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字词及知识点

梦荧0分享

高一语文是高考的基础,掌握语文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关于高一语文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字词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字词及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字词

4 、《诗经》两首 《氓》

蚩蚩 ch ī 愆期 qi ā n 将子无怒 qi ā ng 垝垣 gu ǐ yu á n 载笑载言 z à i 咎言 ji ù 桑葚 shen

陨落 y ǔ n 汤汤 sh ā ng 帷裳 wei ch á ng 夙兴夜寐 s ù mei 总角 ji ǎ o 信誓旦旦

《采薇》

采薇 w ē i 靡室 靡家 m ǐ 玁狁 xi ǎ ny ǔ n 归聘 p ì n 无盬 g ǔ 不遑 hu á ng 骙骙 ku í 象弭鱼服 m ǐ 霏霏 f ē i 迟迟

5 、《离骚》

太息 靰羁 j ī j ī 蕙纕 hu ì xi ā ng 揽茝 ch ǎ i 娥眉 e 谣诼 y á o zhuo 侘傺 ch à ch ì 鸷鸟 zh ì 攘诟 r ǎ ng gou 延伫 zh ù 兰皋 g ā o 椒丘 ji ā o 芰荷 j ì 岌岌 j í 杂糅 rou 昭质 zh ā o 缤纷 b ī n f ē n 菲菲 f ē i

6 、《孔雀东南飞 》

自缢 y ì 箜篌 k ō ng hou 纷纭 伶俜 l í ng p ī ng 腰襦 r ú 葳蕤 w ē i ru í 遗施 wei

丝履 l ǚ 纨素 w á n 耳珰 d ā ng 公姥 m ǔ 扶将 ji ā ng 甸甸 ti á n 磐石 p á n 蒲苇 p ú w ě i

拊掌 f ǔ 窈窕 y ǎ oti ǎ o 便言 pi á n 宦官 hu à n 主簿 b ù 否泰 p ǐ 便利 bi à n 络绎 luo y ì

鹄舫 h ú f ǎ ng 旌幡 f ā n 婀娜ē’ nuo 踯躅 zh í zh ú 镂鞍 lou 赍钱 j ī 鲑珍 xie 衣

裳 ch á ng 床榻 t à 晻晻 y ǎ n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浩浩》《 短歌行》

朝露 zh ā o 青衿 j ī n 沉吟 y í n 呦呦 y ō u 嘉宾 b ī n 阡陌 qi ā n mo 契阔 qi 三匝 z ā 吐哺 b ǔ

归园田居(其一)

羁鸟 j ī 守拙 zhu ō 荫庇 y ì n b ì 暧暧à i 樊笼 f á n

高一语文必修2单元二知识点汇总

《诗经》两首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离骚》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__(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__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孔雀东南飞》

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奄奄黄昏后】“奄”通“晻”,阴暗不明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多义词辨析

【相】

1、互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__》)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2、偏指一方,可译为“你”、“他”、“我”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你)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你)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他,指县令的公子)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他,指太守的公子)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他,指府吏)

3、相貌,福相: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谢】

1、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2、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3、告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见】

1、看见,看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2、见面: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3、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4、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愆期(yán)  垝垣(ɡuǐ)  陨落(yǔn)  帷裳(chánɡ)

B.攘诟(ɡòu) 溘死(hé) 侘傺(chì) 公姥(mǔ)

C.伶俜(pīnɡ) 遗施(wèi) 否泰(pǐ) 鲑珍(xié)

D.拾掇(chuò) 吐哺(bǔ) 羁鸟(jī) 樊笼(f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尔卜尔噬  夙兴夜寐  信誓旦旦  雨雪霏霏

B.鸷鸟不群  芳泽杂揉  屈心抑志  欲盖弥彰

C.踯躅不前  情投意和  窈窕无双  藕断丝联

D.同心离后  越陌度阡  譬如朝露  守拙田园

3.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部相同的两项是(  )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芳菲菲其弥章 B.箱帘六七十

C.匪来贸丝 D.屈心而抑志兮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二.填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7、不见复关, 。 ,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8、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9、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诗经·小雅·采薇》)

11、 ,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三、课内文本阅读(27分)

(一)阅读《离骚》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5分)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2.这段文字选自 时期屈原的《离骚》,“离骚”的意思是 ,和屈原有关的中国传统节日是 。(3分)

13.文中“灵修”是指 ,“众女”指 ,“蛾眉”指 。(3分)

14.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5.诗人说他自己“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根据这段文字内容,概括三方面的原因。(3分)

答:

16.把“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答:

(二)阅读《孔雀东南飞》选段,完成第17—20题。(12分)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7.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恨恨那可论       恨恨:愤恨到极点

B.作计乃尔立 乃尔:就这样

C.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D.多谢后世人 多谢:十分感谢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因求假暂归  ②于今无会因

B.①蹑履相逢迎  ②怅然遥相望

C.①以我应他人  ②足以荣汝身

D.①黄泉下相见  ②渐见愁煎迫

1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项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这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这四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四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4分)

《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她真是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怠。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

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 “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2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刘兄” “合情合理”的做法一项是(  )

A.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

B.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

C.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

D.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22.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B.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

C.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

D.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

23.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是否寒门、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

B.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

C.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

D.《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

24.你是否同意本文作者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认识?请说明理由(不少于50字)。(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16分)

阅读屈原

薄暮冥冥,我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便慢慢地洇染上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淹没我的心。你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梦般地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地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但你只将凝聚着的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

此刻,你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魂的今夜!依旧是那阵秋冬的绪风,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著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恰好是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真的走得一路安详吗?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随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蒙浩瀚的疏星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虔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借文章来抒写自己苍凉的人生!文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都寄寓了你深绾于心的血泪,情浓于心的忠贞了吗?每回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自己。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杂志充斥的社会,是你在时时提醒我,记着仍浮沉于人世的另一种人生。那些我们时不时就可遭遇的人,不都是在以类似于你的方式在日渐冷漠的街巷里蹀躞吗?

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的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虽然这是千年以后的事。这也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同你一样遭际不幸的生命,他们生命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却不为人知。现代被言情武打、卡通漫画宠坏了的眼睛是不屑于咀嚼这些倾诉的。由此,我也常常在阅读你之余,掬一捧清泪,为那些无声消逝了的生命。在光影斑驳的现代社会,固守住我生命里那些最为本真的东西,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或许,你正踏着滔滔江水,穿越千年尘世的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远远地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

25.第五段画线句“这或许是你不幸的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中的“不幸”和“幸运”分别指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四段中“另一种人生”是一种怎样的“人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章使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章的题目是“阅读屈原”,可作者却写阅读《涉江》的感受,这样写是否矛盾?(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选自2007年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 15分)

29.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大扫除》写一段文字。(5分)

要求:(1)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2)点明漫画寓意。(3)40字~60字。

30.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6分)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

树叶(感激地)

(排比)

阳光(谦逊地):

(比喻)

31.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4分)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答: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挤劲。”

答:

六、自主确定主题,写一篇记叙短文,不少于300字。(50分)

    83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