欢桑桑,他
所在的学校叫油麻地小学,教室都是草房子,他是桑校长的儿子。
桑桑虽然有些调皮,但是很有想象力。他经常做一些让人觉得生气的奔波事;比如,把碗柜改成鸟窝,把蚊帐当成鱼网等这样的事情。
妈妈摸摸我的头发说:“儿子,这一点和你倒是很像啊!”
其实,我还知道桑桑的好多事情呢!比如桑桑的同学有陆鹤、纸月、阿恕、杜小康、细马……他们聪明又调皮,经常在野地里玩耍:放羊、喂鸽子、捉迷藏。
陆鹤是个秃子,大家都叫他秃鹤,他也无所谓,这种不怕别人嘲笑的精神很可爱。
纸月很漂亮,学习优异,字又写得好,但是她没有爸爸,妈妈生下她一个月就自杀了,外婆一手将她养大,外婆去世后,慧思和尚收留了她。我很同情纸月,真想帮助她。
杜小康家本是当地最富裕的一家,但是家里出了事,爸爸又生了病,他不得不辍学在家里放鸭子,可是鸭子吃了别人家的鱼,结果船和鸭子都被养鱼人扣押了,后来杜小康只能到学校门口摆地摊了。我真想告诉杜小康的爸爸,劝说他让儿子继续上学,只要有了文化,小康以后肯定能赚到钱。
小说还写了桑桑的老师蒋一轮,他是桑桑最喜欢的男老师。桑桑经常帮蒋老师送信给一位叫白雀的姑娘,虽然白雀和蒋老师很相爱,但白雀的父亲坚决反对这桩婚事,白雀最后被逼嫁给了别人,蒋老师很伤心,上课也上不好了。我真希望白雀能嫁给自己爱的人。
爸爸问我:“这么多人,你为什么最喜欢桑桑呢?”那是因为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桑桑是一个可爱又仗义的孩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别人有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社会是一个大家庭,需要你我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希望像桑桑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看了这部小说,我一直想着油麻地小学,想着桑桑和他的同学们,想着蒋老师、白雀、秦大奶奶……我也真想到油麻地去看看他们!
很多晚上,我都梦见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在草房子里读书的情况,能读到《草房子》,能认识桑桑,真幸福啊!
草房子读后感4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桑桑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合上书,泪水划过脸颊,我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了。
桑桑一家离开了油麻地,油麻地是桑桑的童年。油麻地里有金灿灿的草房子,绿油油的艾。六年了,桑桑在油麻地生活了六年,六年里桑桑见证了油麻地里少男少女之间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的拼搏,残疾男孩对尊严的维护,垂暮老人最后一刻的闪耀,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领悟,大人们之间的感情纠纷……我从“秃鹤”读到“药寮”,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红门”了。
杜小康家的红门是那么的鲜亮,亮得照见人影。而红门里的杜小康是那么的幸福,幸福得无忧无虑。终是家庭变故,想要上学读书的杜小康必须和爸爸杜雍和去养鸭。远离家去养鸭对于一直以来无忧无虑的杜小康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但,现实就是这样,容不得你不愿意,不去想,不去做。养鸭的日子是那么的孤独难熬,而后来苦尽甘来的那一刻是多么的令杜小康父子感动,也深深令我感动。
我为杜小康而难过,何尝不是为自己难过?谁都有过光鲜亮丽的一时,何曾会有光鲜亮丽的一世?曾经的杜小康骑着孩子们羡慕的自行车在田间小路上奔驰,住在青砖青瓦用钱堆砌的房子里。他不同于油麻地的孩子,什么时候都是干干净净的,有着同龄人无法攀比的自信。然而家庭变故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原来,没有人可以不可一世,没有人可以不受打击。
我妈总是说,大人的事不关你的事,你好好读书就行了。可我毕竟是长大了,怎么会不去关心呢?就像杜小康,不得不去面对现实,放下他的傲慢,和老爹杜雍和去养鸭。最后,杜小康终是面对现实,在校门口摆起了小摊。我最喜欢杜小康,是因为他熬过了最孤独痛哭的时刻,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刻,他熬过来了,变得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我相信,我所面对,终有一天会像杜小康一样,等到鸭子们下蛋的那一刻。
“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我的童年再也回不去了。那时候,太奶奶和爷爷都还健在,大伯父的家底还很殷实,爸妈的感情还能维护,我的弟弟还很可爱……我的孩提时代没有想得那么复杂,不知道社会的险恶,不知道擦肩而过的危险。桑桑最后还是要离开油麻地了,就像我的童年离开了我。油麻地将会是桑桑最美好的回忆,我的童年生活,也终将成为我最宝贵的记忆。
草房子读后感5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书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我们: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希望,微笑面对。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草房子》是一本永远值得我珍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