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梦荧0分享

在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到来之际,作为考生的你该如何做好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40 分)

1 .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3 分)

A. 震 悚 ( s ǒ n ɡ) 荒 谬 ( mi ù) 溃 退 (ku ì ) 锐不可 当 ( d à n ɡ)

B. 要 塞 ( sh ā i ) 尴尬 (ɡā n )  惊 骇 (h à i) 歼 灭( ji ā n )

C . 颠沛 ( p è i )  幽 咽 ( y à n ) 诘 问( j í) 差 使( ch ā i )

D . 阡 陌( qi ā n ) 举 箸 ( zh ù) 寒 噤 (j ì n) 仄 歪 ( z è)

3 、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3 分)

A 、典 质 (抵押) 举 箸 ( 筷子 ) 宜 乎众矣 ( 应当 )

B 、清 涟 (清水) 惧 惮 (害怕) 便 扶 向路(沿,顺着)

C 、 鸿 儒(大) 干 戚(盾牌) 无人问 津 (唾液)

D 、 绥靖 (安抚,平定) 叹 惋 (感叹) 触目伤 怀 ( 心 )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 ( 3 分)

A. 马群里的一匹枣红马冲过来了, 震悚 了前面的一辆皇冠车。

B. 张经理为了改进企业管理, 异想天开 地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

C. 他的“人物分析”被老师批了个 荡然无存 。

D. 为成功举办 2008 年奥运会,志愿者们 废寝忘食 地工作着。

5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3 分)

A .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B . 嘻,技亦灵怪矣哉!

C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 .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 .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 . 《春望》、《春夜喜雨》、《望岳》都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C . 《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

D. 《核舟记》《桃花源记》《陋室铭》都是同一朝代作家的作品。

7 .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 3 分)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以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 。

8 .古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2 分)

①杜甫在《春望》一诗中,以“ , 。”写出因战事连绵,对亲人音讯的渴盼。

②崔颢在《黄鹤楼》中抒发乡愁的句子是:“ ? 。”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中看到孤帆也不禁勾起思乡之情:“ , 。”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孟浩然委婉表达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想法的佳句是: , 。

③《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 __ _ ____( 作者 ) 的《爱莲说》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名句                      。

④“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选自其中的文章《大道之行也》提出古代大同社会的纲领是:

⑤《石壕吏》是杜甫的组“三吏”中的一篇,另外两篇是 _ 《 ________ 》《 ________ 》 。《石壕吏》是一首 诗(体裁)。诗中官吏的残暴与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 。

⑥《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技艺精湛、构思巧妙的语句是 ,

9 、请根据以下提示, 任选其中一题 完成。 ( 3 分)

( 1 )“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2 )连祥子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着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你选取的提示是 ,与这个提示相关的作品是《 》。

请写出与这部作品中有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20 字左右)

10 .阅读材料答题。( 5 分)

中新网 10 月 26 日 电 据英国媒体报道,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 25 日发生 7 级以上强烈地震,官员 26 日称,地震引发海啸,已造成至少 3 人死亡,至少 160 人失踪。

25 日,印度尼西亚遭受一连串地震冲击:当地时间当天 19 点 5 分,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发生里氏 5.8 级地震;当地时间 21 点 42 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 7.2 级强烈地震,该地区其后相继发生了里氏 5.5 级和 5 级两次余震。

据悉,到目前为止,当地已发生 150 多次余震。

( 1 )请你仔细阅读这则新闻,并给这则新闻拟一标题。(不超过 20 个字)( 2 分)

标题:

( 2 )灾难是可怕的,灾难中的人们是值得同情的,让我们写一句祝福的话,祝福灾难中的人们明天会更好。( 3 分)

二、现代文阅读( 58 分)

(一)《芦花荡》( 12 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1 .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2 分)

12 .“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 ? 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 ( 3 分)

13 .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 ( 2 分)

14 .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 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 ( 3 分)

15 . “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属于什么描写 ? 有什么作用? ( 2 分)

三、文言文阅读 ( 18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8 .解释下列加线词( 4 分)

屋舍 俨然 : ____________________ 阡陌 交通:

黄发 垂髫: 咸 来问讯:

29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 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 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D. 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3 0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 2 分)

① _________ _______ ② __________ ______

32 、渔人偶遇桃花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 分)

33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那为什么还要写呢?请给合作者实际说说理由。( 3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35 分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锐不可当( ) 震悚( ) 拐弯抹角( ) 颓唐( )

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写出汉字:( 2 分)

寒 j ì n ( ) ji ā n ( )灭 狼 j í( ) j ū ( )躬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3 分)

A.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选手们的表现成为许多观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B. 2006 年 6 月 9 日 ,令广大球迷梦寐以求的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拉开帷幕,历时一个月的 64 场精彩比赛将使球迷们大饱眼福。

C. 大学生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事迹令人感动,他被评为 2005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是可歌可泣。

D. 当记者来访震惊全国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假药案的几位药检人员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都是非药学专业并从未接受过专业上岗培训的。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宛如我的心情

B.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石壕吏》 —— 杜甫 —— 诗圣 —— 唐代

B. 《核舟记》  —— 《虞初新志》 —— 魏学洢 —— 明代

C. 《朝花夕拾》 —— 散文集 —— 《阿长与<山海经>》 —— 鲁迅

D. 《鲁滨逊漂流记》 —— 长篇小说 —— 雨果 —— 英国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是( )( 3 分)

万里长江横巨坝

2006 年 5 月 20 日 14 时,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仓,三峡大坝浇筑到顶。“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伟大畅想变为现实。大坝建成后,防洪标准可以从 10 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洪水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也将得到全面发挥。

A .锦绣大地笑颜开 B. 银龙卧波美如画

C .万吨巨轮通四海 D. 千秋伟业耀神州

依次填人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建筑是艺术,是 _________ 的音乐,又是简洁的哲理诗。任何建筑,不管设计者与建造者是否 _________ ,其实都在表达一种思想。

A. 凝固 自觉 B. 凝练 自觉

C. 凝练 自愿 D. 凝固 自愿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 赤潮已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公害,很多地区和国家发生都很频繁。

B. 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C.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D.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10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比喻)

B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比喻)

C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反问)

D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反语)

11 、按要求填空或补全名句。( 1 × 10=10 分)

听妇前致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气蒸云梦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望岳》中表现作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倍显伤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头搔更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树树皆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道之行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贤与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 21 分)

(一)( 10 分)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②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③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④我赶紧拭干了泪。⑤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⑦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⑧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⑩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⒀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⒁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三句话?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 2 分

A 、① ③ ⑥ B 、⑥ ⑦ ⒁

C 、① ③ ⒁ D 、① ⑦ ⒁

2 、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2 分

A 、父子情 B 、父亲的背影   C 、惜别 D 、买橘送别

3 、文中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答( ) ( 2 分)

A 、用两手攀 两脚缩 身子微倾 B 、蹒跚地走 慢慢探身 穿过铁道

C 、抱了橘子 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 D 、蹒跚 探身 爬上 爬下

4 、文章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描绘了父亲的形象?  ( 2 分)

5 、作者着力刻画了父亲怎样一个 “ 背影 ” ? 将你的答案填写在横线。( 2 分)

答:父亲 的背影。

三、古文阅读;( 34 分)

(一)( 11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选文作者是 , ( 朝代 ) 的著名诗人。( 1 分)

2 、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 。( 1 分)

3 、解释加点的字。( 1 分)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②便要还家 。

4 、翻译句子。( 2 分)

①林尽水源 ;

②豁然开朗 。

5 、作者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目的是什么?( 2 分)

6 、辨别古、今异义。( 2 分)

①妻子:古义 ;今义 。

②绝境:古义 ;今义 。

7 、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2 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具答之。

(二)( 14 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 、《爱莲说》的作者是 朝的 。( 2 分)

9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 2 分)

10 、翻译文言语句。( 2 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11 、给“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划拍节。(三处)( 2 分)

12 、写出文中的主旨句:

。( 2 分)

13 、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 2 分)

14 、写出莲花质朴的句子 ,再写出莲花清高品质的句子 。( 2 分)

(三)( 9 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陋室铭》的作者是 朝的 。 (2 分 )

2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 分 )

1 )无案牍之劳形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 、翻译句子: (2 分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在文中横线填上原句: (1 分 )

5 、本文体现作者交友原则的句子是: (2 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 ( 42 分) 1 、 D ( 3 分) 。

2 、 “拔”改为“跋”;“声”改为“生”;“宵”改为“霄”;“潦”改为“缭”。 ( 改对一个字 0.5 分 )

3 、 C ( 3 分) 。 4 、 D ( 3 分) 。 5 、 B ( 3 分) 。 6 、 D ( 3 分) 。

7 、 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或: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他) ( 3 分) 。

8 、 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乡泪客中尽 , 孤帆天际看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③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 礼记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⑤ 《新安吏》《潼关吏 》 叙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 ⑥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每空 1 分,共 12 分)

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骆驼祥子》示例: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祥子给车夫老马爷孙俩买羊肉包子充饥。(《骆驼祥子》) ( 3 分)

10 、 ① ( 2 分)意思对即可。示例:印度尼西亚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引发海啸。

② ( 2 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地球是一个整体,你们并不孤单, 我会在心里为你们祈祷:希望你们平安渡过灾难,迎接新的太阳。

二、阅读(共 58 分)

(一)( 12 分) 11 、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 2 分,意近即可)

12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了他的机智。(第一问 1 分,第二问 2 分,意近即可)

13. 为下文写钩子埋下伏笔。( 2 分,意近即可)

14. 动作、神态描写, 机智勇敢、爱憎分明、过于自尊自信( 3 分,有一点即可)。

15. 环境描写,渲染了老头子为大女孩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每问 1 分,第二问意近即可)

三、( 18 分) 28 、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田间小路。 黄发:老人。 咸:都 全部 ( 4 分)

29 、 C ( 2 分)

30 、①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 分) ②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 分)

31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英缤纷等等。( 2 分,有两个即可)

32 、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 3 分)

33 、作者写此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乱的强烈愿望,同时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生活的厌倦,对重返自然的渴望。( 3 分)

语文试题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 、略 2 、 d ā ng s ǒ ng m ò tu í 3 、噤 歼 藉 鞠 4 、 C 5 、 A

6 、 D 7 、 D 8 、 A 9 、 B 10 、 B 11 、略

二、现代文阅读:(一) 1 、 C 2 、 B 3 、 A 4 、(外貌)肖像 , 动作描写。

5 、爬月台买桔子的艰难(蹒跚、肥胖)

(二) 1 、尊严如山 2 、( 1 )狞笑:对自己的想法得意洋洋、想到没有人会投中,你们都会在侮辱中被处死。( 2 )冷笑:蔑视卡西莫夫,认为他不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3 、关系到自己的生命,更关系到一百多个同胞的生命。

4 、心理描写,( 1 )勇敢无畏(不怕死)( 2 )舍己为人

三、古文阅读;(一) 1 、《陶渊明集》 东晋(晋)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 1 )发现(看见) ( 2 )(邀)邀请

4 、( 1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2 )略

5 、暗示桃源与外世隔绝很久

6 、( 1 )妻子和儿女 ;男方的配偶。( 2 )与世隔绝的地方;与世隔绝的境地。

7 、村人,渔人。

(二) 8 、(宋)北宋 周敦颐 9 、多 ;洗涤。 10 、略

11 、予 / 独 爱 / 莲 之 出 淤 泥 / 而 不 染

12 、莲,花之君子者也。 13 、 衬托莲的可爱形象。

14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 15 、 C 16 、 C 17 、略 18 、大苏泛舟赤壁。

19 、诎 同 屈 ,弯曲。(有 同 又 ,连接。) 20 、显示雕刻技艺的高超。

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介绍

1、多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这种积累不一定是在书本上,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片段,听到他人说的一些好词,都可以作为学生积累的素材。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2、多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3、多动笔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许多学生在看书时只是看个热闹,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做笔记,就这样将问题“读”过去。当再次学习时,在同一个地方还是会有问题,并且不清楚自己当时有没有解决。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动笔,将自己的问题、收获一一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还会加深自己学习的记忆。

4、多思考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平时读书时也要多思考,打开自己的思维,不要僵化在老师和家长告诉的道理中,凭着自己的认知和学习到的知识去重新思考问题,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多背诵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一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


    84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