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称菜烂地里降价70%卖不掉是怎么回事

和杰0分享

河南农民称菜烂地里降价70%卖不掉,那么河南农民称菜烂地里降价70%卖不掉是怎么回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南农民称菜烂地里降价70%卖不掉是怎么回事,欢迎大家收藏与分享一下哟!

河南农民称菜烂地里降价70%卖不掉是怎么回事?

往年1.5元/斤的小葱,今年已经降价到0.5元/斤,却依然卖不掉。眼瞅着几十亩蔬菜就要烂在地里,于航连说话都开始忍不住叹气起来。

“(疫情)三年了,都没像今年这么难过。”11月15日上午,来自河南省汝州市纸坊镇的于航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三年前疫情在武汉暴发时,对全国的蔬菜销售都有影响,但当时的汝州市,并非疫情重点区域,外地客商依然能到当地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外地的大货车凭着相关证件,也能正常进出汝州,因此,当地的蔬菜销售并没受到很大影响,但今年,情况却大不一样了。

烦恼

于航告诉第一财经,他所在的纸坊镇,是一个蔬菜大镇,今年,全镇种植了20万多亩蔬菜,按照计划,能产出350万公斤小葱、93万公斤菠菜、51万公斤萝卜、317万公斤香菜以及其它蔬菜品类。

往年,这些动辄几十万公斤的蔬菜,是包括于航在内的纸坊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今年,却成为他们最大的烦恼。

同样面临蔬菜滞销烦恼的,还有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以及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韩寺镇等地的菜农们。

不仅如此,老家在河南省滑县的杨桐也告诉第一财经,在他们老家,今年的萝卜、白菜降价到一两毛(每斤),也很少看到有客商来收,回乡的路上,扔的都是菠菜、香菜,当地人吃都吃不完。“我表弟也说,他种了10亩白菜、30亩大葱,一直没卖掉,现在,眼看天越来越冷,地要上冻,要是不赶紧把地腾出来,不但菜要烂地里,小麦也没法种上。”

于航说,很多蔬菜的季节性很强,譬如包菜,一旦到了季节不采收,就可能会因为“爆炸”不能销售,小葱如果到季不采收,风一吹就开始倒伏,韭菜如果到季没按时采收,叶子就会发黄,失去销售的价值。

疫情打乱了节奏。

今年9月下旬,汝州市开始出现疫情时,正是当地蔬菜集体上市销售的季节,按照计划,这些蔬菜的最佳采收季节,为农历十月初一(即10月25日)前后,但此时,包括汝州在内的一些河南地市却由于次第出现疫情,不能正常采收和上市销售。

纸坊镇的蔬菜销售区域,除了其中10%左右为汝州周边,剩余90%,都是集中销售到山西省、陕西省、新疆自治区、江苏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北省、北京市、安徽省以及省内的洛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郑州市等区域,如今,外地货车进不来,本地货车也出不去,市区的很多蔬菜市场、居民小区也都不能正常销售,纸坊镇的蔬菜,很快便陷入了滞销。

“我自己种了34亩蔬菜,到现在卖出去的连六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其中有19亩,因为错过了销售季,基本上等于全部赔本扔掉了。”除了自种蔬菜外,于航还是当地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经纪人,他回忆说,往年,他所在的这个蔬菜市场,每年的蔬菜销量有2万多斤,一辆20吨左右的半挂式货车,一天能开走6辆,如今,即便他们费了老劲,把价格降到了亏钱,一天也只能卖出去4000多斤。

类似的蔬菜滞销场景,也发生在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等地。

地处豫西南的侯集镇,因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北方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也是大葱与生姜主产区,如今,同样由于交通运输受到影响,当地2000万斤应季新鲜蔬菜面临滞销。

“上万斤大白菜如果没人采购,只能旋进地里,不腾地下一季就没法种。”当地菜农徐志文说。

缓解

“我也是农民的孩子,看着青青绿绿的蔬菜,烂在地里,感觉心都在滴血。菜农真难,真让人心疼。”一边说着话,杨桐的眼里就开始噙着眼泪了,这位曾经的前媒体人,如今创办了旨在推广河南文化的新媒体平台“豫记”,如今,看着菜农们在贱卖菜,甚至卖不出去,只有含恨毁菜,而一些城区居民却出不了门,吃不上青菜、叶菜,杨桐开始坐不住了。

他先是对接郑州的两家蔬菜分销平台大河速递、万邦云仓,请求他们赶赴汝州、滑县收菜,又把全国各地的菜农们的联系方式收集起来,做成网页,到处呼吁河南籍的老乡们转发,“伸出援手,为老家河南种菜的父老乡亲助一把力,加一把油,尽快渡过这道坎儿。”

于航所在的汝州市,也开始行动起来。汝州市委宣传部、市政协及相关单位,在多次到纸坊镇实地调研滞销蔬菜后,开始统筹成立市、乡、村三级抢收配送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市开展“爱心菜双周行动”;当地的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住建局、工商联、文明办等多个职能部门,也开始为蔬菜的内销、外销及配送助力,他们通过成立最滞销菜攻坚协作群,突出轻重缓急、协调联动,全力解决菜农当前滞销问题。

为此,当地紧急成立的纸坊镇蔬菜配送合作社,还对一些滞销蔬菜进行分门别类后,将其分别包装成为50元(34斤蔬菜)、40元(33斤蔬菜)、30元(22斤蔬菜)等不同规格的“纸坊蔬菜包”,由专业合作社对接团购客户,直接送达小区。

于航说,如今,外地的货车,在提前做好报备的情况下,也已经能够进出汝州,这为当地的蔬菜外销提供了不少便利。

由杨桐对接的上述两家蔬菜分销平台,也分别派出了蔬菜采购车队,开始赶赴汝州、滑县的田间地头,准备将更多滞销滞销蔬菜,送到郑州居民的灶台。

如何解决菜贱伤农?

谷贱伤农

在丰收的年月里,由于粮食的供给大幅增加,根据供求定理,粮食价格下跌。由于粮食是需求极其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下跌并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增加,相反,粮食的需求量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农民生产粮食所得的收益TR=P×Q就会减少,可见,粮食丰收会极大地伤害农民的积极性,经济学上称之为“谷贱伤农”。

西方经济学中用“谷贱伤农”旨在说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时间的关系,即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和销售收益成同向变动的关系。

01|治理对策

农产品定价的理由:

第一,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其 愿意供给与实际供给通常不一致。

第二,农业部门处于国民经济中的上游地位,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会影响下游产品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不稳定。

第三,农产品市场是个典型的蛛网模型。

因此,为了防止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长期大幅度波动,使得农产品市场供求实现平衡,政府就要规定农产品价格。

02|治理对策

农产品的定价:政府以长期均衡价格定价

如果政府以长期均衡价格定价,尽管在不同年份里可能出现供大于求,或者求大于供的情况,但丰收年份政府的购入量与歉收年份政府的出售数量能够相互抵消。从政府财政上来看,除了设置调节基金外并不形成特别的负担。

从效率方面来看,按长期的均衡价格定价能够使产品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收入分配方面来看,按长期的均衡价格定价是中性的,消费者承担产品的全部成本,政府不用通过公共定价进行收入再分配。

菜贱伤农

菜贱伤农,顾名思义,就是指蔬菜价格过低,使单位面积蔬菜的市场收益等于或小于单位面积蔬菜的投入,令农民“白忙活”或“血本无归”,严重伤害到菜农的利益。古往今来,因为产销脱节、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原因,菜贱伤农的事情时有发生。与此类似的还有谷贱伤农、棉贱伤农、茧贱伤农等。因为涉及农民收入、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此类问题一直是农民和各级政府共同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材关于“菜贱伤农”的表述如下:由于应季蔬菜全面丰收,导致蔬菜供给迅速增加,从而蔬菜价格下降。但是由于市场对蔬菜的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下降并没有引起市场需求大幅度增加,因而需求量的增加未能弥补价格下降对农民收入的负面影响,最终使得农民因蔬菜丰收而收入下降甚至亏损。由此可见,增加农民收入的手段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农产品的供给;相反,引导农民适当的减少供给才是有效的。

蔬菜缺乏弹性吗?

蔬菜的需求弹性究竟如何需要论证。

第一,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肯定会大于粮食(谷物),蔬菜价格太高时可以少吃或者不吃,除非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当高,否则,碳水化合物的补给要比补充维生素更为迫切。

第二,美国人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是西红柿的需求价格弹性高于马铃薯,马铃薯的需求价格弹性高于面包和面粉。

第三,很多应季新鲜蔬菜,存储时间短,保存成本高,容易腐烂,应该属于易腐商品,短期内价格下跌幅度很大,销售量也会随之大幅减少,菜农收入下降甚至亏损与需求价格弹性关系不大。

第四,教材的此番论述有张冠李戴之嫌。

菜贱伤农的原因分析:

蛛网理论

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小年效应”,就是经济学上所指的蛛网理论,即农产品供给时间长,上年市场交易价格是下一年的预期价格,农民以此预期价格来决定下一年的供给量。

也就是,上年价格卖得高、卖得好的菜,第二年就有农民大量种植,然后造成价格暴跌,农民就赔钱,最终造成菜贱伤农。

流通问题

有些蔬菜不易有效保存,当收菜的批发商较多时,农民卖菜价格就高些,但一遇到下雨天或是其他原因,收菜的车比过去少了,菜价就会快速下跌,同时,消费者买到的蔬菜就更贵了。

交易成本问题,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的定义,“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产生的成本。在蔬菜流通和交易时,中间环节太多,其实除了二道贩外,还有三道贩,甚至四道贩,之后批发市场,超市,零售,最后才到顾客手里,“层层剥皮”下,就造成了菜农低价出售,顾客高价购买的情况。

信息问题

菜农种菜有个特点就是同一个地域的,往往在同一时段种相同的蔬菜同时上市,在本地很难销售出去,只有外地的客商贩子来本地大批量贩卖,才能确保蔬菜能快速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如果菜农学会利用互联网,蔬菜成熟之前的相关信息提前发布出去,降低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等,和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及时对接,即可解决菜贱伤农的问题。

“菜贱伤农”与“谷贱伤农”的原因不同,治理对策自然不同。

01|对策建议

农产品不但有市场风险,能不能卖出去,还有自然风险,就是天气和自然灾害。在这种状况下,就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我们不能把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看成是对市场的干扰,应当看成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尽的一个义务。

当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意味着农产品供给不足,政府应当鼓励农民增加生产、保证供给、搞活流通、加强市场监管;当价格出现下跌的时候,菜贱伤农,政府应当采取对农民的保护性措施,比如农超对接、帮助农民扩大销售、帮助农民搞活流通。包括政府应当出一定的资金,来弥补农民在市场经济规律中的损失。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站在农民的利益上,帮助他们应对市场风险。

02|对策建议

政府参与调控菜价。政府可以参股收购社区菜市场以稳定菜价,出台《蔬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实施财政补贴保费50%,对季节性蔬菜实施保护价。政府参与对蔬菜零售终端控制,有助于完善市场机制。

严格监管中间批发环节,畅通绿色通道,建立公益化的社区菜场;用公共财政资金,建立一批公共冷库,以实现蔬菜储存,均衡上市,这不仅可以减少菜农的损失,也可以促进市场的平稳发展。

03|对策建议

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利用政府信誉,建立半市场化和半公益的会员制中介组织,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博弈能力,调节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力量不均衡,帮助菜农获利,同时让老百姓将“菜篮子”轻松愉快地提回家。

菜贱伤农是什么意思?

农民把蔬菜价格降低,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引起蔬菜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因为蔬菜是一种不可长期储存的食品,居民并不会因为价格降低,而大量购买。由此可见,农民生产出来的蔬菜,由于外部市场供给量增加导致农民自身蔬菜价格降低,但农民蔬菜销售量并未有较大幅度提升,这就导致农民收人大幅度缩水。这与“谷贱伤人”同一道理,农民丰收了,收益却减少了。

    54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