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物候现象三候

丹梅0分享

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许多人为了避暑,都会选择有山有水的地方旅游避暑。那么夏至的物候现象三候是哪三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夏至的物候现象三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至的物候现象三候

夏至的物候现象三候

一候鹿角解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寓意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这四省区是我国境域内太阳在天空位置最当中的地区,日影最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即如古人所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当地属最高的一天。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上,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昼范围最广的一天。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对于北回归线(北纬23°26')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夏季是北半球日照最长的季节,在北极圈会出现极昼,太阳终日不落。在7月1~3日,地球会运动到公转轨道的最远点。夏至是太阳在天空位置最高的一天,在民间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

夏至是如何确立的?

在二十四节气中,夏至和冬至,是古人最早确定的两个节气。春分、秋分以及“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气,都是在“二至”的基础上确定的。

每年的夏季和冬季都有3个月,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古代,要准确划分夏至和冬至这两个时间节点,显然并非易事,但聪明的古人很早就想出了妙招。

据《尚书·尧典》记载,帝尧为了推算岁时,制定历法,命令羲叔到南方一个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从北向南移动所产生的变化,结果发现“日永星火”。即当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火宿出现在南方的天空时,这一天白昼最长,并由此确定这天为夏季第二个月的夏至日。

此外,帝尧又命令和叔到北方一个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从南向北的运行情况,结果发现“日短星昴”。即当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出现在北方的天空时,这一天白昼最短,从而确定这天为冬季第二个月的冬至日。

另外两个天文官羲仲及和仲,则通过同样的方法,确定了春分和秋分的日子。

立竿测影法:

太阳的影子,名为“日晷”。“土圭”,就是用以测量“日晷”的器具。古人通过直立在地上的杆子,观察阳光投射的杆影长短及移动规律,以定四时日月。经过长期观察,他们发现每年都有一天日晷达到最短,同时他们还发现,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此外每年还有一天日晷达到最长,且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正好与日晷最短那天相反。每年的夏至日和冬至日,古人就是用这种方法确定下来。


    68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