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余始循以入(表顺承,相当于‘‘而”)
回视日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是时以大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凭借……身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
虽董之以严刑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于
其皆出于此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制稍异于前(比)
而耻学于师(向)不拘于时(被)
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然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者,意气扬扬(不过,但是)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腮之下(这样,那样)
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然视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连词)
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到、往、去,动词)
顷之(凑足音节)
吾妻死之年(那)
抚之甚厚(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名句整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6.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1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1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16、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1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1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1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2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2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2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2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高一语文常用修辞手法
1、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相关文章:
★ 语文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