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舒淇0分享

每次考试都紧张?你做好平时练习没?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试题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语文考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馨(xīn)轮廓(guō)采撷(xié)陶冶(yě)

B.休憩(qì)不屑置辩(xuè)困厄(è)一簇(cù)

C.点缀(zhuì)潸然(shān)甲胄(zhòu)反馈(kuì)

D.虔诚(qián)迤逦(lǐ)湖泊(bó)污垢(gòu)

2.选择下面用词正确的一组()(3分)

①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

②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的生命。

③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

④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

A.严峻倔强飘游娇嫩

B.严酷顽强飘落娇弱

C.严峻倔强飘落娇嫩

D.严酷顽强飘游娇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

B.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积累的飞跃。

C.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

D.翻开诗人卷著,我们处处听得雨景,看得雨声,品得雨味。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⑤②③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③②④⑤①D.⑤①③②④

5.综合性学习。(8分,每小题4分)

校团委开展以“我与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行人花草文明爱护踩踏绕道彰显含笑

(2)为了以实际行动美化环境,九(1)班参加了植树活动。班级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6把铁锹,8个水桶。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石缝间的生命》的选文,回答问题。(14分)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为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6.选文最突出的表达方式是什么?(2分)

7.为什么说“石缝间的野草”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为繁茂”?(2分)

8.选文第二段的两个“愿”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9.你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谁提出来的吗?你能为本文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6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倾听原野

原野疲惫地躺下来,劳作后的汉子似的摊平四肢,对着天空敞开宽厚、结实的胸膛。这个季节,那拥挤着、嬉闹着、任性地在这边掀起排排绿浪,从那边凹出条条金谷的庄稼都纷纷撤退,一群群地蹲在村旁场院里;贪恋热闹,日夜在田亩上欢唱着穿梭织网的飞鸟,不知逃向了何方;就连悠来荡去的小驴驹、牛犊子也踪影杳杳了。空旷、沉寂、不痒不痛,无遮无拦,一眼可望穿八百里……

只有树们还站在这儿。

就在我对面的这些树,叫你简直不敢相认,它们变得这么丑陋了,它们脱去了银光闪闪的铠甲,憔悴、枯瘦、黧黑的枝干疙疙瘩瘩,且密布着一道道小口子,如同农人生了冻疮的皴裂的手,僵直地扎煞着,再没有往日那潇洒、优美而夸张的舞姿,漫天鹅毛大雪飘洒时才会替它们包一层絮棉。有一株树许是负载过太多、太重的果实,树身前倾,压弯的枝条几乎触到地面,显得矮小、衰老、衣衫褴褛,你不由得好生怜悯,它自己却并不在意,好像正沉浸于一团美梦,肯定又梦见头顶抽出簇簇新芽,新芽上缀满露珠的宝石……

这片林子后面的树则散漫、自由、轻松得多,它们或三五一伙地小憩在地头,或稀稀落落地顺着沟渠溜达成一趟儿,或独个儿在田间伫望、徘徊……很像丹青妙手恣意挥毫遗落的墨痕。远树无枝,远人无目,你看不清它们的模样,像被雷电劈断、烧焦了半边身子,谁因为根毛吸不足水分早早枯干了须发,谁的膀子上长了一堆圆鼓鼓的毒瘤,你全然不知晓。甚至它们各是啥树种你也说不上来,你喊不出它们的名字,其实对它们来说这不重要,原野上的树有无姓名是无所谓的。再蔓延开去的树就模糊了间距、姿势,仅剩一抹灰了,浅灰,深灰,很长很长犹如峰峦起伏的山脉,绵绵地横亘在天边。

冬天的日头总是躲得那么远,像只断了线的风筝使劲往霄外挣,有时藏在如铅的云层好几天不露面,宇间混浊晦暗,酷似我读过的俄罗斯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背景的色调。“平林漠漠烟如织”,浓浓淡淡的雾霭终日在低空缭绕,它的忧郁感染了树们,一株株面色阴冷。空气仿佛凝滞了,即使近前的树也不见树梢晃动。它们就这样默默地待在那儿。它们没有言语。浑朴的原野睡熟了一般。广阔的原野越发坦荡如砥无际无垠。

我走下河岸,来到林子中,与树们紧挨着站在一块儿,摸摸这棵多粗,比比那棵多高,一寸一寸地抚摸树们苍白失血的肌肤,踮踮脚,捻一撮硬硬的皮屑。它们冰凉的躯体泛着温热,我能感觉到它们的脉跳、喘息和微颤,能感觉到它们在思虑什么,为了什么愁闷。此时我好像才真真切切地看到它们活得并不轻松,活得如此艰难,它们在把痛苦、忧伤咀嚼后咽进肚里,在悄无声息地承受着命运压给的一切。我的心异常沉重、疼痛,我为它们悲哀:你们怎么就不怨恨、不愤怒、不呼号、不抗争?!

原野太平静了,平静得令人绝望。

隐隐地,原野深处传来丝丝声音,细听又似乎什么都没有,不,是渐渐清晰,渐渐扩大,像钢铁铮铮的撞击声,像海潮裂岸的轰鸣,像万钧雷霆的震荡,它迅速滚过整个原野,无数头巨兽般疯狂地摇撼着原野,要把原野翻个个儿,一阵剧颠,树冠上方支离破碎的天穹在噼噼啪啪地往下掉。虽然我还分辨不出这声音是笑是哭是悲是怒,但我已经被一股无敌的力量、蓬勃的生机所裹挟、所推动,我眼前喧嚣起汹汹涌涌、铺天盖地的绿意,我听见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婴儿般呱呱叫着诞生!

我不知道这声音来自树们,还是我的幻觉。

原野的平静是一种大平静。

等待风。

10.作者先说原野“平静得令人绝望”,又说原野的平静“是一种大平静”,这是为什么?(2分)

1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2分)

12.文章以“等待风”单独成段结束全文,很有余味。请根据文章内容,想象风来到之后的原野景象。(不少于60字)(5分)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将大量笔墨用于描写严冬的原野,但表现重点却是耳中的原野,故以“倾听原野”为题是恰当的。

B.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树和树的种种特点,树是本文的主体形象,写原野是为写树作衬托。

C.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原野上树的形象象征了那些在田间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农民。

D.借用鲁迅先生对其笔下人物的评语,本文作者对原野上树的态度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三)(2015•安徽)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槐花

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x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得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⑫“什么神奇?”

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4.文章③~⑮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2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B.〔B〕处C.〔C〕处D.〔D〕处

16.第⑯段画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9.题目:我与的亲密接触

要求:①从日月星辰、风雨等自然景物中选择一种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立意自定,文笔简洁;④字数不少于600。

参考答案

1.C(A.“廓”念“kuò”;B.“屑”念“xiè”;D.“泊”念“pō”。)

2.C[严酷:严厉;残酷。严峻:严重;严肃。倔强:(性格)刚强不屈。顽强:坚强,强硬。飘游:轻缓地飘动。飘落:飘着降下来。娇嫩:柔嫩。娇弱:娇小,柔弱。]

3.B(选项A,句子成分不完整,缺少宾语,应在“美好”后面加上“的印象”。选项C,语序不当,应是先“面对”再“战胜”,所以这个句子的后半句应改为“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勇气面对困难而且有能力战胜困难”。选项D,搭配不当,“听”的应是声音,“看”的应是景物,应将“听得雨景,看得雨声”改为“听得雨声,看得雨景”。)

4.C(先通读五个句子,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五个句子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第③句是领起句,引起联想;第②句是“最古老时代”的样子;第④句是“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后的情景;第⑤句由“土壤”过渡到“黄土高原”;第①句是对“黄土高原”的赞叹。)

5.(1)示例:①行人绕道,花草含笑。②爱护花草,彰显文明。③行人文明,花草含笑。(注意词语搭配要正确,句子要通顺。)

(2)示例:

借条

今借到校总务处铁锹叁拾陆把,水桶捌个。

此据。

(汉字书写要准确,借条格式要正确,语句要简练通顺。)

6.议论、抒情。(选文部分作者集中议论,并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声。)

7.此题为开放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可从野草扎根在石缝间的不易思考。)

8.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祝愿,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两个“愿”字后面的内容,是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的流露,即希望落在石缝间的那些生命不要为此气馁,要敢于挑战,锤炼自己,升华自己。)

9.达尔文。举例符合题意即可。(长在石缝间的生命都可,如野生的枣树、荆棘。)

10.冬天的原野格外空旷、沉寂,树木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没有怨恨、愤怒、呼号和抗争;这些都显得太平静了,令人绝望。但是,原野在平静的外表下积蓄着力量,这力量将会逐渐扩大、增强,最终创造出一个充满绿色的新世界。所以,又可以说原野的平静“是一种大平静”。(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要理解全文。其次要找出这两句话所在的位置,确定这两句话是为何而说。)

11.这句话使用比喻、比拟、排比等手法,用高度形象的语言,将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也不存在的原野的“声音”,描摹得生动可感,而且写出了原野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和勃勃生机。(解答本题,要对文段的内容及语言作具体的分析理解。)

12.风来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声音从天空、地下、水底汇聚到一起,平静的原野一下子变得喧闹。绿意由点成线、成片、成阵,似乎在眨眼之间,呼啦啦铺满了天地之间。树们醒来了,舒活了手脚筋骨,在风中左摇右摆,前呼后应……(本题考查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的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开放性、创造性的题目。想象没有固定答案,但想象的内容应明显体现出与原文内容的联系,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也能与原文保持一致。)

13.A(B.本文的表现主体是原野,树只是原野的一部分;C.“托物言志的手法”说法不当,说树象征了农民也是牵强附会;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说法与文意不符。)

14.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或: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文章③~⑮段主要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的情景,并介绍了“我”由此想到的自己在印度看到木棉花的事情。其中③~⑨段写印度朋友在中国看见槐花非常惊讶,⑩~⑮段写“我”在印度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即可。)

15.B[把句子放入〔A〕、〔C〕处发现,句子割裂了文意,明显多余,所以这两项可以排除;⑰段是由以上两件事引发的思考和改变,如果把这句放在〔D〕处,前后意思不衔接;第⑨段中印度朋友看到槐花后的惊讶以及他说的话引起了“我”对槐花的注意,我对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正好与“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相呼应。故正确答案为B项。

16.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第⑯段开头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也就是说通常我们都习惯这么做。从这里可以判断,下文中的“这种习惯”就是指的“这样一个经验……”一句。)

17.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首先点明描写方法,“吸气”“抬头”“看了看”是动作描写,“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是神态描写;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猛然”吸气,是闻槐花的清香;“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是写其赏花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18.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从全文来看,作者通过两件事引发思考,第⑯段中想到了改变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即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第⑰段写自己对看惯了的槐花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结果是另一番神奇的景象。由此可以归纳出对于常见的事物做到以上两点就可以使“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19.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无论怎样补充,怎样立意、选材,都必须围绕“我”和“亲密接触”这两个关键词语,而“亲密”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就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感悟。

这是写与自然有关的文章,就必须有对四季景色或山水风光等的细腻观察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例文:

我与风的亲密接触

我想拥抱风,并成为它的心跳。

——题记

你轻轻拂过我的脸,让我为你着迷。你没有色彩,却让世间风光无限。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你倾倒,为你轻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你的姿态吧;“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你的魅力吧;“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是你的诱惑吧;“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你的豪壮吧。

你平淡,你多情,你潇洒,你豪放。

你在春天扬起温柔的情思,拂过冻醒的湖面,荡起丝丝涟漪。你挥洒爱的雨露,沁润着枯萎的树枝,滋养着田里的麦苗,伴着春光,你轻歌曼舞,向人们展示着你的魅力。春天的风,像一支清新脱俗的乐曲,携带着希望,唤起了沉睡的生命,也唤醒我惆怅的心。从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于是,我陶醉在春风里。

你在夏日献出火热的激情,让大地郁郁葱葱。那动人的绿呀,激起农人对秋的向往,对丰收的畅想。我走在田埂上,迎着你火样的热情,心里充满无尽的遐想。有了你,我的心不再荒芜,青春的田野也有了色彩。夏天的风,谢谢你,让我的世界多姿多彩。

你在晚秋吹来了丝丝感伤,让我为你忧郁。我知道,你有灵性,多愁善感在所难免,但你不孤单,因为你带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斓,你充实,你幸福。我从落叶中读懂了你,你送走了幼稚,带来了成熟。我把落叶捧在手里,同时也把你留在心中。于是,我的青春也变得靓丽和稳重。

你在冬天像难驯的野马,在田地里奔跑着,把小草踩得一片狼藉,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吹走了繁华,吹走了虚伪,只留下赤_的大山和大地。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考验着世间所有事物的意志。冬天的风,你好强劲,打痛了我的脸,也打醒了我的心,让我学会了冷静地思考人生,不再叛逆,不再轻狂。我走在凛冽的冬风里,感受着人生的冷酷与沧桑。

我在风中行走,我与风亲密接触,感受风给我的唯美,感受风给我的启迪。

风,你是我一生最美丽的拥有。

【点评】这是一曲对风的由衷赞歌。用第二人称“你”代指被描写对象——风,这样写如与风谈心,显示出“亲密”,扣题紧,也便于抒发感情。文章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季节转换,线索分明。以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转换为线索,演绎出了风的唯美以及风给“我”的启迪。(2)适时引用,添彩增辉。适时引用诗词名句,是本文的亮点之一。文章的第二段“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诗词名句的引用,为整篇文章的描写和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读者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3)善用修辞,文采飞扬。本文是运用修辞格的典范,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格,使语言靓丽而有吸引力。

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26分)

⒈请用楷书写一句你认为可以奉为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进步的人生格言。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少于10个字。(4分)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时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倚势强夺,后人作诗以讽其事,故此得名沁园春。沁园春调分上下两片(piānpiàn),共114字。本词牌格调(diàotiáo)奔放,宜于抒发壮阔豪迈之情。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选填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片(piān)调(diào)攀登视查气壮山河

B.片(piàn)调(diào)攀登视察气吞山河

C.片(piàn)调(tiáo)攀爬视查气壮山河

D.片(piān)调(tiáo)攀爬视察气吞山河

(2)对《沁园春雪》一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中,千里、万里两句运用互文修辞,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突出了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魄。

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句,顿失二字突出了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迅速。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化静为动,以动态写静态,说山、原在舞在驰,传神地将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的生机勃勃,生动活泼。

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只识”二字带有赞美赞颂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的旷代文治武功。

3.下列各组的两个句子使用了同一个成语或俗语,使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小杨就会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会满意。

②这位名侦探经过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推理,使一个个悬案水落石出,真是让人佩服。

B.①一旦经济处于下滑状态,中小企业便首当其冲。

②要说位于我们区的风景名胜,首当其冲是天坛。

C.①校曲艺团的同学们抓紧时间练功,因为他们深知“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道理。舞台上的辉煌来自舞台下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艰辛付出。

②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经过练习,吴红的英语口语、听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D.①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不足,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②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4.对下面语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二〇〇七年最末一个晚上,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国泰北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暗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摊,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着,早睡着了。

然后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这是跨年之夜。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

A.“大胆放肆”与其后“一颗一颗堂堂出现”配合,写出了城市黯淡灯火下次第出现的星星明亮的程度。

B.“人声鼎沸,乐鼓翻腾”这两个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写出了跨年夜时人们极度欢乐的情形,与后面写暗巷骑楼下人的生活没有关系。

C.“像河水般涌动”形象描绘出了城市观光客人数之多。

D.四个“不是”反复出现,表明这个跨年夜庆典没有文化意义,作者对之持完全否定态度。

5.下面各语中,关联词语使用修改有误的是(2分)

A.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修改:“即使”与“但”不搭配。应该把“即使”改为“虽然”,把“但”改为“也”。)

B.他不仅忙了一天,而且精神特别好。

(两个分句应为转折关系,可将“不仅而且”改为“虽然但是”)

C.他因为穿一件浅绿色上衣,显得有些消瘦。

(两个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应该删去“因为”。)

D.他许下许多愿,我不会同意的。

(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使两个分句的关系不明确。可以加上“虽然但是”或“尽管也”)

6.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乡》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这篇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的描写,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虚伪、自私、贪婪、冷酷,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__的金钱关系。

C.《陈涉世家》中的“世家”是《三国志》中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D.《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康有为。他曾领导了的“戊戌变法”。

7.默写(5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州。(温庭筠《望江南》)(1分)

(2)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分)

(3),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4),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1分)

(5)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

8.名著阅读(5分)

①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去了。杨志口里只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这段话描述的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填书名)中的一个情节。这一情节是,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天王晁盖、、、等(须写出绰号和人物)。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9-12题。(共12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①!涉之为王沈沈②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夥颐:夥,同“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通“沉沉”,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辍耕之垄上辍:

②或说陈王曰或:

③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之:;之: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1.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原因:

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15题。(共14分)

蟋蟀鸣时易感秋

①“扯花生了!”小时听到这句话,就如同得到一个节日庆典的号令。

②时序到了农历七八月,春天时播种的花生便到了收获的季节。每到扯花生的日子里,于小伙伴而言,高兴的事情就少不了。能尝到带着土腥味的、多于牛奶般汁液的、纯纯香味的鲜花生,是这时节第一要紧的美事。

③要实现这美事,得靠自己。大人们扯起的花生,那是颗粒都归生产队的。奢望从大人们的筐里抓一把来吃,面对的惩罚很多:扣家长的工分,别人的责骂,冷眼,嘲讽。所以,那时小伙伴们都很自觉自愿的远离大人那装满花生的箩筐。

④小伙伴们是不会悲观的,大人们扯过花生的地方,碰巧时,总会有那么几颗深埋在地里的、不愿意随大流出来的、想要馈赠儿童饥肠的花生。仔细用小锄头刨开泥土,就会看见随着翻起的泥土裹夹着的通体黄白、肥滚溜圆的“漏网”花生。这时,小伙伴们会受到一种巨大的鼓舞,热情高涨,以至于忘乎所以,我们会拼命的刨土,弄得花生地里尘土飞扬,还自以为是那个在硝烟中冲锋陷阵的战士,陶醉着呢。

⑤当然,这样的好事、美景不是时时都有,处处都在的。小半天劳作下来,小竹篮里也就刨到那二十来颗。有时还因为自己的兴奋过度,乱丢竹篮,把仅有的一点胜利果实不知甩到何处。于是,自己只能挎着那只有几颗花生懒散地躺在底部的竹篮悻悻离去。

⑥儿童们大都忘事,当下一次大人们再次出现在花生地里时,尾随的又是一伙儿提着竹篮,扛着小锄头的孩子,而且还多带了一件工具,带盖的小鱼篓。那时候似乎不曾有个辛苦,也不曾有个几乎空手而归。正所谓“有寄心常静,无求味最长。儿童擒柳絮,不得又何妨。”

⑦依旧兴高采烈的刨着土儿,依旧是那么的信心满满。可刨了一阵儿,我们往往就扔下锄头和竹篮,拎着鱼篓去捉蟋蟀了。找一片扯过花生的堆满了花生藤和杂草的僻静地,小心蹲下,把手作喇叭状搁在耳后,仔细聆听那“瞿瞿,瞿嘀瞿嘀”“唧唧吱,唧唧吱”的声音从哪个旮旯发出。

⑧一旦听出点的眉目,几个人就会循着声音的方向蹑手蹑脚地过去。到了,把身子放低。有人轻轻把可能藏有蟋蟀的花生藤及草掀开,土块搬开。其他人,有拿竹篾帽的,有拿衣服的,如临大敌搬随时准备扑向蹦出来的蟋蟀。蟋蟀是聪明的,在小伙伴们动作的时候,它们已经销声,但没有匿迹,它们攒足了劲儿,一旦被发现就飞窜出去。弄得我们无暇四顾,扑这丢那,好不容易逮到几只,又往往是掉只脚折条腿的,哪还上得了角斗场?

⑨强抓是不行了,只能智取。我们会设法找那些钻在地道里的弄。大个的哥哥们说他们有经验,既能把蟋蟀呛出来,又不至于淹死。于是我们这些小_孩,被指挥去提水,大个的哥哥们只管往地道灌里水。这招还真灵,就真的逮到好几只。末了,灌水的哥哥们拿了翅膀凹凸有皱褶的,尾部只有两根针的蟋蟀。把三根针的给我们这些提水的,说是男单女双,他们要了母的,把公的给了我们,因为我们辛苦;翅膀有皱褶的蟋蟀飞不远,不好玩。他们有经验,反正我们信了。

⑩真到蟋蟀斗架的时候,我们才看出来了是被骗了,我们拿的那是“战争让女人走开”的主儿。他们是大哥哥,没法,这也当时的潜规则,只能怨爹妈把自己生晚了。我们要那飞得远的有用么,能打架才是硬道理。飞得远的,不就是逃兵么?

⑾不过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大哥哥们的那些斗得七劳五伤的公蟋蟀,就会转赠给我们,我们成了战地救护员,那也挺神圣的。既便是伤员,是败将,我们也如获至宝。把它慎重的装到自己的小鱼篓里,飞也似的跑去寻找发芽的花生,用花生芽来犒劳它们。

⑿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蟋蟀斗士们,得以延续自己的生命。重返斗场是不可能的了,但它们也总得回馈我们的辛劳。至此,每到暗夜人静时,它们便“瞿瞿,瞿嘀瞿嘀”“唧唧吱,唧唧吱”鸣叫起来。时而高亢悲壮,似吹响战争的号角;时而如泣如诉,诉说战斗的惨烈,同僚的躺倒;时而哀怨婉转,慨叹蟀生苦短,何世重披战袍?

⒀秋风夹带着落木飘然而至,蟋蟀的“瞿瞿,瞿嘀瞿嘀”声再响,一阵秋风也就完全就掩盖了它。然后雨也渐渐来了,秋夜的雨声没有夏夜的急骤,带来的凉意却寒彻入骨。

⒁斗士此时总会以跃起搏击的状态,以它的爪和腿强劲地勾牢鱼篓底,直面秋风秋雨秋凉意。

(作者:杨宝积,文章有改动)

12.蟋蟀带给我们这些小伙伴的乐趣都有哪些?(2分)

答:

13.阅读第⑦、⑧两段文字,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抓蟋蟀的趣味。(4分)

答:

14.文章要写蟋蟀,但是前六段文字却是在写扯花生的事。两相关联,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分)

答: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文章结尾两段文字,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5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18题。(共9分)

【资料一】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城市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过度集聚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发生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

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出现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资料二】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腾飞,城市的集聚效应已非常明显。在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49.68%,这已足以说明中国即将甚至已经进入“城市型社会”。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我国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6个,而超过700万的已经有十几个。

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或多或少地都患有城市病,而且还有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趋势。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城市大多会有严重的城市病。另外,如果特大城市附近有许多其他城市——成为“城市群”;当城市群(200公里范围内)常住总人口超过3000万时,或多或少地都患有城市群病;当城市群(200公里范围内)常住总人口超过5000万时,也会产生严重的城市群病,尤其是环境问题(城市废弃物难以就近消纳)和交通问题等。

【资料三】

(1949—2008年我国城市规模变化)

16、城市病产生以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分)

答:

17、城市病的发生是不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在中国需要如何规避城市病?(3分)

答:

18.阅读下面所给链接材料,结合前面几则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并说说理由。(4分)

【链接材料】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交通拥堵不仅会导致经济社会诸项功能的衰退,而且还将引发城市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成为阻碍发展的“城市顽疾”。交通拥挤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出行成本的增加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会抑制人们的日常活动,城市活力大打折扣,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另外,交通拥挤也导致了事故的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剧了拥挤。第三,交通拥挤还破坏了城市环境。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源。根据伦敦20世纪90年代的检测报告,大气中74%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尾气排放。交通拥挤导致车辆只能在低速状态行驶,频繁停车和启动不仅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消耗,也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增加了噪声。

你的问题:答:

你的理由:答:

(三)阅读《文章五诀》,完成第19-21题。(共9分)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变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

②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只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都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有人说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买卖的本质时,何等的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具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在这里,“形”字诀的运用,已不是一个单形,而是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

③常有人抱怨现在好看的文章不多,原因之一就是只会用单一法。十八般兵器你只会勉强使用一种,对阵时怎能不捉襟见肘,气喘吁吁。不要说你想“俘虏”读者,读者轻轻吹一口气,就把你的小稿吹到纸篓里去了。前面说过,形、事为实,情、理为虚,“五诀”的运用要特别讲究虚实互借。这样,纪实文才可免其浅,说理文才可避其僵。

④“文章五诀”说来简单,但它是基于平时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和对知识典籍的积累运用。如太极拳的掤、捋、挤、按,京戏的唱、念、做、打,全在临场发挥,综合运用。高手运笔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雳闪电,忽如桃花流水。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提出的?(2分)

答:

20.如果把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作为例子用在第②段中,该怎样来举例?(3分)

答:

21.作者在表达或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多处使用了比喻。请摘出其中的一处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

五、作文(50分)

22.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一段时间以来,我地区的文化建设进校园像一股劲风吹得校园充满了文化气息,在校园中,在班级里,随处可见文化建设的影子。细想一想,我们每天走过的校园,日日学习的教学楼里,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文化气息。截取校园中你眼里文化气息的一个地方做一简要介绍。字数120字左右。

23.题目:“窗口”(40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家庭是社会的缩影。透过窗口,我们可以看见窗外的世界,透过窗口,外面的人也可以认识了解里面的人。以“窗口”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字以上。

一、基础运用26分;

1.示例: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评分:内容选择2分,书写水平2分,共4分。各项层级赋分。

2.①B;②D;3.C;4.A;5.A;6.B;评分:每空2分,共12分。

7.斜晖脉脉水悠悠;人不寐;酒酣胸胆尚开张;物是人非事事休;赢得生前身后名;评分:每空1分,共5分。

8.《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智多星吴用、青面兽杨志、白日鼠白胜、赤发鬼刘唐、立地太岁阮小二等其中任意三个。评分:每空1分,共5分。

二、文言文阅读

9.辍:停止;或:有人;之:代指陈胜称王这件事;之:到;评分:每空1分,共4分。

10.1):发布号令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等人都来集会商议事情。2):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评分:每句2分,共4分。

11.原因:陈胜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利用大家对秦王朝_的反对心理起事,顺应了民心;后来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杀故人让他失去了人心。启示:讲究诚信是一个人成就一番光辉事业非常关键的因素。评分:每空2分,共4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

12.要点:捉蟋蟀的乐趣、养蟋蟀的趣味、听蟋蟀鸣叫的快乐。评分:2分。

13.示例:两段文字中,“把手作喇叭状搁在耳后”,生动地写出了小伙伴们寻找蟋蟀时的认真、专注和投入;“蟋蟀攒足劲儿时刻准备被发现时一下子窜出去”,形象地写出了蟋蟀的机警敏捷;“如临大敌随时准备扑向蹦出来的蟋蟀”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小伙伴们的紧张和小心;这些描写使捉蟋蟀的趣味跃然纸上。评分:4分。

14.参考:扯花生和捉蟋蟀都是作者童年生活中充满快乐和趣味的事情,而蟋蟀带来的乐趣更多。先写扯花生可以对捉、斗、养蟋蟀的趣味起到渲染和铺垫的作用。评分:3分。

15.示例: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带给人的感觉许多时候是伤感和忧愁。秋风的肃杀、秋雨的寒凉,与此时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蟋蟀的鸣叫两相映衬,更增加了某种悲凉的气氛。蟋蟀们表现出来的勇士的气概,在寄托了作者的敬仰之意的同时,也有对童年的快乐回忆,同时更多的是童年远去,人生易老的叹惋。评分:5分。

(二)

16.城市人口过度膨胀、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以及交通拥堵等。评分:2分。

17.不是。中国应该在适当条件下,有效控制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提高空间上城市与人口的均衡分布,有效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评分:3分。

18.示例: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中的交通问题?理由:交通问题有人多、私家车多的原因,也有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制约作用,还有交通管理不够科学的问题。评分:每问2分,共4分。

(三)

19.除了内容之外,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才能使一篇文章好看。作者首先提出文章那个如何才好看的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接着明确自己的主张。设问的使用可以凸显要表达的内容的重要性。评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共3分。

20.参考:《出师表》一文,形事情理典,五者交互使用。开篇叙述天下大势,分析蜀汉政权面临的外忧内患,是形;建言后主广开言路,不宜妄自菲薄是理;以桓、灵二帝为戒,亲贤远佞是典也是理;回忆躬耕南阳陇亩,先帝三顾茅庐之知遇之恩,是情;出师在即,临表涕零是情。五诀共用,才成就《出师表》一篇千古美文。评分:3分。

21.示例:“十八般兵器只会勉强使用一种,对阵时怎能不捉襟见肘,气喘吁吁。”这句话运用比喻,以十八般兵器比喻文章各种写法,以对阵输赢类比文章好坏,说理生动形象,晓畅明白。评分:句子1分,分析2分,共3分。

四、作文

22.示例略。评分:共10分,其中内容7分,表达3分。(要点提示:扣住校园内文化建设这一元素进行介绍,抓住某一点展开说透,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23.40分。评分标准略。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划断(huá) 旋舞(xuán) 笼统(lóng) 灰心丧气(sàng)

B.逮捕(dài) 背篓(bēi) 蓦然(mò) 强颜欢笑(qiǎng)

C.熟识(shú) 蹿红(cuàn) 澄清(chéng) 叱咤风云(zhà)

D.倒影(dào) 侮辱(wú) 蠕动(rú) 载歌载舞(zài)

2.下列词语中出现两处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晕眩 寒战 班蝥 浑身解数

B. 缈远 书塾 决别 浊流宛转

C. 取谛 什物 瞻养 心汇神凝

D. 微顷 躁热 船泊 披蓑戴笠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徐克导演的影片《智取威虎山》中,香港演员梁家辉饰演凶狠狡诈、赫赫有名的土匪头子座山雕,其夸张的造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B.“山水重庆”微缩景观完美展现了重庆的山水特色,如此逼真的艺术效果与设计师具体而微的构思密不可分。

C.这对双胞胎生得极其相似,眉眼之间只有细微不同,性格上却是一个沉静、一个火爆,真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D.这园子一到开花的时候便是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4.下列选项中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都德是法国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其作品《最后一课》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B.《论语》是春秋时期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社戏》也都选自这部散文集。

D.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5.下列选项中句子语意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3分)

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见识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 。真正 的知己,就算是默默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① 要紧的是双方的境界能够交接,倒不一定两人都要有口才,

② 如果双方的见识悬殊,那就好像下棋让子,玩得总是不畅。

③ 甚至也不必都健谈,而最宜一个健谈,一个善听,

④ 谈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共鸣,更在于默契。

⑤ 因为口才宜于应敌,却不宜用来待友。

A.②①⑤③④ B.④③①②⑤

C.②④①⑤③ D.②①③⑤④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论孔子,老子也 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到世界的规律。

B.中国男足在亚洲杯历首次取得三连胜,实在值得可喜可贺。

C.智能云电视的推出彻底_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只有用电脑才能上网的传统观念。

D.世界各大报纸关于《查理周刊》遇袭事件都在显要位置做了详细的报道。

7.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中新网1月2日电 据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消息,2014年12月31日外滩陈毅广场由于人群发生拥挤导致踩踏事故。事故发生后,上海市连夜成立工作组,统一指导善后工作。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要求全力做好伤员抢救和善后处置等工作。截止今天上午,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新增两名伤者系昨天下午入院就诊确认。18人已经诊治后离院,31人继续在院治疗。其中,重伤13人,轻伤18人。已与28名伤员家属或同事取得联系。

材料二:据《法兰西晚报》1月2日报道,为确保新年庆祝活动顺利进行,总统奥朗德曾亲自视察香榭丽舍大街警察和宪兵的工作,当晚共有超过9000名警察、宪兵、军人以及青年志愿者在巴黎各处巡逻。法国安全专家介绍:“为应对意外情况,活动前我们会根据调查评估制定计划1、计划2甚至计划3,活动现场会有数千台监控器实时监控人流的来源并及时封锁入口,在疏散人流时,我们通常采用警察缓慢前进轻推人群的 办法控制现场。”

材料三: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在年末的最后一天会迎来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然而一百多年来这里从未发生一起踩踏事件。在现场统筹指挥的纽约市警察局局长吉米•奥尼尔说:“参加跨年活动的游客很多,我们会增派人员提前将各街道分区,再将每个区用可移动栅栏圈成不同“方阵”,而且各个方阵是被严格区分开的。”值得注意的是警方在这样巨大的人流里专门安排了场所给_人士使用,现场有_组织举着“黑人无法生活”、“警察谋杀黑人青年”的_标牌。对此,吉米•奥尼尔说:“我们制定专门的计划应对这些相应的细节和突发事件,因为任何细节的处理不当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们每次都必须准备多个预案。”

材料四:

拥挤人群中不慎倒地的自我保护动作

图一 图二

一、将材料一改写成一句话新闻(16字以内)。(2分)

二、悲剧面前,我们除了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悼以外,更要深刻的反思和自省:如何安全举办大型活动、预防事故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态度和措施或许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请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梳理出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共同点。(3分)

(3)新春伊始,为了提市民高安全意识,预防类似踩踏事故发生,重庆一中组织了一支宣传小分队在重庆最拥挤的交通线——轨道3号线各站点进行宣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轨道3号线沙坪坝站入口楼梯处需要张贴安全标语,你认为下面三条标语中哪一条?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A.宁绕百步远,不抢一步险。

B.狭路相逢“让”者胜。

C.三双筷子三双碗,爱妻娇儿盼团圆。

宣传队队员们为地铁乘客准备了《踩踏事故防范及自 救安全手册》,请你结合材料四图片中的内容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向乘客讲解相关注意事项。(4分)

二.古诗文积累及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随着《星际穿越》等多部科幻影片的上映,“虫洞旅行”、“星际航行”等概念不断刷新人们的宇宙观。请阅读下面的内容,请完成(1)——(2)题。

(1)假如时空可以穿越,唐代也有QQ群、朋友圈,文人雅士尽会于此,他们将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请阅读下面的对话,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古诗文。(7分,每空1分)

大唐名人朋友圈(96人)

孟浩然

应试归来!大家看看我这篇试帖诗写得如何?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杜甫@李白xKb 1.C om

GPS定位:长安

李白

孟夫子高中!

岑参

遥远的北地玉树琼枝恍若春,真是“ ① , 。”(《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晚生在此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孟夫子必中!

孟浩然

哎,刚得知消息,榜上无名。天意弄人啊,还不如学陶公“② ,

。”(《饮酒》)多么自在惬意!

李白 回复孟浩然:秋菊恬淡固然令人倾慕,但济苍生安社稷才是读书人生命的强音。孟夫子不 必沮丧,“③ , 。”(《行路难》)只要高悬人生的风帆,相信终能万里鹏程一展抱负。

杜甫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孟兄清诗句句尽堪传, 切莫妄自菲薄啊。

孟浩然回复杜甫:子美在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时尚有“安得广厦千万间,④ ”

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我却在此为个人得失长吁短叹,着实惭愧。

(2)与诗意的灵魂结邻就是与文墨同道与天地往来。假如我们可以重返古代,你希望可以和谁做邻居呢? (上题中出现的人物除外)请仿照示例,化用意象,续写一个句子。(3分)

示例:我愿与嵇康为邻,看他如何敛弦散思,将猗猗修竹高歌成一根根峥嵘的傲骨。

我愿与李清照为邻,看她如何东篱把酒,将满地黄花折叠成一页页凄楚的心事。

仿写: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形貌昳丽 (2)王之蔽甚矣

10.下面几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闻寡人之耳者 客之美我者

处处闻啼鸟 芳草鲜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诚宜开张圣听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11.翻译句子(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 古书中“劝谏”题材的文章不胜枚举,除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外,《召公谏厉王止谤》也是其中翘楚。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6分)

厉王虐,国人谤(批评指责)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周厉王苛虐的政令)矣!”王怒,得卫巫(卫国的巫者),使监(监视)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消除)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堵塞)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於彘(三年后,周厉王于公元前842年被国人放逐到彘)。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周语上》)

(1)用四字短语填空:(3分)

在劝谏时,邹忌用 设 喻,召公则将“ ”比作“防川”,他们劝谏的目的都是希望君王能 。

(2)都是写劝谏的故事,结局却迥然不同,齐国“战胜于朝廷”,周厉王却被“流於彘”。请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3分)

三、现代文阅读 (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共21分)

我的语文老师王承刚

文/慢三

①王承刚是男的,我们却都叫他王奶奶。这就是我对他外形的描述。

②王奶奶三十岁出头,一米七有余,皮肤泛白,高度近视,走路时弓着背,两只手掌在胸前反复揉搓,一副冻得快死的样子,哪怕是在盛夏。当时我们高二结束,我由于成绩一贯中游,被分到了文科差班。王奶奶便成了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③王奶奶常年带文科差班,颇有心得,学校对他的要求也极低——只要别出事,就任这帮垃圾闹腾去吧。但王奶奶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个好人,一个好人怎么忍心放任自己的学生像茶水中的渣滓一般螺旋式沉入玻璃杯底呢。虽然可能我们的确就是渣滓。

④于是,奶奶开始管教我们。他每天六点半就把大家拉到教室早读,晚上十点还不放我们下晚自习。他或许并不渴望得到大家的感激和尊敬,只求无愧于自己那份好心肠。这样的教育方式当然让人痛苦,大家不仅毫不感恩,反而在背后对他极尽挖苦,厌恶透顶。

⑤我并不讨厌他,因为王奶奶表扬过我的作文写得还可以,大体的内容是,几乎没有用重复的词语。当时,听到这话对我这么个虚荣心很强的人是多么的欢欣鼓舞。可后来一想,这不是耍我吗,按这样的逻辑,编新华词典的那帮人不是可以被称为文学巨匠了?由此可见,他这个语文老师当得有多么的精明。

⑥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写了篇小说交了上去。那篇小说大概只有四五百字,属于彼时流行的“微型小说”范畴。下一堂课,王奶奶端着一叠作文本进来,只说了一句“下面我给大家念一篇作文”,然后就念了起来。他念的正是我写的那篇小说。我突然紧张死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这篇在我写时感觉还不错的微型小说,通过王奶奶的嘴里念出来后,我觉得写得糟糕极了,颜面全无。当时我只能在心里祈求他赶紧念完。终于,他合 上了作文本。“这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写的,我觉得他写得很好,可以去参加微型小说大赛。”说完,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念出了我的名字,“上来,把作文本拿下去。”在我上台的过程中,我的垃圾同学们突然集体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在这堆莫名其妙的掌声中,我原谅了可恶的王奶奶。

⑦他有个五岁左右的女儿,经常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到教室里窜来窜去,活跃气氛。据传闻,王爷爷(既然她老公叫王奶奶,我们有必要 一视同仁)是另外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因为与该校某体育老师搞婚外恋,导致了这场婚姻的失败。在这件事情上,王奶奶一反软弱的常态,跑到女方 学校去闹了好几次,似乎还被人揍过(有次上课明显左脸比右脸要大),终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胜利,比如女儿的抚养权。鉴于这种特殊情况,学校也给予理解和宽容,允许他在上班上课的时候把女儿带在身边。小姑娘什么也不懂,整天高兴得跟只铃铛似的,走到哪儿响到哪儿。她短发,干瘪,瘦弱,好动,像个假小子,与王奶奶完全是两种气质。通常情况下,等王奶奶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空隙,我们就捏捏小姑娘的脸蛋,摇摇手臂,再给她塞块糖,逼着她称呼自己的爸爸为王奶奶,这时,小姑娘却表现得比她爸爸更像男人。

⑧王奶奶偶尔也会在课堂上念一念他不曾发表的作品,多是一些文学青年略带伤感的青春校园故事。我们一度怀疑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原型。犹记得王奶奶用带有些许哭腔的嗓音念道:“就在这一刻,我才清楚地意识到,青春结束了,社会像一所监狱的监狱长一样面带微笑向我们张开了空虚的怀抱。”

⑨毕业后,我只在街的那一边见到过他一次。我没有喊他,因为前一晚我和朋友唱KTV弄坏了嗓子,实在喊不出声来了。他肯定没看见我,因为他深度近视,且没戴眼镜;我也近视,同样没戴眼镜,却真真切切地看见他了,这是何故?

⑩昨天在书店,我看到一本名为《枯萎》的长篇小说,作者署名就是王承刚,心里一阵激动。可当我打开一看作者简历,发现无论是年纪、身份,还是籍贯,都与我的老师王承刚毫无瓜葛。于是,我又把它塞回了书架。

(选自《一个》,有删改)

13.通读全文,请分别概括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主人公哪几件事?(4分)

14.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由此可见,他这个语文老师当得有多么的精明。(2分)

(2)在我上台的过程中,我的垃圾同学们突然集体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2分)

15.文中划线句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1)就在这一刻,我才清楚地意识到,青春结束了,社会像一所监狱的监狱长一样面带微笑向我们张开了空虚的怀抱。(4分)

(2)于是,我又把它塞回了书架。(3分)

16. 文章第⑨段讲述毕业后,我与王老师在街上偶遇,在我们都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他没有看见我,而我却看见了他,这是为什么?(3分)

17. 请联系全文,概括“王奶奶”这一人物形象(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2题。(共19分)

轮不到拼天赋

①我认识一个1992年出生的小同学。他毕业于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之际,他和另外六个人一起在某单位实习,两个月后,只有他被留了下来。我问他原因:“你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他说:“我也不清楚。”我继续追问:“你再想想。”他说:“因为我准时上班。”我不信。他又说:“那就是我的邮件格式写得更对,错别字更少,更容易让人看明白。”这回我信了。

②因为我对此深有体会。我阅读了上千封咨询邮件,能够看到书写格式正确,分段清楚,没有错别字,叙事有条理的邮件只有寥寥几封,大 多都是一段到底,标点混乱,表达不清,短短三行就有两个错字……常常让我看了头晕脑胀。因为混乱的邮件看多了,偶尔看到一封格式正确、表达清楚的邮件,我都激动 得想流泪,赶紧想着怎么 回复对方。

③很多人一直以为自己与他人拼的是吃苦,是天赋,什么刻苦奋斗,什么拼命学霸……其实,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拼的只是一点点认真、一点点细节,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在你的世界里,大多数都是盲人,你只要有一只眼睛,就有资格称王。

④我收到非常多的抱怨的邮件。他们有的抱怨工作待遇太低.有的抱怨工作内容琐碎,有的抱怨社会不公,有的抱怨家庭环境不好,有的抱怨自己学历不够高,有的抱怨自己干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做了自已应该做的事情,并把它们做好的呢?一个人可以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但要安分于现状。简单来说,就是要守好自己的本分,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连最基本的努力都没有做到,却用那些虚化的平等、华丽的梦想、社会的不公、自已没有天赋等为自己不能成功找借口。

⑤一个人如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实非常简单,他要做的事情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情,甚至是一些非常本分的事情。做学生时,做到准时上下课,按时完成作业。毕业面试时,穿不起衣服,就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清爽,做到准时赴约。求职写邮件时,注意书写格式,分段清楚,意思表达明白。上班的时候,少打游戏,少逛淘宝,多琢磨怎么把事情做好。下班的时候,少看几集连续剧,少睡一点觉,多看几本书。周末大家都在吃吃喝喝和睡懒觉时,你到公园里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做到这些,你的机会自然就会多起来,命运也会慢慢地改变 。

⑥如果更进一步,你除了做好自己的本分,还能将每一件小事情做到极致,像庖丁解牛,会怎样呢?

⑦《士兵突击》中有句台词: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

(选自《党员文摘》2014年第15期,有删改)

18.请仔细阅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回答作者是怎样引出本文中心论点的?(3分)

19.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在你的世界里,大 多数都是盲人,你只要有一只眼睛,就有资格称王。(3分)

(2)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3分)

20.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21.文章中提到“大多数人都还没有轮到拼天赋”。那么在作者看来,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依靠的是什么呢?(3分)

22.请依据文章内容,为本文第⑥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论证更严密完整。(3分)

四、作文(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慧开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心无旁骛的生活是人生的境界。得失之间,荣辱不惊。可惜世人多为生活琐事所扰,又怎会看得见身边的美丽?只要我们心怀禅意,就算身处闹市,日夜奔忙,依然可以为自己的心构筑一方世外桃源,让心灵停泊。明白了这些道理,心境豁然开朗。我们的人生便处处是好时节了。

请以“正是人间好时节”为题写一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不同的话让游客们的心情也迥然不同。

6.C

7.(1)(2分)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造成36亡49伤(或造成严重伤亡)

(2)(3分)第一,增加安保人员的数量;第二,科学的控制人流;第三,制定多种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第四,政府官员高度重视、一线指挥。

(3分)选B句 化用古语(或成语)生动巧妙的提醒乘客在上下楼梯处要相互礼让。(3)

(4分)叔叔您好(乘客您好):如果您在拥挤人群中不慎倒地,记得要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后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盖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器官,侧躺在地。

10.(3分)C

11.(4分)(1)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2. (1)生活小事(切身经历)、防民之口、广开言路(每空1分)

(2)齐国战胜与朝廷的原因:齐威王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齐国有邹忌这样懂得劝谏艺术的贤臣;周厉王被流放的原因在于他暴虐无道(“不听良言”,“见识浅陋”皆可)。

13.虽然带文科差班,但王奶奶依然极尽全力的管教学生(1分)。王奶奶表扬我的作文写得不错(1分)。简介王奶奶不幸的家庭生活(1 分)。王奶奶在课堂上念自己未经发表的作品(1分)。

14、(1)精明:本义精干聪明,文中指王老师擅长鼓励学生是个极有说话的艺术的语文老师(2分)表达了对王老师的赞叹。

(2)垃圾:本义指废弃无用之物,这里指作者自嘲自己和同学们因成绩糟糕被视作无用的废物。 (2分)

17、王奶奶,王承刚是一个非常平凡普通的语文老师形象(1分),他才能平庸却依然热爱文学(1分),生活不幸却依然善良执著(尽职尽责、有原则有尊严)(1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其实,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拼的只是一点点认真、一点点细节,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1分)先记叙了作者发现一个实习生能留下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邮件写得更认真(1分),由此想到他自己收到大量马虎粗心的邮件,稍有格式工整的就印象深刻(1分)。从而引出本文中心论点。

19、(1)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努力程度很低(1分),你只要稍微认真一点,注意细节(1分),就能脱颖而出(1分)。

(2)如果每做一件小事,都能认真完成(1分),那么到最后这些小事会积累成大事(1分),就会赢得机会,改变命运。(1分)。

    68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