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三大由来说法一览

和杰0分享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三大由来说法一览 ,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中秋节的三大由来说法

中秋节的来历一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来历二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三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不过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中秋节的习俗

1.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4.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5.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7.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8.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9.竖中秋

在广东一些地方,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10.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11.扎灯笼

古时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12.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如今两广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13.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14.拜祖先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献上各色供品。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时一次丰盛晚餐。

15.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一、秋暮夕月

夕月,就是祭拜月神。传说在战国时代,齐国有个丑女,名叫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后来以超群品德入宫。某年八月十五在宫中赏月,正巧齐宣王也在宫中游逛,看到月光下的无盐,觉得她美丽动人,于是就册封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的习俗,从此就流传下来。

二、嫦娥奔月

后羿因为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为民除害,深受天下百姓的尊敬和爱戴。随后就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作为妻子。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从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于是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两颗长生不老的仙丹,服下一颗可以长生不老,服下两颗可以升天成仙,后羿不忍撇下妻子自己升天,所以就把两颗仙丹交给嫦娥珍藏起来。

后羿有个徒弟,名叫逢蒙,是个小人,嫦娥将仙丹藏进百宝匣时,被他偷窥到了,就打起了仙丹的主意。三天后,后羿带领弟子们去狩猎,逢蒙称病没去,等后羿走后,就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自知不是逢蒙的对手,就手疾眼快地打开宝匣,把两颗仙丹一口气都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丹后,立刻感觉身体轻飘,已经能够飞了,于是飞出窗口,飞向天空。因为牵挂丈夫后羿,所以嫦娥就降落在离人家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后,侍女们向他讲述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又惊又怒,恶徒逢蒙已经逃亡,后羿悲痛欲绝,顿足捶胸,仰望天空呼喊妻子的名字。朦胧中发现,当天晚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恰好这天是八月十五日,并且月亮里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于是后羿便便派人到嫦娥最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遥祭月宫里的嫦娥。从此以后,每逢八月十五,老百姓们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祭拜嫦娥,为漂亮、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三、中秋起义

元朝末年,朱元璋联合各地反抗力量,准备发动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利用中秋节大家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麦饼中夹带字条,传递起义信息,约定于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时举行起义。后来起义成功,朱元璋便传下口谕,每年到了中秋节,便把当年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四、烧塔起义

元朝末年,刘福通、韩山童等白莲教首领利用宗教作掩护,发动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普遍响应。潮汕人民为了与周边地区的起义军步调一致,按事前密约,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的地方用瓦片建塔,燃烧大火,作为起义的行动信号。后来,烧塔就成为中秋节的习俗,被世代流传下来。

五、舞龙驱疫

相传在很早以前,香港铜锣湾大坑区,在一次风灾之后,出现了一条大蟒蛇,到处作恶,危害乡邻,村民们非常气愤,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将蟒蛇降服。可第二天却发现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区便爆发了瘟疫。这时,村中的父老忽然在梦中被菩萨告知,只要在中秋节舞动火龙,就能将瘟疫驱除。从此以后,每到中秋节,舞火龙的习俗就流传下来。

六、兔爷治病

传说在古时候,老北京城里闹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染上,吃什么药也不管用。嫦娥看到人们的病苦,非常难过,就派玉兔到人间为百姓消灾治病。

于是,玉兔就变成一个少女,来到北京城,走街串巷,治好了很多的病人。玉兔为人治病,什么报酬都不要,只借别人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一会儿是男人,一会儿是女人,一会儿是算命的,一会儿又是卖油的,最后走遍北京城内外,直到瘟疫消除。


中秋节的三大由来说法一览 相关文章:

2022中秋节的民俗及故事

中秋节的由来小学作文5篇

2022中秋节的饮食习俗和由来

关于中秋节来历的作文五年级5篇

中秋节的由来中国故事作文6篇

中秋节赏月的寓意是什么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中秋节起源由来2021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及民间故事有哪些

2022中秋节不同地区的习俗


    479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