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初二优秀作文7篇
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节约粮食初二优秀作文范文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约粮食初二优秀作文范文1
记得小的时候,我非常不注意节约粮食。每天吃饭时不是把饭剩在碗里,就是将米掉在餐桌上,就是这样将粮食一点点的浪费了。妈妈见我这样的浪费粮食,就下了一个决定:就是等暑假的时候到乡下的田地里去看一看,让我见识见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
转眼,暑假就到来了,妈妈带着我来回了老家,我虽然座的是电车,可能是夏天的缘故,一路上,强烈的太阳光照射着我,热得我不耐烦地总问妈妈:”哎呀,什么时候才能到呀?”而妈妈却总是说:“快了,快了,你坐车还闲热呀!”。
不一会就来到了乡下,我睁大眼睛望着,田野好好宽阔,绿绿的一片,就像是一块块绿色的大毛毯,看到了感觉很舒服的样子。在这里,许多勤劳的农民伯伯都在忙碌地干着农活,有的在给庄稼除草,有的在插秧苗,有的在施肥……再仔细看去,农民伯伯们都弯下腰,用那双勤劳的手去管理好每一棵小秧苗,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每位农民伯伯的后背,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看到身上都是沾满泥水的农民伯伯从田里走出来,我心里难过极了。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李绅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回到家后,我想了又想,觉得自己以前这样的浪费粮食真是太不应该了,农民伯伯们为了种好每一棵秧苗,付出了那样多的辛勤汗水。所以我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节约来之不易的每一粒粮食,爱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节约粮食初二优秀作文范文2
每当我们在垃圾桶里看到只咬过一口的面包,看到同学们没吃完的饭菜,大家会是什么感受?难道我们的粮食真的就那么充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不,不是的。到现在还有1亿人因为吃不上粮食而挨饿着。
非洲有,美洲有,亚洲有,甚至欧洲也有。我们来算一笔帐,中国约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一星期就浪费了91亿粒米,一个月就浪费了390亿粒米,一年就浪费了如同一座山一般高的一堆米。如果每人节约一粒米,那就能大大减轻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供应困难。我们学校的餐厅中,剩饭剩菜一会儿就倒满了泔水桶,看着十分可惜。虽然餐厅的墙上贴满了要珍惜粮食的提示语,可又有谁会真正去做呢?大会都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口头上说说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行为,自己也不一样在浪费吗?也许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认为祖国地大物博,浪费一点没关系。但是,我国人口约13亿,每年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国40%城市人口消费粮食依靠进口。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面积,我们的粮食从哪儿来?是靠农民们种出来的!节约粮食,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回家,不能浪费。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你我做起,让节约粮食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节约粮食初二优秀作文范文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一定谁都会背吧,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其意思呢?
记得前几天,我上完英语回家,刚进家门,就听见老妈在房间里大声喊:“赵奕凯,你给我过来。”我吓得面如土色,不知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让老妈这样的勃然大怒。我走进房间,老妈问我知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事,我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起来。老妈问我床底下那几个杯子是怎么回事。我想:不好,被老妈知道了肯定要被臭骂一顿了。我撒谎说“不记得了,”老妈厉声说:“你的床底下到底藏了什么?”我只好承认说:“我放了一些饭和菜。”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我吃饭吃得慢,前几次因为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本想把饭菜倒进垃圾桶里,又怕被发现挨骂,于是趁老妈不注意用一次性杯子装好藏在我自己房间的一个角落。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可终究纸包不住火,还是被老妈发现了,看着老妈那严厉的表情,我吓坏了,赶紧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接着妈妈语重心长的教育我,说农民伯伯种地如何辛苦,现在还有多少人在挨饿,我们应该节约粮食,珍惜每一粒粮食。
我听了,脸涨得通红,惭愧的低下了头。
经过这一次的教训,我懂得了节约粮食,应该从自己做起,我也想大声对人们说:“让我们大家一起珍惜粮食吧!
节约粮食初二优秀作文范文4
每当在食堂时,看到那不计其数浪费的剩菜,你是否会感到心痛?当你浪费每一粒米时,你是否知道浪费的每一粒米是农民伯伯的一片苦心!
在同学们心中,一粒米算不了什么,而在贫困山区的孩子心中,那就是生的希望!在农民伯伯心中,那就是流下的每一滴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全世界,每6秒就会有一位儿童饿死,有10亿多人在挨饿,非洲南部地区的孩子们甚至连一口水和一粒米都没吃到喝到。这下你是否能感受到任何一点食物的来之不易!
在我国据统计,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贫困山区就有1.28亿的人口,也就是指1.28亿左右的人都得挨饿,一年浪费掉的足够能让他们吃3年多。而大学生浪费的量也不例外,他们倒掉的饭菜占购买总量的三分之一,他们一年倒掉的足以养活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也许,同学们还认为浪费不算什么,甚至还以浪费为荣的话,那请你想想,如果你是农民,你要种多久,才能弥补你所浪费的食物,刮风下雨时,粮食能不能丰收都是大问题,那你可要等5年多,每天都十分艰辛!现在,你是否知道浪费有多么可耻!
大家也可能只是嘴上说说要节约粮食,但你是否用行动证明过,我们可以向浪费粮食的人进行阻止讲道理。假如人人都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米,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节约粮食初二优秀作文范文5
粮食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如果有一天,粮食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这将会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呀!可我曾经却从未担忧过。
有时在饭桌前,当我看到这些饭菜不合我胃口时,便会慢吞吞地吃着,直到饭菜凉了时,便“哗哗”地将它们倒掉。有时,我为了赶时间,便会狼吞虎咽地吃着,但却忽略了那一粒粒从桌上掉下来的饭。
有一次,我实在吃不下饭了,便偷偷摸摸地将饭倒入了垃圾里。这回,正好被爸爸逮了个正着。爸爸生气地说:“你不觉得这样做很浪费吗?你把《悯农》这首诗给背一遍。”于是,我滚瓜烂熟地将这首诗给背了下来,心想:“这首小诗也能难得到我?”可没想到,爸爸把脸一沉:“你虽然能把这首诗给背下来,但却何曾去理解过它的意义?在生活中,在饭桌上,又何曾记起它呢?我今天要罚你抄写《悯农》,直到你的手酸了为止!”于是,我按照爸爸说的去做,才抄了10遍手就酸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孩子,你才抄了10遍手就酸了。你知道吗?此时此刻,农民伯伯们正在热日炎炎下,辛辛苦苦地种着粮食,豆大般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了下来。这比你抄一本书都还要辛苦好几倍呢!”听了爸爸的话,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地下定决心:“以后,我一定要节约粮食,不再浪费了!”
在这里,我要呼吁大家一起来节约粮食。让我们铭记:“爱惜粮食,从我做起,节约粮食,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让“浪费粮食”这四个字,在这个世上永远地消失。
节约粮食初二优秀作文范文6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悯农》,而我们真的有做到吗?
中国是第一个种植杂交水稻的国家,虽说“中国以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吃不饱饭。而在我们城市人心中,“节约”二字渐渐被我们淡忘了。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840万吨粮食。积沙成堆,积水成河,随着土地沙化,土地肥力下降,我国将有可能面临粮食危机!
现在网络上有许多“吃播”博主,很多人都是假吃,几乎是吃一口就吐一口,最后那些剩下的食物还不打包带走,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食物浪费。不仅仅是这些人,许多人在聚会,婚礼上点了很多很多食物,结果各桌的人食量不同,有些吃完了,而有些则剩在那里,成了厨余垃圾,这也造成了大量的食物浪费。
难道,节约粮食只是一句口号吗?
在外国的餐厅里,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他们会自备饭盒,吃不完的菜,他们会放到他们的餐盒里,带回家再吃,因为他们深知,浪费粮食就是浪费自己的金钱,再者,他们也知道每一粒米,一碗菜,都是来之不易的,而在我们的小城市里,一些餐馆中总有一些人会点很多很多菜,而最后有好多菜都被丢进了垃圾桶,这些人自认为潇洒,实际上他们倒掉的是农民们的汗水和自己的品德!、
同学们,请节约粮食吧!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节约粮食初二优秀作文范文7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在主持人清晰的话语中,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我更加深切地知道了: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到的。
你们知道吗?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伯伯用那辛苦的汗水换来的。可是在我们当中大都数同学家庭条件好,生活在蜜罐当中,体会不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我就看见过身边的同学咬了几口的馒头不想吃了就扔了,还有的只吃包子里的馅,却把包子皮给扔了。
如果你曾经下水田插秧,一株株地插,一亩地要插四五万株,你呵护这四五万株稻苗逐渐成长,抽穗,灌浆,成熟为金灿灿的稻穗。你又得用镰刀一株一株的割下来,脱粒,阳静,晒干,碾成白花花的大米,你肯定会对一粒粒米饭有一种亲切感,你自然舍不得如此糟蹋粮食。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
如果我们全国13亿人口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一年浪费多少粒米?4745粒啊!这个数字大得惊人呀!同学们,如果我们每人节约一粒米,能建一所希望小学!每人节约一粒米,就能给灾区的人们吃一年! 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