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理解性默写
在这祷告一切就要走进考场的,我的先进的良友们,得到卓越的成果!愿学友们一切顺当!祝各位测验成功!即将中考,出门还得及早。交出就有报答,连忙睡个好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古诗理解性默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陶渊明
1.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
3. 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
① 山有小口;② 初极狭。
4. 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如鸣佩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关雎》
1、起兴的句子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7、《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蒹葭》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式微》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北冥有鱼》庄子
1.在《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 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庄子·北冥有鱼》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9、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0、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
《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关雎》,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吧!
二、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三、原文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注释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思念。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五、诗意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六、赏析
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引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致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赏析: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以成双成对的雎鸠来象征人间的爱情。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诗。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赏析:动作描写:“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前两句设想姑娘已经答应自己的请求,便兴奋地弹琴、鼓瑟以亲近她。后两句设想与女子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表现男子的强烈愿望。这四句反复叠唱:描写姑娘在水边一左一右采摘、捞取荇菜,就眼前之景起兴。
七、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八、问题探究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现的画面。
参考:
雄雎鸠鸟在河中央长满青草和鲜花的小岛上悠闲地边散步边不停地鸣叫,它的歌声清脆悦耳,它在寻找自己的配偶。
(2) 《关雎》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参考:
1)描绘了一幅雎鸠鸟成双成对地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的美好画面。
2)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得眼前之景和诗人的情感相契相合,情景交融。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
参考:
①描绘了姑娘忙碌劳动的优美姿态,充满生机,刻画了她勤劳的形象。
②运用了比兴手法,少女追逐荇菜恰如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之情。
(4)诗中是如何表现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慕之情的?
参考:
①运用了夸张修辞,写男主人公对意中人日夜思念,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②“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不平静。
③虚写手法。男主人公想象意中人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使她快乐,进一步表达深切的思慕之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参考:
由初遇时的爱慕到离别后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6)本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什么呢?
参考:
1)起兴。本诗主要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它先写雎鸠鸟的互相鸣叫的样子,以此来引起读者联想,酝酿气氛。
2)重章叠句。即一首诗中常用反复咏叹的手法,各章中往往只改变几个字,具有一定的范式,极具民歌特点。
(7)《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结合《关雎》中的诗句,简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参考: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三句体现了《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展现了君子对淑女从追求到交往再到成婚的完整过程,表达了君子追求淑女执着的心,形成了回环往复、韵律和谐、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8)请举例分析这首诗中“兴”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参考:
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9)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九、诗歌主旨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全解
必 背 诗 词
野 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默写考点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 鹤 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3.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默写考点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使 至 塞 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诗作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这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的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候,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
默写考点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6.由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此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眷恋的真挚感情。
2.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诗人乘舟东下,随着船只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如影随形,竟至于消失,这里作者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道中奔涌,却仿佛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时的景象,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作者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心情。但随着离乡越来越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来越浓,最后一联则转入思乡之情的抒发。
默写考点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或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诗作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之情。
2.赏析颔联中“争”“啄”两个字的妙处。
这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3.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早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默写考点
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2.诗作中“心远”一词应当如何理解?
该词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面几句诗的境界,正因为“心远”,无世间事物缠身,所以诗人能够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闲暇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美丽景色。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林的情景,给诗人以感触。诗人能够陶醉其中,是因为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默写考点
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饮酒(其五)》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阳春三月所看到的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思亲的思想感情。
2.试赏析千古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前句写花,写所见,是感伤国事;后句写鸟,写所闻,是感伤家事。花鸟本是赏心悦目、无限美好的事物,诗人却观花落泪,闻鸟惊心,以乐景衬哀情,突出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的深沉。
3.诗作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有景。诗中的景物有声有色,构成了有纵深感的多维艺术空间。这空间是诗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景物融合的具体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
默写考点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诗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极力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3.结合本诗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的。
一般说来,描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色彩浓艳的词语,而李贺的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黑色、金色、胭脂色和紫色等,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而不只是勾勒轮廓。
默写考点
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