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福萍1141分享

《鸟的天堂》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读准“应、兴、禁、涨、泊”等多音字的字音;能主动积累文中描写榕树大和鸟多的词语。

2、理解课文词句,尝试学习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话。

3、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美,从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一静一动的对比描写来突出主题“鸟的天堂”。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天堂

你们知道天堂是指什么?(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齐读课题。

3、指名读课题上的注释,了解作者巴金。教师可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4、通过预习,大家一定对课文有所了解,谁能介绍一下“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5、过渡:鸟的天堂离我们不远,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巴金爷爷一起到广东新会去看一看它。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梳理文章条理。

1、自己轻声读课文,根据要求预习课文。

2、开火车读课文,找找哪几小节分别写了“我们”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3、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理解:应接不暇

4、进行朗读评议,纠正读音。

5、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分别是什么?

归纳出:

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见了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二)学习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认识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1、过渡: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默读第5-7小节,思考:课文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板书: 茂盛 美丽

3、小组讨论:划出你认为榕树“茂盛”和“美丽”的句子,并读一读。

(1)理解:“不可计数”——形容多,你还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2)从“堆、一簇、不留一点缝隙”可以看出大榕树处于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3)把句子补充完整。

4、这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棵静悄悄的大榕树,它盘根错节,枝多叶茂。宁静中蕴含了无限的生机。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小节。

5、小结:巴金爷爷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给我们介绍了大榕树的“枝、干、叶、根”,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大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板书:枝 干 叶 根(远——近)

6、过渡:大榕树有一种静态的美,可巴金爷爷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他看见小鸟了吗?他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复习巩固

1、再开火车读上述的词语。

2、齐读课文,要求读通、读正确。

3、说说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

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

说一说:

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

3、带问题,听朗读:

⑴ 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⑵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

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动静态的细腻描写,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氛围

1、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鸟的天堂。还知道了那里──有美丽的南国的树,自由快乐的鸟。

(学生自由回答)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鸟的天堂看看,出发!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当你出发了,坐上了船,你的感觉会是怎样呢?

3、个别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

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朗读,创设一种平静的氛围。

4、从文字中,明确出发的时间──傍晚,为下文做好铺垫: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二、深入阅读,对比感受

1、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

⑴ 在美妙的乐曲中,我们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反馈。

教师相机板书:

一株榕树

⑵ 这株榕树怎么样?划出描写榕树的句子读一读。

感受美,体会心情。

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再想象小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又会是怎样的?

2、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

⑴ 快速朗读有关自然段:

说说小鸟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⑵ 研读第十二自然段: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鸟儿的活动)

⑶ 指名朗读第十三自然段:

要求读出群鸟纷飞的欢快情形。

联系文中句子,理解应接不暇,并用这个词说说话。

⑷ 感受写作手法:

作者为什么特别写一只画眉鸟?你能理解画眉鸟的心情吗?

(从一群写到一只,细致刻画。)

三、提炼升华小结美

1、师:巴金和朋友两次与鸟的天堂相约相会,第一次是在黄昏,看到的是一棵静悄悄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他们看到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女生朗读7~8节,展示静态的美;男生朗读12~13节,展示动态的美。

2、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作者和朋友置身于鸟的天堂,感慨万千。文中什么地方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3、生齐读最后一句:

昨天鸟的天堂啊!

⑴ 指导读好的确。

⑵ 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⑶ 讨论引号的用法,理解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四、巧设情景创作美

1、学到这里,对于鸟的天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想说些什么呢?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2、师小结: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习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 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 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 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 ”(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 ”(第三笔是“丨”不是“亅”)

“暇”不要写成“ ”(“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 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6. 分组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 指名读。

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

2. 回答思考问题。

3. 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来。

4. 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5. 练读句子。(男、女分练)

6. 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 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1. 抄生字、词,组词。

2. 预习3、4段。

① 朗读3、4段。

② 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作者的所见所闻有何不同?(可在书上圈点。)

③ 思考课后题2. ⑴ ⑵。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二第三段。教学目的:

1.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三段,随巴金爷爷泛舟出游,一起到……(齐读课题)。

二、 讲读第二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作者以前来过吗?这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 请同学们边听(第二段的)课文录音,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

①(示幻灯片)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板:远、近)

②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句子中的“逼近”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 作者从远到近,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大、美”)

5. 请四人小组讨论,划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 告诉大家你的结果。

7. 自由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8. 大榕树真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文章里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A:(幻灯)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 请1、2组齐读句子,很明显这个句子是写榕树哪个特点的'?

b. 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用哪一个最好?(“数”是多音词。)

c. 这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一个四字词概括出大榕树的生长情况吗?

d. 读句子,体会这是一株多么大的榕树!(配合想象)

范读――男读――(纠正)女读。

e. 你能看图复述句子吗?(示幻灯片)

(自述――个别――齐)

B:(幻灯)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 请3、4组同学齐读句子。

b. 榕树什么时候的叶子是翠绿的?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令它们发光?

c. “颤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颤动?请给它换个词,并比较哪一个最合适?

d. 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的情况出现?

e. 指导读句子。

假设你眼前就有这么一株大榕树,阳光灿烂,刚好微风吹来,叶子上像有精灵在向我们招手。你想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心里对榕树充满了……之情?请带着这种感情读句子。

(齐读――范读――个别――齐读)

9. 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请在前面加上“啊”字,读出来。(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0. 你能告诉大家,在这一段里,作者抓住了大榕树的哪几个具体方面来写的吗?(示幻灯片提示,板“枝、干、叶、根”)

11. 齐读7、8自然段,作者笔下的大榕树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宁静、悠远、美丽、幽雅)

12. 这种对静止不动的事物的描写,我们称为静态描写。(板“静态”)

13. (过渡)大榕树有一种静态的美,可作者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他看见小鸟了吗?作者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1.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概括鸟的天堂起初场面的词。找出马上举手。

2. 示图,小鸟出来了,鸟的天堂马上变得怎样了?

3. 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种热闹情景的?

4. 鸟声是作者――(听到的),鸟影是作者――(看到的)。

5. 为什么出现这种热闹的场景?是什么把小鸟给引出来了?找出句子。

6.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齐读,轮读)

7.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品种真多啊。

8. 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

9. 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

10. 哪一只小鸟引起了巴金爷爷的注意?请找出句子。

11. 你觉得巴金爷爷当时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句子。

(个别――齐――范――齐)

12.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13. 你觉得小鸟出现后的热闹场面,在感觉上和上面大榕树的宁静幽雅一样吗?

14. 这种对活动状态的事物描写,我们称之为动态描写。(板“动态”)

四、通过自选朗读总结全文。

1. 这节课上,你了解认识了什么?

课文从大榕树的静态及对小鸟的动态描写,介绍了作者和朋友两次在“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十分真实合理,形象生动。

请自选一节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课文自由朗读并将写得好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课文第四段,归纳中心,解决课后题,巩固写作手法(动、静态描写)。

一、 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跟着巴金爷爷先后两次欣赏了鸟的天堂这一动一静 的美丽景

致,当他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 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找出巴金爷爷离开时心情如何的有关词句。

2.为什么作者对鸟的天堂这么留恋?

3.这段的最后一句最能把作者去完“鸟的天堂”之后的想法表达出来的。(示幻灯课后2题(3),请读句子思考括号内问题。

4.这时,巴金爷爷的心情如何?(留恋、赞美)

5.朗读第四段。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鸟的天堂”其实就是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

(①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

(② 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

(③ 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观察事物时,不仅要注意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而且更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静、动态的不同变化。)

五、质疑、

学完后有什么不明白、弄不懂的地方?

六、解决课后题。

七、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要背的部分。

2.用“陆续”和“应接不暇”造句。

3.预习下一课。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朗读磁带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质疑激趣、变序导入。

1、复习: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的时间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质疑: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感叹句来说一说。

3、出示文字投影(课文最后一句)、读、质疑,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昨天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鸟的天堂

4、存疑:这些问题通过学文去解决。

三、认识榕树特点,感受静态美。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什么?(出示榕树近景图)

2、问: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了大榕树?(5—9)

3、轻读、思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1)、课文写出了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2)、你喜欢哪一个描写榕树的句段?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1)、认识榕树的特点:大、茂盛

2)、交流体会:

(1)、指名说。

(2)、议:句子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是什么描写?及理解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如“不可计数”、“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等。

(重点引导理解7、8自然段中描写榕树的语句)

5、通过品读,相信很多同学都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文中用了哪句话来赞美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喜爱、赞美)

6、用赞美之情朗读具体描写榕树的7、8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部分内容抓住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静态美。

四、释疑,感受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体会动态美。

1、释“昨天眼睛骗了我”之疑:

1)、作者第一次看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朋友说这是鸟的天堂,可是当时“我”有没有看见鸟呢?为什么?(鸟栖息了)

2)、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不禁说——(引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2、引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3、课件演示众鸟纷飞的情景,激趣,为品句打下基础。过渡: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情景?(12、13)

4、听读、思考:你喜欢哪一个描写鸟儿的句段?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写出了鸟“多”、“快乐”的特点及解词“应接不暇”。)

5、通过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兴奋)

6、感情读12、13自然段。

7、小结:从品读句子中,我们可体会到,写鸟的这部分内容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动态)

8、释疑:

1)、联系图、文思考:这里对鸟儿来说是个怎样的地方?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2)、生答(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等),释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之疑。

3)、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带引号?

4)、小结:学文后大家有没有产生这样的感受呢?出示文字投影:昨天是我的眼睛……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读,了解释疑情况,回应开头)

五、谈话总结、结束教学。

1、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热爱、赞美)是怎样表达的?(静、动态)

2、这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丽,那人间的天堂该是怎样的呢?

3、结束谈话: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

六、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

鸟的天堂

傍晚榕树{(静态)

茂盛

多}热爱、赞美

早晨鸟{(动态)

快乐

(有课件)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⑵了解榕树大和鸟多的特点。

⑶能有感清地朗读课文。

⑷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朗读和品次品句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⑵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含义。

2、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师生找鸟的天堂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能读准课文,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纠正、逼近、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多少次去看鸟的天堂和看到什么。

3、学习1~6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句子并体会树的大和众鸟纷飞的景象。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3、了解引号的用法。

4、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巴金爷爷和朋友一起坐船去看榕树,刚开始时,大家都认为那里是许多株榕树,但其实那里只有一株榕树。那么当他们靠近这棵大榕树?时看到了什么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巴金爷爷去里面探个究竟吧。

二、了解树的大和茂盛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7~9自然段,想想这部分写出了榕树的什么?把有关的语句多读几次。

学生汇报:

写出了榕树的大、茂盛。

板书:

大、茂盛

2、师:从哪里看出的,用画出有关的语句。

⑴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多。)

这么多的枝干你想作者看到会感觉怎样?

(吃惊)

你能带着吃惊的语气来读吗?指生读。

⑵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放课件解释根怎么生长,相机引导:

这是榕树的生长特性,榕树本身长有许多气根,气根慢慢长久了就伸进泥土里长成粗壮的枝干。有的粗的象一棵树,俗语有说独木不成林,但这里气根多而且粗壮,所以看上去就变成了一片树林。

师: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这株榕树怎样独木成林的吧。

自由读,齐读。

⑶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从哪里看出榕树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师:树叶非常的多,一蔟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密不透风、密密麻麻)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这里的叶子不仅多而且有生命力,作者怎么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景象呢?

讨论,指生说。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

光照、叶绿、风吹。

(相机出示图片)

师:好一棵大而茂盛的榕树!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每片树叶都似乎有一个生命,连我们的巴金爷爷也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段呢?

(带着赞美的语气)

同桌读,互相评议。

指生读,生评,师生合作读。

⑷讲第9自然段:

师:这次作者他们看到鸟吗?课文哪里告诉我们?还告诉我们什么?

⑸总结:

师:在这部分里,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棵奇特美丽的大榕树。

板书:

奇特美丽

在那我们领略到榕树的宁静,第一次他们看不到一只鸟,下面我们随着巴金爷爷再一次去那里看看吧,这次你会发现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3、学习小鸟部分:

⑴师: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的?

出示学法:

①划──抓住景物特点,划句标词。

②读──放声朗读词句,品悟感情。

③议──讨论写法,理解运用。

⑵自己学习。

⑶学生汇报:

相机板书:

多、欢快

①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

(关键词:热闹、到处、站、叫、飞、扑翅膀)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小鸟品种姿态说明鸟多。)

(放课件)

师:这么热闹欢快的场面你想把它读出来吗?

指生读──师生合作读。

师:想象一下还有什么鸟的姿态?

②我注意的看着那歌声真好听。

师:这里有一个词形容鸟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的是哪个词?

(应接不暇)

课文怎样写作者应接不暇?

指导朗读。

③师:作者还具体写了一只画眉鸟,它呀,唧唧喳喳的唱着想加入鸟儿们的大合唱呢,你猜那话眉鸟在唱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

(放课件)

④师:是谁给小鸟创造这美好、和谐的环境呢?

相机板书:

壮观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师: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

生质疑此句,讨论:

二处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课文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引用别人的说法,实质指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鸟儿愉快生活的地方。)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这里的环境好,树大,地湿,农民保护鸟儿,鸟儿生活在这里很愉快。)

2、师:你们羡慕这里的鸟儿吗?你能举出人类保护动物或自然环境的例子吗?

3、师小结。

4、师:今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的美。而且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我们要好好学习并运用这些方法。

四、课堂上背诵

五、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奇特美丽(静)赞美

鸟:多欢快壮观(动)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臵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臵、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梢暇恋。

2.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3.理解重点句: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二)难点

文中有些句子含义较深。详见“素质教育目标3”。

(三)教学时通过重点读,反复读,品析、勾划重点词句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email protected]“簇”读c“隙”读x@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弓赎,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着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 ”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

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六、参考资料

1.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叶、根、树皮可入药。

2.广东省新会县郊外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其覆盖面积之广,世罕其匹;远远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无数鸟儿栖息其上。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

3.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品读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手法,能据图说一段话。

3、背诵重点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品读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手法,能据图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题

2、从课文哪些地方,你一眼就可以领略到它是鸟的天堂。

二、学习第2次经过鸟的天堂:

1、自由读作者第2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

2、学生自由读,必要的地方做上简单批注。

3、学生汇报:抓住具体词句“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等从声音、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方面充分体验。

4、有机进行朗读指导。鸟的天堂第2课时教案设计

5、再自由读12、13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法{面到点}。

6、按提示背诵12、1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写法。

7、出示“群鸟回巢”影像,学生仔细观察,试着由面到点说一段话。

自由准备——相互交流——集体交流

8、再读课文,感受动态的美。

9、这么美的景象,巴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学生读

巴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时,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1次经过鸟的天堂:

1、第1次经过鸟的天堂,巴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带给你什么感受?

2、学生自由读,在有所感的地方写上批注。

3、学生汇报:

主要学习6、7自然段,体会“大榕树”的茂盛、勃勃生机,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鸟与树”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4、这株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仅仅它枝繁叶茂吗?体会“人、鸟、树”的和谐共处是它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5、一起诵读这美丽的鸟的天堂。

6、怪不得巴金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学生一起读,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出示田汉经过鸟的天堂写的诗“小鸟天堂”,进一步加深体会。

五、作业:

1、按由面到点的写法,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课堂上的图,也可以取自平时生活实际。

2、背诵自己认为要背的段落2个。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9】

一、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作者描写大榕树和群鸟欢跃的有关内容。

2、能体会文中重点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大榕树和群鸟欢跃的景象,体会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像、挂图。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学生发言,只要知道“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大榕树就行。)

2、介绍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畔的大榕树,引出“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3、读课题,巴金爷爷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轮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2、巴金爷爷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每次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让两名同学分别读第一次、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2、按时间,课文分为几段?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过渡:作者喜欢“鸟的天堂”吗?你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

要求:把你最喜欢的部分用笔画出来,好好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榕树大、茂盛、充满活力

提问: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近看大榕树又是怎样的呢?

3、学习7、8两小节

①利用挂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看谁描述最精彩。 ②对照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图上内容的,找出文中学得最好的词句,说说写得好的理由,用什么语气读最合适。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4、作者看到这充满活力的大榕树,心头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可他只写下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简短的句子,如果他要说,会说什么?请用“大榕树啊”的形式表达。

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喜爱之情,深情地赞美大榕树,通读第8小节。

5、学习课文第三段

①边看录像边听朗读12、13小节,作者看到了什么场面?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抓住“热闹”,体会鸟儿的多,颜色不同,大小不一,姿态各异。

②教师简介: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的确很多。

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可以让学生按书上说,还可以自己想象说。

③鸟儿们一大早起来,除了觅食,它们还想干什么?(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

6、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学习第四段

屏显文字: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思考:看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分组讨论一下提出的问题,(着重解决两个“鸟的天堂”不同的理解,指名读,齐读)

8、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茂盛,环境幽静,农民保护等)

五、积累资料,课外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7、8两小节。

2、查阅搜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准备下节课交流,写导游词,做导游。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0】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1、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教师正音:一拨兴奋

3、生字教学

1:榕树,白茫茫

(1)什么是白茫茫?

(2)一般来形容什么?

(3)你能来说一句话吗?

(4)课文中又是形容什么的呢?课件出示: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4、生字教学2:船桨、空暇

(1)辨析字形:暇与瑕

(2)辨析字义:暇与瑕

(3)语境理解:应接不暇――

5、生字教学3:耀眼

(1)认识偏旁:耀

(2)理解字义:什么样的光?

(3)右半部:羽

(4)练习书写:耀

6、完成学习报告单

[辨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块的形式出现,针对性强,教师指导也很扎实。]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梳理写作思路: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2、分清段落:树――鸟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修改报告单第一栏。

4、梳理学生的质疑问题。

[辨课:化极少的时间理清文本写作脉络,提翎而毛顺,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清晰的思路。]

三、第一次走进“鸟的天堂”

1、老师读课文第1――6自然段,学生想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自读想像加深体会。

3、交流: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1)……真是一株大树!

(2)教师范读,强调“一株”,为什么?(板书:一株大树)

(3)这株大树到底有多大呢?教师出示图片,生惊叹。

(4)感情朗读

(5)“株”能否改成“棵”?

4、学习第8自然段,交流报告单:你读出了什么?

(1)绿、生命力强

(2)理解:一簇――(板书:枝繁叶茂生命力强)

(3)感情朗读,读出逻辑重音。

(4)这时你想说什么?(生机勃勃)

(5)玩味“颤动”一词的妙用。

(6)感情朗读

(7)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画出第一句,思考与下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8)出示视频,教师范读。

(9)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大榕树。

(10)反复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1)这美丽的背后蕴含着什么?(生命力、顽强、茂盛、独特的美)

(12)这鸟的天堂里为什么没有一只鸟?

[辨课:品词析句,披文入情,这是传统语文的精髓。教者运用得当,效果较好。]

四、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1、这里的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2、结合学习报告单,再读重点段落,想想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鸟的特点?

3、板书:群鸟飞舞。从大的,小的,黑的,白的,你又看出了什么呢?(教师小结作家语言的简练。)

4、玩味几个“有的”,体会到什么呢?(板书:自由快乐)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又写了什么?(板书:叫声好听)

6、作者为什么要单独写画眉鸟呢?(作者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7、自由解答学习报告单中的疑惑。重点解决: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快乐自由安全的地方)

8、布置作业:

(1)修改学习报告单中的二三四项内容,下节课交流。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辨课:比较欣赏的是作者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兼顾,另外学习报告单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也很好奇,可惜没有参与真实的课堂之中。

比较研究:

这是一堂比较理想的小学语文课。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字教学很扎实,二是品词析句很到位,三是言语形式得到应有的`关注。既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传统思想,又能体现现代语文新的思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师与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区别还是比较明显,这个差异表现在言语实践活动的训练力度上,小学教学偏重于感性认知,中学教学则向前推进了一步,强化了言语技能的迁移。另外在创造性阅读方面,中学语文走在了小学前面。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案的方式,解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更大力度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型发展。

    8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