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左右
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上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范文7篇,以供大家参考!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左右范文篇1
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23日取得圆满成功。来自神州十三号的“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当日下午,北京多所学校师生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天空课堂”。
航天员授课后,北京航天中学师生在报告厅现场开展了一场精彩的“地面对比”物理、化学实验。“太神奇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液桥实验,水在张力作用下成了一个桥——在地球上可见不到这种神奇的现象。”初二学生蔡旻亮兴奋地说。和他一起观看的舒馨蕊在听课笔记上写满了字,她希望多记下一些知识,有机会亲手使用太空实验设备。
“这次观看了太空授课实验,更觉得天上的一切都很神奇。我特别好奇关于时间的概念——人们常说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太空中的时间究竟是怎么算的?我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寻找答案。”北京航天中学初二学生万禹萱说。
北京市八一学校小学生丁安琪在老师的讲解下观看了天空课堂。“太神奇啦!宇航员用一个装着含有化学物质的水、上面插着吸管的水袋挤出了一个小水球,很快凝结成了小雪球。它晶莹剔透,飘在太空中,美丽又惊叹!”
北京航天中学物理教师贾新峰说,太空授课对于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等概念非常有帮助,教师通过设计地面对比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近距离了解空间站的生活,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和提出问题,比了解知识更有收获。
北京航天中学校长柳学袖介绍,观看太空授课是学校“开启天空课堂,感悟航天精神”活动的重要部分。学校面向高年级开设多个航天特色课程,希望孩子们不断向航天员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成长为新一代的航天人。
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刘秋霞表示,今天这堂别开生面的课堂,神奇的小实验让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开探索太空的好奇心。今后,学校将继续借助多样的科技教育方式,努力传播航天知识,培养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的少年。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左右范文篇2
3月23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第二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第二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左右范文篇3
3月23日下午,在北京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和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2个地面分课堂,400余名中小学生等待着再次开启太空授课。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各位同学,大家好!”15时59分,“太空教师”王亚平亲切的声音从遥远太空传来,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再次以天地交互的方式,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在去年12月9日的“天宫课堂”上,3位航天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天和核心舱,并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等有趣的实验,点燃了无数青少年探索太空的梦想。课程结束后,社会各界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广泛参与第二次“天宫课堂”授课内容征集,这次的授课内容是从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中遴选的,并结合中国空间站设施条件进行了精心设计。在万众期待中,一堂以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特殊物理现象”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课精彩开讲。
“空间站居然能制作冰球?”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王亚平再次如魔术师一般开始了神奇的实验。只见她从一个装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袋子中缓缓挤出一个圆圆的液体球,然后用沾有晶体粉末的小棍触碰一下,见证奇迹的时刻出现了——液体球迅速结晶,成为一个漂亮的冰球悬浮在空中。
看到同学们脸上满是好奇,王亚平接着讲解了其中的科学奥秘:“是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得挤出的液体形成了饱满均匀的液体球。如果我们在地面上做这个实验就需要用容器,结晶的形状也会受到容器外形的影响。而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中,液体球可以悬浮在空中,当它结晶后就长成了这样的形状。”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失重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多个精彩的实验在空间站逐一展开:两片液桥板成功将相融在一起的两个小水球拉伸成一条透明的液桥;水油混合物靠着离心作用在太空成功分离;可爱的冰墩墩玩具被抛出后没有下坠,而是沿着原有的方向匀速前进……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看着一个个精彩实验。
浙江省平湖市黄姑实验小学三年级的钱欣怡这次又和同学们一起在线上观看太空授课。她说:“我知道这些实验现象之所以与地面不同,就是因为空间站所处的微重力环境。”
展示这些有趣的实验,3位航天员想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利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
接着,王亚平和叶光富一起为同学们介绍空间站内的两个科学实验柜——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和无容器材料实验柜。
“空间站不是已经是微重力环境了吗?为什么还不能满足实验要求?究竟什么样的实验需要更高的微重力水平呢?”同学们心中的疑问很快得到了航天员老师的回答。
“实际上,高微重力对于物理学研究非常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开展更精密的科学实验,提高测量精度。比如在高微重力环境下,科学家利用冷原子干涉仪对原子进行加速度测量比对,可以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等效原理进行高精度检验……”叶光富不仅给同学们做了详细讲解,还告诉大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等到‘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后,我们会增加更多的实验柜,开展更多领域的研究项目。届时,中外科学家都能依托实验柜开展研究,我们的空间站将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科学实验平台。”
当得知去年9月第一批实验样品已由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带回地球,交给科学家进行分析研究后,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走进空间站,亲自在太空做实验。”
眼看“天宫课堂”接近尾声,同学们都不想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纷纷踊跃提问:“在空间站流眼泪,是像果冻一样在眼角拉得很长还是会蹦出来?”“在地球和太空看月亮有何不同?”……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未来属于你们!”翟志刚洪亮的声音在太空响起。随后,航天员向同学们发来“太空寄语”, 热切的鼓励和期待回响在天地之间。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左右范文篇4
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向学生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奥秘,_月_日15:40时,新右旗各中小学组织全体师生收看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天宫课堂”第_课。参与观看的师生及家长达3500余人。
此次“天宫课堂”第_课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同时也表露了我国教育的温情。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同学们对种种物体在太空中表现出的现象惊叹不已,每一项科普实验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伟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同学们将观后感同家人交流,与小伙伴分享,写进日记,画在纸上,流露出了他们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左右范文篇5
还记得小时候坐飞机时,总会望着机窗外的蓝天白云,内心充满了自豪,因为我终于飞上天了!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根本不算什么,宇宙飞船能带我们飞到浩瀚的宇宙,宇航员还能去月球玩呢!从此我便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宇航员。
虽然成为一名宇航员对我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有一天,我却梦到我变成了一名帅气的宇航员,与杨利伟叔叔一同登上了月球。那天我来到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取了小号宇航服后,便在杨利伟叔叔的带领下登上了飞船。飞船上应有尽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挂在壁上的睡袋。因为空中没有重力,一躺就会漂起来,宇航员只能钻到睡袋里面挂着睡。很快倒数声响起,“10、9、8、7、6……”,只听“轰”的一声,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空了!我瞧着窗外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心情无比激动。总觉得广袤的太空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无法形容。经过两天的漫长旅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月球。我怀揣着兴奋的心情跑出了飞船。谁知月球的引力很小,我只是轻轻一跳,就已经打破了跳高的世界纪录。可是,还没玩多久,我就感觉到四肢无力。杨利伟叔叔告诉我:“这是受太空中压力影响,很正常的,习惯就好了。”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成为一名宇航员还要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要习惯种种压力,还真是不容易啊!就在我大发感慨时,陨石探测仪忽然发出了“嘀——嘀——”的声音。杨利伟叔叔大喊道:“一颗陨石正向我们飞来,赶快进入月登车!”我们一上车,叔叔便以最快的速度发动了月登车。车子子弹似地刚冲出去,便听“轰”的一声,陨石砸落在刚才停车的位置。这时,我终于从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梦中醒来,心头沉甸甸的。我忽然明白,作为一名宇航员还要时刻面对各种不可知的危险。于我而言,成为一名宇航员不再仅仅是帅气和好玩,更是意味着伟大和牺牲。此时,我对宇航员的敬意和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自豪感更是油然升起,我更加坚定地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带着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插到月球上。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左右范文篇6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国梦圆。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科学探索再次与航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左右范文篇7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3名航天员带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国太空之家。
发射时间虽然是在凌晨,但“圆满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联网却是一片欢腾,无数网民守候着这一时刻,为发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中国航天永不止步的“惯例”,神舟十三号也将实现多个“首次”:与核心舱实现径向交会对接;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首次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
此外,相比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停靠中国空间站之后,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而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也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而且,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之后,将完成空间站任务标准载人飞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轨验证,完全具备支持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需求,也标志着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如网友所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中国航天总是在不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奉献,我们今天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人类足迹。
抛开技术层面带给我们的震撼,今天中国航天的整体气质也越来越从容、自信、温情、浪漫,越来越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
比如,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乘组包括中国首位空间站女航天员——王亚平,她在出发前还特地发了个朋友圈“出差半年”,云淡风轻的幽默表达透着一股自信。在出征现场,王亚平的女儿还来为妈妈送行,高喊“妈妈加油”。这一幕令无数人动容,“妈妈出发给你摘星星了”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神舟十三号的任务为期半年,时间上将会跨过中国的农历新年,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同样备受关注。而更早之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给空间站送去“太空快递”的时候,已经为航天员们准备好了春节用品。航天员届时也会与所有中国人一起守岁,第一时间向国人送出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些细致巧妙的安排,让航天这种硬核的“科技叙事”,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
如今,神舟十三号已经正式开启太空征程,我们预祝航天员们能圆满完成任务,也相信中国航天必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将我们的大国航天梦带向更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