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秋老虎和三伏天都是每年十分炎热的时候,在夏季熬过这两个时间段,几乎就快凉快了,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秋老虎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指的是秋季高温天气。立秋后,天气并不会马上变得凉爽起来,可能还会再热一段时间,我们将秋季连续性的高温天气称之为“秋老虎”,秋老虎的温度是35℃及以上,并且这种天气最少持续一周,才能称之为秋老虎。
秋老虎是秋季高温时期,但是夏天的三伏天也很热,尤其是中伏,有10-20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秋老虎的炎热程度受实时气象所影响,因此每年都会有所不同,而且持续时间也有较大的波动性,和三伏天相比的话,还是更认同三伏天比较热的说法。
秋老虎的特点
1、“秋老虎”天气,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在秋老虎的日子里,除了夜间能退凉,比酷热的夏夜使人稍感凉爽外,白天的太阳几乎与夏日不相上下。
2、“秋老虎”不但特别闷热,且持续的时间较长,有的地区多达五六十天。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立秋后“秋老虎”肆虐,此时既要祛暑清热,又要滋阴润燥。一方面,立秋后暑热未消,过多温热补养的东西还吃不下去。另一方面,如果还像夏季一样多吃瓜果等寒凉饮食,又容易拉肚子伤身。因此,初秋的饮食很有讲究。
秋老虎热还是三伏热
虽说秋老虎也比较热,但毕竟它是在立秋之后出现的,所以气温也不会热到哪里去,其次就是秋老虎的主要特点就是早晚温差较大现象,很容易出现早上穿长袖,中午穿短袖的现象,民间称这一现象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左右。
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这时候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在30-40天左右。
秋老虎和三伏天的区别
秋老虎由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所决定的,立秋以后,副高逐渐南移,气温就慢慢降低。但过了这段时间,副高又会北上,重新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民间称为“秋老虎”下山了。现在由于温室效应,秋老虎的威力还是挺大的,不可掉以轻心。
一般秋老虎下山都在处暑前后那段时间,即公历的8月份中下旬有气象预报说,本月中旬副热带高压再次北上,又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还没有感觉到一些凉意,秋老虎下山的脚步声却已经响起。不过一点,无论白天多热,早晚比较凉快那不是秋老虎所能奈何的了。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出现庚日,中伏就为十天,否则为二十天,所以,大多数年份中伏都为二十天,相应地,大多数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一般三伏天过完了秋老虎也就来了。
秋老虎是怎么算的
秋老虎是民间的说法,秋老虎是指立秋过后天气依然暑热难耐的俗称,一般秋老虎过后天气也会逐渐地凉快。
秋老虎一般从立秋开始,民间流传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即,若立秋之日下雨,则以后的天气将逐渐凉爽,若立秋之日未下雨,则之后的24天会持续炎热。这都是老百姓的经验总结。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民间老百姓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