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李金0分享

中考历史,是文学性非常之强的一门学科,对于这历史的学习,这也是有难度的,很多知识都比较的难懂,不贴近实际生活。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22天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2022天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2年天津中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主张以德治国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下列属于秦朝管理制度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3.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

4.下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A.频繁战乱

B.北人南迁

C.自然灾害

D.统治残酷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回答 5~6 题

5.《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写道:“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成为一名朝廷官员。”创立进士科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6.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以下是某同学归纳的关于边疆有效管辖的信息,据此判断其研究的区域是

A.新疆

B.云南

C.台湾

D.西藏

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

C.陈化成吴淞口率众抵抗

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A.张謇 B.荣氏兄弟

C.卢作孚 D.侯德榜

10.有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他们评论的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1.1938 年创作的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从中可以感受到

A.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气势 B.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

C.抗日军民乐观自信的态度 D.解放战争人民必胜的决心

了解天津,鉴往知来。回答 12~13 题

12.右图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它颁布于

A.1947 年

B.1948 年

C.1949 年

D.1950 年

13.1956 年,完成公私合营的天津劝业场变成了统一管理的大型综合商场。该事件反映的是

A.实业救国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改革开放

14.这是一场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战争,首战两水洞、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典型战役。这场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是

A.邓世昌 B.张自忠

C.黄继光 D.雷锋

15.1978 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__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外交披荆斩棘,开创局面,贡献出智慧与方案。回答 16~17 题

16.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17.1971 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华。美国《时代》杂志报道说:“这‘乒’的一声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件事推动了

A.《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B.中苏两国正式建交

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8.杨振宁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信中说道:“稼先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有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

19.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20.下图是 19 世纪梵高的油画作品。见图溯源,马铃薯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因为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1.《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谈到:“1689 年的这一法案确实一劳永逸地确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并在这情况下结束了几乎早半个世纪前就已开始的英国革命。”文中“这一法案”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和平法令》

22.1868 年 3 月,日本政府宣布“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

表明日本将要

A.学习唐朝进行大化改新

B.发展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

D.在美国扶植下进行社会改革

23.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世界意义是

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B.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

C.宣布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D.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4.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表明他准备

A.调节农业生产和销售 B.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增加人们的就业岗位 D.宣布国家进入备战的状态

25.下面是李老师在历史课堂上展示的课件。它反映出

A.一战前的欧洲局势

B.一战后初期国际形势

C.二战前的国际关系

D.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3 大题,共 50 分。

26.(16 分)同学们观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后,对相关历史渊源很感

兴趣,想和你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明朝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摘编自《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回答率领这支“和平使团”的人是谁?(2 分)这一行程为什么被称为“凿空之旅”?(2 分)

(2)结合所学,宋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哪些地区?(4 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请写出该时期中西方交流的表现有哪些?(4 分)

(3)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请从和平交流的视角列出相关史实。(至少答出两例) (4 分)

27.(18 分)学校历史社团开展“我和伟人共成长”主题读书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板块。

【读伟人成长 思民族未来】

1893 年 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 年 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 年 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 年 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 年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 年 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从上述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6 分)

【忆伟人论断 寻革命道路】

1927 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为践行这一论断,毛泽东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什么?(2 分)此后,他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 分)

【听伟人声音 感使命担当】

1949 年,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3)“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2 分)你如何认识毛泽东说的这句话?(4 分)

28.(16 分)科技改变生活,引领社会新风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对 19 世纪的英国社会这样描绘道:“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1)依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英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4 分,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说出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1882 年爱迪生的公司开始在纽约向普通住户提供电力,其后家庭对电力的使用迅速普及到全世界。

——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

(2)电力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2 分)请你举出一例同时代与电应用有关的发明,并说出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 分)

(3)今天的世界,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线上办公、线上学习、线上购物等,这充分运用了哪一现代科技?(2 分)身在其中,你如何利用这一现代科技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 (2 分)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B 2.B 3.A 4.A 5.B 6.C 7.D 8.D 9.A 10.C

11.C 12.C 13.B 14.C 15.B 16.A 17.D 18.A 19.A 20.B

21.A 22.C 23.D 24.C 25.D

第Ⅱ卷共 3 大题,共 50 分。

26.(16 分)

(1)人物:张骞

原因:因为他们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被称为“凿空之旅”。(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亦可)

(2)地点:波斯湾;东非海岸

表现: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到中国。

(3)史实:围绕突出和平的政治交往、经济交流的史实作答。如:访问当地首领;使者随行;赠送礼物;进行贸易等。(答出两点即可)

27.(18 分)

(1)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答出三点即可)

(2)起义:领导秋收起义

变化: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道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亦可)

(3)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答出两点即可)

28.(16 分)

(1)变化:时间观念发生变化;逐渐养成守时的生活习惯;乘坐火车成为人们的出行方式之一;开始随身带表(答出两点即可,照抄原文不得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

(2)时代:电气时代

举例:例如电灯给人们带来光明或者电影丰富人们的生活等(凡列举这一时期电的应用相关的发明并说明它的影响即可)

(3)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

做法:围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学习,自主自律态度等方面作答即可得分。

中考历史的复习指导方法

一、基础知识要分析

对于基础知识,考生要分析理解。不能照搬照抄,要灵活运用。不然学到的知识不会变通,答题的时候自然也没办法答到点子上。因此,考生在复习的第一个阶段要重点夯实基础,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分析,不能照本宣科。基本的知识熟记了之后,考生可以结合题型,看看自己实力,看看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考生可以根据题意,适当的运用知识点,做一点修改。

二、知识要经过系统化的整理

仅仅只是分析理解知识点还远远不够,考生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让知识点更加的系统化、全面化,最好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图,紧密的联系上每个知识点。要想做到这一点,考生就需要进行专题化整理,利用专题,落实掌握每个知识点,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例如,复习中国近代史,考生就可以从列强侵华下手,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可以把很多知识点串起来。毕竟列强侵华包含了多次战争,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还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另外,考生还需要注意细节,也就是保证知识点要记得全面,不要有遗漏。例如战争爆发的时间、背景、地点、影响、原因、经过、事件,每一点考生都需要落实到位。

三、注意联系实际

中考历史不仅考察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考察考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因而,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就不仅仅答出原理,也就是教材上的知识点。还要学着用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这也会需要考生平时多关注时政热点,试着去分析、归纳,利用所学知识说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中考历史:记忆技巧

一、整理归类

对历史知识的整理归类,就相当于把进入仓库的货物按照规则进行摆放,因此,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而言,整理归类就是一种对知识的精细加工。这种精细加工促使学到的历史知识迅速内化,转化为自身知识体系内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学完中国历史,学生可以把中国历史按照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来整理归类。学完世界历史,学生可以按照国别史进行整理分类,如:英国史、法国史、美国史、德国史等等,也可以按照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外交史来整理归类。

二、要点提炼

要点提炼是指学生将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浓缩,提炼成知识要点加以记忆,例如学过世界史第1课“古代埃及”之后,学生可以这样进行要点提炼:

(1)地理位置:非洲东北角

(2)起始时间:公元前3500年

(3)统一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

(4)灭亡时间:公元前525年

(5)古埃及文明:太阳历、象形文字、木乃伊、金字塔

三、知识串线

通过知识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世界史罗马发展线索可以整理为:

(1)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兴起于台伯河畔。

(2)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3)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4)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灭掉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地区。

(5)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东地中海,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霸主。

(6)公元前49年凯撒攻入罗马城,控制元老院,成为终身执政官。

(7)公元前31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罗马最高统治权力。

(8)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9)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10)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

(11)公元375年,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12)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13)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4)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四、谐音趣味

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有些学生往往一时很难记住八个国家的名字,我们不妨采用谐音记忆的方法,“恶鹰得意,没法熬日”,一只恶鹰得意洋洋,老百姓的日子都没法过了。其实就是俄、英、德、意、美、法、奥、日八个国家,学生很容易记住。

五、图示图表

做图示、画图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由于图示图表形象直观,内容简单方便记忆,同学们不妨多采用这种方法。

六、对比比较

有对比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在对比和比较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知识,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例如,学习中国近代史各条约内容时,不妨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放在一起对比记忆,你立刻会发现这些条约各自的特点和共性。

学完世界史中古希腊、古罗马的知识时,我们可以把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进行对比比较,这样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七、重复复述

重复是最好的记忆!世界上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重复的方法!

有学生总说自己记不住历史知识,那是因为你重复的遍数少!对一个知识点重复一遍就可以记住的学生是聪明学生,重复十遍记住的学生是勤奋学生,重复一百遍记住的学生是优秀学生,而重复一千遍记住的学生是伟大的学生!

复述是一种调动自己历史储备知识的最佳方法,当你把学到的历史知识复述给别人听时,其实你是在调动自己头脑中所有的历史知识,你是在激发自己体内所有的能力。所以,不要偷懒,要学会经常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复述给别人,经常地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华”,一段时间过后,你会发现自己进步很快。

记忆方法只是手段,要想让这种手段发挥作用,学生必须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勤于动口,对学过的历史知识不断地进行精细加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你看了以上方法之后,不断使用,争取在2019年中考中考出自己最理想的历史成绩。

    6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