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
初中的语文教学工作对学生来说很关键,一个优秀的教学方法能给学生带来非常不错的学习效果,但如何做一个优质教学方法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自于对老师的喜欢。所以,老师平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下课时,学生几乎与我没有什么距离,跟我拉手,跟我撘肩,跟我说知心话;上课时,学生比较尊重我,也比较喜欢听我讲课。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我喜欢每一个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们,爱他们。因此,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学习语文就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兴趣有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渐渐地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后劲力量。
二、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功效体现。尤其是在本期,小学和这个衔接时期更应该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
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的习惯。
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己解决生字、新词。
3、阅读时自己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
4、有敢于答问,大胆质疑、辨疑的习惯。
5、讨论时有听取同学的意见,判断是非,如对的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6、鼓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
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地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老师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轻松。
三、培养读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深知落实好一个“读”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会收到背诵和积累知识的效果。一直以来,我都坚持利用安排的早读课时间。我的早读课,我会早早的来到教室,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学习伙伴互相听写昨天所教的生字、生词或是古诗、日积月累,生字、古诗、日积月累要求自己默写,默写生字时,要写拼音、生字、组书中的词,书中的生词要求互相听写,两人听写完后,互相批改。如有错,再把错的抄写三面,然后再把错的默写一面,做到字、词、古诗、日积月累人人过关。第二件事,要求学生读记本单元该背的内容。第三件事,预习今天要上的新课,主要是把新课读熟。陪随学生晨读,师生共同践行古人的教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慢慢地感受到语文内涵丰富、外延广阔、魅力无穷,对他们升入中学以后学习语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明显体现于学生素质是否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高毕业成绩的关键。处理复习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则在字、词、句、段、篇都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锤炼和掌握。应依据教材结构分章节对学生进行归类复习,每一个知识有它的特点及规律,老师必须把握,对学生要讲清、讲透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讲练结合、举一反三。切记应付了事,完成任务。在同学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迁移运用的培养,在阅读和写作中巩固、运用。在做一些复习题以后,老师不能一味的在黑板上讲,这样会劳而无功、枯燥无味。历届毕业班,学生做的复习题,我几乎没有对改过,都是让小组合作对改,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举手示意,老师立刻帮助解决。因为争论中解决了的问题,学生记忆深刻,而且学习起来不感到疲乏。
五、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对作文选材的把握是学生下笔时的难点,作文布局的不合理和文笔的低劣是六年级学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关卡。每写一次作文,老师要精心指导,教会学生审题、选材、构思、修改,多读例文。教学一次作文,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写好一次作文,不能布置学生回家完成,只能在课堂上完成。评改作文小组解决,由组长牵头,大家一起找错别字,找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找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看开头和结尾写得好不好。如何修改,大家说了算。这样的批改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六、建议
1.上新课时进度不宜过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读懂课文,领会文章的内涵,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手法,同时把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融入到新课中去讲解。
2.做点金教练时,要把课文上完以后再让学生丢开课本独立完成。
3.无论是做练习题或是考试,做错了的题,只要求他改过来后反复读几面就是了,不要罚抄试卷,这样是达不到目的的,只会让学生感到烦。
4.在临近毕业考试时,一定要让学生把十一册、十二册的教材统统看一面,特别是要求背记的一定要多看几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阅读教学,单一和滞后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老师不顾新课程的理念,片面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卷面成绩,阅读教学呈现出两个弊端:一、内容单一,只拘泥于书本和试卷的素材,为作而讲,为讲而作,学生本身学习紧张生活圈子狭窄,没有办法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素材,即使看到遇到新鲜素材,也无动于衷,不知把它当成教材来分析阅读。更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阅读名著。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它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如果没有大语文的理念,不知道扩大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渠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语文学习必将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二、方法滞后,很多教师在讲解课本和试卷的过程中,自己也不做分析和阅读,拿着标准答案给学生一对就了匆匆了事,不对素材进行综合分析,不深入挖掘它灵活自然的写作技巧,博大深厚的蕴涵,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发现,殊不知这些材料,就是学生写作可以借鉴的范本和运用的作文素材,把阅读和写作相互割裂。
二、写作教学,低效与无序的现状
在目前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作文现状仍然不容乐观:首先,在写作的内容(写什么)上,学生缺乏真实深刻的材料,无法对生活现实作出筛选、提炼、运用,只能或是编写一些虚假、肤浅的故事,或是在文中人云亦云地谈论一些为人们所习见的常识和道理。这些由于材料匮乏而导致的作文低幼化、程式化、平庸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而这种倾向的盛行似乎更应该归咎于教师,因为学生囿于学习的紧张和生活的闭塞,不可能有广泛接触课外生活的时机。那么这就意味着,学生作文的不良倾向反映出来的实际上是我们写作教学的低效,如果语文教师不将这个问题解决,指望学生在自己的狭小范围内虚构出有生活质感的文章,真不啻于天方夜谭。它告诫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帮助学生积累材料,了解生活,关注热点、重视创新,训练思考。
其次,在作文的形式(怎么写)上,作文教学也无法可循。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由于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的课时安排、作文批改的周期和作文训练的程序安排都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语文教师很难有系统的作文训练。很多学校通常的方法都是借助考试作文的写作来检测学生的作文水平,并通过作文评讲来指导写作。但这种做法的局限是很明显的,学生的写作没有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范训练,不能够在内容上完成知识的积累和强化,不能通过作文写作来完成素材的吐故纳新,所以很多时候学生还是在自己有限的作文“宝库”里转圈,甚至是将屈指可数的作文素材随意拼贴剪接。评讲时的具体分析也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话题和材料,完全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措施,不足以满足作文内容和材料千变万化的要求。
三、口语练习,贫乏和孤立的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口语练习课几乎是一片空白,考试过程中遇到口语交际题,老师也是匆匆对一下标准答案,有些老师还对一些题型进行归类,总结一些答题技巧,这看似负责任,但题型千变万化,那些个技巧如何应付得了。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口语练习更是一片空白,学生胆子小,知识面狭窄,以至于让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他们要么人云亦云,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回答“好”或“不好”,“是”或“不是”,学生的口语水平贫乏,训练也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寻找突破口,课前讲说的实践和效果
我们尝试着采用课前讲说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口语能力,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里的课前讲说是师生基于一定的材料和内容进行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参与对话和讨论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方法、体验,它们的相互交流和碰撞又会为彼此提供新的视角,形成新的判断。
课前讲说是一种和语文课紧密结合的教学形式,它贯穿于每一堂语文课中,所以,应该形成具体的组织程序,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同时,它应该尽量避免摇摆性,减少偶然性因素,在不同的年级和班级都可以很方便地推广和采用。在平时的课前讲说中,笔者采用“四个一”方法即一周一个话题―天一个学生。采取这样的程序:学生依据话题自选材料――自行分析阅读――课前脱稿讲说――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打印成册――学生学习、体会。
课前讲说简单易行,操作性强。课前预备铃响后,以学生的学号为顺序,首先进行几分钟的讲话,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讲说的准备过程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一些作文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作文的思辨能力。讲说的材料或话题每周一换,一般是教师在上周末提供给学生,在讲说之前,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包括怎样转述材料,从哪个角度挖掘材料内涵,如何从写作方法上借鉴,以及阅读分析材料引起自己对现实的思考,都要统统以口语的形式展示给老师和同学。课前讲说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训练方式,提供了一个整合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契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提供了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共进的途径;它还体现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纳入可操作的过程之中。
总之,课前讲练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它可以将阅读教学、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达到三者并驾齐驱、相互补充、互惠共赢的效果。
营造美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1.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激情的语言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语言的各种功能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它的情感功能暗示功能可以直接营造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慷慨激昂、热情洋溢的讲述会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心潮澎湃,从而形成热烈生动的教学氛围。教师讲述时娓娓而谈,柔声细语,悠扬舒缓,学生听课则心潮平静,情感情绪平稳,教学的氛围则明快平静。所以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讲授充满情感的课文,势必会营造出美的教学氛围。
2.以民主宽松的教学态度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既包括言语交流也包括情感交流。作为教学情景的言语交流,是师生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双方的倾听吸引和包容。通过对话双方共同研究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感交流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感情去感染学生。如当一篇课文的基调清新明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乐的心情去讲授来影响学生。教师的情感借助教材,通过形象的意境语言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自由表达”指作为主体的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平等,在没有压抑感、紧张感的心理活动状态下,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3.创设情境设计语文教学,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创设情境是从情感角度考虑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创设出一个和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景,也就创造出一个美的教学氛围。
4.通过其它形式辅助语文教学,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其它艺术形式引入教学,会大大增加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把音乐引入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婉转悠扬的音乐中欣赏课文的美妙,营造出一个诗与音乐结合一体的美妙氛围;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可以营造出一个诗画一体的氛围,另外使用电化手段,把影、音、像同时运用于教学,也可以帮助营造语文教学美的氛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相关文章:
★ 语文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