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的历史学习不像初中的那么简单,高中历史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理解好每个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古代史高频易错点整理
1.徐光启的《天工开物》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工艺学的相关知识。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工艺学的相关知识。故题干表述错误。
2.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因此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故题干表述正确。
3.清朝实行的两税法,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的摊丁入亩,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故题干表述错误。
4.当西方国家迈入近代文明时,我国依然保持传统文明。( )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当西方国家迈入近代文明时,我国依然保持传统文明,如西方相继建立起民主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的共和制度等,而中国仍然处于封建君主专制时期,依然保持传统文明,所以本题的表述正确。
5.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南京从此成为明朝的首都。( )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作为陪都存在,因此南京作为明帝国的首都时间并不长,故题干错误。
6.从三国到五代,由于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国到五代,由于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题干表述正确。
7.三国代替东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历史的倒退。( )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代替东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说明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故题干表述错误。
8.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使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
【答案】正确
【详解】
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密切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故题干说法正确。
9.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军政管理,这是西域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军政管理,这是西域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故题干表述正确。
10.老子的无为是指统治者不作为。( )
【答案】错误
【详解】
老子的无为而治指的是统治者不能过度干预社会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而非统治者不作为,题干描述错误。
11.中国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样、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样、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故题干表述正确。
12.宋代经济的发展促使雇佣出现。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经济的发展促使雇佣出现。题干说法正确。
13.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所以题的表述是正确的。
14.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教训,尊奉儒家“仁政”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______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故题干表述错误。
15.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答案】正确
【详解】
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繁荣,江南一些私营手工业部门(如苏州劳动力市场、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标志“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故题干说法正确。
16.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器比较珍贵,只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
【答案】错误
【详解】
商周时期,青铜制品广泛存在,但是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等,故题干说法错误。
17.唐朝景德镇窑成为“瓷都”,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答案】错误
【详解】
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所以题目表述是错误的。
18.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答案】正确
【详解】
从职能上看,军机处完全是秉承皇帝意志办事的机构;从人员品级看,军机处成员完全是皇帝简拔的;从性质来看,军机处是类似于皇帝私人秘书处的性质;从办公地点来看,军机处的办公地点比内阁更加接近皇帝的办公地点,说明了皇帝控制力的加强。从以上几点看,皇帝对权力的专制愈加强烈,所以军机处的设立为什么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题目表述是正确的。
19.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胡惟庸意图谋反。
【答案】错误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相权威胁到皇权,而胡惟庸意图谋反只是朱元璋的借口,故错误。
20.郡县制首先是由秦始皇创立的。
【答案】错误
【详解】
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商鞅变法在秦国实行县制,所以郡县制不是由秦始皇创立的。
21.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相继灭六国,统一文字,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特点:一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二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所以题目是正确的。
22.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有本质的区别,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同导致的,故题干表述正确。
2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对儒学采取完全批判的态度,彻底否定儒学的地位。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题干表述错误。
24.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故题干表述错误。
25.中国古代实行两面官(南面官和北面官)制度的政权是西夏。
【答案】错误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实行两面官(南面官和北面官)制度的政权是西夏。”这一论断错误。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26.安史之乱后,所有藩镇被撤销,唐朝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节度使。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
27.唐太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答案】错误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8.董仲舒建议颁布“推恩令”,加强了皇权,削弱相权。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臣主父偃上书武帝推行“推恩令”,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点睛】
29.陈胜、吴广的领导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陈胜、吴广的领导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故正确。
3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答案】错误
【详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答案为:错误
【点睛】
31.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核心思想是“仁”。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核心思想是“仁”,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32.西夏统治者创立了一套社会管理体系,叫作“猛安谋克”。
【答案】错误
【详解】
猛安谋克制度是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建立的地方行政组织,题干描述错误。
33.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错误
【详解】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题干描述错误。
34.中国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答案】正确
【详解】
中国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题干描述正确。
35.庄子继承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答案】错误;阴阳五行家邹衍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生相胜”理论是阴阳五行家邹衍提出的,故题干表述错误。
36.大运河的开通对促进国家统一,推动南北经济交流,巩固隋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错误;大运河的开凿广征民力,激化阶级矛盾,隋炀帝的暴虐导致隋朝短命而亡。长远来说,大运河对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是有益的。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影响需要从近期和长远影响来看,如;从近期来说,大运河的开凿广征民力,激化阶级矛盾,隋炀帝的暴虐导致隋朝短命而亡;长远来说,大运河对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是有益的。故题干表述错误。
37.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的显著区别就是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其中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故题干表述正确。
38.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贞观之治”。
【答案】错误;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文景之治”。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文景之治”。而“贞观之治”是唐朝的盛世,故题干表述错误。
3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答案】正确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正值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题干描述正确。
40.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下主要存在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两对矛盾,题干描述正确。
41.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大大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答案】正确
【详解】
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大大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使得文化得到普及,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题干描述正确。
42.如图中核心人物首创私人讲学,他提出了进步的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克己复礼”。
【答案】错误
【详解】
题干图片是孔子讲学图,“克己复礼”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题干描述错误。
43.汉武帝时期,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的关键人物是董仲舒。
【答案】正确
【详解】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题干描述正确。
44.诗歌这一文学成就反映了我国唐朝时期的文学特色,其中诗人杜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答案】错误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歌这一文学成就反映了我国唐朝时期的文学特色,其中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而不是杜甫,故题干所述错误。
45.中国的纺织技术产生于汉朝,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_____)
【答案】错误
【详解】
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故题干错误。
46.尧舜禹时代以民主推选的禅让制来选举部落联盟首领。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尧舜禹时代是以民主推选的禅让制来选举部落联盟首领。当时还是“天下为公”,而不是“天下为家”,主要是推行禅让制。故判断正确。
47.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其称霸的主要标志是葵丘会盟。
【答案】正确
【详解】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进行赏赐。这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因此,说法正确。
48.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被马克思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答案】正确
【详解】
古代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因此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题干描述正确。
49.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关键人物是董仲舒,汉武帝时太学的设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答案】正确
【详解】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中央设置太学,这标志着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也意味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题干描述正确。
50.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决策或行政机构,不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答案】错误
【详解】
内阁是加强皇权的产物,因此是顺应君主专制而出现的,题干描述错误。
51.隋文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答案】错误
【详解】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形成,题干描述错误。
52.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
【答案】错误
【详解】
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题干描述错误。
53.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二者之间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政治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二者互为表里,故题干描述正确。
54.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跪受笔录,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据此结合题干“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等可知题干说法正确。
55.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答案】正确
【详解】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欧洲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三个有力的武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实现了社会转型,所以,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故本题题干描述正确。
56.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
【答案】正确
【详解】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奖励农耕,限制工商业生产,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故判断为正确。
57.元朝为了有效控制广阔的领土,在地方设置了河北、山东、山西、岭北等十几个行省。
【答案】错误
【详解】
元朝为了有效控制广阔的领土,在地方设置了岭北等十个行省,而河北、山东、山西一带属于中书省辖地“腹里”,故判断为错误。
58.下图中的③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明太祖在此设立过军机处。
【答案】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为清朝皇帝雍正设立,故该说法错误。
【点睛】
针对判断题,一般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细心再细心,先要以标点为单位,细品所描述语句是否符合史实,后以整句话为单位,宏观把握语句间的内在关联是否成立。
59.唐朝时,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答案】错误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商业环境较为宽松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唐朝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没有被打破,因此上述内容错误。
60.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为百官之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设立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其中丞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是监察百官,太尉管军事,因此本题所述错误。
61.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皇权至上为核心;但相权一直威胁着君权,直到清朝建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才结束了这一斗争。
【答案】错误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皇权至上为核心,但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后,相权对君权已经没有威胁,故错误。
62.我国古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因此上述内容正确。
63.清代军机处是乾隆帝时期设置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答案】错误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在雍正皇帝时期设置,而不是乾隆帝时期设置,故上述内容是错误。
64.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1787年宪法都强调分权制衡,本质上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1787年宪法都强调分权制衡,但是本质上是不一样的。三省六部本质上是加强皇权,美国1787年宪法本质上是防止独裁专制,故错误。
65.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三公九卿制。其中,太尉为百官之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答案】错误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的三公九卿中,太尉负责军事,丞相是百官之首,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故错误。
66.西周通过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这种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A.A
B.B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争霸,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项,A项排除。
67.东汉时期,有“医圣”之称的是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 )
【答案】错
【详解】
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本题错误。
68.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郑和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答案】正确
【详解】
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显示明朝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派郑和下西洋,最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本题说法正确。
69.宗法制是维系西周稳定的重要制度,明确规定周王的长子、长孙拥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答案】B
【详解】
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是长子和长孙,故本题错误。
70.秦朝建立的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
【答案】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郡县制建立后,中央和地方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命,官员都是流动的,不再是世袭的,也就是贵族政治的结束,所以表述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官僚政治
71.明朝的内阁有票拟权,统领六部,但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____)
【答案】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但随着地位的提高后有票拟权,但不能统领六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废丞相设内阁
高中历史复习方法
一、如何打牢“三基”
1.深入研究《考试说明》,以《考试说明》为高考复习的指南针,做到不超纲,同时,从根本上体会《考试说明》:
(1)切实理解对《考试说明》中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了解、理解和掌握做到准确把握。
(2)同时注意对能力和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要求,深刻理解高考中的“通性通法”。巧妙的应用特殊技巧。
(3)高考中考察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主体,高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是对各种能力的全面考察,如运用能力、探究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所有能力的考察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其中运算能力是一个重点,它是对思维能力与运算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它在考察数和式的运算得同时,以含字母的运算来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对算理和逻辑推理有很高的要求。对空间形式的观察与分析,对图形的处理与变换是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察。
④数学科的命题特点是,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意对能力的培养,结合对近几年高考形式及高考题的分析,提供如下策略:
二、提前规划,全面部署
有计划才能有条不紊,有措施才能临危不惧。要不然就会处于被动地位,随着高考的临近,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丧失信心,最终导致考试失败。越到后期越要注意,要做到由易到难的深入,然后再由难到易得回归。
高考复习分成三个阶段已经是一个老话题,第一轮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第二轮是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时进行高考前的模拟训练。高考复习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做题,而是学会做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1、第一轮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查遗补忘,梳理知识。在这一过程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深刻、准确;(2)明确公式、定理的原理及正逆推导的过程;(3)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寻找它们的交集点。
这一轮的复习一定要把工作做细,通过这一轮的复习能熟练解答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能概括出各单元的知识点以及典型题型及其通行通法的主要解法,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形成解题的规范化。
2、第二轮
这一轮重点是要突破,整合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提高。可以针对第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知识弱点、整个考试过程中的出题重点、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以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察。在这一轮还要重点的针对规范化、分步得分、分情况讨论等应试技巧的训练。
第二轮要做好从知识单一到知识综合;从部分到整体;从掌握到应用;从纵向思维到横向应用这几点转化工作。
3、第三轮
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全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集合近几年高考题的命题方向,进行高考前的热身训练。
模拟训练要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身的实际,仿真性的要做几套适合自己的综合性的模拟题,目的不是“押宝”,而是进行综合性的提高。通时要注意对考试技巧的.培养,高考高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是对临场发挥、应试策略、答题技巧的考察。
第三轮不仅仅是考试,做模拟题,更是要想法设法的“得高分”:怎样审题?怎样寻找解题方法?关键步骤在哪里?
1、重视课本教材,狠抓学生基础,立足中低档题目,降低复习的重心,注重复习的过程,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课本为基础,全面整合知识,总结方法,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抓知识点之间的“交集”,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重点。从基础知识中提炼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选题要精,方法要准,例题要典型,思路要清晰。
我们在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注意训练的目的性,同时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注重基础。注意对选题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做到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真正做到“解一道题,会一类题”。
每个学生的能力会有不同,但是高考中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影响很多考生的一大问题,所以我们做题时一定要多“回头看”,多及时的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时间安排建议
高一、高二两年基本完成新课教学,高三用一年时间进行全面复习,具体安排如下:将高中所学知识分成十章,于次年的三月初左右结束,结束后进行一轮验收考试。之后到四月底进行第二轮复习,即专题综合复习,四月底进行二轮验收考试。再到六月初进行第三轮复习,模拟高考强化训练套题。六月一日至六日调整心理,回到基础,准备参加高考。
三、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1)考试速度。考试讲究的是“任务完,时间到”而不是“时间到,任务完”,要争分夺秒,复习一定要有速度的训练,避免“小题大做”。
(2)计算能力。数学就得做题,做题就得运算,虽然近几年计算量有所减少,但并不是对计算能力降低了要求。要熟练、准确、简捷、快速的运算。
(3)学会表达。高考以中低档题为主,通过审题后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出来就显得重要了,因此,要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从开始就得注意规范化的表达。
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