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反季节的种植技术

小龙0分享

平菇生长发育与其它菇类一样,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平菇反季节的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平菇反季节的种植技术

1、栽培要点

1.1栽培场地要选择阴暗潮湿的地方 在确保通风的情况下,出菇场地应选择阴凉、保湿及降温效果显著的场所,如陆地遮阴凉棚、半地下式阴棚,防空洞、地下室、窑洞及山洞等处,搭建大棚要选择四周有树且旁边有地下水的地方、能拉大昼夜温差,利于平菇菌丝生长。

1.2品种选择 原则上是以出菇场所的温度等条件来选择品种,菌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和广温型几种类型。夏季生产应选择高温型菌种,而且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势强:反之,易老化的不耐高温的菌种绝对不能用,否则将大大降低产量。

1.3栽培袋的规格要缩小 为了充分利用培养基,提高出菇率,避免高温“烧料’现象发生,要求栽培袋长度降至40--42cm,直径在20--22cm之间。

1.4栽培原料的选择 为了确保透气性,避免料内自然增温,夏季理想的原料应是棉籽壳,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适当减少氮肥用量,适当增加石膏用量。

1,5控制培养基料水比 夏季为了控制霉菌滋生和栽培袋料内的自然增温,培养基偏干点好.料水比不能超过1:1.1,

1.6建堆发酵、熟料栽培 建堆发酵尽可能在水泥地上拌料,在堆料和翻料时,不能将培养料压实,料堆也不要太宽太高,还应在料堆上打些通气孔,料堆表面尽量少盖或不盖塑料布,以避免通气不良,造成厌氧发酵;为了提高成功率,高温季节应采用熟料生产,常压灭菌,两头接种。菌种尽量播撒均匀,盖住料面。 ’

2、发菌管理要点

2.1栽培时间 根据高温型菌种出菇的温度范围为15—36℃,出菇时间在5—9月份,最佳栽培时期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拌料栽培。

2.2发菌室应提前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

喷雾用金星消毒液或克霉灵稀释100--,1000倍,熏蒸按每m3用硫磺粉15--20g或消毒合2小包。应有遮光和通风设置。

2.3井字形排袋或在地面发菌 根据气温情况,确定层数和各排间的距离。每天查看料温,料温超过30℃立即进行倒袋散热,以防止局部温度升高而“烧料”,空气相对湿保持为60%-70%,不可过高,通风口按装窗纱。

3、出菇管理要点

3.1刺激出菇 出菇时可以码2—3层,棒间距2一—3厘米,地面垫一层塑料编织袋,以确保菇体洁净。如遇突然高温,应及时向地面或墙壁泼地下水降温;地面灌地下水,拉大昼夜温差,刺激出菇。

3.2适时通风,避免畸形菇 待菌丝长满袋现蕾后,要及时打开袋口且保持袋口培养基湿润,同时打开门窗通风,否则菇柄细长,菌盖小而薄,大大降低了商品性。

3.3确保空气湿度,增加喷水量 夏季空气较干燥,晴天每天应保持喷水次数在3-5次。喷水对象不仅局限在菇体和培养基,而且还有环境空气,确保空气湿度在85%·95%之间。

3.4脱袋、覆土出菇 主要是补充培养基的水分和养料,提高出菇产量,平菇出过两潮后,水分散失严重,要覆上出菇,覆土时,土层不要太厚,应在2cm左右。同时还要遮阳、喷水。喷水时水量不要过大、过猛,出菇后不要喷水,·确保菇体质量。

3.5采收及管理 进棚出菇管理后,经过3—5d,第一批菇开始要采收,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上的残留菇柄及枯菇,防止病虫害发生。第二批菇在长到直径2cm左右时,可喷洒“菇多生”或“增产素”,以增加产量。第二批菇采摘后需喷:晒营养液<加入0,2%食盐、2%豆浆的混合液),以增加菇盖的厚度,达到优质高产。

4、防治病虫害,夏季平菇栽培应以防为主

4.1在栽培前,对所用的房间、大棚进行全面的消毒杀菌治虫,如在房屋四周喷杀虫农药、撒干石灰粉,房内用甲醛、高锰酸钾杀菌。

4.2在高温下,在出菇阶段发现有虫害,可用虫螨立克、菇虫净、菇卫士、氯氰菊酯等喷洒或注射到栽培袋中防治。对菇黄病,用农用链霉素,保菇王、腐菌灵等药物交替防治。

4.3主要生理性病害有菇蕾枯萎死亡、菌盖不形成和水肿腐烂等。针对不同的病因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使用老化的菌种,要均匀播种,待菌蕾形成时适当通风,减少喷水量,控制菌蕾过多过密,有效防治菌蕾枯萎死亡。

早秋平菇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择菌种要"准":8-9月投料播种,自然气温高,出菇期有时会出现30℃以上的高温。进入10月份后气温会逐步降低,为了确保高温和低温期间均能正常出菇,选用的菌种一定要既能耐高温,又能兼顾低温出菇的优良品种。如三峡1号、三峡7号、广丰1号、纯白201、国平良种、庆丰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特性。若选用的品种温型不当,是不适宜作早秋栽培的,引种时一定要慎重。

二、培养料发酵、灭菌要"严":平菇有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两种方式。采用发酵料栽培时,培养料的发酵期不得少于4天,料堆内温度一定要达到65℃以上,中间翻堆2-3次,使原料腐熟均匀一致,达到灭菌的目的。用熟料栽培时,灭菌一定要在100℃温度中保持8-12小时(视灭菌容器大小而定),或者采用"诱导式前发酵"技术处理后,再进行高温灭菌,效果更佳。若发酵灭菌不彻底,将很难成功。

三、调控温度是发菌期的"重中之重":平菇分床畦栽培和塑料袋栽培两种。床畦早期栽培的,一是料厚不得超过15厘米,厢宽不超过1.2米;二是辅料时厢中间呈纵向留出一条宽20厘米的通气沟,有利于通风换气,散热降温,调节料温;三是采用两层播种,加大播种量,使菌丝快速封面,向料内生长;四是播种后10天内,对料内温度要勤检查,如果料温超过32℃,要及时通风降温,否则,将导致高温烧菌,菌丝生活力下降,各种病菌或鬼伞类等竞争性杂菌将会大量产生,造成减产或失败。

塑料袋栽培的,无论是熟料袋栽还是发酵料袋栽,播种后菌袋最好是单层摆放,袋与袋之间要留有2厘米的空隙,有利于散热,并注意通风换气,使袋内料温始终处于32℃以下。尤其是发酵料,更不可大意。

四、出菇期间水分管理要"巧":营养生长结束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即将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床畦栽培的应在早晚或阴天揭开薄膜,用木棒在床面按10厘米×10厘米间距打洞,洞深至料厚的2/3即可,随即浇灌1次大水,补足料内水分达到68%左右,然后每天早晚视出菇情况灵活喷水。袋栽的将菌袋码成菌培后,应连续用大水淋灌菌墙3-4天,每天1-2次,应逐层淋透,避免因垒菌墙后出现高温而影响出菇或灼伤菌蕾。25℃以上出菇,袋栽水分管理每天应逐层灌水1次,直至菌墙内料温稳定为止,并辅以勤喷空气水,使菇房内有1个阴凉湿润的环境,就能出好菇,获高产。有条件者,最好是用营养泥或营养土砌成菌墒后再出菇,因有泥和土层将菌袋隔开,菌袋就不会产生高温,而且产量会提高50%以上。

 

    78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