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篇1)
一、导课:
同学们,在我们第一节课以“愁”字整合五首词(《望江南 梳洗罢》《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渔家傲 秋思》《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时候,大家很快在其他四首词中找到了主人公“愁”的证据,而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却无法很清晰的判断出,主人公到底有“愁”还是无“愁”。今天,我们就一起里研究一下这首词,看看苏轼在这首词中到底表现了什么。
二、读词,初步感知。
1、对照注释,细读这首词,疏通字词。
聊(liáo) 擎(qíng) 裘(qíu)骑(jì)
酣(hān) 鬓(bìn) 遣(qiǎn)
2、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节奏,抓重音和情感表达。
“卷”“看孙郎”要重读
“又何妨”“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要重读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初步感知。
4、叫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人提出意见。
生评:感觉没读出劲,就是词人的那种“狂劲”。
5、齐读这首词,放开声音,把握情感。
三、解词,理解词意。
1、读上阙,对照注释,理解上阙意思。
(1)上阙叙事:描写题目中的“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
(2)关键字“狂”:
打猎装备“狂”:左牵黄,右擎苍。
穿着打扮“狂”:锦帽貂裘。
随从“狂”:千骑卷平岗、倾城随太守。
以少年英雄自比“狂”:亲射虎,看孙郎。
(3)根据理解解释“狂”
狂放豪迈、潇洒不羁、阳刚之美、意气风发…
(4)齐读上阙,感受豪放之美。
2、对照课下注释读下阙,理解下阙意思。
(1)、开张:豪放开阔;
(2)、典故:持节云中、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3)、下阙抒情明志:(这两句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句子)
借典故“冯唐”来抒发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情感;
借典故“射天狼”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4)齐读下阙,感受词人的情感和志向。
四、结合课下注释(1),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深层理解苏轼。
(1)、注释中提到“1075年苏轼从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这里的“迁”明为平调,实为贬官。因为苏轼在杭州四年期间,赈灾救民,治理西湖,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才华,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对杭州也是情感很深,任期到了就被又调到密州,密州是一个非常贫穷而被朝廷不重视的地方,苏轼到了此地什么也做不成,对于有理想有抱负有才能的苏轼来说,在密州过得非常的痛苦,在第二年与同僚们打猎时写下了这首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而苏轼在去杭州之前,却是因为对王安石变法,苏轼与他们的政见不同,苏轼不得不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也就是苏轼离开京城已经有了好几年的光景,这次任职年限已到,没有被召回反倒调的更远了。
(2)、再读这首词,结合词中的字眼,分析讨论苏轼到底有没有“愁”?
学生“有愁”派:
证据:
①、“聊发”一词就是很无奈的发一下,感觉有一种难以说清楚的“苦衷”在里面,好像是强装出来的一样。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感觉有一种祈求皇上能派个人来把他召回去再次重用他,感觉苏轼空有一腔抱负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点郁闷。
③、“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明志的语言也有点迫不得已的感觉,因为苏轼就是个文人而已,他为了让朝廷再次重用他,就表决心“哪怕让我上战场持弓箭射杀进犯之敌”也行,好像感觉说只要能用我,怎么都行。感觉有一种迫不得已的苦衷。
所以,从这些中可以看出苏轼在写这一首词的时候,朝廷不中用他,他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有一种“愁绪”在其中的,他的潇洒豪放都是有一点“聊发”的味道。
学生“无愁”派:
证据:
“鬓微霜,又何妨?”就此一句就可将前面所有的说辞都推翻。
苏轼是个豁达潇洒的人,一生沉浮不定,但是他遇到再大的事情,他都不会把自己“愁”倒。比如我们所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是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后,长期闲置他夜不能寐,但是他马上想到办法,就是找到好朋友张怀民一起去赏月写文章,并且说了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至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么好的月这么好的竹子,别人都无福享受,只有我们两个闲人可以欣赏;再比如我们学过的《明月几时有》写作比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晚一年,他在密州如同贬官又与自己的兄弟亲人多年不能相见,他满腹的伤感让他感觉“高处不胜寒”,但是,他在赏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最后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发出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的豁达乐观让人备受鼓舞。
老师总结辩论:
这首词词人苏轼虽有一些无奈,但是被他“鬓微霜,又何妨?”这样的胸怀所击败。苏轼对生活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学过他的一首《浣溪沙》,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在苏轼看来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还有没有做“孙郎”的自信和勇气。所以,我觉得他这首词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没有过多的“愁绪”在其中,只是一种委婉表达自己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五、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六、作业:
1、熟背默写这首词,并且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
2、整理总结学过的苏轼的诗词文,深层了解苏轼其人。
七、附录原词及仿写
附一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附二
《江城子 奋战初三》
任红英
老任又发少年狂,夜改弦, 昼更张,4G速度,上课备课忙。
为报诸位好儿郎,讲台上,势昂昂。
中考战鼓已擂响,眼微花,又何妨?扶扶眼镜,继续大讲堂。
会领尔等摘硕果,待来年,喜开颜!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篇2)
课型:新授讲读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赏析词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结合作者生活经历以及写作背景,从具体词句入手,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热爱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教材分析:
1.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人情感。
2. 难点:走近诗人,体悟词作意境。
教学方法:教师范读,创设情境,品读提升。
学法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赏读,美读成诵。
教学过程:
对联导入
教师:清人张鹏翮有副对联写到:“一门父子三词客,天下文章四大家。”请问同学们,这对联中的人物都有谁?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苏东坡开创了豪放词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的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学生初读,理解词意
1. 学生自由诵读,提出重点字词的读音:发(抒发)骑(一人一马)
2. 教师范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知豪放词的语言风格。
教师补充:豪放派是由苏轼创立的,这种豪放风格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PPT. “近却颇做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与鲜于子骏简》
3. 学生齐读,教师点拨。
4. 学生自由研读课下注释,弄懂大意。
教师指名,描述上下阕的内容。
上阕:出猎场面(宏伟壮观)
下阕:豪情壮志(酣畅淋漓)
师生赏读,品味语言
教师:词作中哪一个字总括了全词?
预设:“狂”,以课堂生成为主,适时引导。
教师:下面我们就词中语句,找出词人“狂态”的表现,从而体会“狂情”。
请用“狂在 ”句式说话。
(引导学生用词作原句回答)
学生分析,教师提炼归纳:
装束狂 英雄气概
气势狂 场面恢宏
举止狂 英武有为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不易拘泥。
1.上阕:出猎场面 气势恢宏
教师:“狂”又是如何表现的?
(1)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从“炼字”角度赏析上阕。
(2)从表现手法“用典”角度——“看孙郎”,体会作者气魄。
(3)指导朗读,注意重音与停顿,渗透感情。
2. 下阕:建功立业 意境开阔
(1)教师:“用典”——“遣冯唐”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由上阕入手分析)
以魏尚自比(自况),委婉曲折地表现出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2)师生共同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抓用典以及修辞手法。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比喻),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用典),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苏轼在最后一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祖国,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热忱。
(3)指导朗读,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3. 学生集体背诵全词。
4. 教师小结,感受“豪情”: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阕叙事,下阕抒情,气势雄豪,淋漓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作品扩读,体会心境
走近苏轼——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PPT.展示)
1. 简介作者生平(学生复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大文豪。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文列唐宋散文八大家,词首开豪放词风。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2.学生回忆苏东坡的诗、文、词作品,谈谈自己对苏轼的看法。(学生小学学过,仅为回忆)
如:冬景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补充《定____》《自题金山画像》,引领学生感受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境界!定____ (元丰五年,1082.)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自题金山画像(11,真州)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此诗作于苏轼去世之前,最后一句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他的一生境遇。)
(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可从学法、知识或者能力等方面入手。
PPT.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教师:也希望同学们平时重视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作业布置
1.书面:用所学的知识与能力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一句或者一阕,感受豪放词的不同语言风格魅力。
2. 小练笔:我眼中的苏轼(命题作文)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上阕——叙事——出猎场面
气势磅礴
下阕——抒情——建功立业
报效祖国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一)教学设想:
教学设计以《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读与赏读为主,渗透中考诗词赏析的考点,如描绘画面、概括内容;炼字赏析、修辞赏析、艺术手法赏析等角度进行突破,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朗读,感悟,提升,从而提炼、归纳赏析的角度以及方法;并感知苏轼的人生魅力,理解“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历练自己的心态,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细心留心生活的人!
拓展阅读部分,则是为了引领学生走进苏轼的世界,回忆复习学过的诗词文,将其人、其文、其诗、其词与词人生平、境遇相结合,进而指导学生深入体会“乐观旷达”的人文核心。同时,也是想启发学生能进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写作尝试。
(二)不足之处:
1.材料太多,课堂过于饱满,教师推进速度稍快。
2.解读、赏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内容时的思路不
够清晰,情感体会不够深入。
(1)教师抓住“尙”字解释为“还”或“更”,进行提问,此“炼字”赏析无意义。
(2)教师试图抓住“卷”字赏析,但是理解与解读不够细致与深入。
(3)对于“用典”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没有深入地理解与解读。
(4)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不足,以致学生没有读出层次。
(三)改进措施:
1.可大胆删减补充材料。如《浣溪沙》一首中“清欢”不易学生理解。课保留三首(其中两首诗《惠州一绝》《自题》,以前给学生补充过),突显词人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中的不同人生境遇以及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体会其“乐观旷达”的心态。
2.以读促讲,以读带解。
(1)应该多给学生指导朗读的方法,可从浅入深,逐步推进。并结合具体语句内容以及词语表达层次进行。同时应该强调当堂成诵。
(2)多组织学生活动。在教学设计上不仅仅应该备“教什么”,更应该备“怎么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这样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3)板书设计应该更加精心。虽然这个班学生程度稍差,教师是希望通过板书传递给学生记录笔记的侧重以及方法。但是也应该注意板书的知识性的归纳,内容层面的提升,方法技能的梳理等方面的改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篇3)
学习目标:
1朗读品析,体会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知人识词,理解苏东坡的思想情怀
导入: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东坡为什么会令人感到亲切敬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 密州出猎》,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来到密州,一起观看他的出猎之旅!
一.读词知境,感知豪放之风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1初读,读准字音。生读,订正字音。齐读初步感知。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再读,体会风格。(初步感知豪放之风格)
苏轼作此词后,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一封信: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扺(zhí)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词都是通过意象(蕴含寄托了作者情感、情思的物象)来传递感情的,比如柳永的词大都选取轻风、细雨、泪眼、杨柳、晚风、残月等意象,大多是些柔弱的景物,具有阴柔之气。下面我们来看苏轼的这首《江城子》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物像有什么特点?
如黄、苍、平冈、虎、雕弓、天狼,充满了阳刚之气,字字铿锵有力,具有豪放之感。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此在词坛开辟了豪放一派。
齐读全词,再次体会这种豪放之感。
3三读,读出韵律。这首词在韵律上有什么特点,找出韵脚:狂、黄、苍、冈、郎、张、霜、妨、唐、望、狼。这些韵脚吐字发音的特点令我们口腔大开,气势雄浑,字字铿锵,读的时候要咬住字音。(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4四读,扺掌跺脚而歌之。作出之后,找来多名山东(关西)大汉,让他们扺掌顿足(拍手跺脚)而歌之,很是壮观,因此苏轼对这首词颇为得意。
让我们也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音韵之美,豪放之风。
过渡:所谓“诗庄词媚”,而苏轼首创了豪放风格的词风,开创了豪放词之先河,可以说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真是令人敬佩!
二.品词入味,品析豪放之风
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请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
核心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究竟狂在哪里?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穿着打扮抢眼而张扬,牵黄擎苍炫耀装备,好一个行为之狂!
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千骑卷平冈”。
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能让百姓倾城相随,这是一个怎样的太守啊?
资料链接:苏轼在密州
苏轼到密州任上不久,密州蝗灾四起,盗贼恒生,弃婴遍野;目睹此等惨状,苏轼心急如焚,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恤民救灾。他和百姓一道灭蝗虫,铲盗贼,养弃婴,甚至与百姓一道挖野菜,吃苦受贫,共度饥荒,痛苦着百姓的痛苦,快乐着百姓的快乐。
这样的太守,百姓爱戴他,拥护他!所以倾城出动,一心相随,只为他们可敬可爱的太守加油助威,鼓掌喝彩,好一个场面之狂!
④“亲射虎,看孙郎”。
问:孙郎谓谁?你了解孙郎的事迹吗?为什么要比做孙郎?
孙权简历:
19岁继承兄位,成为江东之主
26岁,赢得赤壁之战,建立孙刘联盟。
40岁年自称吴王,建立吴国;
42岁称帝。
自幼文武双全,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郎已然成为了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代名词。每一个有志之士心中都有一个孙郎情结。尤其是对于一些壮志难酬的有志之士经常会期盼能像孙郎一样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所以孙郎经常出现在失意不得志的文人笔下,豪放词人辛弃疾也多次运用孙权的典故。比如: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明确:孙权雄才大略,年轻有为令曹操都为之叹服。自己这个苏郎是多么期盼自己也能化身为那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孙郎啊,亲射虎,看孙郎,其实词人的期冀和追求是亲射虎,叹苏郎啊!让我们师生合作朗读词句,帮助词人呐喊出他的心声!
师生配合演读: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叹苏郎!亲射虎,叹苏郎,叹苏郎!(众生)
过渡:好一个比拟之狂!这种豪情明为狂,实为痴啊,痴心盼望,痴心地向往,都化作一份痴情,一份痴痴地等待,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词的下阕中这份痴心和盼望更渐浓郁。
⑤“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要读出什么样的意味来?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何日遣冯唐?何日,何日遣冯唐?(读出紧迫之感)
小结:这是词人心中郁积已久的呐喊:一腔报国之志,渴望建功立业忠心热胆!苏轼的这份期待之狂,进取之狂,愤激之狂,令人肃然起敬!
让我们再次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豪情。
(齐读词作,声音洪亮一些,读出这份期待、进取、激愤之狂。最后一句读出回环反复:西北望,射天狼;西北望,射天狼!)
过渡:我们的观猎之旅进行到这儿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份痴痴地狂背后又藏着一份淡淡的忧呢?再次潜入词作的语言,哪个字中隐含着作者的忧伤之情呢?体会这淡淡的忧伤。
三.悟词识人,感悟豪放之风
解忧:老夫聊发少年狂。
讨论:自称“老夫”
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近四十岁而已,人生正当年,《礼记•曲礼上》
云:“四十曰强,而仕。“强”,指智深力强;“而仕”,指做官为政的好年龄。然而他为什么自称“老夫”?
“聊”的含义。姑且、暂且。一个“聊”字横亘当中,又是何意?
背景链接: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
想有为却不得为,欲有为却不能为,英雄无路,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啊,你能听出苏轼在高唱“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前的那声深沉的叹息吗?如果用一个叹词来表达苏轼的心境,你认为那个叹词更合适?“唉!”所以,他是那样的羡慕古人,有所作为。带着这种忧伤和落寞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聊”低沉一些缓慢一些。
宦海沉浮的苏轼初到密州时由于思念亡妻,心事淤积就曾经写过一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自己的忧伤之情。
尘满面,鬓如霜
而这首词中却一扫忧伤,却一反常态这样写道“鬓微霜,又何妨!”体现了此时的苏轼怎样的心境?豪迈(发挥想象,嵌词填空,体会苏轼的豪迈!)
鬓微霜,又何妨! ,又何妨! ,又何妨!
然而苏轼的可敬就在于他并没有被失意落寞所打到,身处逆境却进取不已,始终以一种乐观、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境遇,奋发有为。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每至一处,都勤政爱民,颇有政绩,在杭州和密州期间,为当地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百姓所拥戴。
有白发又何妨?年老又何妨?被贬谪又何妨?充满豪情和斗志。身处逆境而进取不已,这就是苏轼。忧伤失意难掩豪情之志实在是可敬可叹!
让我们再次扺掌顿足而歌之,表达对苏轼的敬仰之情!(齐读)
苏轼这位天纵大才,一生凄凉,历典八州,一次比一次偏远,一地比一地艰苦,颠沛流离于大半个中国。可我们很难把这种命系江湖的流浪汉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种惩处,我们可从从他给朋友李常信中见得一斑。
(集体读)“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
屡遭贬谪的苦难,并没有将苏轼打到,反而促就了一颗超脱的豁达之心。
《自题金山小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此时的苏轼已年逾花甲,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然而苏轼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始终以超脱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难怪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结束语:苏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他最成功的作品,既不是他的词作,也不是他的画轴,而是他自己那美丽、丰富而别有趣味的人生,希望课下同学们去阅读苏轼的诗文,走进他不寻常的人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3、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难点: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他是苏东坡。
二、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三、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
2、体会词人所抒发的情怀;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个名句。
教学重点: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名句,引入《江城子.密州出猎》。
2、让学生指出词牌名与词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及作品介绍(见《长江作业》)
四、朗读理解词意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结合课下注释再读理解词意;
4、教师指导理解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年纪已经不轻,却还想显示出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架着捕猎的苍鹰。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竞逐,像一阵狂飙卷过平原山冈。替我告知全城的人,随我出城打猎,看我如同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喝足了酒,胸襟还开阔,胆子也还壮。两鬓添些白发,对我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重新起用魏尚?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朝瞄准西北的目标,射杀天狼。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篇6)
张伟焘
复习词的相关知识、解题
我们今天来学习《词五首》,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词的知识。
知识卡片:词,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 。萌芽于南朝 ,兴起于唐代,鼎盛于宋代。
词,也称为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称为词牌。各个词牌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又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明人张綖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特点:婉转含蓄。内容狭窄,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李煜、宴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内容上取材广阔,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具有一种刚阳之美。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等。
师:“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其中“子瞻者,苏轼,苏东坡也”。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将词的描写范围由儿女情推向英雄气,使词具有了阳刚之美,磅礴之势。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就是苏轼的“豪放派”词作代表作之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这首词的题目。读了题目你觉得这首词可能会写什么呢?
二、美美地读
师:真像这位同学所说吗?让我们打开课本,把这首词大声地朗读一遍,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jǐn ?diāofā ?jì juǎn
锦帽貂裘发 千骑?卷平冈
qíng bìn qiǎn
右擎苍鬓微霜遣冯唐
师:咱们刚才说了词要讲究押韵,我们找出这首词的韵脚(句末 押韵 的字)来读读。
狂、苍、冈、郎、张、妨、唐、狼。
师:一齐说,押什么韵? 押“ang”韵。
(“郎”“狼”字读音l áng,可提醒学生“亲射虎,看孙郎”和“西北望,射天狼”两句,朗读时语调要上扬。)
2. 小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
——豪放
5.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6.个别试读——听录音——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三、美美地品
1、整体把握内容
师:想想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片写出猎阵势,下片表达爱国热忱。
(出示:上片——描写出猎盛况下片——抒发爱国热忱)
?2、入境品读上片
师:那么上片到底是如何表现出猎场面之盛的呢?让我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进行多角度品析。所谓多角度品析,就是你认为词中哪个字用得好,哪个词用得好,哪种修辞手法用得好,它表现的是什么,你都可以说。有这样四句话:好在写出了什么,好在表现了什么,好在说明了什么,好在点明了什么。(出示:写出了、表现了、说明了、点出了)?不是这四句话都要你说,只需要你说一句话。
示例: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一句用的好,好在写出了狩猎装备的精良,突出了狩猎场面之盛。
“卷”字用的好,好在形象地写出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象疾风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冈,突出狩猎场面之盛。
“千骑”一词用的好,好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率领随从之多,突出狩猎场面之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篇7)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 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 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 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 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 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六、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能力有兴趣者完成即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篇8)
一、学情分析(教学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五首》的其中一首词。初三的学生对词的内容理解已培养了初步的能力,但对表现手法这一知识点的赏析较为欠缺,所以本微课设计就是针对学生这一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欣赏词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
2、感悟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三、教学重点:
理解本词通过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这两种手法抒情言志。
四、教学难点:
感悟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五、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品味――感悟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词以入境
(1)听视频范读。
(2)学生自由读、齐读。
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3)整体感知本词上、下片的内容
3、品词以入味
(1)理解体味本词通过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这两种手法抒情言志
(2)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论词以识人
总结本词主旨,理解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八、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表现手法):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豪放风格
1、亲射虎,看孙郎: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希望朝廷重用自己,报效国家。
3、西北望,射天狼:杀敌报国的豪情,建功立业的决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篇9)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柳永的《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李之仪的《卜算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你能概括这些词在语言风格和表现主题上的共性吗?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2、当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至于缺乏新意时,它要么选择改变,要么只能接受消亡。当词的发展面对这一十字路口时,是哪一位文学家指明了词发展的道路呢?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3、苏轼“新”在哪里?“向上一路”是怎样的一路?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通过学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
1、从标题来看,这首词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与之前柳永、晏殊等人的词有怎样的不同?标题中的“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2、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在朗读的时候与之前所学的词在朗读方法上应有哪些不同?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三、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1、在朗读苏轼这首词、体会“豪放”的风格特点时,应重点抓住词中哪一个字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怀?读出“狂”的感受。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卷”描绘出千骑席卷山林、人欢马叫、竞逐争奔的浩大声势。
“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气概。
3、圈划文中能够突出体现苏轼的“狂”的字词,并通过朗读重读加以表现。
“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等。
四、理性分析苏轼的“狂”。
1、苏轼为何而“狂”?(“狂”一般是由于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宣泄)
“老夫”“鬓微霜”“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的补充: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国内外危机日益加深,辽和西夏不断侵扰,边患时有发生。苏轼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被贬官,但仍关心国事,坚持抵御外侮的主张。
希望报效国家,以身许国而又不被朝廷信任,报国无门,年华空老。
2、当时的苏轼其实只有三十多岁,却自称“老夫”,你从他自称“老夫”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境遇?
3、苏轼的“狂”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观的?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种“狂”?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
“何日遣冯唐”――对朝廷满怀希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对未来的确信
强调:反复朗读下片,尤其是体会“射天狼”上扬的语调
确有悲壮之气,强调其中的“壮”
更主要的是面对误解、怀疑、逆境、磨难的不屈服的乐观精神,这是苏轼精神人格的体现,是真正的豪放
后来苏轼跌跌撞撞从密州而徐州而湖州而黄州而登州而扬州而惠州直至海南,人生历程中不断被贬,却也能
潇潇洒洒,秉承“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乐观、豁达。
有诗为证: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朗读体会
四、苏轼对于宋词
1、重现补充材料: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2、通过这首词,你对豪放词有哪些认识?
内容多写建功立业,情感激昂高亢
3、苏轼对于词发展的转折性影响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创豪放派风格
(2)以诗为词,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形式。
(3)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4)不拘泥于曲调音律,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篇10)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它的意境美。
2、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背诵诗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诗歌简介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诗歌,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腹有诗书语自华”,多读一些诗歌,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学习古代诗歌,要着重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歌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繁琐、过细的分析。要从整体上把握住学习古代诗歌的重点和难点。
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我国古代诗体名,是相对于近体诗说的。唐代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写的诗歌,统称为“古诗”。
古诗按字数分类主要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及七言杂五言。古诗的特点是:篇幅长短不拘,每句字数不限,不讲求对仗、平仄,用韵比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唐代出现的一种新体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联有定对。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
诗歌赏析的方法
1、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2、音乐美--通过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和谐动听的音调。
3、语言美--通过仔细的品味,体会诗歌凝烁集中而形象的语言。
4、要学会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一些古典诗词。
A、感情:轻松愉快激愤昂扬哀怨悲伤节奏:明快朗畅急促有力低沉缓慢
B、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
C、诗歌的押韵和平仄。古代诗歌的诵读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染。
我国古代诗歌的节奏,与句式有密切关系,一般四字句是两拍(“二、二”式);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但划分节奏,不可以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两句诵读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二一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的节奏则是“一二二二”。这种情况在词里更多。至于押韵,律诗、绝句都有固定的位置,偶句押韵,有的首句也入韵;词的押韵则按词牌,不同词牌韵脚的位置和数目也往往不同。只是由于古今音的变化,有的押韵字今天读起来不怎么合韵。诵读时,我们按今昔(普通话语音)读就是,不必勉强去寻求古音的读法。在掌握诗的节奏与韵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要求是把诗的感情读出来。
二、诗词讲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2、苏词背景介绍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要聊且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应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实践着自己的风格。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