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新课标授课教案
通过教案确定本课元素、知识和情感,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内心感受。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析总结“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出示理发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
(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执”,前鼻音“惯”。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表胆鬼理夺骂仇差付倍虽件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虽”,翘舌音“差、仇”,前鼻音“胆、件”。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胆理骂仇倍
(2)熟字比较。如:麦一表兔一鬼奇一夺着一差
(3)组词扩展:虽然一件文件付钱付出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表”——上面的竖压住竖中线,下面别漏掉一撇。
“鬼”——第六笔的撇从口中而出,第七笔是竖折弯勾,第八笔是撇折。
“虽”的第八笔是提。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
噩梦: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
监督:察看并加以管理。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的意思。
耿耿于怀: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时髦:新颖符合时势潮流。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弟小沙胆小,什么都怕,尤其是怕剃头。
第二部分(2~6自然段)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情况。
第三部分(7~18自然段)“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板书:小沙怕剃头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2个字,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
摸耳朵表弟胆小鬼理发眼神差付钱双倍虽然一件
2、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事情,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我”是怎么当“剃头大师”的。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由读文,看看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1)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课件出示)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
老师傅剃头,小沙的感受是?(跟受刑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预设:因为老师傅的老掉牙的推剪,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预设: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板书: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课件出示)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剃头老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我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短的只剩下一厘米。”
“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2、“我”和剃头师傅谁剃得好?
预设:当然剃头师傅剃得好,因为“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
预设:而我剃完头发之后,小沙“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板书:剃头大师:熟练随意乱剪见了鬼)
3、“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预设: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头的师傅,因为小沙害怕理发,他们给他理发,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
预设:“剃头大师”是我对自己的称呼,以为自己能理发,特像“剃头大师”的架势。
4、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读文,读出感情。
2、题目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为题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装懂,硬冒充“剃头大师”,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不成样子。
预设:通过这件事,是在回忆童年的趣事,表达对童年的怀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一颗小碗豆》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茵、砰、芽、吟”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要有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人人都要献出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幸福,世界会更美丽。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件)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学生们畅所欲言)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豆荚”、“青苔”、“绿茵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笑吟吟”、“懒洋洋”、“骨碌”、“滴溜溜”、“”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语言表演出来,或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你有什么样的印象或看法。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四、品读理解、质疑感悟
1、小房子没打开前读懂了什么?(教师引导,它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你最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抓住第五颗小豌豆的观点,让学生着重体会5自然段。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学生充分理解小豌豆的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抓住“神气”“懒洋洋的说”“想了想说”等语气助词,让学生边体会边充满感情的朗读)。
2、小房子打开后读懂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的病那样重,怎么好起来的?抓住重点的段落13自然段————最后让学生弄清“小豌豆长大——开花————-小姑娘恢复——-痊愈
(1)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姑娘对小豌豆的爱?
(通过关键的词句如:啊!是一颗小豌豆,长出小叶来了。笑吟吟的说,乐得叫起来等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如:“惊喜”“自己有了生活的希望”“自己的病会好起来了”“快乐”等。朗读时出“啊”“呀”的惊喜,笑吟吟的喜悦,引导学生,从内心读出对小豌豆的深爱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豌豆对小姑娘的爱?
(抓关键的词如:长出小叶—长出豆藤——-猛进的长————-开出粉红的花儿)
(3)你怎样理解她扶着出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带雨的花》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谅、诱”等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偷、请、躲”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美,受到美与情感的熏陶。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诱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尽情”、“香甜”、“原谅”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来品味。
重点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体验和诗中的“我”是一样的,比如你有没有偷偷跑出去玩耍的经历,玩得怎么样?开心吗?要回家的时候你担心大人责备吗?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躲”、“诱”、“叔”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小练笔:回到家里,“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山沟里的孩子》
一、 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再去感受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他们走山路为的是什么?
二、仔细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划一划相关的句子,最后再说一说孩子们在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可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四人一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时间长:山沟里的孩子们从黑暗走进黎明,又从黄昏走进黑暗,可以说是起早贪黑。(板书)
路不好走:要翻好几座山那,看(课件),同学们是怎么翻山越岭去上学的?谁能看着图给大家讲讲?如果要是遇到恶劣的天气呢?看来他们上学的路真是太难走了!(板书)
不安全: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市区里,不到动物园或是在书本、电视上我们是不可能看到狼的,那就让我们听听狼的叫声,来感受一下,孩子们放学回家听到狼叫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课件)怎么样,很可怕吧!再加上天黑,路滑,真为孩子们捏把汗啊!(引读)
乐观:可是他们自己好象并不在意,书上是怎么描写的?(课件)因为能去上学已经是孩子们是快乐的事了,所以克服困难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艰难跋涉也就变成了一种乐趣。(读)
对应的句子:清晨,天还没亮,山沟里还黑着。傍晚,太阳落山了,山沟里很快暗下来。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什么了?生答。
师:他们句式上的结构是一样的,而在内容上也是相对应的。你找找,课文中还有哪几个句子,也是前后对应的?
师:这些相对应的句子,在向我们每一个人诉说着山里的孩子上学有多难!清晨,孩子们迎着晨曦上学;夜晚,孩子们披着夜雾回家,多不容易啊!小结:看,(课件山沟小道)这就是山区孩子们平时常走的一条山路,这条路每天早晚承载着孩子们求学的梦想。当天边还是一片隐隐漆黑时,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学们就背上书包,行至离家几百里路的县城去上学。他们不怕困难,因为他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有出路。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信念,又是一种多么执着的追求啊!
指导朗读:
让我们大家再把孩子们克服困难去上学让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感情朗读。(读给小组同学听,指名读,试着背一背)
三、聆听孩子的心声。
师:就是这种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激励着孩子们起早贪黑的去上学,那么除了学习,他们还有什么愿望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6、7自然段,然后在小组里跟同学们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1)金钥匙指什么?(指的是知识)
(2)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的寻找指的是什么?(指不怕困难,不停的发奋学习。)
(3)理想的灿烂的黎明……表明了作者对山沟里的孩子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同时也对他们一定能改变山沟的穷面貌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4)……:说说省略号省略的句子;描述一下未来的学校什么样;畅想山村将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未来的教育更加普及化。教育的春风吹遍神洲大地,偏远山区的孩子都坐进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楼,大家都会使用电脑,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贫困山区”已成为历史名词,“希望工程”成为善良人们记忆中的名字。)
师:或许是山里的风清新,山里的水洁净,才使得山里孩子的梦更自然;或许是山里的人坚强,山里的人淳朴,才使得山里孩子们的梦更诚恳真实。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美山里的孩子们,一起预祝孩子们的梦想能够实现,好不好?齐读第七段。要读的深情!
四、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山沟里的孩子,“天还没有亮”,孩子们已经背着书包去上学;“从这座山梁,翻过那座山梁”,直到“远远近近,初升的红日把他们拥抱”时还在上学的路上,下午放学回家时“月亮”像灯笼在迎接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山里的孩子就是这样还坚持上学,他们就是要用聪明和才智去“改变村庄”,“改变山沟的穷面貌”。联系到我们每个学生,和他们相比,你觉得你做得怎样呢?(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而受到启发向小朋友学习,认真刻苦读书掌握更大的本领,建设自己的家乡。)
五、抒情结尾
在我国有许多地方都十分的贫穷和落后。那里的孩子没有好衣服穿,没有好房子住,更没有零花钱。他们每天的生活重心是放羊、砍柴、喂鸡、种地,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汉堡包,也不知道什么叫摩天轮,不知道安徒生是谁,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但他们知道一点,那就是学习,只要努力学习,他们所有的不知道都会变成知道,所有的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山沟里的孩子,一路走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可贵的沉默》
一、回顾热闹,设疑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可贵的沉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复习“热闹”词,回顾“热闹”。
师: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异口同声、左顾右盼、神气十足、祝贺、迅速)同学们,这组词语都是形容文中的一个场景,那是„„(请同学们回顾教室里热闹的场景,同时出示图片1)
师:是啊,孩子们感受着父母的爱是那么快乐,那么兴奋。教室里——热闹极了。
3、复习“沉默”词,设疑引入。
我们再看第二组词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霎时、寂然无声、犯错、缓和、赦免)我们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热闹,这一组词语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沉默,出示图片2)
教室里如此热闹,孩子们如此兴奋,说明孩子们已经会感受爱了,可是,老师觉得这还不够,孩子们还没有意识到隐藏在心灵深处那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沉默了?为什么说这“沉默”是“可贵的”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17课——《可贵的沉默》
二、寻找对父母的爱
(一)入情入境,理解沉默的“可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体现了“沉默”。
2、(出示安静句)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朗读,理解做铺垫)。是啊,从热闹到沉默,转变非常突然,哪个词能体现出来?(霎时)
“霎时”表示时间很短。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突然、一下子、一瞬间)
3、是的,霎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学生自由说:老师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同学们不知道,所以沉默了。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更没有向他们表示祝福。)
原来,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更没有向他们表示祝福,心里很不好受。所以,教室里霎时安静了下来,沉默了。
4、出示两段描写安静的话(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这两段话里面有许多描写沉默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你找到了哪些词语?(安静 依然安静、沉静、寂然无声)
5、什么叫“寂然无声”?(一点声音也没有。)
你能用这一自然段中的有关语句,说说“寂然无声”的意思呢?(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现在,我们班上也能出现这样寂然无声的情景吗?(学生安静下来)这是一种怎样的安静呢?
生:连呼吸都听得到„„连针掉地上都听得到„„(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加以引导)
是啊,一点声音也没有。让我们在这样寂然无声的情景中,试着读出这份安静和沉默吧!谁来读?(点名读,齐读)
5、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沉默着„„(沉默一下)沉默了足足一分钟!
6、在这安静而漫长的一分钟里,文中没有大量的动作描写,更没有孩子们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同学们请看,这些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呢?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他们可能还会想些什么?(出示图片2,可请孩子们发言说说想法) (可能想:我为什么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要是早点知道该多好啊。回家后一定要问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那么关心我们,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也没有向他们祝贺,真不应该,真对不起他们)
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交流练笔)
7、在沉默中,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满脸都是好像犯了错误的神色。可是老师却恰恰认为孩子们很可爱。
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呢?(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8、你能用合适的词来形容这时候孩子们的心情吗?(难过、内疚、羞愧、后悔、自责„„)
是呀,在沉默中孩子们感到了愧疚,感到了难为情,甚至感到了不安,到这里你们知道这极为珍贵的是什么了吗?
生:关心父母,给父母过生日,关爱父母(老师总结:回报父母的爱)
(二)再度“热闹”,懂得回报爱。
可见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懂得了要回报爱,老师又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孩子们刚才在沉默中的沉重愧疚之心一下子如释重负,轻松了下来。
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心情轻松了下来了。(“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谁能说说 “赦免”是什么意思。(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是啊,赦免了还要追究以前的责任吗?不追究,所以,心情就轻松多了。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不过这时的热闹和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一样呢?(原来的热闹是来自父母为自己庆祝生日,这时的热闹时因为孩子已经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三、延伸点题,升华情感。
(1)、师:课堂中一分钟的沉默,却让孩子们收货了无比珍贵的东西,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一分钟的沉默是可贵的吗?(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分钟的沉默,让孩子们懂得在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去——回报爱,这就是——可贵的沉默;
这一分钟的沉默让爸爸妈妈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儿女的关爱,这就是——可贵的沉默;
这一分钟的沉默让老师感到无比欣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可贵的沉默。
(2)、师:我相信,你们也从这份沉默里学会了很多(暂时设计播放音乐)。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读一读课题:可贵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