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篇

业鸿0分享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作者简介。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旧符。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符。

“日+丨=旧”。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

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

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课件出示: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

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1)“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2)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3)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是为了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4)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

(5)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2

《赵州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合作交流,细读比较:

1、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坚固、美观。(板书“赵州桥”)

2、全班齐读。

四、小组展示,深入理解

读一读:答一答:从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从“一千三百多年”这个数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历史悠久”、“坚固”)

赵州桥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仍如此坚固,让我们带着对赵州桥的感叹之情再一次朗读第一自然段。

1、赵州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饱经风雨的洗礼,至今仍能安然无恙地屹立在世人的眼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学习下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哪一句?(第一句)

2、课件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在建桥是一个创举?

(1)文中的哪些语句、词语体现了雄伟的特点?(第二句和横跨这个词)(通过图片,讲解理解横跨的意思)(板书“雄伟”)

(2)赵州桥设计上有哪两个特点?(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没有桥墩,大桥洞顶上有两个拱形小桥洞。)(看图指出大小桥洞的位置)这种设计的好处?(第2段第5句)这种设计的优点?(第2段最后一句)

(3)不容易被大水冲毁说明了桥的什么特点?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能设计这样举世闻名的桥说明了什么?)谁能用“既……又……”关联词写一句话。

(4)如此坚固的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我们带着感情再一次朗读第2自然段。

3、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第三段的第一句话的写法好在哪里呢?(既总结了上文赵州桥的特点,又提示下文将要写赵州桥美观的特点,是个过渡句。)课件展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座桥怎样坚固?赵州桥美在哪里?文中是怎么样描写的?栏板上雕刻了哪几种形态的龙?(看图理解文中“缠绕”、“抵着”等词,直观地了解龙的各种形态)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些龙都是什么样的形态,他们都在做些什么?看了作者的文字,让我感觉那些雕刻在栏板上的龙仿佛都在游动,都动起来了,作者描写得真是栩栩如生。雕刻这么美的图案需要什么呢?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你们知道为什么栏板上雕刻的是龙的图案而不是别的图案吗?(介绍有关知识,拓展学生知识,丰富课文的内容,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这么美的图案,这么有智慧的劳动人民,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和对赵州桥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说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谁能总结得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和图片,举办小小展览会。(夸一夸赵州桥)

如此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到20_年11月3日,它已经走过了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一天,世界各界人士齐聚赵县,共同为赵州桥庆祝_岁生日,在这次庆祝会上,他们会怎样赞叹赵州桥呢?

引导:此时站在赵州桥上,人们还会很自然地想起它的设计者李春以及参加建造的劳动人民,人们还会怎样赞叹他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3

《蜜蜂》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8、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9、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0、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11、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六、拓展延伸: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4

《珍珠泉》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又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铺垫。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蒐集的内容。)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

2、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

1、师:风景优美的“珍珠泉”迎来了很多游客,景点管理部门想在我们班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想当小导游吗?

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

(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

(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3、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来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对导游提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结。可能有以下问题:

(1)“珍珠泉”为什么会不停地冒着水泡?

(2)珍珠泉为家乡作出了哪些贡献?

(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这句话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

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

(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

(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解答。

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

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解说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

(2)解说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话:“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

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

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1名)。

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续

小导游们,你们的解说尽兴吗?小游客们,你们这次“珍珠泉”之行愉快吗?

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__,而且还继续招聘小“导游”。你们准备带领游客到家乡的哪个景点参观,如何解说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5

《燕子》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提高欣赏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说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全班学生齐读。

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了燕子的特点)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

(三)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

2、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2)文中有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4)读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四)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教师一边板画一边说:燕子在春光中飞来飞去,累了就落在电线上休息。

2、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

(1)批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2)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逐题反馈。

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

"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

"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良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

含义深刻的句子。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等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天的赞歌"是指赞颂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勃过的歌曲。这句话以想象点明全文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像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总结文章的内容。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启发和收获。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归纳总结。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6

《蒙蒙细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会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目标之3

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读,互相正音。

3、听课文录音,标出不认识与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拼读,识记。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生字。

2、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字形及书写要求。

教师范写部分生字。(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来定)

学生练习写字。

3、积累新词。

漫步开幕分辨融融清脆眺望

4、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

学生模仿朗读。

自由练读。

二、看图学文:

看图理解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图画内容的自然段。(第4节)

指名读第4段。

三、学习课文:

1、读读,画画重点词,探究沐浴着蒙蒙细雨的藏族美景。

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交流学习心得。

再读这些句子,体会到作者的用词精确。

捧着挂着戴着

理解重点句:

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这句话把山村比作什么?

作者为什么把春雨中的山村如此作比。

小结:这个山村既美丽又神奇,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

试背之。

四、作业:

写字、背诵所学段落。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节所学段落

二、新授:

1、想想图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读第4节。

3、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春雨吗?

学生齐读。

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指导理解。

藏族女教师给孩子们上课,传播着科学文化知识,就像是春雨一样滋润着春天的万物。这场春雨,就是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场人们难以察觉的雨,而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美过那雨雾中的桃花,孩子们的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4、学生在练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节。

三、小结

试概括主要内容。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基础训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7

《读不完的大书》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指名说,随机板书)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四)精读赏析,突破重点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虾蟹游鱼、展翅滑翔、不可思议、两军对垒、令人敬佩、暑寒荣枯、千姿百态、温柔细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读。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三)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篇相关文章:

小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本

三年级语文最新的教案范文采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优秀语文教学设计最新5篇

三年级2021年小学语文教案推荐范文五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推荐五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最新5篇

语文小学三年级教案5篇

三年级语文最新的参考教案文档五篇

语文版三年级教案2021例文

三年级语文优秀课件教案5篇

    45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