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舒淇0分享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赵普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赵普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赵普》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译文

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第二天,又上奏此事,仍然不任用;第三天,还是上奏此事。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赵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补缝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皇帝醒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果然以胜任本职工作著称。又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

赵普竭力请求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高兴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

因为赵普知道了没有知识是多么丢人的事情,赵普是个半吊子文人,不是靠读书步入仕途的,被那些自以为是真正的读书人的士大夫们看不起。他身为丞相没有瀚林大学士学问高,所以努力学习论语,最后他帮明朝成为最强的国家。

赵普《论语》主要内容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赵普读半部论语治天下

其实后人称赵普能够靠半部《论语》治天下,并不是讲赵普这个人一生只读这二十卷的《论语》,而是强调《论语》这本书所蕴含的治国哲理的重要性。

因此,后人讲赵普靠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说法,至少强调以下几个内容,即:赵普本人确实读懂《论语》一书。赵普能够透过《论语》文字的表面,悟出真正的治国之道。《论语》一书,确实包含治国平天下的密码。

    68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