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检测卷
初中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试题都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在做试题的时候感觉难不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检测卷,欢迎大家来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
①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②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秋词(其一)》)
⑤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⑥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⑦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论语》)
⑧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俭以养德。(《诫子书》)
二、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这首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姓名),“天净沙”是_________。
3.以下对这首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连续点出作品描写的季节
B.“小桥流水人家”是游子思念的故乡所特有的景物
C.“古道”“西风”交代游子漂泊在荒凉的塞外
D.“断肠人”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悲苦之情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陈太丘是陈元方的父亲,这点从文中的尊称______与谦称______可以得出。(每空两字)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6.文中的友人“无信”“无礼”,而陈太丘父子的表现恰恰与友人相反。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简析。
陈太丘:______________
陈元方: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②。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②,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③。”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注释)①瑾: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②长检其面:在驴脸上贴了张纸条。③益:增加。
7.孙权“使人牵一驴入”并题字是为了____,而最终“以驴赐恪”则是因为____。
8.根据文意推断,这次聚会中父亲诸葛瑾的内心感受经历了从____到____的变化。(每空两字)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biàn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的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9.看拼音写汉字:biàn (_______)护
10.请联系前后文,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11.选文第⑧段—第⑭段三次写到“我”的愤怒,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⑧段的“愤怒”是因为“我”确信花白猫咬死了芙蓉鸟
B.第⑬段的“怒气冲天”是因为花白猫在安详地吃鸟腿
C.第⑭段的“愤愤的”是因为花白猫悲楚的叫声代表着反抗
D.这三处描写中,“我”的愤怒在众人的应和下一次比一次强烈
12.根据文意,运用“因为……所以……”完成对“芙蓉鸟事件”前因后果的概括。
因为“我们”一家①_____,加上它平时②____事发后它又③ ________,所以当一只芙蓉鸟死去后,“我”立刻作出了判断,最后还④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小巷里的面馆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旁边有一条小巷,巷子走到底是家小面馆,老板是个老头儿。他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我看到了人世沧桑。
②小面馆没有招牌,清晨,小巷里的人们尚未起身时,小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浸到附近人家的窗台。人们似被香味唤醒,走进小店,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一上午的能量。
③小面馆人少时,便由老头尔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头儿来协调。每天上班族和学生们急着离开时,总会听见老头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那赶时赶刻的上班族,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满意地目光走出去,迎来忙碌的一天。
④每当有人夸赞时,老头儿可不会廉虚,总是热情地招呼,自豪地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擀的,至于卤子嘛,我听这老爷子说,有时是他到乡下河沟里钓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道:“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头儿摆了摆手,带着一脸憨憨地笑容说:“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
⑤老头儿的儿子也是厨师。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上一句:“老爷子下的面”,或是“小伙子下的面”。至于我,偏爱老头儿下的面,老头儿的面筋道,他儿子的面偏软,老头儿的面味轻,他儿子的面味偏重。有客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而老师傅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
⑥的确,儿子煮的面上会淋一勺虾油,而老头儿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头儿下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惟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迸”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爷子身上的烟火气,也许就留在面条里了。
⑦终有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另一条街面。临走时,老头儿让儿子给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________。老头儿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
(有删改)
13.请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14.文中的老头儿身上时时流露着人生的智慧,请阅读第③—⑤段,概括具体的表现。
①老头儿以拱手道歉的方式来协调面馆人多时的矛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填写的内容:_________
这样填写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16.题目:我的变化
要求:①这份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请不要使用。②字数600字左右。③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洪波涌起 我寄愁心与明月 海日生残夜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何当共剪西窗烛 铁马冰河入梦来 于我如浮云 静以修身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生、残、霄、剪、烛。
2. 马致远; 曲牌(名)
3.D
【分析】
2.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天净沙”是曲牌名。
3.
A.“昏鸦”无法点出作品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B. “小桥流水人家”是实写温馨恬静的画面,是以乐景写哀情,并非游子思念的故乡所特有的景物;
C. 古道:废物不堪的古老驿道或年代久远的驿道。“古道西风瘦马”交代游子漂泊在荒凉的古道上,但没有点明是在塞外;
故选D。
4. 尊君 家君
5.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离开后(友人/他)才到。
6. 陈太丘:守信。他与友人约好正午时分一起出发,一直等到正午,友人没有到,他才先走的。 陈元方:守礼。友人大怒并在他面前大骂其父,但他依然尊称对方为“君”,并没有失了礼数。
【分析】
4.
本题考查谦敬词的理解和运用。
尊君: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句重点词:舍:舍弃,这里指不再等待;去:离开;乃:才。
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知,陈太丘与友人约好正午时分一起出发,一直等到正午,友人没有到,他才先走的,因此陈太丘是守信的;由“君与家君期日中”可知,友人“对子骂父”而陈元芳却依旧称呼对方为“君”,因此陈元芳是有礼的。
【点睛】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 嘲笑诸葛瑾脸长得像驴 赞赏诸葛恪为父亲解围的机智
8. 尴尬 骄傲/自豪/欣慰
【分析】
7.
本题考查为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由“恪父瑾面长似驴”和“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可知,孙权牵驴并题字是因为嘲笑诸葛瑾脸长得像驴;由“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和“续其下曰:'之驴。’”可知,诸葛恪机智地为父亲解围,所以孙权最终把驴赐给诸葛恪。
8.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情感的理解。这次聚会中孙权首先是用驴来嘲笑诸葛瑾,而作为臣子的诸葛瑾不能够和孙权生气,因此内心肯定是尴尬不已;后来因为儿子诸葛恪机智地站出来 为父亲解围,让诸葛瑾不再尴尬,反而还受到君主的奖赏,因此内心肯定是欣慰,为儿子感到自豪的。
【点睛】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全部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9.辩
10.画线句表现了妻对芙蓉鸟的关心/喜爱,与上文花白猫在“我”家的若有若无形成对比,也为下文芙蓉鸟死后妻的难过愤怒交代了原因。
11.A
12. 都不喜欢花白猫 常常跳到桌上凝望鸟笼/对这两只黄鸟似乎特别注意 好像在(露台板上)吃着什么 用木棒打了它一下/用木棒把它打出了家门
【分析】
9.
本题考查字形。辩护:站在某一方,提出理由或事实为其辩解和在法庭上否定原告申诉的正确性等。注意“辩”不能写成“辨”。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解答本题要扣住句子写法上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这句话表现了妻对芙蓉鸟的喜爱,与上文“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写花白猫在“我”家不受关注和若有若无形成对比,也为下文芙蓉鸟死后妻的难过愤怒交代了原因。
1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从“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一句中的“好像”可知,“是因为花白猫在安详地吃鸟腿”理解错误;
C.结合上文内容可知,第⑭段的“愤愤的”是因为猫“畏罪潜逃”了,“因为花白猫悲楚的叫声代表着反抗”理解错误;
D.从“我很愤怒”“一时怒气冲天”“我心里还愤愤的”可知,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第三次比第二次弱,“'我’的愤怒在众人的应和下一次比一次强烈”理解错误;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题干要求运用“因为……所以……”完成对“芙蓉鸟事件”前因后果的概括。通读全文内容可知,“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可知,因为“我们”一家都不喜欢花白猫,“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写它平时对这两只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写事发后它又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所以当一只芙蓉鸟死去后,“我”立刻作出了判断,最后还“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13.画线句中“涌”“漫”用得生动,将面香当作水来写,写出小店面香的无所不至,表现出面香的浓郁/诱人。
14. 老头儿坚持几十年用手擀面条、野生鱼和自家院子的井水煮汤面 老头儿的面筋道、面味轻,需要慢慢回味
15. 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 理由:第⑹段提到老头儿煮面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第⑺段又写到老头儿对这碗面的评价是“有三分意思了”,可见儿子煮的这碗面是接近老头儿的风格,体现了儿子对老头儿手艺、人生智慧的传承。
【详解】
1.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一般具体从这五个角度入手:修辞与描写、词语句式、写作手法、深刻含义、结构作用。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浸到附近人家的窗台”中的“涌”“浸”等词语,夸张地表现了人们闻着面的香味,像潮水一样涌来,突出小店的面的香味无比,也侧面突出了老人的厨艺高超。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仔细阅读③—⑤段的内容,“老头儿以拱手道歉的方式来协调面馆人多时的矛盾”对应的是第③段,根据第④段“面条是自家手擀的,至于卤子嘛,我听这老爷子说,有时是他到乡下河沟里钓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可以概括为:老头儿坚持几十年用手擀面条、野生鱼和自家院子的井水煮汤面;根据第⑤段“老头儿的面筋道,他儿子的面偏软,老头儿的面味轻,他儿子的面味偏重。有客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而老师傅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可概括为:老头儿的面筋道、面味轻,需要慢慢回味。
3.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并写出理由。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写。由上文第⑥段“的确,儿子煮的面上会淋一勺虾油,而老头儿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可知老头煮面的风格是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第⑦段下文“老头儿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暗示儿子煮面的方法已经基本继承了老头的手艺,传统手艺将永远流传下去。据此可知补写的内容为: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
16.范例:
我的变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规律,告诉人们,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其实,人也一样,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当我们走过一段生命的旅程,回首往事时,总会发现自己的变化。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在我的身上,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印象的最深的是进入初中后,因为那件事,我改掉了家庭作业总是不能及时完成的习惯,这是我最大的变化。
那是一天黄昏,太阳的柔光照在雪白的云朵上是那么耀眼,可我却闷闷不乐,放学一回家就躺在了床上。因为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已经累到了极点,于是躺着躺着就睡着了。当我醒来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但是我想距离上学还有五个小时,我可以先看一会儿电视,看完以后再写作业。于是,我在看了两个小时的电视之后,才开始写作业。
可是,正在做作业的时候,我却发现台灯下有一只蛾子在那里歇脚,可能是我家的窗户没关好,它从缝里挤进来了。我的好奇心很强,于是就找来一个瓶口很大的瓶子,小心地把它抓了进去。再在瓶盖子上捅几个小孔,把盖子拧紧,一个笼子就做好了。我便津津有味地观察起蛾子来。不经意间,看了看钟表,只剩下一小时三十分可以用来写作业了。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我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说了一顿。
因为这件事,老师找我耐心地进行了交流,给我讲了许多珍惜时间与浪费时间的例子,使我明白了按时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坏习惯,看到了自己给家人和老师带来的麻烦,于是决心及时改正。从那以后,我的作业总是交送及时,老师笑了,家长也笑了。
这就是我的变化,一个想学好、想努力改变自己的学生的变化。
【详解】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的思路应在题目中寻找,“我”是写作主题,也就是说这篇文章要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而不能使用其他的人称。
题目的关键词是“变化”,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写作自由度较大,但要注意不要围绕变化空发议论,要写出具体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具体的表现,可以写成长过程中行为习惯的变化,比如:讲卫生、爱惜花草树木等;这个变化也可以是潜移默化的思想改变,可以写你对某事或某人的观点态度的变化,比如:小时候讨厌妈妈的唠叨,长大后,体会到唠叨里的爱,从而喜欢等等。
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以你的具体变化为写作的重点,可以写“变化”的过程及结果;变化前后的感受;变化前后形为的对比等等。要注意从生活中取材,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此外,可以尝试在文前加一段优美的文字作为题记;也可以在文章开头、结尾等揭示中心处扣题,点明变化的意义,这样会使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