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700字
《爱的艺术》主要内容是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的艺术》读后感700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爱的艺术》读后感700字【篇1】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们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同共生有机体结合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们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
“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出发,体验到通过与自己的一致,与对方结为一体,而不是逃离自我,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
这是在《爱的艺术》中我最喜欢的段落。这本书对于我这个不属于心理学领域的人来讲,其实读起来很晦涩难懂,说它对是一本课外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书籍。经常有种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的感觉。它是好书推荐中的其中一本书,我也非常承认它的经典和价值,只是我觉得我以后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慢慢领悟和消化其中的内容。
我觉得其中的内容更像是爱的规则。书中提到了博爱、母爱、性爱、自爱、深爱。其实我觉得这些爱中,其他的都没有那么的复杂,只有爱情,太具有难以掌控性。爱情本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的结合,可是在现实中往往会涉及两个家庭,很对夫妻的感觉毁于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矛盾,到现在,我对克服这样的矛盾还是没有太大的信心,虽然我一直尝试用爱去避免,但是还是有几分担心,或许只有爱是不够的。
爱情中最应该做的就是尊重彼此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不会限制彼此的发展,才不会让对方有窒息的感觉。
总之,我觉得不管怎么经营,怎么去做,只要两个人都感觉幸福,那就是好的爱情。
《爱的艺术》读后感700字【篇2】
最近几天看了《爱的艺术》这本书,感受颇多。书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观点是爱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同时,爱更多的是给予而不是得到。
当今社会所有人都在渴望爱,许多小说、歌曲都在称颂爱,但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为爱烦恼的人。《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就说其实绝多数人没有具备爱的能力,又或者说其实多数人谈的是爱的感觉,谈的是被爱,通过看这本书知道爱其实是一种能力,可以学习,从哪里学起,主要有三个重要元素,说起来简单,但想做好并不容易。
首先,第一个需要学习的能力是给予,你要主动的给予,给予很容易吗?其实不是,很多人会说,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为很多人的给予都带有被动,都是因为某个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实是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希望是要有回报的,这本书里讲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报,没有被动、没有社会压力或者其他什么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主动给予,主动给予是想要分享,我们可以检查下自己的给予是主动给予,还是被动给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动给予,而是被动给予,说明你的爱的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个能力是关怀。书中说到真正的关怀是本身要有劳动力在里面的,平时当我们说,我们好爱自己的家人,却从来没见过你关怀、照顾过你的家人。说自己好爱自己的学生,也从来没见过你关心过你的学生,那只能说明你爱的是家人、学生给你来的感觉,所以,真正的爱中,你要有劳动性的关怀。
最后一个需要学习并具备的能力是尊重,真正的爱中必然有尊敬,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这本书就说尊敬其实在拉丁文中得意思是如实的注视对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的对待你,很多的父母以为他们爱孩子,其实他们只是希望他的孩子变成一个他渴望形成的样子,并没有如实的尊重。只有尊重,你才会获得真正的对方。
《爱的艺术》是心理学家弗洛姆最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的作品。这是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但又能引起思考的书,很庆幸遇见了它,弗洛姆的文笔很流畅,思维很连贯,不是那种严肃的说教,也不是牧师般的引导,他不是要教会我们什么,他只是在讲述,就好像一个老者在讲自己人生中关于爱的那一章节,每个听众各取所需即可。
《爱的艺术》读后感700字【篇3】
我们常常能在各种影视剧或者小说中看见如下俗套的台词——“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就是不爱我?”不知道说话的人是否突然大脑短路觉得爱是一件可以等价交换的物品,所以我爱你你就应该爱我,你不爱我就是你的错。但是我们冷静下来,理性思考一下就知道:爱从来就不是一种平等的东西。如果我们追求完全平等的爱,那么只能说明我们根本就不懂得爱。
事实上,从古到近,无论中外,像自由之类抽象的名词一样,爱也是一个人类永恒追求与探索的话题。我们为什么需要爱,怎样去爱,爱又能带给我们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
首先关于我们为何去爱。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认为,这是摆脱孤独感的需要,结合愿望的需要。确实,每个人都是孤身一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仍要孤身一人回归。天性的孤独感使我们难以忍受长期的独处,积极地走向外界去寻求同伴,与群体相结合,而性别的差异又促使了两性的特殊结合。
其实摆脱孤独感有多种形式。比如狂欢、从众或者创造性活动,但是这样的结合并无法使人脱离孤单的宿命。狂欢的快乐稍纵即逝,而且仅仅在某些特殊的文化特殊的时间才被允许,否则自我就会产生强烈的罪恶感与负疚感;从众常常使我们失去自我,活在社会规范的条条框框中。
正如弗洛姆尖锐地指出:当今的平等性与其说是“整体性”,不如说是“同样性”,我们的人生几乎是被安排好了的,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成家,什么时候养育后代,即使具体细节稍有差异,但仍是大径相同的;而创造性活动,我们面对的不过是死物,根本无法产生精神上的交流。也因此,只有爱才是正确,真正有益于我们摆脱孤独感的结合方式。
但是,正如开头我们提到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懂爱。我们总以为爱是一种有迹可循的东西,觉得付出就应当得到回报,甚至以爱之名伤害着别人。我们不难看到有些姑娘像菟丝子一样,什么都依靠着自己的男朋友,没有任何主见。“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当代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里这样写道。这样的爱情才是我们真正应当追求的,不是控制与庸附的共生性结合,而是“在保持一个人的完满性和一个人的个性的条件下的结合。”它并不如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一样,存在明确的目的性,一定要说的话,它的目的就是付出,就是给予,使你所爱的那个人活得幸福。这也是为什么人人都在感叹如今的爱越来越不纯粹,真正的爱情越来越难得的原因。
当今的社会文化使我们越发功利化,就像某句调侃所说“有的人,没占到便宜就会觉得自己亏了”,于是我们很难再看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种和谐而完满的感情。什么丈夫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老伴携手环游世界的新闻常常让我们感动不已,可是,爱情难道不该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么?
对于爱,我们需要关心,需要了解,需要尊重,还需要责任感。没有关心与了解,我们无法亲近我们所爱的人,实现精神上的交流;没有尊重,我们无法保持双方的个性和爱的自由,爱便会成为枷锁,困得人无法喘息;没有责任感,我们无法维系长久的情感,爱便会沦为镜花水月的过眼云烟。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认为爱=激情+亲密+,除了生理上的着迷情绪,后两者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爱,除了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爱的人,也帮助我们发现了自己。我们本是孤立的两个人,却因为爱而融为了一体,相互了解,彼此信任,通过对方得以看见自己,探知自我。这是一件多么神奇而美妙的事情。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爱的艺术》读后感700字【篇4】
读完了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很好的一本薄薄的书。
人的孤独感是无法回避的事情,克服的办法一是创造,主动去改造自然,实现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联通;另一个就是爱,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实现自我和人群之间的联通。无论是创造还是爱,都是主动性的行为;所以弗洛姆提倡“创造性的人格”。
通俗地说,爱是给予而不是理解。爱确实是内心强大的表现。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说,感情是弱者的感情,但是,过于脆弱的相互依靠的感情可能也无法真正健康而长久。我赞成说,一个懂得并且能够享受孤独的人——独处,而不求助于各种他者(包括人和物)的支持——才有着真正的去爱人的力量。真正的爱里,就应能够同时成就自己和他人。无论是一味索取的爱,还是按照自己的臆想一味给予并且认为对方需要的爱,都是不健康的。
弗洛姆也超多探讨了现代社会是否有利于爱的培养的问题,他认为,西方社会导致了爱的溃散;其主要论据在于,现代社会的组织方式带来了现代人与自身、与其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异化了。我赞同,在工业_之后,“物”在人类生活中享有了从未有过的地位,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崇拜;但是我不敢肯定,在现代社会之前,爱是普遍的,而现代社会的到来,带来了爱的溃散。可能确实现代对于人之间关系的抨击很多,从文学到哲学的各个方面,但是更加可能是由于人的信仰变化——从崇拜爱与美到崇拜物而贬低人——而造成的。我们甚至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我们对自己的心灵更加敏感或者麻木。所谓协作精神和相互体谅对于相处的作用,我想不只是现代会这么要求——人和人是不同的,相处之间摩擦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同理心和让步就是必要的润滑剂,而非某个社会形态强加在于人身上的,只但是大众媒体会不会这样坦诚。总而言之,爱就是一门艺术,一门真正的艺术。
《爱的艺术》读后感700字【篇5】
爱,总是一种容易令人动容的情感。我们向往爱,追求爱,呵护爱,也曾经或将要在爱的道路上经历许多不尽为人知的苦楚与困惑,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爱,或者说没有体会到爱是一种艺术。
20世纪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爱的艺术》中就肯定了爱是一门艺术,向我们娓娓阐述了爱的理论,并引导我们进入爱的实践。我想,当我们透彻了解了爱,我们的思想会到达一个新境界,灵魂也会得到升华,因为爱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的、净化人心的过程。
提到爱,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爱情。古今中外,多少人沉浸在缠绵的爱情中,或离或聚,或悲或喜。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大多数人无法不被这些情感所困扰,每个人对待爱情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到了一定年纪,我们会渴望爱情,憧憬爱情,爱的种子在心中的萌芽是那样的自然,不需要理由。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人类生存的规律。或许像弗洛姆认为的,人内心存在一种孤独感,它使得我们寻求与外界的联系,选择群居甚至纵欲的方式解决由孤独感引发的恐惧。
真正的爱情,可以帮助人从精神上削弱孤独感,爱情的磨合是的摆脱孤独恐惧的方法,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艺术是一种平等与和谐的艺术,我们懂平等,也懂和谐,但是我们还做不到。在有的人心中,爱情是两个灵魂的邂逅,充满浪漫气息,但这远远不够。两个灵魂两颗心,相遇相知相恋,爱意令两个人融为一体却又保持着各自的个性,他们抚慰了彼此的心灵,他们用个人的生命完成对另一个人的生命的,他们的爱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美好,这是我心目中的'爱情。
爱并不只局限于爱情,还包括博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自爱乃至上帝之爱。我特别为书中所讲的“博爱”而感动。“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爱意的责任感”,即使无法每个人都做到这样,但只要有一个人做到了,他便会引导更多人拥有博爱之心。世间万物,会因为有这样的博爱而充满生气与希望。我想,博爱不是泛滥的爱,它也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与社会法则之上的,或许,博爱也可以说成是公正、责任、善意的结合体吧。
爱的这门艺术,需要人们看清自己,也要看透爱。弗洛姆用了两句简单的话来表明不同程度的爱,让我印象深刻:童稚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细细体会,给我很大感触。经历了年少无知,看多了世间冷暖,当我们成长到一定阶段,我们懂得了爱的付出而不考虑自私的拥有,收获爱反而会变得次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爱的给予缔造了爱的升华,展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活力。
读一本好书,给自己思考感悟的时间,让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哪怕现实太现实,也要努力学习爱的艺术,实现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