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即使放寒假也一定要安排适当的时间用于查漏补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高
B.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从那时以来
C.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匪:土匪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猿猱欲度愁攀援
B.使人听此凋朱颜
C.砅崖转石万壑雷
D.艰难苦恨繁霜鬓
7.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D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将神话传说、想象、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17分)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
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8.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明年:第二年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原来(是)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弹:畅快地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
B.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无乃尔是过与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蚓无爪牙之利D.灭六国者,六国也
11.下列几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12、翻译(每句3分,共9分)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用具体的字词说明。(2分)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锦瑟》)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3)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4)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旋涡(xuán)瞭望(liào)颓垣(huán)号呼靡及(mǐ)
B.干瘪(biě)鬈曲(quán)荒冢(zhǒng)叱咤风云(chà)
C.纤绳(qiàn)褶皱(zhē)缱绻(quǎn)茕茕孑立(qióng)
D.愧怍(zuò)趿拉(tā)绯红(fēi)命途多舛(chuǎ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到绿阴蔽天的南方去了。
B.不管在哪里,栗树越长越稠密,膘肥体壮的公牛和大腹便便的母牛就越多,它们走在陡峭的山坡上简直不知道往哪里迈脚。
C.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带,骑一匹白马飘然而去。
D.谬误与真理掺拌一起抛撒,人类像挨了一场殒石雨,它损伤的是人的感知器官。一个现代人即便睁大双眼,还是拨不开无形的眼障,错觉总是缠住你,最终使你臣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1年6月7日,故意杀人犯药家鑫在西安伏法。这一结果,体现了司法的公正,也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B.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带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如果胶柱鼓瑟就只能落后且永远没有出路。
C.由于日本福岛因地震发生核泄漏,一时间“服用碘盐可以防辐射”的传言不绝如缕,造成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排队抢购碘盐的怪现象。
D.随着iPhone热销全球,许多软件厂商、尤其是手机游戏厂商为了推广自己的游戏产品,针对iPhone手机开发了五花八门的游戏软件,让iPhone手机不仅在功能使用上能使广大用户认可,而且在娱乐性上也极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些令很多消费者深感权益受损的新型竞争方式是否正当合法,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
B.《麻雀变王妃》是一部浪漫型喜剧,无论内容结构和人物性格,都是“灰姑娘嫁白马王子”的古老爱情模式。
C.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深层次来看,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D.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天祥,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爱国诗人。《指南录》,文天祥诗集,取集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B.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三部曲;《尾声》三部曲。凭借《福尔赛世家》三部曲获得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
C.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中国女诗人。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代表作有《双桅船》、《致橡树》、《雨巷》等。
D.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甲文: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选自张溥《五人墓碑记》)
乙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抵罪:抵消罪行
B.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仆一样
C.所读书必手钞钞:通“抄”,抄写
D.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沃汤:用热水浸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B.佯狂不知所之者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C.如是者六七始已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慷慨得志之徒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两段文字均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五位义士与蓼洲周公、缙绅等作了鲜明对比。
B.作者对“高爵显位”种种丑态的描述,字里行间表现出辛辣讽刺和极度鄙视。
C.“嗟乎”引出了对“大阉之乱”时期“缙绅”的行为和“五人”义举的感慨。
D.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一丝不苟,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天才出自勤奋”。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2分)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10.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题。(5分)
三月晦日送客
(唐)崔橹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11.(1)分析诗中“兼”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2)作者的感情在三、四两句中发生了变化,变化中又流露出另外一种感情,增加了感情的浓度。试做具体分析。(3分)
(三)古诗文默写(任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2.补充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2)日月忽其不淹兮,。(屈原《离骚》)
(3),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
(5),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第13—16题。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的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叠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封建正统文化的稀疏和涣散。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虞,却也生机勃勃。而北方的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
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汇。建筑外观上的南北差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其实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可供主人安置侍卫和女佣;很讲究家庭封闭和谐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可供主人安排儿孙及其宝眷,包容儿孙满堂笑语喧哗的
节日大团圆。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坐,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油然而生。倘若在庭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生出一种
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也就一直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族更为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族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育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是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化使地价狂升,尤其中国突然冒出十二亿人,很难容忍旧式宅院那样奢侈的建筑容积率。稍微明了国情的人,就不难理解高楼大厦是我们现实的选择。看到某些洋人对四合院之类
津津乐道,不必去过分地凑热闹。
这种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们产生同样的流行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结?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同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品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
13.第2段说:“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14.“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说明现代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4分)
15.文章第5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4分)
?
16.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7.请补充下面句子,使句意完整,并分别表达积极和消极的意思。(4分)
(1)表达积极的意思:生活好似一张网,
(2分)
(2)表达消极的意思:生活好似一张网,(2分)
18.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每句均以“静”字开头。(4分)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19.下面是一则讽刺当前某些领导的笑话,根据全文内容,补写出老秘书的话,使文章完整且有讽刺意义。(2分)
为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某局几位领导决定外出考察并吩咐新来的秘书小刘制定考察计划和考察路线。小刘花了两天时间写好,送了上去,没想到却被领导驳回,要求重做。无奈,他便找已退休的老秘书取经。老秘书问他参照的是什么地图。
小刘说:“当然是《中国交通图》了。”
老秘书听了,摇摇头,说:“”
五、作文(40分)
20.以“我和你一样”或“我和你不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答案:D(颓垣yuán叱咤风云zhà褶皱zhě)
2.答案:D(殒—陨)
3.答案:C(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A.伏法:(犯人)被执行死刑。正确。B.胶柱鼓瑟:柱:瑟上调弦的短木。柱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正确。D.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正确。)
4.答案:A(B.搭配不当,应将“和”改为“还是”,与“无论”搭配。C.句式杂糅,应为“原因还是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或“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D.成分残缺,应为“具有……的功能”。)
5.答案:C(《雨巷》是戴望舒的作品。)
6.答案:A(抵罪:因犯罪而受到相应惩罚。)
7.答案:C(始:才。A.以:因为/来。B.之:到、往/的。D.徒:仅仅,只/一类人。)
8.答案:A(应为“将五位义士、蓼洲周公与缙绅等作了鲜明对比”。)
9.(1)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非同寻常(指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逡巡、非常)
(2)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与这五个人的死相比,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辱人贱行、视、固)
10.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一定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皴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11.(1)作者运用“兼”字,把送客与送春的难舍难分的双重惆怅自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伤春之情强化了离别之意。
(2)作者在三、四两句中抒发了一种期盼之情。春天即将逝去,与客人也分手在即,作者却又盼望来年“春”“人”俱归,期盼之中又流出一种挽留之意。
附诗歌赏析:
崔橹,唐朝诗人。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60年)顺利考取进士(一作广明中进士),仕为棣州司马。《无机集》四卷,今存诗十六首。
首句写野酌的情景。饮宴,有所谓“酒过三巡”的说法。“乱无巡”表明这次饮宴与一般饮宴不同,你一杯,我一杯,主客都很随和,现在已到了酒酣耳热、杯盘狼藉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句便点明,是因为“送君兼送春”。知己朋友,相聚多时,一旦别离,自是依依难舍,怎能不频频举杯、殷勤相劝?何况今天恰恰是暮春的最后一天,又是送春的日子呢!只一“兼”字,便把惜别、伤春自然地粘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双重怅惘之情。这里送君是主体,送春是陪衬。但因为是在送春的时候来送君,伤春之意都融合到送别之情里面去了,这就大大加强了送君的离情别绪。古典诗词中也不乏以春末景物来渲染离情的佳篇。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扬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等等,至于宋人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就更加缠绵了。崔橹在这里没有具体描写落花、柳絮之类,而是将送别、送春直接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很显露,实际上容易引起读者联想、揣摩和玩味,从而把惋惜、怅惘之情表现得浓烈而深挚。接下去,作者匠心独运,把依依难舍之情,幻化成美好的希望,希望和春天一同离去的友人,也能和明年的春光一道归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这里没有直接写送别场景,而一幅执手相送、频频叮咛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其友情之真挚,读者自能领会。再仔细体味,这话中还有话。春天是美好的,朋友们应该欢聚,所以希望友人明年春日再来,但现在不正是春天么?为什么却要别离呢?惋惜中又含有挽留之意,这又为“送君兼送春”作了补笔,增强了感情的浓度,这真是只有高手才能得之,好!就此诗的结构而言,三、四句与一、二句之间的跳跃,由送春想到迎春,由别离想到重聚,亦能切合情景,脉络分明。清人徐增说:“作诗用意用字,须要一时兴会凑泊得好,此作虽浅,然却有致。”(《而庵说唐诗》)说此诗浅露,未必妥当,但指出其“有致”,信是如此。
12.
(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3.修辞:拟人。意思:我们仍然能在南方宅院里找到汉文化的踪迹,只是它已变得病态,失去生机。(或:汉文化已变得病态,失去生机,但我们仍然能在南方宅院里找到它的踪迹)。
14.(1)趋同化(2)①生活空间的一致②生活方式的相似③思想感情的相近
15.不可以。原因:①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②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③不引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涵。
16.作者态度:(1)无论是传统旧式宅院,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
??(2)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不少遗憾。
评价:要有辨证的态度、时代的眼光、深刻的反思。具体答案略
17.答案示例:(1)只有强者才能撕破它,获得自由。(2)人只是一条鱼,迟早都要被生活所束缚。
18.答案示例:“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19.答案示例:难怪被驳回来!你应该参照《中国旅游图》。
20.作文
作文写作就是把握各种关系,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近几年,社会都比较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很多新闻都表明人与人之间出了问题,缺乏沟通、理解、包容等。90后对80后不满意,80后又对70后有意见,代际之间猜忌很多。这个作文题,想让同学们思考当下的社会问题。
“我和你一样”中的“一样”,是表达人与人的关怀、信任、包容、理解,审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价值观层面上,也是对同一种理念的认同。“我和你不同”中的“不同”,强调我的价值,我的身份独一无二,别人无法代替。丧失了自我价值,就和别人相同,显示不出意义。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阅读是人类所有行为中最富有尊严和道德的行为,是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的不二法门。
原始人类从动物最终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就在于他们能够阅读。
那时,他们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寂静的山峦,缓缓的溪流,蔚蓝的天空,狂奔的野兽,欢跳的小鹿。总之,他们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孔子曾有遇水而观的习惯:“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孔子这里所描述的正是他阅读自然的心得。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古者庖牺氏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可见,阅读自然,就是道法自然,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
阅读对人类的启示在于,让我们知道了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对自己无知的认识。孔子早就告诫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轴心时代最伟大的思想之一,与伦理的黄金定律价值同等。人生总伴随着知识的增长,但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觉悟的临界处,凭借此,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人类是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每当我凝视着从殷墟中发掘出来的甲骨上那些刻凿的文字,突然觉得当年在这些兽骨上刻字或提供内容资料的人们,正穿着我并不熟悉,也可能永远无法再现的衣着,端坐在我的面前。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今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深邃复杂的思考,这顿时让我对他们生出无限的敬意。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为敬意来自对功利的摈弃,来自对动物性的远离,来自对内心的纯静观照。没有阅读,不可能有这样的体验。
阅读,如果仅仅是一些社会精英的生活状态,这个社会就仍然处于蒙昧阶段。道德对社会的统摄只能通过有公约的准则来实现,这是全民阅读之所以无比重要的原因所在。只有大多数国民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我们才能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
阅读带给人以愉悦,无论从什么角度讲,这都是我对阅读感到无限欣喜的原由之一。愉悦是人生最美丽的境遇和欢乐。叔本华讲过:“愉快且喜悦的人是幸福的,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只因其个性本身就是愉快而喜悦的。这类美好的个性可以弥补由于其他一切幸福的丧失所带来的缺憾。例如,若一人因年轻、英俊、富有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你想知道他是不是幸福只需看他是不是欢愉,如果他是欢愉的,则背直、背弯、年轻、年老、有钱、无钱,这些与他的幸福又有何关系?总之,他是幸福的。”中国古代一个公认的成才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环节全部是由阅读连贯起来的,缺了阅读,要走好这样的人生之路几无可能。钱穆先生说得好:“‘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个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只要我们肯读书,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
阅读可以使我们习惯于独处,静思,换言之,阅读使我们能够在心智上成熟和独立,不再依赖别人的提携或点拨而快乐地活着。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有德有识的人亲切而又私密地交谈。阅读也是学习沉默之道。在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类的确需要更多的静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对自己的内心和灵魂进行观照。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药愚”,可谓至理。阅读就是为了培养人对自己内心和灵魂的反省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能力,而所谓矜持、高贵,书卷气、儒雅感,都不过是副产品而已,而且是不经意、无法事前规划的副产品。
(节选自2017年第13期《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都要仰仗于最富有尊严和道德行为的阅读。
B.原始人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最终原始人类从动物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
C.阅读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孔子“遇水而观”、许慎“道法自然”也遵循了这一规律。
D.人类通过阅读来认识自己的世界,对功利的摈弃,对动物性的远离,对内心的观照,只有通过阅读才会有深刻的体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对自己无知的最有价值的认识,知识增长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可以走得更远。
B.“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深邃复杂的思考”,意在说明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C.只要大多数国民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我们就能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
D.钱穆先生说“‘培养情趣,提高境界’,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意在说明阅读可以带给人愉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愉悦是人生最美丽的境遇和欢乐,我对阅读感到无限欣喜是因为阅读可以带给人愉悦,缺了阅读,人生之路几乎不可能走好。
B.阅读带给人以愉悦,一个人愉快且喜悦就是幸福的,与他背直、背弯、年轻、年老、有钱、无钱没有关系。
C.阅读使人能够在心智上成熟,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有德有识的人亲切地交谈,从而培育宽容的德性。
D.阅读就是培养人对内心和灵魂的反省能力和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能力,而矜持、高贵、书卷气、儒雅感,也是阅读带给我们的不经意的次要的“产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独到寒山顶
杜芳清
今年春节期间,我独自登上近些年新开发的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顶巅。山上被冰雪覆盖,空中仍飘着小雪。风不大,却像刀子一样刮人肌肤。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是管理山林的清洁工扫出来的,还是寒风有意无意之中吹出来的,我不得而知。我也不愿多想它。人生有限,岁月宝贵,不必物物寻根,事事探底,只需走好自己愿走的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在雪天高低错落的茫茫山野中游走,我自然得拣道而行,因为我早已从人生的坎坷道和荆棘林中走出,摆脱了莽撞,抛却了固执,摈弃了狂想,甩掉了浅薄。况且这山的地形坡谷我早已熟知。尽管如此,我还是捡了一根长长的干树枝作探路之物。
我不怕冷,尽管是零下二十一度,我并没有感到那种奇寒。但我还是在两个毛衣之外又加了件藏蓝色大衣,大衣领内又围了条黑白间点的围巾。我慢慢地随意而轻松地向前放步,上坡,越谷,转弯,踏阶,雪花为我轻扬飘舞,树木为我冰清玉洁。这些坡坡岭岭道旁渠畔的白杨、垂柳、青草、野花,夏季是何等地放情开颜潇洒妩媚!可时光一转,秋风一吹,它们就叶子变黄,枝干变秃,“一朝春尽红颜老”了。自古女子怕红颜褪去,男子怕体弱无能,但这是自然沧桑,谁都逃脱不了啊。只是我想,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和年龄段的人,其精神和状态竟有天地之差,有的女子潇洒依然,风韵独存;而有的女子却褶皱网面。有的男子成熟威武,年富力强;而有的男子却面如土灰,老态龙钟。何止同龄,不同龄者亦是如此,有的年过八旬,仍是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而有的不足三十,却是疲态不振,目光呆痴。我曾于十五年前说过:真正的青春在精神,而不在年龄。眼前的山野已不是秋天,而是银装替换了绿装的严冬季节。可我却聊发少年狂气,稳踏阶台,迅速登上了山顶的凉亭中。
在山巅,我忽然感到一股冰凉的清气穿过我的全身,脑腔中的杂质和腐物也被全盘清除,浑身觉得好轻松好清醒。六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击破了我的童真,酸甜苦辣的悲欢阅历练就了我的才智,善恶正邪的人世百态顿悟了我的思维。此时此地,我敢于面对苍天厚土,面对人世尘寰,庄严而郑重地说:天地之间,人界之中,我好清醒好轻松啊!
我挺胸东望,大西北名城乌鲁木齐的千楼万厦笼罩在雪花飞舞之中。冬季是冷,可没有寒冷,哪来的雪花飞舞?哪来的玉树琼枝?哪来的栩栩如生的冰雕雪人?哪来的茫茫千里壮观气派的冰雪世界?我喜冷,还不在于它的外观外貌,而在于它的哲学内涵。许多人都喜欢热,因为热能生春,没有春天,哪会有山明水秀万紫千红的胜景?因为热能生情,没有热情,就会出现心难通、事难成的冷落而尴尬的局面。但热盛出浮躁,热极出膨胀。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少年意气导致的打杀成祸,受委屈不忍,一怒而结冤仇,都市邀友聚会上的酒桌醉态……这些有失社会文明又污染人文环境的劣态,极为影响人们的心灵健康。这就需要一个“冷”字。有冷才有静,先冷而后静。静生平和,静出智慧。任何棘手之事、麻烦之事,必须先作冷处理,然后再图良策。这样才能据情顺理,得以比较合情合理的解决。所谓“三思而后行”,不冷静何来三思?不三思何来良策?无良策事怎能做顺做成?无论是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国事、民事,都不能偏离这个思路和程序,其先决条件就是:先冷静下来!
雪花陪伴我下了山。路迹不清,我竟然没有滑倒。
4.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地形坡谷熟悉,又懂得拣道而行,加以树枝探路,随意轻松而行,无惧天气恶劣,最终登上了山巅。
B.作者已经六十多岁了,人生的风雨让他思想成熟起来,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才智不凡,人世百态领他思维顿悟,他活得清醒而轻松。
C.文章开头写“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结尾写“路迹不清”,“路”一语双关,既指上山的路,也指人生之路;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D.文章边叙边议,借登上顶而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思索,抒真情,启人智,散发着智慧、哲理的光芒。
5.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5分)
6.作者说“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倡导遇事“先冷静下来”,你是否赞同这说法?结合本文和现实认识,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
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
材料三: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因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材料一、三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
B.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生命力。
C.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亲近群众。
D.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表明现在很多人愿意了解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
E.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9.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②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③:“有疑吾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④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贵戚跼蹐⑤,京师肃清。帝知纡奉法疾_,不事贵戚,然苛惨失中,数为有司所奏,遂免官。后为御史中丞。
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窦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纡疾之,乃上疏曰:“案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_桀。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又造作巡狩封禅上书,惑众不道,当伏诛戮。”会瑰归国,纡迁司隶校尉。六年夏,旱,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七年,迁将作大匠。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②藁(gǎo):稻、麦的秸秆。③铃下:指属下。④马、窦:指马氏、窦氏,均是皇亲国戚,也属于大姓名主。⑤跼蹐:jújí亦作“跔脊”,形容谨慎恐惧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窦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B.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窦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C.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窦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D.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窦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指官吏刚到任所上任,周武王时期,为了利于社会的稳定,被封的官员都是坐驿车去上任,于是“下车”或“下车伊始”指新官刚上任。
B.封禅: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所谓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典。“封”是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是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
C.寺:古代官署的名称,也指佛教的庙宇及某些宗教供礼拜、讲经的处所,本文指庙宇。
D.归国:这里的“国”是“封地,封国(王侯所受封的地域)”的意思,窦瑰被皇帝封为夏阳侯,拥有自己得封地,所以归国即回到自己得封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纡为人苛刻,缺少恩惠,喜欢韩非的法家学说,任南行唐长期间曾杀了县内几十个特别凶暴的人,官吏百姓大为震动。
B.周纡仕途曾因一件小事受波折,永元六年夏季闹旱灾,皇帝亲自去洛阳视察监狱,有两个囚犯被拷打受伤,身上生了蛆虫,周纡因此被降职。
C.周纡对窦氏贵戚不宽容,虽然窦氏很多人被杀,但夏阳侯窦瑰还在朝中,周纡弹劾他,表面上建造讲堂,招收儒生,实际上在聚集_诈凶暴的人。
D.周纡刚上任就给了下属一个下马威,他问豪门望族的名字,官吏却用卖菜的那些低贱的人来糊弄他,周纡识破了他们的伎俩,京师一片肃然。
1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2)帝知纡奉法疾_,不事贵戚,然苛惨失中,数为有司所奏,遂免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答元明①黔南赠别
黄庭坚②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③。
急雪脊令④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庭坚的长兄黄大临,字元明。他与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手足情深。②黄庭坚仕途坎坷,在绍圣二年(1095)因所谓“修史失实”之罪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黔州在今四川彭水、重庆黔江一带。这时,山谷的长兄亲自陪同他跋山涉水,送他到达贬所。③凉:暗用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意思,形容归隐后的逍遥自得。④脊令:鸟名。《诗经•小雅•常棣》云:“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首联通过写景表达离别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B.颔联写自己抱负落空,希望将来能与兄弟相伴,晤言于一室,长享天伦。
C.颈联既有写景,又运用了比喻手法,进一步叙写了兄弟之情,生动形象。
D.全诗用典繁复,却又浑成无际。“脊令相并影”正面写出了兄弟离散的哀伤。
E.山谷诗以瘦劲挺拔著称。其人忠厚,感情诚挚;其诗情真意切,颇为感人。
15.本诗尾联在表达技巧上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结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本诗尾联的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
(2)同样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化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而《天净沙﹒秋思》中“”则直接抒发了游子思念家乡愁苦之情。
第Ⅱ卷(表达题)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生活节奏。生活可以以车代步,追求速度效率,也可以安步当车,诗意生活。
②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市交警倾巢而出,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秩序,严查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
③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④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某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⑤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经过81年的舞台生涯后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
⑥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法。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细节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鱼鳞色素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颜色,但尽管金鱼颜色多变,仍不外是黑、橙及蓝三种色素细胞的组合。
D.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等方面难免会显得千篇一律。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薛令成送给我一本他写的大作,并在扉页写道:“李明辉敬存——薛令成惠赠”
B.我并无昆玉,一想到年事已高的父母,就觉得应该努力工作了。
C.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D.毕业十年后才回到故乡,大家一致约定,我们这些高足明天去拜访当年的班主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抵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①。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下降迅速,脑组织受影响,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相反,②或胰岛素受体缺乏常导致血糖升高,若超过肾糖阈,则糖从尿中排出,③。
21.下面是某地全民阅读活动的标志,请写出除汉字以外的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
④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杨绛)
请以上述四句中的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