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西师大版设计模板

成浩21254分享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是我前提、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通过教案链接这个两方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1

《散步》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

(2)通过自身品味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

(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意境美;

(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

(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学生情绪,感受充满温馨的氛围,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

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认真听读

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学生自由朗读 ,互相讨论

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

学生自由活动,或读,或背

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回答几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字词)

① 参与散步的人物?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回答)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

② 这是一次_________的散步?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散步;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散步;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散步。

4、二读课文: 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出示讨论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落脚点一:劝母散步,让生命延续

(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

(2)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散步?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

落脚点二:爱的抉择,把爱延长

(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决定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约定?

(3)母亲后来为什么决定改变主意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怎样理解“整个世界”?

5、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写出了)......”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这篇文章的欣赏,我们可重点从情趣盎然、含义丰富、意在言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修辞丰富、描写细腻、感情丰厚、角度独特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选段,学生自选感人或优美的语段或词句品读,读出感情。)

6、当堂检测

又一个美丽而神圣的母亲节刚刚过去,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请在贺卡上写下你要对妈妈说的话)

要求:(1)50字左右的表达

(2)可叙事,也可抒情。

(3)请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修饰你的表达

7、布置作业:

(1)真情: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可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结语: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咖啡;亲情应该是海军稚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倒杯水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的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和践行。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的深情回报。

附板书设计:

散步

生生不息

意境美

尊老爱幼

人情美

传承责任

哲理美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2

《散步》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板书)

三、深入探究,挖掘“尊老”内涵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注意:至少让两名学生回答。

师:我先不评判大家的回答,请大家听培根怎么说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解释。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 “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四、揣摩词句,体味语言

过渡: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与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如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我将洗耳恭听。

师注意: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时间,适时的打住。如学生在这一环节打住,则教师可以提示下面语句引导学生来体会课文语言妙处,之后归纳:。(板书)

附文中的妙语(仅供参考):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六、作业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

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3

《散步》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曲设计思路

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培养学生

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进入课文,寻找

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幸福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

的爱,进入《散步》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1.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l。),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不同的表述介绍文中的人物。 ‘

3.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生动形象感人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有疑问的语句。

2.小组交流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2。) 、

明确:(①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②中年人的责任感。③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④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⑤互敬互爱的·家人。……)

(让学生从感情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要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不能强求答

案的一致性。)

2.自由表述文中的人物给你的印象。

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明确:(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引导学

生感受人物形象。)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

明确:(此题在于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品的写作内容,并能够分析其写作特点。)

五、研读赏析 ’

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

1.理解句子,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为什么这

样说?

明确:(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

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

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

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从他高大的父亲。”如何理解加点的词?

明确:(“早已习惯”:说明母亲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已经比较长。.“还习惯”:说

明儿子因为年龄小,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主见,往往照父亲的意见办事。)

2.回忆生活,叙述你们一家人的和美温馨的场面。

明确:(从生活中感受亲情,并珍惜亲情。)

六、梳理巩固

学生同位间交流本堂的收获。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和“迁移延伸”部分。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4

《萤火虫》教案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2.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2.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教学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用音频伊能静的《萤火虫》导入课文。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2.粗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人了夏夜乡间优美的环境中,极富感情地记叙了幼时的游戏:捉了萤火虫,然后用鸭蛋壳装起来做成小灯笼……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它的繁衍情况、生活习性以及它能够发光的特性。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二、精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

提示:在介绍萤火虫这种可爱的小昆虫时,作者先谈到了古书及杂志上关于腐草为萤的说法。他认为这种说法还缺乏实证,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而事实上,始终没有确凿的材料能够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作者由此澄清了萤火虫的“出身”问题。这一段文字,作者从萤火虫的起源说起,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它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溯本求源的认知愿望,而且告诉读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了解认识事物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2.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提示:作者从其生理机制的角度作了科学的说明,即:萤火虫发光是区为它的尾端有特殊的器官,这个器官透明的薄膜下排列着细胞,细胞里有叫做“萤火体”的黄色颗粒。这些黄色颗粒遇到氧气就发生化学反应而发光。这诠释里面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准确而全面。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的?

提示: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作者由自然现象人手,进而引出人们的对其探求过程的说明,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其中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内容准确严密。

4.作者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提示:此文在写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对往事的记,描绘,也有对萤火虫的介绍,同时包含了对故乡的牵挂。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读者。

三、研讨欣赏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1.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

2.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

3.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

提示: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1.能够发光的,不能发光的 2.大抵 3.几乎

(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萤火虫的知识,除此之外,作者还记叙了“我”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抒写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点是把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时兼有趣味性与科学性,可以使读者在饶有情趣地阅读中获得科学知识的信息。

● 板书设计

萤火虫 发光原因

贾祖璋 说明方法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5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3、 感悟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4、 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挫折,热爱生命,珍惜时光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中心思想,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1、 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主旨的显现

2、 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法教学

教学准备

1、 让学生先自行预习,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背景

2、 准备几幅紫藤萝花的挂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 展示大挂图紫藤萝,让学生具体感知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傲雪的青松,斗霜的秋菊,迎风的翠竹,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草丛里无名的野花……这些自然界植物无不蕴涵深刻的哲理,那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同样具有深刻含义的紫藤萝,打开课文《紫藤萝瀑布》,我们来学习新课,看看作者在看看盛开的紫藤萝形成的瀑布流有怎样的感悟?紫藤萝又带给了作者怎么样的人生启迪,给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迪?

2、 快速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段号,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主旨,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的主要内容?

讨论并归纳文章共十一自然段分成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六自然段

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

第二段:第七至第九自然段

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

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3、 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体验作品情感,并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让学生回答思考题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写:

(1) 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再提问学生如何理解“迸溅”一词?

(2)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端。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 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相互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作者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多花。先写花趣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最后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4) 朗读课文,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看看哪个小组最能将课文中的所表现感情朗读出来。

(5) 课后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紫藤萝瀑布》的文章大意,把握了文章的脉络,体味了作者对紫藤萝的细腻描写,体验了作者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理解其中的中心思想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作者在欣赏紫藤萝所获得的感悟。

(1)采用分读、齐读、重点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一次整体感知。布置思考题。

A、 文章的第一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回答要点:作者内心的反应,全文的悬念伏笔)

B、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要点:花形,特点是“像一条瀑布”)

C、 第三至第七自然段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紫藤萝的?如何理解作者在此段落中由花的热闹写到了自己的精神的写作思路?(要点:花色,花色的热闹引起作者内心的焦虑与悲痛,怀念弟弟)

D、文章的第八、九自然段呢?又是从哪些方面描绘紫藤萝的?有何特征?其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和重生,其目的是什么?(要点:花香,承上启下)

(2) 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思考关于紫藤萝的变迁和作者情感变化与感悟的相关问题

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筛选具有共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再进行小组之间交流。出现不同意见的进行全班同学讨论,并给予点拔和指导。引导学生把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小组讨论的问题

a、 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十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被拆毁了,过了很多年后,紫藤萝花又盛开了,作者触景生情,思想波动)

b、 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二小组讨论的问题

c、 联系作者的情感变化,试谈谈紫藤萝的象征意义。(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现在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d、 赏析语段中精美的语句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引发对生命的感悟。(让学生自由发挥,再给予点评)

第三小组讨论的问题

e、 怎样理解“花与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遇到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伟大的事业)

f、 总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与文章第一段有什么关系?(感悟生命的永恒,照应第一自然段)

第四小组讨论的问题

g、 总结归纳文中的中心思想(本文写作者遇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生命是永恒的,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3)开放性思考和讨论(言之有理即可)

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在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后,通过看花、忆花、思花三部份内容赏析,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A、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并让谈谈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

(4)课堂总结

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紫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的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位这篇短,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生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六年级语文教案西师大版设计模板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教案公开课模板设计五篇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模板五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老师公开课模板五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模板教案设计五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模板研究性学习五篇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模板教案展示五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案设计五篇2021

六年级语文2021优质教学教案设计

    29691