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掌握正确的初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和掌握,而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只要抓住事件脉络,历史事件的知识点就能轻松掌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沪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沪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鸦片战争
背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目的(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根本原因),扭转贸易逆差(直接原因)。
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政治上,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三、旧体制与新探索
1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鸦片战争是推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2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四、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
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退回国内)——黄海海战(不宣而战)——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惨败及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五、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六、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的原因
兴起原因从三个方面讲。
一是历史根源。义和团的前身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进行反清活动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最早见于乾隆年间的官方文书中,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后来,形成以农民为主的受压迫民众抗暴自卫的民间秘密组织。鸦片战争后,义和拳即自发地投入反洋教势力压迫的斗争。自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加紧侵华过程中,山东民众深受其害,散布在山东各地的义和拳,便自然地成为广大民众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核心。
七、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
沪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维新变法运动知识点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
经济:发展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课后练习
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启觊觎,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
材料二:“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
(2)康有为是怎样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
(3)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
答案:
(1)《马关条约》的签订。
(2)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处境。
(3)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起到了作用,打动了光绪帝。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不久,光绪帝下诏,实行变法。
八年级历史沪教版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1.甲午中日战争
(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
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退回国内)——黄海海战(不宣而战)——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惨败及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2.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意义:《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年6月
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原因: 根本——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4.《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
(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4.)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甲午战败影响:国内——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
农民: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军决心用暴力推翻政府(辛亥革命)
国外——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课后练习
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D)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左宗棠收复x疆②邓世昌抗击日军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B.③①②
C.③②①D.①③②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B)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C)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 C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D)
A.开埠通商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D.开办工厂
全国人大十届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有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悉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与哪一条约有关(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