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

小龙0分享

这一期青年大学习主题是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精选篇1)

坚定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文化建设部分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可以讲文化自信是处于一种基础性的地位。为什么总书记把文化自信提得这么高?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之源。我们讲文化自信是基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我们之所以能够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基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力强盛,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也会比较繁荣。

第二,先进的文化理念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就像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文化自信作为文化乃至民族复兴的一个动力之源。总书记的论述深刻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和逻辑,马克思主义讲经济是基础,但同时也讲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有强大的反作用力。

第三,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兴盛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的,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所在。有以上三种文化的支撑,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也正是在这点上,是其他民族乃至政党所难以比拟的。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精选篇2)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一定是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底气、资格、理由坚定文化自信,不负这个时代。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上,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地位与作用如此重要,呼唤着文化自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成功带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催生着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

中国有句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她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标识。

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共构、法家墨家兵家等百家争鸣,诗词歌赋书画小说等百花齐放,共同铸就了人类文化史上一座璀璨夺目的丰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有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可以为后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无疑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是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在历史上,历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集成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美丽和时代风采。这为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指明了根本途径和方法。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之“魂”

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追求。文化自信反映了一个成熟的政党和充满生机的国家在理论和信仰上的忠诚坚定。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重新恢复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民族生命力和文化自信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引以为豪因而自信的又一精神力量源泉。在风雨如磐、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在挫折中不断奋起,浴火重生,靠的就是信仰坚定,就是敢为人先、不怕牺牲、大公无私、革命必胜的信念信心。

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到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构成了红色精神谱系。以红色精神为灵魂的革命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实践是文化自信之“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实践源泉和现实基础。在70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非凡成就;在70年历程中先后凝成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清正廉洁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精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品格和形象;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教育、科技、哲学社会科学、体育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证明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成就和实力。

时代永远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创新,从而为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创造、为学术艺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广泛课题和广阔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一定是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底气、资格、理由坚定文化自信,不负这个时代。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中华民族自古就信奉“和而不同”原则,在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文明关系上,既满腔热情,又理性平和,是最能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敦煌时特别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国际力量对比在此消彼长中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个别国家的“背约”“退群”“筑墙”,并不能扭转国际经济社会文化联系日益频繁和密切的现实,并不能违背全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理想追求。割裂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只会削弱自身的“软实力”。

而文化自信的国家和人民,对自身的文化越是自信,越会积极地敞开胸怀,与其他文明平等开展交流对话,积极接纳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并将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范文5篇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精选篇3)

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党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重要的理论创新。坚持文化自信,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始终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我们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彰显文化自信。文化兴民族兴,文化强民族强。坚持文化自信,关键要突出思想内涵、彰显价值观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组织专门团队集中攻关,提炼形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研发推出一批国外民众喜欢的文创产品,让中华优秀文化看得见、带得走。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创作和翻译更多适合走出去的图书、戏剧、音乐、美术、电视剧等,打造更多体现国家水准、展示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要深化人文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打造中蒙新闻论坛、内蒙古文化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文化交流品牌,加强媒体、智库、民间等多层次合作,广交深交朋友,以民心相通促进互联互通。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精选篇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可以概括四句话: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一,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换中,当代中国人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满足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第二,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一言以蔽之,当今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秉承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现状,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人关心的文化问题,提出中国的文化方案。

第四,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放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精选篇5)

本期我们学习的主题是: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离不开我们深厚的文化根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显著优势。本期网上团课,共青团广东省委邀请团中央青年讲师团讲师,南方杂志社第二党支部书记、时政部主任李焱鑫,为我们专题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力量。

    579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