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检测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很快又要考试了,各位朋友们,你们此时是不是在编写一份九年级上册语文检测试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九年级上册语文检测试题与答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九年级上册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得分(一)积累(共1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与瑞典外交大臣进行了会wù ( )。李肇星在会谈中呼yù ( )加强在中欧合作范chóu( )内的中瑞关系,并就国际问题加强cuō( )商与协调。瑞典外交大臣赞同中方对发展两国关系的看法,并重申瑞方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选自《人民日报》)
2.默写。(8分)
(1)晏殊《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的句子是:
, 。
(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山中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5)写出两句你课外积累的思念家乡或亲人的古诗词:(2分)
3、名著阅读。(2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保尔?柯察金的特点,并写出他所做的一件主要事情。
得分(二)运用(共8分)
4、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不得引用本试卷中的有关内容作为答题材料)(2分)
没有落日般的瑰丽,没有流云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
没有大山般的巍峨,没有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
5、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昨天大扫除,我下台界不小心,脚被扭伤了,不能到校上课。李华到我家为我补课,当他一进房门时就说:“你脚扭伤了,同学十分关心,叫我来看望你。”我说:“只伤筋,没伤骨,何必兴师动众。”接着,李华为我补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功课。他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的心情激动地说:“谢谢你,让你辛苦了。”“不用谢,我们不是好朋友吗?”李华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沉没在集体的温暖之中。
6、下图是第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吉祥物“飞飞”。请仔细观察该图,说说吉祥物的寓意是什么?(2分)
得分(三)探究(共4分)
7、下面是摘自《新民周刊》04年第21期的题为《挑战我们的8个难题》中的三则材料,请写出你阅读后的探究结果。(4分)
(1)重点中学竞争尤为激烈,帮助同学解答难题至少半小时,使自己本已十分紧张的学习时间被耽误。孩子问:我要不要帮助同学?帮,还是不帮?难题是:教孩子乐于助人,还是不惜一切在竞争中胜出?
(2)高考命题作文中,阅卷老师每年都会发现许多雷同的父母罹患绝症之类的凄惨故事。后来老师们发现,这些故事脱胎自一篇曾获高分的作文。孩子问:博取同情或许可以得到高分,不可以这么做吗?该,还是不该?难题是:教孩子诚实,还是实用主义?
(3)张扬自我是今天孩子的共性。事实也确实是,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谦虚常常会丧失机会。孩子问:谦虚有意义吗?有,还是没有?难题是:教孩子传统美德,还是一切只为竞争?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得分(一)阅读下面《假如空气中没有尘埃》一文,完成8-11题。(共10分)
尘埃就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尘土。这小小的幽灵栖身在大气中,凭借着空气的浮力,悄然飘来,又无声地离去。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
尘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人类的活动、地壳的自然风化和宇宙间各种天体的`运动等等。
目前,全球的降尘量每年已在千万吨以上。在中国,仅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每月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就在100吨以上。
尘埃污染了空气,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就是靠着它到处旅游,到处传播疾病。工业粉尘还能使人患上各种难治的疾病。医院的手术室里,需要无菌操作。尘埃的存在,往往会带来意外。面粉厂里许多的粉尘,又有引起爆炸的可能……
尘埃让人讨厌,但是,没有尘埃好不好呢?没有尘埃也不好。
--没有尘埃,地球表面将会热得不得了。温度太高,不但人类无法忍受,就是地球上其他生物,也都会被“烤干”。有了尘埃,就使得近地面的低空多了一层保护膜。因为尘埃和水气的结合可以变成云滴。成片的云滴就组成了厚厚的云层。云层具有“反光镜”的作用,可以将照在其上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有效地削弱了太阳的威势。同时,尘埃还可以吸收一部分辐射热,这样就使地面升温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急剧下降。
--没有尘埃,天上的云也很难形成。因为云是悬浮在空中的水滴和水晶组成。没有尘埃,水汽就无法凝结。尘埃是吸湿性微粒,可作凝结核,使周围的水汽在它上面凝结,与云雨的形成直接相关。
实验证明:在没有凝结核(尘埃)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要凝结是很困难的。即使空气达到了饱和状态(相对湿度达300%~400%),也还是难以凝结。但只要加上一些吸湿性的微粒(如烟灰、灰土等),水汽便会立即凝结。这些微粒能将水汽吸附在自己的表面上,形成水滴的胚胎,故被称为“凝结核”。微粒的半径一般在107微米。微粒愈大,对水汽分子的吸附作用愈强,水汽分子愈容易在它的表面上聚集。没有尘埃不但成不了云层,下不了雨,而且也产生不了雷电。这样,自然界的一切就将走向今天的反面。
--没有尘埃,宇宙中的许多有害射线都将会毫无阻挡地进入地球表面,并对人类产生致命的威胁……
尘埃,令人讨厌,但又离不开它。因此空气中不能没有尘埃。
8、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2分)
9、如果空气中没有尘埃,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不超过60字)(2分)
10、请用上文中说明的事理分别解释下列现象。(3分)
①有的工业区和大城市的上空经常被浓雾笼罩着。
②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人的脸色往往是紫黑色的。
③内蒙古草原的天空特别蓝。
11、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有时也离不开尘埃,请你举出人类利用尘埃战胜自然灾害的一种方法,并用简明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出来。(3分)
得分(二)阅读《学会欣赏他人》一文,完成12-15题。(共10分)
看一个人是不是胸怀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欣赏他人,又是如何欣赏他人。一个人如果视同道是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他是伤疤我是花”,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雨细鱼儿出,风轻燕子斜”般和谐的人际环境。
欣赏他人,需要具有一种宽广的胸襟和一种无私的勇气,也可能是一种超然的智慧和一种普渡的艺术。欣赏他人,可以是出自爱才之心、容才之量,也可以是助人之难、解人之惑。有的时候,这种欣赏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人的命运。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理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率直率性写下的这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因这几句话猛然深省,把才智用在了正道上,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馆的小老板了!这是文字和思想的力量,又何尝不是一种劝人悟道的魅力!
欣赏是一种理解的延伸,是一种知性的壮美,是一种激励的本领,是一种无穷的力量。一切力量本身都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他们产生着迟早将和它同等或超过它的力量。欣赏他人则始终在起作用。它制造一种平和、平等的关系,它排除误解和不信任,通过呼唤真诚与宽容,从而以人性的暖色、人文的关怀,强化了他人,升华了自我。因此,欣赏他人始终是一种动力和活力。在这一点上,先哲培根的话最是经典“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肯定。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欣赏。这对于不少获取_,确定价值的标准,树立向上的自信,鼓起前进的勇气,有时候真有“功夫在诗外”的作用。林肯有一次在信里说:“每一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威廉·詹姆斯则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不少人在欣赏中建立自信,茁壮成长。如果一个人能由衷地欣赏他人,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欣赏,就会得到他人的关怀,自然也就会感到幸福。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于人于已都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扬子晚报》)
12、文中引用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13、如何理解“欣赏他人”既“强化了他人”,又“升华了自我”?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明回答。(3分)
14、根据文意,如何才能做到欣赏他人?(2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最后一节内容,谈谈你的感想。(3分)。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小时侯数学基础并不理想,一次她考了100分,老师不相信,要他承认作弊。三毛拒不承认,于是老师出了份难度很大的试卷,结果三毛考了0分。老师就在她的脸上用毛笔画了两个大鸭蛋并让她在校园里亮相,从此三毛患上了严重的自卑症和自闭症,害怕老师,害怕学校,到初二时不得不退学并企图割腕自杀,留下了一寸永不消失的疤痕。
得分(三)阅读《难忘的一躬》,完成16-19题。(共14分)
难忘的一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政治课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政治辅导课。
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去。”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在校门口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深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衡量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成为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中学生阅读》20__年第6期 作者:张彩虹)
16、用简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7、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文中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现在也做了教师,你将怎样对待学生?(4分)
18、发挥想象,在划线句子后面补写100字左右,想像“静的出奇”的动人场面。(4分)
19、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情节)是什么?请作简要评析。(4分)
得分(四)阅读《捕蛇者说》选段,完成20-23题。(共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蒋氏大戚 ( ) (2)积于今六十岁矣( )
(3)曩与吾祖居者( ) (4)谨食之 (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22、蒋氏为什么会发出“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的感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23、选文中哪些语句与下面材料中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情形相类似?请把有关语句摘录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节选自三国时曹操《蒿里行》)
得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5题。(4分)
司马光生七岁,凌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4、上文记叙司马光童年时代两件趣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2分)
25、“司马光生七岁,凌然如成人”,从哪些语句可看出其“如成人”?(2分)
得分三、作文(共3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分享快乐,一个快乐会变成几个快乐。会分享快乐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
将快乐与别人分享,就是献出自己的爱心;分享别人的快乐,你将会获得更多的爱的回报。
请以“分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目:
九年级上册语文检测试题答案
一、(共24分)
(一)(共12分)
1、晤 吁 畴 磋 (2分。答对2个得1分。)
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共8分,写对一句给1分)
(5)不设统一答案,写对一句给1分。
3、成语:百折不挠、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等等。(1分)
主要事情:做电厂工人、被捕蹲监狱、被喜剧性释放、骑兵队征战、筑路、疗养院治病、双目失明写作,等等。(答对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1分)
(二)(共8分)
4、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示例:没有大海般的浩瀚,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2分。内容、句式各得1分)
5、①“界”改为“阶”②去掉“当……时” ③“何必兴师动众”语言不得体,改得体即可 ⑦“脚被扭伤了”改为“把脚扭伤了”④删去“……” ⑤“我的心情激动地说”删去“的心情” ⑥“沉没”改为“沉浸”
(4分。改对一处得1分,给满4分为止。若有其他改法,只要正确合理即可得分)
6、叠字的叫法琅琅上口,令人记忆尤深。意义上点明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天空上所表现的最基本的形态,就是“飞”。形体上,有着一个风吹起般卷起的头型,表情活跃欢快,展开翅膀仿佛在天空自由翱翔,使人很自然地和航天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从名字上还是形体上,它都围绕着航空航天,处处体现着航展的主题。(意对即可)(2分)
(三)(4分)
7、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现代教育中面临许多传统美德与社会竞争相冲突的问题(2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2分)。(意对即可)
二、(共46分)
(一)(共10分)
8、空气中不能没有尘埃。(2分。意思对即可。)
9、地球表面将会变得酷热难耐,天上将不会形成云雨,宇宙中的有害射线就会直接进入地球表面,对人类构成致命威胁。(2分。意思对即可。)
10、①是因为工业区和大城市的上空有许多尘埃微粒,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将水汽吸附在自己的表面,形成云雾。②因为青藏高原上空尘埃很少,太阳射过来的光就得不到反射、散射或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直接辐射到人的脸部所致。③因为蒙古草原的天空中空气比较纯净,尘埃微粒较少,很难形成云雾。(3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11、不设统一答案。例:可以利用尘埃微粒进行人工降雨。(3分。只要是运用文中提供的知识并
有一定的可行性即可。)
(二)(共10分)
12、有的时候,欣赏他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人的命运,由此突出能欣赏他人的重要性。(2分)
13、人人渴望得到欣赏,这有助于他们获取人格力量,确定价值标准,树立向上自信,鼓起前进勇气,甚至改变命运,因此,欣赏使人“强化”起来。而能够赞赏别人,必定有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勇气,超然的智慧和普渡的艺术;通过赞赏他人,创造了和谐、平等、真诚的人际环境,这无形中升华了自己的品格修养,即“升华了自我”(3分)(意对即可)
14、需要具有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勇气。需要超然的智慧和普渡的艺术,主动关心帮助别人(2分)(意对即可)
15、三毛的事例充分说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啊。因为它能帮助人鼓起前进的勇气,获得向上的自信。假如三毛的老师能及时鼓励、赞扬三毛的100分,三毛就不可能离开学校,受到心灵的伤害。“不少人在欣赏中建立自信,茁壮成长”,这话确实不错。(3分,根据要求和表达酌情给分)
(三)(共14分)
16、孙老师信守诺言,忍受着家属车祸身亡的悲痛,坚持给我们上课,并向家长、学生鞠躬行礼。(2分。意思对即可。)
17、产生的影响: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衡量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成为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2分)
“你将这样对待学生”不设统一答案。参考:以身作则,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无论何时,不将情绪带入课堂。对待学生彬彬有礼。(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18、可从教室外家长的反应,教室内学生的反应等方面来写,写出人物感动、震撼的心理和神态等。(4分。根据要求和表达酌情给分。)
19、孙老师两次对家长深鞠一躬,两次说“请多原谅”,体现他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的严格,这种良好的师德和风范,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是真正的为人师表,身体力行。(4分,看表达酌情给分)
(四)(共8分)
20、(1)十分 (2)到 (3)从前 (4)喂养(2分。答对2个得1分)
21、我提心吊胆地起来,看看那瓦缸,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去睡。(2分。意思对即可。)
22、由于赋税重,同住一地的乡邻们难以维持生计,不是死就是逃荒,十室九空,而蒋氏一家却靠捕蛇生存了下来;悍吏来乡逼索赋税,闹得乡邻们鸡犬不宁,而蒋氏因捕蛇而得以放心地睡觉;乡邻因赋敛而先死,蒋氏靠捕蛇而后死。(2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23、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1分),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1分)。(共2分。)
(五)(共4分)
24、爱读书,学做老师;破瓮救人。(2分,意对即可)
25、“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等。(2分)
三、作文(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