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植物知识资料_植物文化_形态特点_中药特性
马兜铃这个名字很可爱,有种圣诞节铃儿响叮当的喜悦感。马兜铃呢,是一个科长。我觉得系统的学习植物的科属概念有助于很快建立知识体系。而通过植物之间的相似性,也有助于我们在认识了一种植物之后,再见到他的亲戚时。知道去哪个属检索。
而马兜铃家族的花都极有意思,有一个弯弯的过道。我想应该是为了避免那些无效的传粉者,而给某一种昆虫设计的秘密通道。她们家,我现在拍的这个是马兜铃本种。之前见过一个绵毛马兜铃,像小鸭子,也是弯来弯去的。
去到这个属,挨着看其他马兜铃。就会又像之前感慨蝶形花科的排列组合一样,赞叹。马兜铃属的花也各种大小,形状排列组合。但却可以一眼看出来是马兜铃家的,自然界的进化是神奇的。
搜了搜关于马兜铃授粉的文献,有一篇是这样的:台湾有瓜叶马兜铃,蜂窝马兜铃,异叶马兜铃,大叶马兜铃,及港口马兜铃等五种马兜铃属植物。
马兜铃的花具有壶状陷阱式之构造,花瓣暗红色,能发出类似腐肉之气味诱引昆虫。新鲜之花朵在壶口处有倒生刺毛。使掉落进去的昆虫能进不能出。昆虫在其中活动,将身上的花粉碰触成熟的雌蕊上,完成授粉。
昆虫在壶内依靠花心底部分泌的蜜源存活,待雌蕊无受粉能力时,花药成熟,壶口处倒生刺毛变软萎缩,沾染花粉的昆虫重见光明逃出陷阱,但不久又难敌诱惑。再度进入陷阱担任授粉煤介。
看的有些心惊肉跳的,原以为被骗进去的小昆虫会就此被闷死,所幸还有逃出的一天。查了文献后,发现和我之前的猜想不同,又学会了一招植物的把戏,实在有趣。
再然后马兜铃是我们著名的中药,也因为之前出过的肾毒性问题,所以一搜文献,像新闻一样都在研究他的肾毒性。
马兜铃为传统常用中药,系马兜铃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和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微辛寒,归肺、大肠经。
主要功能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近年来,关于马兜铃酸引起肾损害的报道较多,称之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sis,AAN)。导致AAN的罪魁祸首是马兜铃酸类物质(aristolochic acid analogues,AAs)。
利用炮制手段可以达到“去毒存效”的目的,目前关于关木通,及青木香等含马兜铃酸类传统中药的炮制降低毒性的研究较多,但关于马兜铃炮制减毒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实验基于先前的研究经验,采用蜜炙、炒焦、醋炙、盐炙、姜炙、碱制、碱制-醋炙等7种方法对马兜铃进行炮制处理,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马兜铃中马兜铃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从化学角度探讨马兜铃炮制减毒的可能性。
马兜铃经炮制后,马兜铃酸类物质确实有所下降,表明炮制能降低马兜铃的毒性。
上面这篇文献主要告诉我们经过一番折腾后,马兜铃酸减少了。不过使用效果和毒性,伤害性倒没这么告诉我们。
中药有毒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有前提的,这里有一篇文献,上面的总结很不错。
中药毒性作用是指中药对机体的损害性,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长期以动、植物为食物,机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与周围动、植物中的成分有着相适应的密切关系尽管动、植物的成分十分复杂。
但人体一般来说对它们是“熟悉”的中药系天然物质,大部分没有毒性,尤其以复方煎剂的形式其药性更为平和然而,部分中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副作用。
关于服用复方煎剂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中药与化学药品相比,虽具有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优点,并不等于中药毫无毒副作用而可滥用,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对部分中药毒性作用的产生因素及预防分析如下。
品种因素:我国地大物博,药物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导致品种复杂混乱,
容易引起中毒如木通历代本草均记载无毒,但有报道因腰腿痛,服大量木通煎剂,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究其原因,古代用的为木通科植物木通,而目前所用的为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后者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剧毒中药有毒成份因素:剧毒中药本身含有剧毒成份如乌头含乌头碱,马钱子含士的宁等,有严格的用量用法,稍有不慎,易引起中毒
剧毒中药误用因素:毒剧药在临床使用或民间自用都较谨慎,发生中毒者,一般均非正常使用。如将商陆误作人参,以洋金花叶误作紫苏叶等
采收因素:中药大多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受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很大,从环境中的土壤或水源中吸收某些有毒元素,有害农药残留。
中药材贮藏、保管不当,出现虫蛀、霉烂、变质等现象,都会降低药物质量和疗效,甚至产生毒性作用
炮制因素中药在临床应用之前,一般需经过加工炮制.炮制得当,可以进一步增加疗效,降低中药毒副作用。但是如果不合理炮制或炮制不完全,反而可增加毒副作用。
(特别是剧毒药)如雄黄有毒,水飞后使药粉达到极细和纯净,可降低毒性,便于制剂;但如果用加热方法就会变成砒霜,毒性增加。
剂量因素:这是很重要的因素,剧毒药有严格的用量控制,盲目加大中药常规剂量或长期大剂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原因
配伍因素:关于配伍,古代就有“七情”之说。有时,两药合用配伍,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即相反),或能降低药物功效(即相恶),古人就提出“十八反”、“十九畏”之说。
对此虽然现代研究不尽完善,但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使用,以避免毒性反应发生。
剂型因素:由于中药(特别是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很难达到西药(化学药品)的要求,如由于中药成份复杂除部分中药注射剂采用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配制外。
多数品种采用水醇法或醇水法等工艺处理,药液中数种成份共存,杂质难以除尽对注射剂澄明度、稳定性及疗效均有一定影响。如果应用质量不合要求的注射剂就会产生毒性或不良反应
病人因素:病人随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其用药也不同。如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区别,妊娠用药禁忌等如随便乱用药,易引起毒性。
又如细辛常规用量为3g,如果超过3g,则“气闷塞,不通者死”,但是,现在有的处方用5g甚至9g都没有问题,这就涉及到病人体质、心理等问题临床用药时,具体病人要具体对待。
用法因素:有的中药只能外用,不能内服;病人在煎药时,不按医生要求先煎、后下,导致毒性等等。
当然,除了上面那些因素。我觉得不管是什么药,都不可久服。长期使用,势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就算是人参,正常人服用多了,也会躁狂。
现在正是马兜铃果实成熟的季节呢,哦,对了,马兜铃名字的由来和他的果实形状有关。说是像马脖子上的铃铛,秋季,是个观果的季节。
参考文献:
不同炮制方法对马兜铃中马兜铃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杨标,李正红,杨武亮,陈海芳
浅谈中药毒性作用的产生与预防李根林 孙英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2002)03-0052-02
3. 台湾马兜铃属植物授粉昆虫之研究 林政行 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台湾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樊蓉(公众号 植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