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2021年新编高效语文教案样板
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
《伤仲永》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分组讨论)
二、熟读全文,参照课后练习中的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2
《狼》
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阐释自己对文本寓意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3
课时:一课时
三教法,学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小组探究法(我主要用在探究并阐明文本寓意)
学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堂开始时在PPT上播放狼的图片,边看边请学生回答对狼的印象如何?(奸诈,狡猾,团队合作,聪明,若有学生回答出聪明等词,教师可以引导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狼这篇文章,看看到底是狼聪明还是人聪明)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给下列汉字注音
缀,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解释下列文言词的含义
缀,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苫蔽,弛担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入,尻,盖,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重点在于解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有感情朗读
学生自读(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教师课文评价并指导,然后老师范读,最后听录音。
(四)文本研习
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在前面多次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要求语言简练,概括全面)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问不懂的字词,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发挥大家的积极性,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教师再进行讲解。
2.深入思考,进行探究
问题一:默读课文,并划出文中写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这两只狼的哪些特点。
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如故。”
狡猾: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问题二:文中除了写狼,还写了屠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夫的?请在课本中圈出屠夫与狼搏斗的动作,并分析,你看到了一个()的屠夫。
通过动作描写,第3段的“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转视”“断”等动词,“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表明屠夫的勇敢和善于抓住时机,转视表明屠夫的谨慎、小心。
问题三:(1)两只狡猾贪婪的狼被屠夫“毙之”,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2)这句话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尽管狼很狡猾凶残,玩弄阴谋,但在与人的斗争中,只会自食其果,因为人有着狼没有的智慧和力量。
(3)作者在这里只是嘲讽的狼吗?
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狼,而是狼所代表的黑暗的恶势力。面对这样的恶势力,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问题四:作为一个故事,文章在第四段就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增加第五段,是否画蛇添足?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在文章结构上(先叙述后议论)和本文相似?
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式,在《聊斋志异》里基本上每篇文章,在叙述后蒲松龄都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评论了,上学期学过的《伤仲永》,和这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类似,都是先叙事后议论,不仅这些,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文章后面就有“太史公曰”,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格式,只不过蒲松龄做了一些调整。
3.课外拓展阅读
(1)阅读《聊斋志异》《狼三则》其中的其他两则
(2)参看电影《狼图腾》,深入思考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狼,并写成一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3)展开想象力,把本文改编成白话文;同时将两者进行对比,初步领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3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分析主要人物特点。
2、归纳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领悟作品的丰富内蕴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环节: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课前播放一段视频:〈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说出这个故事并且说出故事的作者--安徒生
2、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安徒生,19世纪丹麦杰出的童话作家,一生共写成了160多篇童话。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3、介绍体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4、然后导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另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5、请学生根据以前的积累把以下字词读准。
如:陛下头衔滑稽钦差称职炫耀骇人听闻御聘
精致呈报
二、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认识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新装)
2、梳理文章脉络:请同学们找出文章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先说第一个引子:皇帝爱新装。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句式总结其余几个。(开端--骗子做新装发展--君臣看新装高潮--皇帝穿新装
结局--孩子揭新装)
三、重点分析与训练:
(一)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听读皇帝爱新装部分,回答问题:
1、课文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皇帝很爱新衣呀?
从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服
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2、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二)学生听读做新装,回答:皇帝为什么会决定让骗子做新装?
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布的颜色和图案:分外美观
布的特性:奇怪的特性
(三)学生听读看新装部分,回答:请找出老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时的心理、神态、和语言描写的句子。
心理: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
神态:装模作样地看了又看
语言:点头赞美“真是美极了”
(四)听读皇帝穿新装部分,回答: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请具体分析。
骗子加班:动作:取下衣料,裁了一阵,缝了一通。语言:请看!新衣服缝好啦!
骗子献衣:动作:各举起一只手。语言:裤子、袍子、外衣、优点
皇帝穿衣: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大家吹捧:合身、好看、花纹、色彩、贵重
(五)阅读小孩揭新装部分,回答:
1、一个小孩最后说道:“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表现了小孩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表现孩子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用意是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纯洁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后来,从小孩子到老百姓都说了真话了,为什么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然装模作样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因为皇帝虚荣、爱面子。他想:我是皇帝,我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我得撑下去,我不能让国人明白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
作者这样写更充分暴露出皇帝的怯弱虚弱。
四、品味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以“一个的皇帝”、“一群的大臣”、“一个的孩子”、“一个的骗子为句式,在人物后填入一个修饰性词语,来说明本文的皇帝、大臣、小孩是个怎样的人。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
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伪善。
孩子----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五、课堂小结:
1、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骗)
2、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
六、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_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想像他会怎么做)
(2)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4
《河中石兽》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 棹(zhào)柿(fèi)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ù)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语 :幻灯片出示(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教学过程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的,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 朗读课文。
3. 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四、课堂小结
1. 古今异义
井:古义: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代词 这 是非木柿
今义:阅读
是:古义:经历 阅十余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 但矢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2. 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 离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3.词性活用 棹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
4.汉字能假 同“癫”,疯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三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5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结合信息技术,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能准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嫦娥奔月视频,表明古人对神秘月球的无限向往。展示图片重温登月时刻,开始神秘的登月之旅!
二、新授课。
1、抢答热身篇:跳读课文,获取重要信息。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学习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登月的事件进展。同时明确为什么作者将时间精确到秒。展示并播放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的科学知识。登月过程的四个阶段。展示图片。宇航员登月后做的几件事?播放登月视频。
3、重点研读篇:人类登月的意义。
4、美点寻踪篇:选文本中的两三美句,结合恰当的图片进行赏析,进而从中了解本文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特点。
例:“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
5、拓展延伸篇:通过图片、动画展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课外探讨篇:创设情境,布置作业——你对月球知多少?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